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本质上是对外溢于传统市场之外的成本和效益的测度。生态服务价值的合理测算是确定生态补偿标准限值的前提。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的特征尺度决定了生态补偿问题的空间尺度。以流域水生态服务价值种类及计算方法为依据,在综合比较多种计算方法适用范围和计算成果可靠性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景观特性,给出流域森林系统生态价值评估方法。以飞云江流域珊溪水库库区为例,计算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服务4种服务功能的生态价值,综合确定库区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70.62亿元/a。珊溪库区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构成中的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减少土壤废弃功能价值的发挥均需库区上游民众的成本投入,为实现流域整体公平、协调、可持续发展,流域下游生态服务价值受益方应向上游补偿14.98亿元/a,约为生态服务价值的21%。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赤水河流域2000、2010、2015年的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土壤类型、地质背景以及社会经济等数据为基础,采用固碳释氧模型、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以及InVEST水源涵养模型定量评估了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同时采用生态补偿计量模型计算了流域不同区域的生态补偿额度,确定了流域的补偿标准和生态补偿优先级别。结果表明:2000—2015年赤水河流域单位面积固碳释氧价值量、土壤保持价值量以及水源涵养价值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倒“V”形结构。固碳释氧价值由2000年的4279.33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4520.16元/(hm2·a),随后下降到2015年的4409.69元/(hm2·a);土壤保持价值量由2000年的95.11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144.45元/(hm2·a),之后下降到2015年的89.03元/(hm2·a);水源涵养价值量由2000年的23938.13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35232.99元/(hm2·a),之后下降到2015年的20167.41元/(hm2·a)。喀斯特地区固碳释氧价值总量增加的速度是非喀斯特地区的4.35倍,喀斯特地区土壤保持价值量和水源涵养价值量的下降速度分别是非喀斯特地区的1.28倍和1.59倍。流域多年平均生态补偿价值为4626.29元/(hm2·a),生态补偿价值总量为76.23亿元,流域下游补偿价值量最大,而上游地区补偿价值量较小。流域上游地区的喀斯特地区以及下游的原始森林地区属于典型的生态输出地区,应优先得到补偿,而经济发达的中游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应率先进行生态支付,属于典型的生态消费区。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的基于价值当量的生态补偿模型相比,在栅格像元尺度上量化了流域不同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可为长江上游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补偿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流域跨界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并以闽江流域为例,根据2011-2015年闽江流域的情况,测算了流域内的跨行政区生态补偿量。结果表明,上游地区基本上均是接受补偿者,龙岩、宁德、泉州等3地市获得的补偿额分别为2 045.82~3 023.91万元、3 037.71~4 009.84万元及6 205.73~6 605.81万元,中游地区三明及南平市既需要向上游地区支付生态补偿费用,同时也应得到下游地区的生态补偿,最终支付/获得的生态补偿额分别为-2 476.78~1 967.35万元及-5 062.21~4 091.23万元,下游地区福州市总共需要支付的生态补偿额为10 426.13~16 148.56万元。针对补偿标准测算结果提出了水体污染控制方式、生态补偿模式、资金筹措相结合的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开源分布式计算框架Hadoop的基础上,选择大凌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降雨侵蚀力、土壤可侵蚀性、坡长等土壤侵蚀因子栅格数据分布式存储策略,利用MapReduce编程模式设计实现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的算法程序进行土壤侵蚀强度计算,并扩展Geoserver的栅格文件读取功能,增大对HDFS栅格文件的读取支持,实现土壤侵蚀强度计算结果的快速发布。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大数据量、高分辨率土壤侵蚀因子栅格数据的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快速计算,可较好满足区域土壤侵蚀预测预报的时效性要求;程序运行过程中计算任务本地化效果明显,显著降低了计算过程中的网络传输压力,网络使用率约22%,且系统性能可通过增加计算节点进一步提升。本研究可为大数据量、高分辨率栅格数据下区域土壤侵蚀强度计算及发布GIS设计开发提供指导,为大凌河流域土壤侵蚀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国际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定量研究湖北省漳河灌区新埠河流域1964-2008年不同阶段的土壤侵蚀特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加以分析.研究表明:该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侵蚀模数由第1阶段的3.33 t/(hm2·a),增加到第4阶段的6.82 t/(hm2·a).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水田、河湖及林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和旱地、居民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使得土壤侵蚀趋向严重.因此有必要对流域的水土资源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评价沙棘造林后的水土保持效益,文章以沙棘造林的典型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3S技术与RUSLE土壤侵蚀模型,分析评价了该县沙棘造林前后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吴起县实施沙棘造林后10年来,水土流失明显减少,较高强度土壤侵蚀的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①沙棘造林后土壤侵蚀分布以中度侵蚀最多,其面积占吴起县国土总面积的43.62%,而沙棘造林前土壤侵蚀以极强烈侵蚀为主,占吴起县国土总面积的42.76%。②沙棘造林后全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285t/km2.a,属于强度侵蚀,其沙棘造林前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9779t/km2.a,属于极强烈侵蚀,为沙棘造林后的1.85倍,沙棘造林后全县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1402万t。  相似文献   

7.
根据水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机制、类型和效用,水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可分为提供产品功能的直接使用价值和具有生命支持系统的间接使用价值两大类,河道生态基流的间接服务功能又包括水生态调节功能,水生态文化功能和水生态支持功能三类。生态基流保障的关键期为枯水期,极端干旱条件下生态基流同样蕴涵着不容忽视的价值,根据河道生态基流的各项服务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各项价值采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估算。以渭河宝鸡段为例,以2015年为评价基准年份,对极端干旱年份下生态基流的间接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渭河宝鸡段2015年生态基流总价值为38 301.9万元/a,其中调节功能价值为25 581.6万元/a;支持功能价值为220.3万元/a;文化功能价值为12 500万元/a。开展本次研究,为缺水地区生态基流长效保障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等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态效益价值评估对评价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效果至关重要。对全国首个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洛阳市洛河水土保持工程生态效益进行价值评估,在建立生态河道水土保持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价格替代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模型从安全价值、景观价值、气候价值、环境恢复价值四方面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生态效益评估研究。研究表明,洛河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得年均涵养水源量增加28.06万t,泥沙淤积量减少20.81万t,尘埃阻滞量9107t,土壤侵蚀量减少209.1万t。洛河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效益年均总价值为11715.9万元,其中安全效益年均价值为7145.6万元、景观效益年均价值为1966.9万元、气候效益年均价值1504.9万元、环境恢复效益年均价值为1098.5万元。研究成果可为全国河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评价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史志刚 《灌溉排水学报》2012,31(6):64-66,70
选用SLEMSA土壤侵蚀修正模型,在安徽省选择129个代表站点,分别计算了土壤流失比率、裸地土壤流失量、地形因子,得出安徽省土壤侵蚀量为7 683万t/a。分析发现,安徽省每年63.2%的土壤侵蚀分布在大别山区(占全省年土壤侵蚀总量的30.2%)和皖南山区(33%),提出这2个区域应作为安徽省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和RULSE的三峡库区土壤侵蚀量估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野外实测及DEM、土地利用、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数据,对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中各因子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对三峡库区土壤侵蚀量进行估算,并对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下的土壤侵蚀综合指数。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年均土壤侵蚀量为19 364.71×104 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 741.48t/(km2.a),属于中度侵蚀;68.57%的区域为微度侵蚀或轻度侵蚀,强度以上侵蚀主要分布在库区的东部,面积占库区的14.43%,侵蚀量却占总侵蚀量的58.67%,是预防和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