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地星软件,用图件扫描数字化的方式建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面积误差主要来源于原始资料。扫描过程,矢量化过程和数据处理程序。根据以图幅为单元进行理论面积与计算机自动产生面积进行的误差分析和以统计的一级地类为对象进行的误差分析表明,用地星土地变更调查信息系统进行建库工作。精度安全能达到要求,目前国土部门的原始数据平台-详查数据应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数据转换。即由详查数据 历年变更数据模式向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转换。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星土地变更调查信息系统"软件,建立1∶10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简称建库)。面积误差主要来源于原始资料、扫描过程、矢量化过程和数据处理程序。通过计算机自动产生的面积与图幅的理论面积进行的误差分析和以统计一级地类面积为对象进行的误差分析表明,用"地星土地变更调查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建库工作,完全能达到国土资源部建库的精度和目前国土部门的数据转换,即由"详查数据+历年变更数据模式"向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转换。  相似文献   

3.
以敦煌市土地利用数据库建立为例,探索了应用SPOT影像数据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方法。通过应用研究发现,利用SPOT影像进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具有精度高、效率高、实用性强等特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与已有土地详查矢量数据及外业调查数据相结合建立数据库,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库建设的准确性,是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立和变更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县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以河南省新郑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省新郑市2000~2005年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变更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该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郑市土地利用类型在2000~2005年变化幅度较大,年均变化率达0.75%,总体上呈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和园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大的趋势,5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大的是园地,新郑市土地利用处在发展期。最后,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TM影像为基本信息源,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详查数据,分析了烟台地区1992~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格局.结果表明:1992~1995年烟台地区居民工矿建设及交通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耕地和水域面积则呈减少趋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未开发土地利用难度较大,耕地后备资源贫乏.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持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北京市在土地利用数据库建立之后每年都会以区县为单位进行土地利用数据库变更工作。以北京市为例,采用SPOT-5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基于GPS的精确定位功能,结合GIS数据操作、管理、显示等的良好功能以及背景数据知识,对北京市的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了变更。该方法发挥了航空遥感技术的优势,在GPS实地测量和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支持下,用GIS集成数据,从而完成了对北京市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数据库的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以泾河中上游流域的陇东地区为例,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此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域结构的差异;②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变化呈以下规律: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塬区→沟壑区→丘陵区、城镇近郊→远郊依次递减,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度则刚好相反,土地利用的组合类型与区域的经济活动特点相关等;③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理位置、地貌状况、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8.
SPOT5数据在县级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矢量格式的土地详查数据库为基准,以SPOT5卫星数据为信息源,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进而更新土地详查数据库,并完成地籍变更工作.  相似文献   

9.
彭州市熙玉村土地利用结构的组际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掌握彭州市熙玉村土地数量、分布规律和结构布局状况,根据2009年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库中的数据,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对熙玉村土地利用结构的组际差异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达到土地高效、合理利用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熙玉村土地利用组际差异明显,地理位置、地貌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政策等因素影响土地利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张红  王振锡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84-11385,11393
通过分析1998~2008年新疆温泉县土地利用详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模型对研究区近11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解析。结果表明:近11年来,温泉县农业用地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林地和园地面积累积增加2855.59hm2,但耕地和牧草地均有所减少。各种建设用地面积也表现为增加态势,其中水利设施用地增长速度最快,累积增加面积为147.31hm2。由于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程度加大,使得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1.
该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和确定在生产条件下,早期驱虫对受阻幼虫的作用,以及4月中和5月初出牧时驱虫能否更好地消灭母羊在春季的虫卵排出。试验结果发现,不论在产羔时驱虫,还是在春季出牧时治疗都可防止春季和早夏对牧地的污染,并可推迟在同一牧地上放牧羔羊的感染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微灌系统田间管网的水力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为基础,对微灌系统毛管分组调压设计方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分析了在毛管分组调压设计中,因调压管长度偏差引起的毛管进口水头的变化及其对支管单元灌水均匀度的影响。通过计算机的数值模拟,对两例采用毛管分组调压方法设计的微灌工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毛管分组调压设计,调压管长度偏差所引起的毛管进口水头偏差,对微灌系统灌水均匀度的影响之大,在工程设计中绝不能忽略;最后,对毛管分组调压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以水稻不育系宜香1 A为材料采用B C Sood(1978)介绍的水稻香味快速测定法对香型水稻不同时期叶片香味差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同一叶片中间部分香味更浓,同一单株中主穗与分蘖穗的同位叶片香味无明显差异。在剑叶未完全成熟时,从下位叶至倒2叶香味逐渐变浓,而不完全剑叶的香味不如倒2叶浓;在剑叶完全成熟时,从下位叶至剑叶香味逐渐变浓,在同一单株所有叶片中成熟剑叶香味最浓。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以水稻不育系宜香1 A为材料采用B C Sood(1978)介绍的水稻香味快速测定法对香型水稻不同时期叶片香味差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同一叶片中间部分香味更浓,同一单株中主穗与分蘖穗的同位叶片香味无明显差异.在剑叶未完全成熟时,从下位叶至倒2叶香味逐渐变浓,而不完全剑叶的香味不如倒2叶浓;在剑叶完全成熟时,从下位叶至剑叶香味逐渐变浓,在同一单株所有叶片中成熟剑叶香味最浓.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了出雏不同时间雏鸡性比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出雏的不同时间,雏鸡性比例存在显著(P<0.05)、极显著(P<0.01)的差异,并呈现明显的规律性。20天时,母鸡最多,公母比值为0.350±0.030。至21天3小时,公鸡最多,公母比值为1.792±0.080。扫盘出雏结束时,公母比值为1.330±0.050。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