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说书漫话 古时,说书在福建非常流行.说书,福州地区称为"讲评话",厦门一带叫做"讲古".我国各地叫法更是各种各样,例如"评书"、"相声"、"讲故事"、"唱西河大鼓"、"讲太上感应篇"等.我国说书的历史悠久.据说,古时要学说书,都要拜师学艺,拜师有仪式,讲协约.例如,凡是科班行艺唱西河大鼓的一律拜师敬奉周庄王.周庄王,名佗.  相似文献   

2.
邵武市茶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武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史称南武夷.境内丘陵起伏,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14℃~18℃,年降雨量1787.3mm,年平均日照1690小时,具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和丘陵山区气候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茶树生长和产优质茶的适宜区.邵武产茶历史悠久,早在1923年以前就盛产茶叶,办有"元记"、"详茂"、"邱记"、"冯记"、"吉详"等数家茶行.在历史上是闽北重点产茶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宁德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依山面海,气候温和湿润,山地丘陵众多,土壤肥沃,山清水秀,具有发展茶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宁德产茶历史悠久,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白毫银针"、"天山绿茶"、"绿雪芽"等闻名海内外.  相似文献   

4.
闽东茶叶产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现状 闽东产茶历史悠久,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白毫银针"(白茶)、"天山绿茶"、"太姥绿雪芽"名扬海内外. 全市现有茶园面积69.7万亩,年产毛茶4.51万吨.有初制茶厂930多家,精制厂760多家,年加工精制茶叶3.43万吨.  相似文献   

5.
两首唐诗记辉煌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如向中宵盛沆瀣,共稽中散斗遗杯. ——唐·陆龟蒙《秘色越器》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 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唐·徐夤《贡余秘色茶盏》 以上分别是晚唐著名诗人陆龟蒙、徐夤观赏秘色越瓷后留下的优美诗篇.诗人以"千峰翠色"、"捩翠融青"、"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嫩荷涵露"、"竹叶初发"等词汇,形容越窑青瓷的晶莹与优美.  相似文献   

6.
茯砖茶是紧压茶中产销量最大的一种,由于主销边疆,又被称为边销茶.对"茯砖茶"有多种称谓:"湖茶"、"官茶"、"副茶"、"福茶"、"府茶",因系伏天加工俗称"伏茶".上述称谓,在教科书及各种有关茯砖茶的资料中均有此说.笔者长期从事茯砖茶的加工与研究,认为茯砖茶因伏天加工而称"伏茶"的提法有误.  相似文献   

7.
"斗茶"是一项好玩的活动.参与者或红榜题名,名利双收而激动.或名落孙山,暗然失色而伤神;围观者不仅有"戏"可看,还能蹭得好茶一品;只有评委不敢怠慢,一丝不苟,最为辛劳. "斗茶"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地?好像还没有定说.但在北宋建州(今闽北大部)的武夷山、建安(今建瓯)已经有之.最能证明的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那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85年2月27日在福州召开第三次会议.会议根据品种审定条例,审定和认定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讨论目前在品种区域试验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新的改进意见.这次审定的茶树品种有"肉桂"和"早逢春"二个.认定了十五个茶树品种是:"铁观音"、"黄旦"、"福鼎大白茶"、"福  相似文献   

9.
建瓯种茶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就以研制生产"北苑御茶"而著称.解放以后,又创立了"建溪牌茶叶"和"明芝牌系列茶叶"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茶业新品牌,有力推动了建瓯茶业的持续向前发展.我市在茶业原产地保护方面起步迟,进展缓慢.做好申报我市"北苑御茶"原产地保护工作势在必行.因此,笔者根据建瓯实际,对做好申报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闽东依山面海,气候温和温润,山地丘陵众多,土壤肥沃,具有发展茶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闽东产茶历史悠久,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白毫银针"、"天山绿茶"闻名海内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的故乡,杭州是中华茶和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2005年,8家"国字号"茶业机构授予杭州"中国茶都"称号.西湖龙井茶被誉为"绿茶皇后",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中国名优绿茶中的翘楚.文章阐述西湖龙井茶在杭州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对西湖龙井茶产业新格局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巩固杭州"中国茶都"的地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九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茶叶工作做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引导农民发挥山区优势,大力搞好山地综合开发,努力发展茶叶生产,依靠科技进步,走"两高一优"可持续发展之路.农民加强茶叶两大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我县茶叶生产"九五"回顾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连续4a调查了以袋繁和自繁方式生产的4个滇I型不育系的11个群体,发现"可育株"的出现频率为0.087 1%.其表型与相应保持系一致.采用测交和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这些"可育株"的基因型,发现袋繁不育系群体存在核恢复基因位点基因型为r矿的"保持株"和Rf/rf的"回复株"2种类型,而自繁不育系群体还新出现基因型为RfRf的"纯合株"类型.与袋繁群体比,自繁群体出现"可育株"的频率提高了74.7%.其中"保持株"频率提高了42.6%,"回复株"频率提高了149.3%.基于不育系繁殖方法不同,不育系中出现"可育株"混杂的几率不同,为获得高纯度的不育系种子,滇I型不育系繁殖应在袋繁基础上,扩大自繁群体,减少自繁次数.  相似文献   

14.
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山区,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境内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森林覆盖率达80.1%,生态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产业作为磐安农业支柱产业,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2001年磐安县被列入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区,2002年被命名为"中国磐安生态龙井茶之乡",2010年跻身于"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行列,2012年又获得"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茶叶已成为磐安县名副其实的特色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杂草对小麦的影响各不同,为比较它们的竞争能力,有人已提出"竞争指数"这一概念.Aarte和Visser(1985)提出"标准杂草单位"的概念,可预先确定杂草群体的经济阈值.Hakansson(1988)根据一种杂草与另一种杂草影响之下的作物产量之比提出"单位产量比"的概念,并证实这一比值将随时间和杂草密度的变化而变化.Wilson(1986)根据有杂草田作物株重与无杂草田作物株重之比提出"作物当量比"的概念,用以表示该杂草的竞争力.单一杂草"作物当量"之和为"总作物当量",它被用来预测被多种杂草混合侵染田的作物产量损失,但这一方法忽视了杂草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史锦梅 《中国茶叶》2004,26(5):16-17
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究竟产生于何时,一直是学术界多年争论的问题,除大部分人认同的"明清说"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观点,如"战国说"、"西汉说"、"唐代说"、"宋代说"等多种说法.这虽然是一个老问题,但还是有探讨的余地.本文拟在论述宋朝茶叶生产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具体情况剖析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及未继续发展的原因,一家之言,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甘蔗"吨糖田"文化园区之建设模式.认为"吨糖田"文化园区可选择甘蔗生产先进区、制糖生产先进区和"吨糖田"建设先进区作为园区的场地,设置"吨糖田"园区、甘蔗糖厂厂区、甘蔗综合利用区、"吨糖田"建设体验区、"吨糖田"文化区、"吨糖田"文化娱乐区、"吨糖田"旅游服务区等功能区,将"吨糖田"文化精神的体现、文化内容的丰富和文化符号的运用作为建设的内容,并通过各具体的文化项目建设之.在设计上,应体现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物体性与文化性的统一和整体性与独立性的统一.在价值利用上,则应保护和弘扬"吨糖田"文化,满足当地人们的体闲需要和发展"吨糖田"文化旅游.在实施上,关键在于组织、规划、资金和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涟源市实施准两优1141"种三产四"高产攻关,采用"三定"栽培法,示范面积7.67 hm2,平均单产12.075 t/hm2.阐述了准两优1141在"种三产四"中的"三定"栽培思路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茶似茶非     
今古形殊义不差,古称荼苦近称茶.其实,有关"茶"、"荼"二字,自古众说纷纭,混淆时有.今夏,拜读了西泠林老乾良先生《先荼后茶》妙篇(《中国茶叶》第5期),茅塞顿开.茶喜憬然之余,遂不揣学浅,续貂二三,芹献于方家,以佐茗兴. 先荼后茶.查索清《订正六书通》,在"总目·上平声第一·五模"中,"荼"字释义如下:"《说文》苦荼也,同都切,臣铉等曰:此即今之茶字."  相似文献   

20.
刘勤晋 《中国茶叶》2005,27(6):45-46
川藏茶路是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以我国四川雅安为起点,经康定、昌都、拉萨到尼泊尔、锡金的茶叶运输线.史籍上曾以"蜀身毒道"、"唐蕃古道"、"康藏茶路"、"古边茶路"、"九尺道"、"官茶大道"、"南丝绸之路"等称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