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养蜂是"一年之际在于秋",说的是秋繁为来年养蜂生产奠定基础.这一道理许多蜂农都知道,但真正搞好秋繁,如何培育出健壮的适龄越冬蜂却很难.经多年实践,要培育出健壮的适龄蜂须做到.  相似文献   

2.
春季油菜是仙桃市的重要蜜粉源 ,2 0 0 3年种植面积已扩大到约 4 6 7万hm2 (70多万亩 ) ,相比2 0 0 2年油菜面积扩大近一倍。近几年通过实践证明 :要想在油菜花期获得丰收 ,必须要有强大的蜂群作保证 ,强大的蜂群来源于强壮的适龄越冬蜂。可见怎样提高越冬蜂的数量和素质 ,直接关系到蜂场来年油菜蜂蜜的收成。现将仙桃市养蜂研究会王齐敏同志“突击提子促繁培育适龄越冬蜂”的方法推荐给广大养蜂员 ,供在繁殖越冬蜂时参考。1 确定越冬蜂的最佳繁殖时间根据当地蜜粉源和气候条件 ,一般是选择在最后一个蜜粉源期培育越冬蜂。仙桃地区可利用…  相似文献   

3.
田青芝 《蜜蜂杂志》2006,26(7):13-13
初秋已近,养蜂者务必抓紧繁殖越冬蜂。因为越冬群势强壮,蜂群越冬会安然无恙,来年春繁蜂群会继续壮大。从“处暑”到“寒露”,即从8月23日~10月8日,虽仅一个半月时间,但却是繁殖越冬适龄蜂的关键时期。因为从产卵到幼蜂羽化出房共需21天,即10月8日产的卵,必须等到10月29日才有幼蜂出房,此时离“立冬”还有七八天,在华北地区气温正面临着日趋下降,有时也会急剧下降,一旦寒流袭来,幼蜂将冻死箱外。所以养蜂者尤其是初学养蜂者务必抓紧繁殖越冬适龄蜂,否则时不再来。根据我几十年来养蜂的经验教训,我个人认为,秋繁应该这样安排:1换王换王,即取…  相似文献   

4.
黄坚 《中国蜂业》2000,51(5):7-7
实践证明 ,秋季若不能繁育出数量多、质量好的越冬适龄蜂 ,要搞好来年春繁 ,夺取全年丰收是比较困难的。而越冬蜂的多少 ,取决于秋繁的好坏 ,所以一个有经验的养蜂者总是把秋季繁殖作为一年工作的重点来抓。下面谈谈培育越冬适龄蜂既快又好的方法问题。一、如何提高繁殖效率蜂群秋季繁殖明显受时间限制 ,一到仲秋、深秋 ,气温逐渐下降 ,蜂王也就逐步缩小产卵圈 ,所以要赶在气温允许的时间内 ,采用多种方法 ,提高繁殖速度 ,增加越冬适龄蜂的数量。如何加快繁殖速度呢 ?措施之一 :及时培育新王 ,更替老 (劣 )王。这是提高产卵量 ,增加越冬蜂培…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11,62(9)
秋繁新蜂大量羽化后,越夏蜂基本被更替。此时,便可着手培育越冬适龄蜂了。秋季培育出的幼蜂已作排泄飞行,未曾参加抚育、酿蜜、采集等巢内外繁重工作的工蜂被称为适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的最大特点便是生理上的年轻。  相似文献   

6.
养蜂生产有“一年之计在于秋”之说。秋季能否培育出数量多、质量好的适龄越冬蜂对于蜂群当年的安全越冬及次年的快速复壮、高产关系很大。在北方培育越冬峰时,蜂群正处于衰退期,蜂王产卵力下降,外界蜜粉源渐少,螨害上升。如何在诸多不利因素下培育出大量健康的适龄蜂,是蜂群安全越冬的关键。一、培育越冬蜂的基础1.培养优质蜂种、换王、组双王群。在椴树花期,利用kkr为母本,Em为父本培育新王,更换全场老王或组成双王群。该蜂种具有采集力强,群势增长快,节省饲料,越冬安全,抗病力强等优点。2.防病治螨。秋繁时要做好蜂群保健…  相似文献   

7.
宋廷洲 《中国蜂业》1999,50(4):12-12
众所周知,春季养蜂收入的多少,决定着全年经济效益的好坏,而春季蜂群的强弱基础,又是在上年秋季打成,所以每个养蜂者必须在秋季千方百计培育出大量适龄越冬蜂上下功夫,下面浅谈豫西南地区培育强大越冬适龄蜂的一些具体做法。一、培育越冬蜂前应做的工作首先是养王。...  相似文献   

8.
《中国蜂业》2011,62(8)
培育适龄越冬蜂问题,养蜂书籍均有介绍。但是,对初学养蜂的人来说,很多人是通过《中国蜂业》这本专业期刊学习养蜂技术,愿本文对初学养蜂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彭光宇 《中国蜂业》2001,52(5):15-15
南方茶区广泛的茶花 ,是养蜂业秋冬季节一个良好的蜜粉资源 ,它的特点是粉量大 ,蜜汁多 ,花期长。如皖南的茶花从 9月下旬始花一直能开到年底 ,茶花期能繁蜂 ,也能生产王浆和茶花粉 ,能提高全年的养蜂经济效益。但是若管理不当繁殖举措失误 ,也会直接影响越冬适龄蜂的培育。如何做到既能充分利用茶花蜜粉源来提高养蜂经济效益 ,又能繁殖好越冬蜂为笠年丰收打好基础 ,是所有茶区蜂场和采茶花蜂场都关心的问题。为此特根据我的养蜂实践 ,谈谈茶花期繁殖举措及培养越冬蜂技术 ,供同仁参考。一、适时扣王断子 ,力争螨净入场。近年来我国蜂群中螨…  相似文献   

10.
1.培育越冬蜂 幼蜂出房后,经过试飞排泄,而又没有参加过采集与哺育工作的为适龄越冬蜂。这些幼蜂具有越冬性能好、寿命长、越冬后哺育力强等优点。为保证越冬蜂的数量和质量,在当地最后一个蜜源期,要及时抽出蜂群内多余的巢脾,保持蜂脾相称,并取出子脾上的贮蜜,以扩大产卵圈,注意保温,进行奖励饲喂,促进蜂王多产卵。  相似文献   

11.
兰艳 《养蜂科技》2003,(5):20-20
越冬准备期的蜂群管理 ,其主要任务是 :培育适龄越冬蜂。备足越冬饲料、适时断子治螨、预防盗蜂及布置越冬蜂巢等有关工作 ,从而为蜂群安全越冬创造适宜的条件。1 .培育大批适龄越冬蜂 幼蜂出房后 ,经过试飞排泄 ,而又没有参加过采集与哺育工作的为适龄越冬蜂。这些幼蜂具有越冬性能好、寿命长、越冬后哺育力强等优点。为保证越冬蜂的数量和质量 ,在当地最后一个蜜源期 ,要及时抽出蜂群内多余的巢脾 ,保持蜂脾相称 ,并取出子脾上的贮蜜 ,以扩大产卵圈 ,注意保温 ,进行奖励饲喂 ,促进蜂王多产卵。2 .贮备充足优质的越冬饲料 最好的方法是在…  相似文献   

12.
鲁西南为平原地区,蜜粉源丰富,但主要蜜粉源仅有刺槐和棉花,取商品蜜以刺槐为主,棉花仅能少量取蜜,仅够繁殖越冬蜂的饲料。当地养蜂多为定地家庭副业。为了降低定地养蜂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必须特别注意适时培育适龄采集蜂,使蜂群  相似文献   

13.
秋繁小悟     
孙坚 《中国蜂业》2004,55(5):16-16
秋繁越冬适龄蜂的成败,直接影响下一年的生产效益.所以秋繁是养蜂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初学养蜂者的难关.在此谨呈拙见,供蜂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秋季管理好蜂群之目的,是为当年越冬培育大量适龄蜂安全越冬,给次年春季蜂群繁殖打下坚实的基础。当进入秋季时节,养蜂专业户应提早加强管理,保证越冬蜜足,喂好越冬饲料,彻底清除蜂螨,使蜂群体质健壮,保足数量,减少损失,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培育越冬适龄蜂1·1巢内存蜜充足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我国蜂产品因残留超标而不断遭遇国际贸易壁垒。人工配制蜂用饲料是养蜂生产中的一项日常性工作。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 ,若选用无污染的代用原料制作蜂用饲料 ,能有效减少因蜂用饲料污染超标而影响蜂产品的质量。方法如下 :蜂蜜代用饲料的制作 :1、蔗糖 (白糖 )制作代用饲料。可用白糖糖浆直接喂蜂 ,但蜜蜂在将蔗糖转化为单糖的过程中需消耗本身的酶 ,因此 ,蔗糖代用饲料不可盲目使用。适宜的使用时间是 :越冬时 ,在最后一批封盖子出房前 3天应停喂蔗糖 ,这样做的好处是 :巢内越冬饲料已经过转化 ,但越冬适龄蜂未参加酿蜜 ,故可保持…  相似文献   

16.
养蜂是项系统的技术工程 ,每个技术环节都必须抓紧抓好 ,否则会造成损失或导致失败。蜂群越冬前后的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环节 ,同样应该重视。现就本地区蜂群越冬前后的具体管理谈几点意见 ,供参考。1、培养适龄越冬蜂。培养适龄越冬蜂是在秋繁一定群势基础上进行的 ,在这之前 ,要治一次蜂螨和更换老劣残蜂王 ,为培养健康的越冬蜂打下基础。本地区培养适龄越冬蜂的时间山区应放在 8月 2 0日— 9月 1 0日 ;平原区放在 9月 1日— 9月 2 0日 ,根据气候可稍提前或推后。在这段时间 ,外界蜜源基本结束 ,所以在组好群势以后 (7框以上足蜂 ) ,要…  相似文献   

17.
强壮的蜂群是优质高产的基础,是养蜂者在饲养管理过程中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饲养强群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越冬期蜜蜂的死亡率是影响饲养强群的一个主要因素。从秋末或冬初蜂群内最后一批幼蜂出房到翌年春季新蜂出房之前,蜂群内部没有新蜂出世,蜂群中只死不生,逐日减少,蜂群强度下降,以至下降到群势的最低点,这个最低点也是蜂群新一年繁殖的起点。越冬蜂  相似文献   

18.
熊成  袁春颖 《中国蜂业》2010,61(1):26-27
<正>对于养蜂生产来说,秋季换王、适龄越冬蜂的培育、蜂螨防治以及越冬饲料的饲喂等关键技术,决定着下一年蜂群的繁殖状况和蜂产品产量。养蜂人只有熟练掌握蜂群秋冬管理要点,才能获得来年的丰收。  相似文献   

19.
一、培育适龄越冬蜂 蜂群中适龄越冬蜂多,则越冬安全,饲料消耗少,来年群势发展快;反之,则越冬困难,工蜂提前死亡,春季繁殖也缓慢。培育适龄越冬蜂要在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的初期进行。可用新王替换产卵差的老千、大流蜜期采脾上的贮蜜、选用适合产卵的新脾等办法,尽量扩大产卵区。流蜜结束后,抽出多余的蜜脾,适当补给空脾,保持蜂睥相称。加强巢内保温和奖励饲喂,促进蜂王产卵。  相似文献   

20.
试验表明:北京地区采用荆条花期的新王群,结合提前奖励饲喂培育越冬适龄蜂,能够比常规秋繁法培育出更多的越冬适龄蜂,从而使越冬蜂群保持有较强的群势。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繁殖群的群势以8~9框蜂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