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鸭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鸭的饲养和孵化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其规模化程度远不如鸡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鸭种蛋自身的特点,采用普通孵鸡的方法来孵鸭很难取得优异的孵化成绩,因为鸭的专用孵化工艺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养鸭业迅猛发展,而相关的设备配置却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放研制。生产鸭专用设备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在干德年之始,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第41研究所及浙江、四川、福建等中国水禽主要产区的家禽业协会联合召开了“现代鸭孵化设备专家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中国家禽业协会、部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宣传媒体和企业界的专家代表共30多人。大家在听取了专题报告,参观了41所最新研制的巷道式鸭孵化设备、自动喷雾晾蛋箱体式鸭孵化机及相关配套设备,对鸭孵化工艺和孵化设备进行了深入地专题研讨后,达成以下共识。1、在孵鸭…  相似文献   

3.
《山东饲料》2007,(4):38-38
孵化设备是现代化养鸡设备中的主要设备之一,整套孵化设备包括孵化机、出雏机及其他配套装置。 孵化机的类型很多,虽然自动化程度和容量大小有所不同,但其构造原理基本相同,主要南机体、自动控温装置、自动控湿装置、自动翻蛋装置和通风换气装置等几部分组成。目前以箱体式孵化机(又称电孵箱)应用较多,这种类型的孵化机按其容量可分为大、中、小型3种规格,  相似文献   

4.
野鸭在家鸭化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其抱孵性。因此,代孵和人工孵化就成了鸭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用鸡代孵鸭苗只能少量进行.养鸭形不成规模,难以发展成为大的产业.人工孵化才能解决大量的鸭苗。没有鸭的人工孵化.鸭的规模化生产就不可能实现。鸭的孵化技术又是水禽生产中的一项重大创新.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鸭孵化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之成为鸭业科学中一份宝贵的遗产。现依笔者收集到的资料.对鸭的孵化作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5.
梅东 《中国家禽》2006,28(2):38-39
家禽业的发展离不开孵化设备、孵化设备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孵化效果。长期以来,人们对孵化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尚未受到重视。本栏目主要介绍怎样对孵化机的日常维护,其次是,孵化机箱板的维护与保养,目前很多用户对箱板的材质、性能等缺乏了解,不少人盲目认为箱板无需保养、致使孵化箱板过早的锈蚀或老化。对于如何正确地维护保养孵化机箱板意义十分重要。第三,孵化设备的防腐设计及防腐控制,孵化设备材料的腐蚀常常使零件生锈、变形和失效,不仅影响了孵化设备的外观,降低了零件的强度,也影响了孵化设备的使用寿命,是对孵化设备的一种严重“破坏”。目前腐蚀现象已经成为孵化设备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孵化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防止孵化设备的腐蚀、降低设备的维护费用、延长孵化设备使用寿命,对孵化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再一个是,箱体孵化设备的噪声形成原因及控制方法,当环境的噪声超过70dB时,会使人心情不安、烦躁、疲倦,工作效率下降和语言、通讯困难等,箱体孵化设备在运行时产生的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声强的声音混杂在一起,有时高达100dB以上,长期在这样孵化厅工作,不仅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健康,而且对鸡、鸭等苗的成长有害。因此,对于孵禽生产的企业,正确掌握孵化设备的维护与噪声控制的技术极为重要,它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采用鸡孵建昌鸭种蛋,观察其失重规律。结果,建昌鸭种蛋孵化过程胚蛋失重与孵化日龄呈正相关关系(r=0.43),且与胚胎发育阶段形成有规律性的失重。  相似文献   

7.
高金华 《中国家禽》2002,24(13):46-46
孵化的用温方案有两种:变温孵化与恒温孵化。1变温孵化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认为一般孵化量少些的,室温上下浮动不大的,宜采用变温孵化,不宜采用恒温孵化,因为恒温孵化在其孵化过程中,中后期由于鸡胚代谢热量高,易形成高温。因此,在孵化前期温度应略高些,中后期再逐步降温。实践认为鸡胚较适宜的变温孵化用温方案见表1。2恒温孵化在种蛋少,或室温较高的情况,可采用恒温孵化,但应采用分批入孵,因为整批入孵中后期鸡胚代谢热量过高,不容易降温,而分批入孵,可利用前期鸡胚自发的热量缓冲中后期的高温。恒温孵化用温方案见表…  相似文献   

8.
试验对鸡、鸭种蛋进行同机孵化,即在同一孵化条件下进行试验,测定其在同一孵化条件下的孵化效果;同时对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的受精蛋和白蛋失重进行了测定。将鸡、鸭种蛋清洗、消毒后装入孵化机进行孵化,采用变温孵化,湿度控制在60%~65%之间,翻蛋1次/2 h,孵化中后期对鸭种蛋进行凉蛋处理,每隔3 d对鸡、鸭种蛋的重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孵化结果进行测定。鸡、鸭受精蛋失重率分别为10.84%、11.12%;鸡、鸭平均每天失重为0.60%、0.41%,鸡、鸭种蛋的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96.8%、86.0%,健雏率分别为97.3%、96.5%。鸡、鸭种蛋进行同机孵化是可行的,蛋重对失重率有一定影响,鸡、鸭种蛋失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集团公司几十个孵化厂中,使用旧式孵化机的孵化厂占一半以上,与巷道式孵化机比较,这些孵化厂的孵化成绩和鸡苗质量相对较差,不同的旧式孵化厂之间的差距也很显著。除种蛋本身的质量因素外,孵化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孵化条件控制水平,孵化条件主要是指温度、湿度、通风、翻蛋、环境卫生和消毒防疫五个方面。在孵化条件控制方面,旧式孵化厂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不足:采用水银导电表控温,水池加水控湿的办法,控温控湿的精度和准确度较差;机器老化,机器密封性能不好,测量仪器不准,孵化条件难以控制;孵化机之间温湿度差异较大,胚胎发育不整齐;环境控制水平低,超温和低温现象严重等。针对旧式孵化机的这些特点,结合一些旧式孵化厂存在的问题和借鉴一些孵化厂成功的生产经验,在此对如何提高旧式孵化厂的孵化效果谈一下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0.
<正>番鸭又叫瘤头鸭,原产于中南美洲,因其肉质鲜美,脂肪含量低,近年来逐渐为消费者所喜爱,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番鸭孵化也从简易式的小箱体逐渐走上大箱体或巷道机等工厂式规模化生产。尤其是大箱体技术,由于采用全进全出的模式,每个箱体单批出苗量在4万羽份以上,其高效率越来越引起业内关注。而番鸭洗蛋技术是大箱体孵化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配套规模化和机械化番鸭孵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也是影响番鸭孵化成绩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1.
黄立 《中国家禽》2007,29(3):31-32
1环境气候对孵化的影响环境气候对孵化的影响有两方面:夏季时,环境高温高湿,禽蛋孵化后期产生大量的代谢热量,这些自然带不出孵化机,导致孵化机超温超湿,有时甚至需要开门孵化,这又导致孵  相似文献   

12.
广州温氏集团公司下属四十多个孵化厂,其中使用旧式孵化机的孵化厂占一半以上,与近几年引进的巷道式孵化机比较,这些孵化厂的孵化成绩和鸡苗质量相对较差,不同的旧式孵化机之间的差距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韩忠栋 《中国家禽》2004,26(14):40-41
控温标准:孵化时的控温标准与品种、蛋的大小、孵化机的类型和孵化季节有关。鸡胚对一定范围的温度即37℃,39.5℃具有适应能力,最合适的孵化温度为37.8℃(理想值),巷道孵化器由于入孵、验蛋、落盘等工作散失热量所以订温高于37.8℃。  相似文献   

14.
从“鸡产蛋,蛋孵鸡”这一生物界的自然现象中,人们认识了“孵化”的涵义并且从此开展了越来越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模拟鸡的自然抱孵条件研制生产出了孵化机,从最初的煤球加温孵化到电脑全自动控制温湿度孵化,孵化机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科技的结晶。孵化机的问世为大...  相似文献   

15.
本孵化技术适应于广大农牧区的小型孵化场,其特点是孵化与出雏同机进行,在同一孵化机内可每天上孵,每天出雏。此孵化技术解决了鸡鸭孵化温度不同的难题。现将整套孵化技术介绍如下:1孵化机的选择孵化机采用自动控温、机械倾斜式翻蛋、人工控湿的孵化、出雏两用机,容...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养鸭业迅速发展,从而给鸭的孵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过去鸭的孵化工艺,大多是在鸡孵化工艺上略加改进,市面上销售的有关书籍也大多数是以孵化鸡为代表,但鸭毕竟是水禽,其在孵化工艺上有许多独特之处。一套科学的孵化工艺流程,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提高鸭的品种属性,确保种苗质量。现就笔者这些年来在鸭的孵化工艺上所做的改革与探索提供给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电机孵化法使用的孵化器均设有自动控制系统,具有易于操作和管理、孵化数量大、孵化效果好等优点,符合现代鸡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的需要,解决了传统人工孵化法孵化数量少、劳动量大、孵化效果差等不能满足现代养鸡生产需要这一问题。本文现就鸡种蛋电机孵化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养禽业的发展带来了孵化设备的变化,在控温、控湿、报警、通风、翻蛋等方面实现了自动化,这样操作方便、孵化量大,孵化效果也好。而先进实用的孵化技术对提高孵化效果更是必不可少的。 1.温度 适宜的温度是胚胎发育的重要条件。现代孵化机因用途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控温范围。鸡胚发育的适宜温度37.0℃~39.5℃,鸡用孵化机温度控制在34℃~42℃之间。施温方法也有两种:恒温和变温。针对胚胎发育各阶段所需温度不  相似文献   

19.
单阶段大容蛋量箱体式孵化设备实现了采用整批上孵、整批出苗的孵化方式。这种方式在防疫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为种蛋量身定制孵化参数,获得高品质的雏苗。  相似文献   

20.
机器孵化时,通常都是从孵化机的观察窗内所悬挂的温度计直接查看孵化温度,这对于温差不大于±0.28℃(±0.5°F)的孵化机来说是正确的。然而目前国内生产的孵化机内部温差都比较大,而且观察窗的位置也不一定是机内温度分布的适中点。对此,为确定最适孵化温度,本人于1988年进行了机孵温度观测方法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