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山东省农村能源建设管理规定》业经省政府批准,并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规定》明确:农村能源是指农村生活、生产使用的能源,主要包括沼气、秸秆、薪炭林、太阳能、风能等;农村能源建设是指对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农村生活、生产用能的节约活动。  相似文献   

2.
作为云南省农村能源建设的管理和技术推广部门,云南省农村能源工作站(以下简称省能源站)自建站以来就积极投身到云南农村能源建设的工作当中,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为云南的农村能源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省能源站胡正军站长。胡站长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省能源站目前的几项主要工作职责。云南省农村能源建设自建设以来,就围绕农村户用沼气和农村改灶节柴工程开展工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不同的时期工作重点有所偏重。“八五”以前及期间,主要围绕改灶节柴开展工作,特别是“八五”期间,省政府明确提出“八五”期间完成…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有规模的农村能源建设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省政府成立了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沼气办公室,由省农业厅主管,负责在全省推广和组织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和改灶节柴工程。从此,拉开了云南农村能源建设的序幕。20世纪90年代初,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高度重视下,成立了云  相似文献   

4.
<正>互助县把沼气建设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有效开发利用,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到2009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能源环境危机不断增大,国家对能源开发工程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点任务,也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该文对米脂县农村能源发展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促进当地农村能源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中央1号文件连续五年把沼气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六小工程之一,明确要求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发展农村沼气、推进农村能源建设”的重大决定,为今后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农村能源建设已成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也是净化农村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笔者结合原州区实际情况,就农村能源建设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农村沼气工程把能源建设、环境建设、生态建设、农民增收链接起来,推动农村沼气工程向规模发展、综合利用、科学管理、效益拉动的方向转型升级,作用显著。介绍了泾川县农村能源沿着规模发展、综合利用、科学管理、效益拉动方向转型升级的发展措施,并分析了取得的相应成效。  相似文献   

8.
面对我国当前资源日益约束趋紧、农田土壤污染严重、农村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引导农村经济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近年来,湖南省沅江市积极引导各级农业生产和管理主体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在农村能源建设、化肥高效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沅江市农村能源建设情况,分析了沅江市发展低碳农业、优化能源结构和推动农村水源清洁、能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的"四大清洁工程"等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推广和应用沼气新技术是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的可靠保证和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 ,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成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配套工程 ,是全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是一项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工程、民心工程 ,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 )农村能源建设是解决农民生活能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保障。目前 ,农村许多地方农村生活用能仍以薪柴为主。据统计 ,全市农村生活用能生物能源占 70 %左右 ,偏远山…  相似文献   

10.
一、荆门市"十二五"农村能源建设情况1、建设现状"十二五"以来,我市农村能源系统,认真贯彻国家农村能源建设方针,扎实推进生态家园建设,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小城镇、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按照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方针,跳出就能源抓能源,以沼气建设为主线,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止2013年底,我市共建设户用沼气16.32万户,其中,"一建三改"9.75万户;大中沼气工程19处,小型工程250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鸡西市一直将农村能源建设列入新农村建设"六大民生工程"之中,市农委积极探索六种能源发展模式,以实施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统筹规划,全力推进农村能源建设.  相似文献   

12.
3月11~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在鹰潭市召开了全省农村能源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行署、市、县和有关厅局的负责同志共200人。省委书记、代省长赵增盖、省委书记、付省长王昭荣、省政府柳斌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会议传达贯彻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村改灶节柴试点县会议精神;交流了各地在农村能源建设中的典型和经验,讨论了全省农村能源建设发展规划;布署了今后全省农村能源建设的任务,并研究了农村能源建设中有关政策和具体措施。会议根据“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农村能源建设方针,结合江西省具体情况,落实了八三年推广省柴灶63.8万个、建沼气池2万个、营造薪炭林50亩、新增小水电20000千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为改变互助县农村能源短缺、贫困落后的面貌,使广大农民过上文明富裕的生活,互助县把沼气建设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有效开发利用、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从2001年到目前,共建成沼气池2.55万座,年生产沼气约766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14.
能源危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能源枯竭、传统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环境污染问题等越来越严重。在农村地区,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建设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开发新型能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村能源建设可以改变传统农村能源利用结构,实现绿色节能发展。本文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能源建设的意义以及相应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生态、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凸现,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开始进入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战场,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各界的重视。农业部根据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实际,突破了就能源抓能源的单一工作方式,提出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把农村能源建设与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技创新、试点示范、效益带动,引导广大农民开展以沼气、太阳能等技术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  相似文献   

16.
省委省政府从2001年起连续六年把每年内完成20万户农村沼气建设任务列为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从2007年起,又连续两年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省委省政府20项重点工作之一来抓,每年派出2~3个工作组亲自检查和督办此项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省委亲自督查,对完不成此项任务的,省政府亲自问责,确保了全省农村能源建设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文山县采取措施,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改变传统用能方式。从帮助农村群众解决烧火做饭的小事入手,把搞好农村能源建设当成大事来抓,农村能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文山县缺煤少电,农村生产、生活大多是靠烧用薪材解决能源问题。一方面农民为烧火做饭发愁,另一方面青山毁在了灶炉子里。1999年,文山县被云南省政府列为第二批沼气建设重点县。县委、县政府及时抓住机遇,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帮助群众解决烧柴问题和恢复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落实到乡村农户。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助,综合利……  相似文献   

18.
<正>互助县把沼气建设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有效开发利用,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从2001年到2009年,互助县共建成沼气池21000多  相似文献   

19.
农村能源包括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及户用沼气、生物质应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灶、风能发电、地热能开发利用、微型水力发电和以节能为目的的改灶、改炕、改厕等。近年来,适应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对能源短缺的巨大压力,国家把开发利用新能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重大经济政策,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从长远来看,大抓农村能源建设,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加快发展的客观选择,是一项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的战略举措,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能源建设以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能源建设以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农村能源建设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一些相关问题,以期为我国农村能源建设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