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清河水库为研究区域,利用Landsat8卫星OLI数据及实地观测数据,建立了适于清河水库水体总磷质量浓度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遥感反演模型,并对清河水库总磷量进行了反演分析。结果表明,LS-SVM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06%,相比于单波段线性回归反演模型及波段组合线性回归模型,平均误差分别降低了20.77%、12.53%,显著提高了清河水库水体总磷质量浓度反演的模型精度,达到遥感反演预测精度要求;利用LSSVM反演模型对清河水库总磷量反演显示,水体中总磷质量浓度主要集中在0.04~0.08 mg/L,水库水体总磷质量浓度总体偏高。  相似文献   

2.
清河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工业供水、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肩负起辽河生态补水、高效农业供水等多项供水任务.清河水库水电站属清河水库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该水电站的引用流量受清河水库水量调度的控制.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水能资源,提高电站的利用率,对电站尾水的特征水位进行分析,有利于在保证水库补水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供水时段和放流量,以增加电站出力,提高电站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清河水库为研究区,选用landsat8卫星OLI数据与同步实测高锰酸盐指数(COD_(Mn)),通过SPSS软件分析OLI数据的单波段及波段组合与实测COD_(Mn)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比值线性回归模型和比值非线性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对清河水库COD_(Mn)进行定量遥感反演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比值线性回归模型,LS-SVM模型更适合于清河水库COD_(Mn)的定量反演研究。LS-SVM模型将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从0.693 1提升到0.942 7、误差的算数平方根RMSE从4.76减低到2.71、平均相对误差从7.89%减小到6.26%,利用LS-SVM模型明显提高了清河水库COD_(Mn)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4.
大坝安全事关水库的防洪、发电、灌溉等效益,更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分析水库溃决洪水影响,可为水库防洪风险管理、灾害评估、抢险预案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以清河水库为例,采用DAMBRK模型分析不同情景溃坝洪水过程,应用高分辨率DEM数字高程模型提取研究区域的格网地形数据,基于EFDC水动力模块建立清河下游洪水演进水动力模型,模拟了淹没水深、淹没范围和淹没历时等洪水风险要素,为清河水库下游地区的防洪减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根据治理大清河流域的实践经验,从治理区域优选、最佳治理模式确定、政策与方法评估、水土保持水文效应分析等方面,探讨流域治理的主要经验与成果,为流域治理及环境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三台子水库位于辽河一级支流李家河上游,该河流没有设立水文测站,在邻近流域即辽河支流拉马河上游尚屯水库设有水文测站,集雨面积238km2,水文条件相似,有参证价值.计算设计洪水时,采用尚屯水库资料,可按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本文详述了水库设计洪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及时、准确的了解清河水库总悬浮物浓度情况,采用Landsat卫星OLI数据,通过SPSS软件分析计算OLI数据的单波段及波段组合与总悬浮物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相关系数最大者分别构建比值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LS-SVM),对清河水库总悬浮物浓度进行了遥感定量反演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比值线性回归模型,LS-SVM模型将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可决系数R2从0.686提高到0.88,平均相对误差从3.52%减小到3.16%,利用LS-SVM模型对总悬浮物浓度的反演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地貌、水生态环境系统及水文特征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淮河流域支流史灌河上2座水库,梅山水库和鲇鱼山水库为研究区域,在2020年12月分别对水库水体、水库下游蒋家集断面、淮河干流上下游断面王家坝和润河集断面进行采样,分析其水化学离子、电导率和氢氧同位素含量及时空变化特征,探讨水库修建对于流域水循...  相似文献   

9.
水华的暴发是浮游植物在适宜的水文、气象及营养盐条件下大量增殖并聚集的过程,深入探索水华暴发与相应环境因子关系可为水华风险预警提供依据.以福建省龙岩市棉花滩水库连续两年的水文、气象和水质水生态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并建立了LST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开展水华风险预警.结果表明:棉花滩浮游植物样品中共...  相似文献   

10.
以具体工程小清河济南城区段为例,研究水库型河道在确定主河槽河岸设计高程应考虑的影响因素。提出对于既有景观功能又有防洪要求的河道,主河槽河岸设计高程应分汛期与非汛期进行考虑,综合防洪要求及景观效果确定所需高程。  相似文献   

11.
以位于辽宁北部的清河、汎河流域11个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为基本评价单元,依据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特点、内涵及研究区域的生态特征,构建了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层次分析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数学模型对清河、汎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汎河流域4个水生态功能区中,有3个处于“健康”状态(IV-5-2、IV-5-3、IV-5-4),1个处于“一般”状态(IV-5-1)。清河流域7个水生态功能区中,有1个处于“健康”状态(IV-5-11),2个处于“亚健康”状态(IV-5-10、IV-5-12),2个处于“一般”状态(IV-5-9、IV-5-13),2个处于“疾病”状态(IV-5-8、IV-5-14)。利用科学的评价模型结合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采于新疆青河的大果沙棘籽进行了理化指标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沙棘籽在粗脂肪、粗蛋白含量上优于中国沙棘,在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含量上与中国沙棘无明显区别。该结果为大果沙棘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运用Mallat算法和Daubechies小波,对水文序列进行离散小波变换的方法。通过离散小波变换,将水文序列分解成不同时间尺度的确定性序列和随机序列,为运用各种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建立水文中长期耦合预报模型打下了基础。以长江寸滩站日平均流量和北碚站7月最大洪峰流量序列为例,进行了小波变换。通过对分解后的序列进行重构表明,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M的水文模型在沮河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DEM的流域水文模型是近年来水文模型的热点,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文模型一直是水文研究的一个难题。分析了干旱地区的降雨产流特性,建立了符合该产流特性的数字高程模型和陕北模型相结合的水文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沮河流域桃曲坡水库的洪水预报中,计算结果证明该水文模型在干旱地区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在改进灰GM(1,1)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水文年型的划分标准,对三义寨引黄灌区不同水文年型做了中长期预报。检验表明,在灰预报值覆盖的范围内包含有多年实际发生的水文年型,结果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大渡河流域分布式水循环模型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渡河流域是我国西南水电开发总体布局的重要靶区,也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采用分布式水分能量传输模型(WEP模型),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构建了大渡河流域具有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循环模拟模型.模型水平单元为5 km×5 km的网格,采用马赛克法对单元的内的土地利用及植被分异进行处理;在垂直方向上,该模型可有效模拟冠层截流、填洼产流、入渗、植被蒸腾、水面和裸地蒸发垂直水循环要素过程.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在校正和验证期模型模拟误差(泸定站)均小于5%,Nash效率均在0.8以上.该模型可为区域水资源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等提供直接支撑,可为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调度和西线工程的运行调度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数字流域水文模拟在增江流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基于DEM的流域水文模拟已成为近年来流域水文模型的热点之一。探讨基于DEM的流域水文模拟方法入手,研究了数字高程模型和新安江模型相结合的半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建模思路,并把它应用于增江流域洪水预报中,结果证明该模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以西江流域干流1957-2016年迁江水文站、大湟江口水文站、梧州水文站和高要水文站径流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T检验及有序聚类法等分析方法对西江干流年径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江干流4个水文站径流年际变差系数在0.177~0.216之间变化,年际变化不大;②丰、枯特征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其中迁江站容易发生洪水及干旱;③经趋势性检验分析发现,四站变化趋势相同,其中迁江站变化最显著;④迁江站年径流量在2002年发生显著突变,其他3个水文站点并未出现显著突变点。结果可为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河河龙区间洪水泥沙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近年来黄河泥沙变化规律,保障引黄工程的安全运行。【方法】对2006—2015年黄河吴堡、龙门水文站洪水特征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月最大含沙量大于10 kg/m~3时段集中在3月桃花汛和汛期(6—9月),汛期泥沙量远大于3月水平,同期龙门站最大含沙量水平高于吴堡站;洪水过程径流总量与含沙量相关性并不显著;河龙区间上下游泥沙输移过程存在一定相关性,但龙门站较吴堡站更多呈现自然河道属性。【结论】黄河突发增沙原因不只局限于洪水激增,黄河调水调沙等人类活动对水流携沙突增影响不容忽视。不同水文站局部性暴雨所形成的短历时增沙现象的水文系列过程呈现随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