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施栽培草莓不同施肥方法增铵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设施栽培草莓,对几种可能的增铵施肥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铵态氮肥撒施可以增加土壤中铵态氮浓度,达26 mg.kg-1,比不施肥处理高160%;提高铵态氮与硝态氮之比,达0.16,比不施肥处理高23%,但铵态氮及硝态氮浓度与2者之比下降很快,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施肥后2个月分别降至16 mg.kg-1和76 mg.kg-1。腐殖酸钠与铵态化肥混施降低了铵态氮与硝态氮之比,具有较强的保肥能力。袋控缓释肥有效提高了土壤中铵态氮浓度、降低了硝态氮浓度,提高铵态氮与硝态氮之比,且能够长时间保持,铵态氮与硝态氮浓度分别维持在18 mg.kg-1与80mg.kg-1。袋控缓释肥和铵态氮肥添加腐殖酸钠撒施处理都能提高设施草莓产量,以袋控缓释处理产量最高,每666.7 m2产量达1577 kg,但是前期产量以铵态氮肥添加腐殖酸钠撒施处理最高,每666.7 m2产量达620 kg。  相似文献   

2.
苹果砧木生长及吸收利用硝态氮和铵态氮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年生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八棱海棠(M. micromalus Makino)、楸子[M.  prunifolia(Willd)Borkh.]、新疆野苹果[M. sievesii(Ledeb.)Roemer]、东北山荆子(M. baccata Borkh.)实生苗为试材,采用15NH4NO3和NH415NO3分别标记的方法,研究5种砧木的生长特性及其对NH4NO3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幼苗生物量顺序为楸子 > 平邑甜茶 > 八棱海棠 > 新疆野苹果 > 东北山荆子;根系总表面积、总根长、根尖数均以楸子最大,东北山荆子最小。5种砧木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利用率顺序为楸子 > 新疆野苹果 > 平邑甜茶 > 八棱海棠 > 东北山荆子,5种砧木对硝态氮的利用率均高于铵态氮利用率,并且硝态氮利用率与根尖数呈显著正相关。5种砧木植株各器官从硝态氮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Ndff)均高于从铵态氮中吸收分配到的;标记硝态氮时,楸子叶、茎和根的Ndff均最高,平邑甜茶最低;标记铵态氮时,东北山荆子叶、茎和根的Ndff均最高,新疆野苹果叶、楸子茎、平邑甜茶根最低。标记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器官中的分配均为叶 > 根 > 茎。  相似文献   

3.
采用槽栽方式,以罗拉为试材,设置10个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配比处理,研究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叶片酶活性、果实品质、产量及氮素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T5处理外,各氮素形态配比处理的番茄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高于对照,T1处理NR活性最高为53.26μg·h-1·g-1,比对照提高了23.48%。适宜氮素形态配比可以改善番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及氮素农学效率,其中产量以T5处理最高,达197 151.90 kg·hm-2,比对照增产25.23%。综合考虑各指标,本试验条件下T5处理,即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为1∶3∶5表现较佳,番茄产量最高,果实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基质栽培的桔梗为试材,研究了营养液中硝态氮浓度依次为1.0、2.5、5.0和7.5 mmol/L的氮素水平和不同浓度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组合即N5(5.0mmol/L硝态氮)、N4+A1(4.0 mmol/L硝态氮+1.0 mmol/L铵态氮)、N2.5+A2.5(2.5 mmol/L硝态氮+2.5 mmol/L铵态氮)和N1+A4(1.0mmol/L硝态氮+4.0 mmol/L铵态氮)对桔梗生长及其生理参数的影响,以期确定适宜桔梗设施无土栽培的氮素条件.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氮水平下桔梗的根长、根鲜重、总生物量、地上部鲜重和根中的硝酸盐、抗氧化性差异不显著;N2.5的根粗和株高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但其根冠比最小;叶片中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氮浓度的减少而降低.在不同氮形态条件下,桔梗的株高、根长、根粗、地上部鲜重、总生物量及叶片中的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根中的硝酸盐、抗氧化性差异不显著;N1+ A4处理下根鲜重和根冠比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可见,在硝态氨水平为2.5 mmol/L,氮素组合为1.0mmol/L硝态氮+4.0 mmol/L铵态氮时较适合桔梗设施无土栽培.  相似文献   

5.
以草莓品种波特拉为试材,研究了塑料大棚不同有机质和土壤全氮条件下施用不同量有机肥料对草莓品质、草莓根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及对草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条件下,土壤有机肥用量以不超过6t为宜;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丰富土壤条件下,有机肥用量不应超过4t。随着有机肥用量增加草莓根层硝态氮含量随着增加,草莓根层硝态氮含量在60mg/kg左右时草莓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以草莓品种"波特拉"为试材,研究了塑料大棚不同土壤有机质和不同全氮条件下施用不同量有机肥料对草莓品质、草莓根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及对草莓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有机质和中等全氮含量条件下,土壤有机肥用量以不超过6t为宜,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丰富土壤条件下,有机肥用量不应超过4t。随着有机肥用量增加草莓根层硝态氮含量随着增加,本项研究表明草莓根层硝态氮含量在60mg/kg左右时,草莓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形态氮肥对辣椒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辣椒进行科学平衡施肥及辣椒优质高产栽培,以海椒4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辣椒产量的影响,同时测定了辣椒对不同形态氮肥的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当有机氮肥、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为0.21∶0.1∶0.69时,辣椒产量最高,氮肥农学利用率高达22.5 kg/kg。  相似文献   

8.
<正>氮素增效剂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动,从而阻缓土壤中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的反应速度。铵态氮可被土壤胶体吸着而不易流失,但是在土壤通气良好条件下,铵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硝态氮。这一反应速度取决于土壤湿度和温度,低于10℃时,硝化反应速度很慢;20℃以上时,反应速度很快。除水稻等某些作物在灌水条件下能够直接吸收铵态氮外,多数作物吸收硝态氮。但硝态氮在土壤中容易流  相似文献   

9.
温室棚架葡萄与草莓立体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a生"京秀"葡萄和"红颜"草莓为试材,研究了温室棚架葡萄与草莓立体栽培的适宜模式。结果表明:温室葡萄、草莓立体栽培模式无论是群体总产量还是经济效益均为最佳,总产量最高达3 795.5kg/667m2,比温室葡萄单作产量提高了2倍,比温室草莓单作产量提高了31.2%;经济效益也较高,达到10.67万元/667m2,比温室葡萄单作增收7.72万元/667m2,增幅为261%;比温室草莓单作增收1.99万元/667m2,增幅为23.0%。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温室棚架葡萄与草莓立体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小白菜为材料,采用土培盆栽的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施比例,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与水平配施对小白菜硝酸盐累积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中硝态氮所占比例大于铵态氮时,对小白菜的株高、叶面积、产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硝酸盐的累积也极显著升高;而当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比例为1:1时,小白菜产量较3:1时有所下降,差异不显著,但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因此,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1:1是较为理想的施肥比例。  相似文献   

11.
草莓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青  彭福田  姜远茂  彭勇  周鹏 《园艺学报》2005,32(6):1070-1072
 以水培‘鬼怒甘’草莓(Fragaria grandiflora Ehrh. ‘Guinugan’) 为试材,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果实迅速生长期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分配特性。结果表明: 根际施肥, 15N吸收利用率依次为: 硫酸铵>甘氨酸>硝酸钙>谷氨酸, 与硝态氮混施, 铵态氮、甘氨酸态氮15N利用率提高; 叶片涂抹模拟根外追肥, 15N利用率依次为尿素>甘氨酸>谷氨酸。果实对硝酸钙的竞争力低于叶片, 对硫酸铵、甘氨酸和谷氨酸的竞争力强于叶片。  相似文献   

12.
以辣椒为试材,以不同施氮水平(0、500、1 000 mg·L~(-1))和压力水头(1.5、2.0 m)为变量,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氮素含量的变化,及施氮水平对辣椒植株株高、产量的影响,进而探究微润灌溉条件下大棚辣椒合理高产的水肥管理模式。结果表明:微润灌溉施肥条件下,在辣椒生长期内,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硝态氮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均随施氮水平提高相应增加。在辣椒生长过程中施入氮肥可有效促进辣椒株高的增加。同等压力水头下,施加氮素可促进植株生长,且株高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2.0 m压力水头下施氮水平对株高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对比各处理产量及灌溉水分利用率,发现T6处理(1 000 mg·L~(-1)施氮水平、2.0 m压力水头)辣椒产量最高,灌溉水分可得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花菜基质栽培不同营养液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栽培花菜以酰胺态氮和硝态为氮源与以铵态氮和硝态氮为氮源及以硝态氮为单一氮源的三个营养液配方试验中,前者花菜生长量大,叶色深绿;较后两者增产幅度分别为33.4%和52.4%。后两者产量差异不显著。入与产出比依次为1:2.1,1:1.6,1:1.3。  相似文献   

14.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建立的马铃薯-大白菜双季栽培体系下通过大白菜茬口5水平氮肥施用量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大白菜产量、氮肥利用率、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栽培体系下,大白菜产量,体系净收益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复种茬口施氮量≥120 kg•hm-2时,大白菜产量、体系净收益不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总施氮量225~405 kg•hm-2范围内双季栽培体系氮素累积、氮肥利用率比传统马铃薯单季露地栽培显著提高|大白菜硝酸盐含量、收获后0~16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复种茬口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复种茬口施氮量≥120 kg•hm-2时,大白菜硝酸盐达到高度累积,0~16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162 kg•hm-2,在秋浇水时加剧了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合理控制氮肥施用量是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降低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和提高经济净收益的有效平衡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导读:恩泰克是一种在含铵态氮的肥料中加入了新型硝化抑制剂 DMPP,以铵态氮为主、兼备硝态氮的稳定性肥料。其能有效抑制亚硝化单胞菌的活性,抑制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利用土壤胶体吸附铵态氮的特点,减少了氮肥损失、提高了氮素的利用率;在玉米上应用不仅可提高玉米产量和商品性,增加产投比,而且能减少施肥次数,降低人工成本,大幅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氮素营养对菜薹生长和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培试验条件下,研究了15个菜薹品种的氮素营养条件和硝酸盐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12个菜薹品种适宜在纯硝态氮源或硝态氮配合少量铵态氮的氮源条件下生长;有14个品种在纯硝态氮源或硝态氮配合少量铵态氮源条件下植株硝酸盐含量最高;在适宜氮源条件下,品种间生长量和硝酸盐含量以及氮素利用效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沟灌条件下不同水氮处理对温室番茄生长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番茄以常规灌溉不施氮(FCN0)处理产量最高,达88.20t·hm-2;节水灌溉(比常规灌溉节水1/3)不施氮(FRN0)处理对番茄的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所促进,产量与FCN0处理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温室番茄种植以节水灌溉不施氮处理(即单次灌水量为180~240m3·hm-2,在番茄苗期、初花期、盛果期和后期分别灌溉,不施氮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西伯利亚百合为研究对象,从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可溶性糖的含量,还原性糖的含量,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淀粉酶的活性等多个方面探究了不同氮水平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对西伯利亚百合生长发育的影响.从结果看出,在观赏百合栽培过程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合理的配比施用,既可使氮素被植物成分吸收利用,也避免了氮素积累所引起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温度和氮形态营养条件下荔枝根系吸收K~+、Ca~(2+)和Mg~(2+)能力的差异。【方法】以黑叶荔枝实生苗为材料,进行水培实验。设置6个温度处理(10、15、20、25、30和35℃)和3种氮营养形态处理(硝态氮、1/2硝态氮+1/2铵态氮和铵态氮)。研究荔枝吸收K~+、Ca~(2+)和Mg~(2+)养分离子的动力学参数(最大吸收速率I_(max)、亲和力A_m和离子补偿点C_(min))变化,比较根系吸收营养能力的差异。【结果】除温度与氮营养的交互作用对荔枝吸收Ca~(2+)的A_m无显著影响外,温度、氮营养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荔枝吸收K~+、Ca~(2+)和Mg~(2+)均有显著影响(p 0.05)。硝态氮和1/2硝+1/2铵处理下荔枝吸收K~+的3个动力学参数随温度升高而波动变化,而铵态氮处理下动力学参数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硝态氮处理下荔枝吸收Ca~(2+)的I_(max)随温度升高而提高,其他营养下随温度升高而波动变化;荔枝吸收Ca~(2+)的A_m均随温度升高而先降低后提高,而C_(min)随温度及氮营养变化的趋势与A_m的相反。不同氮营养下荔枝对Mg~(2+)的动力学参数随温度的升高而波动变化。【结论】在秋梢生长和果实膨大期,硝铵混合氮源比单一形态氮源更有利于荔枝对钾、钙和镁营养的吸收。在秋梢老熟期至开花前可以叶面喷施钙肥和镁肥为荔枝补充钙和镁营养。  相似文献   

20.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量及添加硝化抑制剂DCD对蕹菜生长、硝酸盐累积和土壤氮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0.00~0.30 g/kg,蕹菜单株重和株高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当施氮为0.40 g/kg,蕹菜单株重和株高出现了下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蕹菜硝酸盐累积量增加;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与施氮量成线性相关关系(关系式为y=45.7x 2.82,R2=0.9435);从整个蕹菜生长周期来看,0~20 cm土体铵态氮含量呈现出波浪形变化,且整体显下降趋势.在施用等量氮肥情况下,添加10?D能显著提高蕹菜的单株重与株高,而且可抑制土壤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使氮肥较长时间以铵态氮形式保留在土壤中,从而减少硝态氮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