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雷波西宁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区进行群落学调查,共设置了37个群落样地(20 m×20 m)进行了DCA分类与排序分析;同时,利用丰富度指数(R)、辛普森指数(D)、香农-维纳指数(H)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E)分析了不同群落类型间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DCA群落分类方法将古茶树群落分为6种类型,即Ⅰ茶树+枹栎+扁刺栲群落、Ⅱ茶树+丝栗栲+曼青冈群落、Ⅲ茶树+锐齿槲栎+白栎群落、Ⅳ茶树+柳杉+红椿群落、Ⅴ茶树+亮叶桦+野核桃群落、Ⅵ茶树+桤木+檫木群落。总体以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也有少量常绿阔叶林和人工柳杉林。样方的DCA排序明确地揭示各群落类型境地分布范围;样地和物种DCA排序较好地揭示立地因子对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从群落相似性和稳定性角度出发,野生古茶树首要应开展就地保护,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同时加大人工繁育研究。  相似文献   

2.
沿海南尖峰岭林区海拔梯度设立164块25 m×25 m样地,分析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森林采伐对这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尖峰岭物种丰富,164块625 m2样地共记录植株65 144个,分属84科253属596种;原始林的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现双峰型的分布格局,主要受尖峰岭地区水热、光照、群落特性等因素控制;径级择伐后森林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波动上升;皆伐后森林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梯度剧烈波动;原始林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增高而缓慢上升;径级择伐森林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首先随海拔增高而平缓上升,海拔800 m处最高,之后缓慢下降;皆伐林中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增高先上升,海拔680m处达到一个峰值,然后下降,海拔850 m处又开始继续上升;和原始林相比较,径级择伐森林总体而言沿海拔梯度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有所上升,而皆伐森林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的植被数量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方法,以调查样地中所有植物种的生态重要值为指标,对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植被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对样方和物种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样方调查基本包括了该研究区域内现有的植被类型,共获得35块样地。结果表明:1)在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垂直高度1350m的范围内,共划分成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4个群系、16个群丛,研究区域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分明,过渡带狭窄;2)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一致,各群落类型都有各自范围和分界线;3)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植被随海拔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分带,样地DCA第1排序轴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在环境的海拔梯度,DCA第2排序轴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处生境的水分状况,从下至上,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逐渐增加;4)DCA对角线上各群落的排列顺序综合反映了植被群落的环境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房干村石灰岩山地植物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莱芜房干村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将20个样方分为7组,根据植被分类的原则划分为7个群落,论述了各群落的群落学特征。20个样方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高度和坡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查明阿尔泰山两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附生地衣物种组成成分,以及探讨影响该地区树附生地衣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以附生地衣覆盖度为指标,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样点进行分组,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附生地衣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树附生地衣共有49种隶属于15科30属。2)根据DCA分析将该地区树附生地衣划分为3个样点组,样点组1共有地衣22种,总盖度为2.639%,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603;样点组2共有地衣27种,地衣总盖度为3.717%,物种多样性最大为1.972;样点组3:共有地衣12种,地衣总覆盖度为1.036%,物种多样性最小量为0.871。3)CCA排序结果表明:低海拔区,人为干扰强度高,地衣多样性较低;中海拔区,森林郁闭度高,湿度适中,干扰较少,地衣多样性较高;高海拔区,森林郁闭度较低,树种较少,光强度较强,干扰较少,主要以壳状地衣为主,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运用数量生态学方法,揭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林森林群落类型、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TWINSPAN将该研究区86块样地分成34个群落类型,可归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丛4个植被类型,能够较好揭示该区群落的间断性和交互性;(2)戴云山保护区内海拔小于1 500 m左右主要是形成以罗浮栲林(Form.Daphniphyllum calycinum)、青冈林(Form. Acer davidii)、甜槠+木荷(Form. Castanopsis eyrei+Schima superba)、黄山松+木荷(Form. Pinus taiwanensis+Schima superba)、黄山松+甜槠(Form.Pinus taiwanensis+Castanopsis eyrei)、马尾松林(Form. Pinus massoniana)、黄山松林(Form. Pinus taiwanensis)等11个群系的镶嵌格局,整个群落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多为共有种群落。同一海拔形成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演替具有多阶段性;(3)CC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出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环境因子海拔梯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和p H是影响该区森林群落分布,形成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为探究水库库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规律,该文以广东新丰江库区海拔170~1 031 m的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植物物种组成和α多样性、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记录物种82科151属235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68科131属213种,蕨类植物11科17属19种。(2)乔木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均随海拔升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灌木层除了Margalef指数随海拔上升而逐渐增加外,其他多样性指数呈现出高、低海拔较高,中海拔低的U型变化趋势;草本层除Pielou指数先降低后升高外,其他3种指数在不同海拔间均无明显差异。(3)除了S?rensen指数在样地Ⅰ~Ⅱ中为0.46,3种相异性指数在其他样地间均大于0.5,表明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较大。(4)S?rensen指数和Jaccard指数的物种周转组分均在95%以上,表明在海拔梯度上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差异由周转控制。综上认为,海拔上升引起的水热差异是影响植物多样性和物种...  相似文献   

8.
采用沿海拔样方和样带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物种组成进行了分析;运用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等指标,分析研究了保护区亚高山草甸植被的群落多样性及其变化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植物种28科76属96种,主要优势种有糙野青茅(Deyeuxia scabrescens)、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和蒿草(Kobresia sp.).随海拔升高,亚高山草甸植被物种丰富度呈现单峰分布格局;α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随海拔上升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均匀度指数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加;β多样性(Wilson-Schmida指数、群落相异系数βCS及Cody指数)随着海拔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海拔梯度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设立在岑王老山海拔1 350、1 550、1 850 m等3个海拔梯度森林群落的样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样地共有49科131属302种,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逐渐减少;海拔1 350 m样地各项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海拔1850 m样地的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略高于海拔1 550 m,Shannonwiener指数则低于海拔1 550 m。海拔梯度越接近,群落的相似性系数越高,表明群落物种组成随海拔呈连续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新疆天山云杉林群落分布格局及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20周年之际,划分新疆天山云杉林群落类型,定量分析天山云杉林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及采伐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资源恢复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疆典型天山云杉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方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法(TWINSPAN)对天山云杉林群落进行群落划分,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对其群落类型进行排序,定量分析森林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和采伐干扰因子的关系。[结果](1)TWINSPAN将47个森林群落调查样方划分为14个群落类型;(2)RDA排序结果表明海拔、坡度环境因子及森林采伐干扰因子是影响天山云杉群落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3)因子分离显示出环境变量对森林群落格局解释率达33.9%,采伐强度对森林群落格局解释率占5%,两者共同解释率为17.9%,未解释的部分占43.2%。未能解释的部分主要包括群落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他干扰等因素造成。[结论]新疆典型天山云杉林林区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有14个森林群落类型,其分布格局受环境因子和采伐干扰因子的共同控制,并且二者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森林采伐干扰的强弱是新疆天山云杉林可持续经营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