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研究了华山矾大、小孢子发育和花粉壁的形成以及大孢子的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华山矾的花药四室。绒毡层腺质型 ,发育后期出现双核至多核。小孢子四分体四面体型 ,胞质分裂连续型。成熟花粉具 2细胞。子房 2室 ,中轴胎座。胚珠倒生 ,单珠被 ,薄珠心 ,胚囊发育为蓼型。该研究为山矾科的胚胎学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南京椴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药壁发育完全,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孢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四分孢子为四面体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属同时型. 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南京椴子房5室,每室2胚珠,中轴胎座,胚珠为双珠被、厚珠心、横生型. 同一朵花中,前期雄蕊的发育早于雌蕊的发育,后期花粉成熟时,雌配子体也发育成熟,雌雄蕊发育趋于同步.  相似文献   

3.
用明视野和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胡杨花粉和胚囊的发育,结果如下:花药4 室。表皮宿存;药室内壁发育为纤维状增厚;中层2层:1层在单核花粉时消失,另1层则直至花药开裂前才完全退化;腺质绒毡层,内切向壁上分布着乌氏体。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并非高度同步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形,少数为左右对称形;胼胝质壁的积累从小孢子母细胞的角隅开始。花粉散出时是 2-细胞的。胚珠在发育的早期为双珠被,以后内珠被停止发育,成为单珠被;厚珠心,含1或2个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四分体为直线形或T形排列。大孢子发生过程中胼胝质出现于二分体和四分体的横隔壁或纵隔壁,但侧壁(外壁)始终不沉积胼胝质。合点端的第1个或第2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胶囊。在胚囊发育过程中珠孔端的珠心组织退化,故成熟胶囊的卵器端直接与珠被和珠孔相接。  相似文献   

4.
毛白杨胚胎学观察Ⅰ.花药的结构及花粉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所用植物材料于1980-1982年分期分批取自河南郑州和北京等地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雄株。小孢子发生属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有三种形式:四面体形,左右对称形和交叉型。单核小孢子有丝分裂多不均等,少为均为分裂,形成大小一致的两个细胞,以致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无法区别,这部分小孢子可能已在体内即走上Vasil(1980)所归纳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孢子体发育的B途径。对毛白杨雄性不育的形态解剖特征着重予以描述,不散粉的花药皱缩;花粉囊壁层表皮细胞的胞壁呈犬牙状,败育花粉形态多样,大小不一,无核或核极小;无色或染色极深,从发育过程来看,花粉的败育主要是由于减数分裂II末期产生不正常四分体的缘故。同时,绒毡层在减数分裂期间发育极不正常,可能与花粉的败育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天女木兰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天女木兰是珍稀濒危植物,为给其有效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从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角度探讨天女木兰濒危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女木兰花药具有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5~8层。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平面对称型、四面体型和直线型,其中直线型较少;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粉粒;能育花粉率最高达84.9%。通过对天女木兰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研究发现,四分体时期有2种不正常类型,说明天女木兰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存在异常现象,这是导致天女木兰濒危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寒竹胚胎学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寒竹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1。寒竹雄蕊,小孢子及雄配子体的发育特点是,小孢子形成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字型,绒毡层腺质型,成熟花粉粒二细胞型,花粉粒具单一萌发孔,雄配子初为近园型,后略不规则形,成熟的雄配子体具二雄配子,闭花受精。雌蕊二心皮,合生,一室侧膜胎座,一胚珠,倒生,珠被二层,厚珠心;2。大孢子和雌配子体发育特征是,胚囊发育属蓼型,反足细胞多达几十个,胚乳发育核型,胚体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梓树小孢子发育进行细胞学观察,对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梓树花粉母细胞呈半圆形排列,小孢子四分体属四面体型,绒毡层属分泌型,花粉粒为复合花粉。小孢子各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之间存在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油杉花粉个体发育与传粉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平  黄群策 《林业科学》2006,42(5):42-47,F0003
应用常规压片法和整体染色透明法对油杉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传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油杉小孢子母细胞在1月26日-2月5日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多为左右对称型;小孢子经过连续4次有丝分裂后,于2月底形成5-细胞型的成熟花粉粒,成熟花粉由两个原叶细胞、一个不育细胞、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管细胞组成,其中两个原叶细胞在花粉成熟时已退化;经TCC法检验,花粉生活力为92.6%;3月1日-8日为油杉传粉期,3日-5日为传粉高峰;在传粉期间,胚珠珠孔端无传粉滴产生,珠孔端耳状结构边缘粘附有花粉.虽然花粉母细胞发育表现出不同步现象,产生少数具3个或4个气囊的异形花粉,但从小孢子的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的整个过程看,未见败育或其他异常现象,能形成大量正常的成熟花粉,因此,花粉个体发育不是影响油杉结籽率低的主要因素,而造成油杉球果结籽率低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其传粉过程.  相似文献   

9.
麻竹花粉发育过程观察及其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麻竹为材料,采用醋酸洋红、碘-碘化钾压片以及石蜡切片的观察方法对麻竹花粉发育全过程进行了研究,初步将这一过程划分为8个时期,即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早期、小孢子中期、小孢子晚期、二胞花粉早期、二胞花粉晚期和成熟花粉期,并描述了各个时期的基本特征。麻竹花粉发育过程基本正常,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主要为左右对称型,也有四面体形的,成熟的花粉为3-细胞型,具单一萌发孔。  相似文献   

10.
为了系统了解板栗雌雄花发育过程,以板栗优良品种‘遵玉’为试材,对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生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药壁由外而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及绒毡层(为腺质型),属于基本型。小孢子胞质分离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典型的四面体型,少数呈左右对称排列。雄配子体只经过1次有丝分裂,花粉成熟为2-细胞型。雌花胚囊发育为蓼型胚囊,只有1个胚囊母细胞发育成胚囊,四分体呈线性排列,整个发育过程与雌雄花外部特征密切相关。确定观察减数分裂最佳取样时期为:雄花花序长度为10~17 cm,总苞直径为0.9~1.6 cm。‘遵玉’小孢子及雄配子体发生发育不存在异常表现,表明‘遵玉’雄配子体发育正常,花粉可育,可以作为授粉树。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小孢子发育进行细胞学观察,对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花粉母细胞呈圆形排列,小孢子四分体均属四面体型,减数分裂、胞质分裂属同时型,绒毡层属分泌型,花粉粒属二细胞型,花粉粒外壁上均有3个膜状突起。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小孢子各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之间存在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白楠为樟科楠属植物,是优秀的生态树种和珍贵的用材树种,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白楠(Phoebe neurantha)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白楠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的发育以及开花后子房发育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白楠的子房为一室,双珠被,厚珠心,多单胚珠,少数双胚珠,倒生。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胚囊,与樟科其他属种一致,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直线排列的四个大孢子,其中三个靠近珠孔端的大孢子相继退化死亡,而合点端的大孢子则发育成为功能大孢子,形成单核胚囊,经过三次分裂,形成八核七细胞的成熟胚囊。雄蕊花药为四室,花药壁自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随着花药的进一步发育,药室内壁和绒毡层逐渐解体消失,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绒毡层类型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有部分败育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绒毡层不能及时降解,导致小孢子无法吸收营养,从而导致败育。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subsp.sinensisRousi)雄花的形态发育。雄花序芽属混合型,花后整个脱落。雄花小,无花瓣,花萼2裂,雄蕊4,开花时花萼裂片呈缝隙状张开或全部张开。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表皮在花药开裂时枯萎,药室内壁形成带状加厚,中层是短命的。绒毡层细胞双核。腺质绒毡层,延迟至双细胞花粉时在原位退化。绒毡层内切向壁和径向壁上分布有乌氏体,乌氏体和花粉壁之间存在带状的“桥”。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步或不同步。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形和左右对称形。小孢子发生过程中胼胝质的沉积始于小孢子囊靠近花丝维管束的一方,渐向远离花丝维管束的方向扩展,并由小孢子母细胞的角隅处和切向壁向径向壁积累。成熟花粉为二细胞的,扫描电镜图像为圆球形,沿赤道有一环状棱脊,把花粉分为上下两半,每一半各具三沟相对会合于赤道棱脊,并突出成喙。花粉壁具疣状雕纹。  相似文献   

14.
杜松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杜松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杜松的雄球花3月初开始分化.小孢子囊壁一般包括3层细胞:表皮、中层和绒毡层.造孢细胞在3月中旬形成,3月下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4月上旬开始减数分裂,4月中旬形成四分体,4月下旬小孢子从四分体释放出来.5月上旬开始散粉,成熟花粉粒为单核花粉粒.散粉后,胚珠内的花粉萌发出一短的花粉管后休眠,第2年4月份开始分裂形成管细胞、不育细胞和2个精子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表现出不同步现象,部分小孢子母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退化,在小孢子囊内形成空腔.小孢子囊在小孢子叶基部远轴面和叶腋处都有发生,小孢子叶球为复合小孢子叶球.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虎眼万年青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朵花有6枚雄蕊,每个花药具4个花粉囊,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属连续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与左右对称型两种类型,以四面体型为主。绒毡层发育类型属分泌型,成熟花粉粒属2-细胞型,有1个萌发沟。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电镜对拟南芥野生型及epn型突变体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进一步研究(此突变体的特征是花粉从游离核时期就具有多核、多沟并有分枝的花粉管),值得注意的是突变体在发育至四核花粉母细胞时期,在整个母细胞原生质膜外开始形成小孢子的外壁(与野生型晚期四分体内单倍体小孢子原生质体外形成的外壁相同),此外,在突变体小孢子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也未见到正常四分体的出现。因此,设想具有两个营养核、两个生殖核的突变体的大花粉直接由非正常的四核花粉母细胞形成,突变体发生缺失的时期在前减数分裂期或减数分裂Ⅱ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南酸枣雌雄配子的发育过程,初步探究南酸枣雌雄蕊败育的发生原因。[方法]利用石蜡切片观察法研究南酸枣的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1)南酸枣雌雄异株、单性花,雄花无子房,雌花具退化雄蕊;雄花纵长大于3 mm时,花药成熟,子房纵长达3.5 mm时,胚囊成熟;(2)雄花成熟花药壁共分5层,由外向内为1层表皮、1层药室内壁、2层中层、1层绒毡层,发育形式属基本型;(3)小孢子母细胞分裂形式属同时型,四面体型小孢子四分体,2-细胞型花粉,见3个萌发孔胞质囊;(4)双珠被、厚珠心;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后期倒转;(5)雌花退化雄蕊的花药壁5层,雌花具左右对称型小孢子四分体,小孢子期绒毡层解体,小孢子解体后花药空囊,药室内壁略纤维状加厚,表皮此时退化;(6)南酸枣雄花从现蕾到散粉约25 d时间,雌花从现蕾到胚囊成熟约24 d时间。[结论]南酸枣雌雄配子发育模式与漆树科大多数种一致;雄花无雌蕊,系花芽发育过程中雌蕊原基退化所致;南酸枣未见退化胚珠,雌花退化雄蕊具正常的小孢子母细胞、异常的小孢子四分体和小孢子,且绒毡层不正常解体,花药空囊,无花粉粒。  相似文献   

18.
翅果油树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濒危植物翅果油树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在其发育过程中是否存在生殖障碍。结果表明:翅果油树花药四囊型,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层中层、绒毡层5层细胞组成,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有时为交叉型或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有3个萌发孔;子房上位,基生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胚囊发育属于蓼型。其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多数正常。  相似文献   

19.
雷竹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雷竹 (Phyllostachys p raecox)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的研究 ,结果表明 :雷竹幼小花药表皮下的一列孢原细胞发育为初生壁和初生造孢细胞层 ,后者向心分裂形成 8列左右次生造孢组织 ,并直接分化为一圈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呈平面左右对称排列。花药壁由 4层细胞组成 ,即表皮层、2层中层和绒毡层。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始终无药室内壁层的形成和分化 ,表皮层发育起到药室内壁的作用 ,中层在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过程中一层退化 ,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 ,二核 ,四分体时期呈现解体 ,贴边期被吸收殆尽。  相似文献   

20.
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极小种群植物—云南蓝果树两性花的小孢子发育过程,以明确小孢子败育的原因和败育时期,为进一步拯救保护和研究云南蓝果树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云南蓝果树有一部分两性花小孢子正常发育,经过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四分体等时期,最后发育为成熟花粉粒;(2)败育的云南蓝果树两性花在形成四面体型四分体之前都能正常发育,在四分体时期不能分离或分离后不能正常发育,从而败育。研究认为,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是云南蓝果树两性花小孢子败育的主要原因,败育的时期是四分体时期和单个小孢子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