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双酚A(BPA)是一种代表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由于大规模的生产及广泛使用,其在环境中无处不在。与BPA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工作相比,BPA的环境植物学作用机理,尤其是BPA影响植物生长的机理甚少报道。基于此,研究了BPA在大豆根系内含量的变化,以揭示BPA对大豆根系生长影响的直接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1.5mg·L-1BPA处理时大豆幼苗根系BPA含量为23.68μg·g-1,根系各生长指标(根鲜干重、总长、表面积及体积)均有所增加。当浓度增加至6.0 mg·L-1BPA处理时大豆幼苗根系BPA含量为9.87μg·g-1,根鲜干重、根表面积及体积下降,随着BPA处理组浓度的增加,根系内BPA含量逐渐增加,并至96.0 mg·L-1达到1 044.88μg·g-1,根系各生长指标受严重抑制。BPA胁迫解除后,大豆幼苗根系内BPA含量变化规律与胁迫期一致,并较胁迫期明显下降,各生长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恢复,BPA剂量越低,恢复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
纳米塑料是一种新兴污染物,其对农作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探究大豆对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PS-NPs)在生理和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响应,本试验采用水培方式,测定50 mg/L 100 nm的PS-NPs暴露处理10 d后大豆幼苗的表型及生理指标,并对大豆幼苗根系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PS-NPs暴露处理后,大豆幼苗生长受抑制,根系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一定程度增加,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减少。转录组分析表明,PS-NPs暴露处理共产生2112个差异基因,GO和KEGG分析显示其主要富集到与氧化还原反应、对乙烯和脱落酸的响应、氨基酸代谢和其他次生代谢物的合成相关的通路,注释到有250个转录因子发生差异表达,主要为ERF、WRKY、NAC、bHLH和MYB转录因子家族。本试验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纳米塑料对大豆等农作物产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化学调控物质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及根系生长的调控作用,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烯效唑、水杨酸、硅酸钠、硝酸镧等4种化学调控物质浸种对盐胁迫条件下2个小麦品种(临汾8050和临旱536)根系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化学调控物质浸种可以显著或极显著地减少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MDA含量,增加幼苗的次生根数、总根长、根冠比、功能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Pro含量、 SOD和POD活性,但可溶性糖含量的提高未达显著水平。2个小麦品种对化学调控物质处理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适当浓度化学调控物质浸种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的伤害,具有显著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培育壮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叶面喷施新型酸雨缓解剂APK-9对酸雨胁迫大豆毒害效应的缓解效果,以徐豆1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喷施APK-9处理对pH3.5酸雨胁迫下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H3.5酸雨自开花期开始显著抑制了大豆植株的生长,进而降低了产量。开花期和结荚期喷施APK-9可明显缓解大豆的酸雨胁迫,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叶片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显著高于酸雨胁迫的大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酸雨处理大豆。然而,苗期和鼓粒期喷施APK-9,缓解效应下降,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等下降,而MDA含量上升。可见在适宜时期喷施APK-9对酸雨胁迫下的大豆植株具有一定的缓解效应,而过早或过晚喷施效果较小,在试验中以开花期喷施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高彬  曹翠玲  李涛 《大豆科学》2012,31(1):58-63
利用沙培方法研究了乙烯对磷胁迫下大豆幼苗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磷胁迫下大豆主根长度降低50%,侧根长度增加46%,侧根数目增加64%。缺磷时大豆根系磷含量降低,根系活力和根系组织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是全磷培养植株的1.2和1.3倍;与供磷植株相比,缺磷时大豆干物质累积量显著降低,缺磷主要抑制了地上部分干物质累积,而根系干物质累积几乎不变,根冠比增大。磷胁迫使大豆乙烯含量增加,但乙烯释放量被乙烯拮抗剂Co2+抑制。外源乙烯利抑制全磷大豆主根伸长,促进缺磷大豆侧根生长;乙烯拮抗剂Co2+逆转了低磷和乙烯对主根的抑制,减少侧根数目。乙烯利能够增加大豆幼苗根系活力和根系组织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大豆生物量,增加根冠比,且磷胁迫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大豆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豆-31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对4℃低温胁迫下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显著降低,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P<0.01);外施SA显著提高了低温胁迫下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Pro含量,SOD、POD活性和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P<0.01).由此可见,外施SA可以通过提高大豆幼苗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Pro含量以及SOD、POD活性来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伤害程度,从而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并以1.5 mmol· L-1外源SA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La(Ⅲ)与酸雨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复合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稀土元素镧和酸雨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复合影响,采用模拟酸雨和镧处理大豆(Glycine max),研究了La(Ⅲ)与酸雨(AR)复合处理对大豆幼苗地上、地下器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镧(RE1/20 mg·L-1、RE2/60mg·L-1、RE3/100 mg·L-1和RE4/500 mg·L-1)单独作用时,RE1对大豆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RE2、RE3和RE4表现为抑制作用,且RE4>RE3>RE2.在酸雨(AR1/pH2.5、AR2/pH3.5和AR3/pH4.5)单独作用和RE+AR复合作用影响下,大豆幼苗生长均受到抑制;而且AR的pH越低,RE的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RE1和AR复合对大豆幼苗的抑制程度低于AR单独作用,其它浓度RE和AR复合抑制程度高于各自单独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ALA的生产和应用成本,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估了产ALA光合细菌的培养物与低浓度商品ALA的溶液对陈化1年的大豆种子出苗和幼苗建成的若干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产ALA光合细菌的培养液的上清液(ALA含量约为0.1~0.2 mg·L~(-1))、菌体悬浮液处理对陈化大豆种子萌发后幼苗株高和根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陈大豆种子的出苗率和幼苗下胚轴粗、鲜重、干重没有显著促进作用,而5 mg·L~(-1)的ALA溶液可显著提高陈大豆种子的出苗率、下胚轴粗、幼苗鲜重,1 mg·L~(-1)ALA可显著提高幼苗株高、下胚轴粗和干重。光合细菌的分泌物和胞外代谢产物对陈大豆种子萌发后幼苗的株高和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自交系Mo17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EBR处理150 mmol/L NaCl胁迫的玉米幼苗,测定其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同时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CAT酶基因和ZMPIP2-4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EBR处理后,玉米幼苗的POD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根系活力增加,MDA含量降低。EBR处理浓度为0.1 mg/L时,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和根系活力显著增加;EBR浓度为0.001 mg/L时,酶(CAT)基因的表达量有明显上升。EBR浓度为0.1 mg/L时,在生理层面可有效增加玉米抗盐胁迫的能力;0.001 mg/L时在基因层面可显著增加玉米幼苗抗盐胁迫CAT和ZMPIP2-4基因表达量。有效缓解盐胁迫的最适EBR浓度为0.1 mg/L。玉米幼苗抗胁迫基因表达后调控具体机理尚不清楚,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秸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秸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焚烧的土壤提取液可使大豆种子活力明显下降、根系发育受阻、脂肪酸含量减少、子叶储藏物质的转化率下降、幼苗生长受阻、干物质积累减少.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下几种药剂对毛豆幼苗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几种药剂对毛豆进行处理,测定其在低温胁迫下对毛豆幼苗某些生理指标及其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几种药剂处理后,在低温胁迫下,与对照相比可增加根系活力、抑制丙二醛增生、降低细胞膜透性和提高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细胞保护酶的活性等,增强了毛豆幼苗对低温逆境的抵抗能力,由试验所得众多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几种药剂以绿风95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2.
酸雨胁迫对大豆萌发种子糖代谢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酸雨影响大豆种子萌发机理,采用模拟酸雨处理大豆种子,研究酸雨对大豆萌发种子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种子的可溶性糖、还原性糖、蔗糖及淀粉含量,α-淀粉酶和淀粉酶活性均在pH2.0酸雨胁迫下受到抑制而降至最低,4种碳水化合物含量随酸雨胁迫强度的减弱呈上升趋势,α-淀粉酶对酸雨胁迫的敏感性低于淀粉酶,大豆萌发种子糖代谢对酸雨胁迫有较强适应。  相似文献   

13.
在水分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毛豆(Glycine max)幼苗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测定其对毛豆幼苗某些生理指标及其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当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可以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细胞膜透性及丙二醛含量,增强了毛豆幼苗对干旱环境的抵抗能力.从叶面喷施对毛豆的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可知:在试验的范围内,以0.1 mmol/L的水杨酸处理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模拟酸雨对芒果的生理伤害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4个芒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酸雨的方法观测酸雨对芒果的生理伤害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的酸雨对芒果新梢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在试验设定的酸雨酸度变幅内,酸雨的酸度越高,对芒果新梢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对植株的伤害越大。酸雨引起芒果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而叶绿素含量下降。模拟酸雨的pH越小,这种生理反应就越明显。不同品种的芒果对酸雨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串芒抗性最强,秋芒和桂香芒次之,红芒抗性最弱。  相似文献   

15.
采用振荡培养(移除根尖边缘细胞)和静置培养(保持边缘细胞附着在根尖)方法,对比研究盐胁迫对黑豆根系生长和根尖边缘细胞发育、根系Na+、K+含量的影响以及根系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00和200 mmol.L-1NaCl处理抑制边缘细胞发育,引起根系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振荡培养去除根尖边缘细胞处理36 h,黑豆根相对伸长率、根尖K+含量明显低于对应NaCl浓度的静置培养处理,同时根尖N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在去除边缘细胞后显著增加。说明包裹于根尖的边缘细胞通过调节Na+和K+的吸收和维持较高的细胞膜完整性,以适应盐害环境。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不同浓度(6、8、10、12、14 mg·L-1)的N-[5-(2-氯苯基)-l,3,4-噻二唑-2-基]-N'-[2-(2-甲基苯氧)乙酰基]脲(TAU)分别对野生和栽培大豆进行浸种和苗期水培处理,考察了TAU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TAU处理后,野生和栽培大豆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高蛋白野生大豆氮素积累规律,本试验选取3类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大豆材料,在各生育期对根瘤生长特性及根瘤氮代谢物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与R2-R8的根瘤数呈显著正相关。V6-R2高蛋白野生大豆根瘤数增加较快,整个生育期根瘤重不断增加。三种类型大豆的血红蛋白含量、单株血红蛋白总量在R2-R8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V6到R8期高蛋白野生大豆血红蛋白含量、总量都明显高于其它两种类型大豆材料,差异性均达到显著水平。R2-R8期三种类型大豆游离氨基酸含量、酰脲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高蛋白野生大豆游离氨基酸含量低于、而酰脲含量却又高于其它两种类型材料,且差异性显著。这可能说明高蛋白野生大豆根瘤衰老较慢、根瘤内氮代谢物含量丰富,生育后期仍具有较强的酰脲合成与运输能力是形成该类型大豆籽粒高蛋白质含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Soybean(Glycine max[L.]Merr.)is a food and oil crop whose growth and yield are influenced by root and nodule development.In the present study,Gm NMHC5 was found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nodules in overexpressing mutants.In contrast,the number of nodules in Gmnmhc5 edited with CRISPR/Cas9 decreased sharply.In 35 S:Gm NMHC5 mutants,expression levels of genes involved in nodu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biochemical analyses showed that Gm NMHC5 directly interacted with Gm GAI(a DELLA protein),and the content of gibberellin 3(GA3)in overexpressing mutan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wild type.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at Gm NMHC5 participates in the classical GA signaling pathway,and may regulate the content of GA_3 to match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required for nodule formation,thereby promoting nodulation by directly interacting with Gm GAI.A model illustrating the mechanism by which Gm NMHC5 promotes soybean nodulation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机插水稻基质育秧芸薹素内酯(BR)适宜的施用方法及最佳用量。【方法】以中早39为供试材料,采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探究BR不同处理方式和浓度对机插早稻秧苗生理特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结果】施用BR可以提高秧苗的抗氧化保护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总糖含量及C/N,秧苗根系活力提高了13.24%~48.31%,利于形成抗性强的健壮秧苗;喷施方式对提高秧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效果最佳,基施方式对降低秧苗丙二醛含量效果最好。施用适量BR也可促进秧苗机插后长出新叶、新根及返青,喷施方式效果最好;浸种、喷施方式还能增强秧苗机插后20~30 d的单株分蘖力。【结论】播种前和出苗后进行两次适量的BR处理,有利形成壮苗和栽后活棵返青及分蘖,以播前0.15 mg/L浸种和秧苗1叶1心期0.10 mg/L喷施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