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翠云  王方  田胜利  李华 《种子科技》2004,22(5):270-27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为处理种子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由于种子是活的生命体,极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如何准确地认定种子事故,科学、公平、公正地处理种子纠纷,是种子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产生种子事故和纠纷的原因除了假劣种子外,还有因天灾或农户管理不善造成的.下面分别谈一谈种子事故的认定和种子纠纷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王素亭  胡婷婷  王芳  高彦  刘贺梅 《种子》2004,23(2):70-7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为处理种子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因种子是活的生命体,极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表现,如何科学、公平、公正地处理种子纠纷,准确地认定种子事故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处理种子案件的具体实践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雷元宽 《中国种业》2012,(10):36-37
分析了近年来罗平县种子事故纠纷频繁发生的原因。介绍了县种子管理站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因种子事故发生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维护农民利益,总结出一些经验,对种子事故的处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处理种子损害赔偿纠纷,必须查清造成减产损失事故的原因是品种特性问题、栽培技术问题、还是种子质量问题。要查清上述3个问题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当不易的。本文以一起历时10年之久仍未了结的种子损失赔偿纠纷为例,就如何解决品种特性问题和种子质量问题予以简析。  相似文献   

5.
种子是有生命力的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的丰歉及农民的收入;处理好种子纠纷,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现代种业的发展.结合实际,分析了引起种子纠纷的原因,提出了防范种子纠纷的技术和行政措施.  相似文献   

6.
种子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出台,种子市场的逐步放开,种子经营主体增多,有关部门针对种子经营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以规范种子市场,保证种子质量和保护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但由于经营者点多、品种杂和规格不一,加之有时自然灾害造成个别作物的种子供应偏紧,个别地方种子市场出现混乱,制售假劣种子和不规范经营行为时有发生,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发生的质量纠纷屡见不鲜.现就<种子法>中有关种子质量的规定和种子质量纠纷的处理、种子经营者和使用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种子使用者购种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发生种子质量纠纷时应如何处理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质量纠纷发生,确保双方利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7.
徐辉  罗会斌 《种子》2014,(4):132-134
种子质量纠纷是一种主要的种子纠纷形式,它主要是由于假冒伪劣品种造成的。种子质量纠纷现在多采用田间处理办法予以解决,并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同。要减少种子质量纠纷和更好地开展纠纷处理,需要进一步提高育种水平,强化种子质量管理,搞好农业科技传播,提升种子检测水平及完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8.
张存松 《种子科技》2009,27(7):14-16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西瓜、甜瓜杂交一代种的普及推广与种子业的蓬勃兴起,相继而来的种子纠纷不断发生,伪劣种子直接影响到瓜农的正常收益,巨额索赔困扰着种子企业.为了维护瓜农和制种经营单位双方的合法利益,如何客观公正、积极妥善地处理好种子纠纷,已成为当前西瓜、甜瓜行业中亟待研讨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增产增收的内因.化解种子纠纷不仅关系着农村稳定,而且事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由于种子纠纷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处理纠纷时涉及的法规政策和专业知识较强,如何客观公正地处理好纠纷,既是管理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村稳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种子在大田种植后,常会发生由于种子质量或者栽培、气候等原因,造成田间出苗、植株生长、作物产量、产品品质等受到影响的事故。若供种和用种双方当事人对造成事故的原因或者损失程度存在分歧,就将发生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在处理纠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