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吉富罗非鱼不同养殖模式对水质的影响,对跑道式流水槽养殖、池塘高密度养殖、池塘低密度养殖和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等4种吉富罗非鱼养殖模式的水质情况进行了为期16周的跟踪检测。试验结果:4种养殖模式水体中的溶解氧为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组池塘低密度养殖组池塘高密度养殖组跑道式流水槽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跑道式流水槽组池塘高密度养殖组池塘低密度养殖组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结果表明,在池塘高密度养殖吉富罗非鱼时,采用罗非鱼-水浮莲共生模式能显著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实现生态养殖。  相似文献   

2.
吉富罗非鱼与奥尼罗非鱼养殖对比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吉富罗非鱼与奥尼罗非鱼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在特定增重率、绝对增重率、单位面积产量、利润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奥尼罗非鱼。  相似文献   

3.
目前广东省养殖的罗非鱼品种主要有:奥尼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尼罗罗非鱼、红罗非鱼等,本主要针对在海丰县养殖的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系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属热带性鱼类,共有100多种,多数产于非洲。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繁殖力强、病害少、肉质好、产量高等特点。目前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奥尼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吉奥罗非鱼等10多个品种。奥尼罗非鱼是奥利亚罗非鱼(6)和尼罗罗非鱼(早)杂交的后代,是中国目前主要养殖的罗非鱼种类。我国南方沿海地区适宜罗非鱼养殖的区域广阔,罗非鱼养殖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有利条件。本文将奥尼罗非鱼人工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池塘养殖罗非鱼,成本低,用工少,饲养管理简便.在长江流域,一般有5~6个月的生长期,只要合理放养,加强施肥、投饵,当年鱼种完全可以养成商品鱼,而且可以获得高产.怀安县气候虽较寒冷,但经测定全年有134d水温在15℃以上,5月份水温为16~24℃,6月份为21~25℃,7月份为24~30℃,8月份为23~28℃,9月份为13~22℃,据此水温,养殖罗非鱼的生长期最少有120d.从2005年开始我们进行了罗非鱼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下吉富罗非鱼不同养殖密度的生长特性和生理指标变化,评估吉富罗非鱼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下的适宜养殖密度,以吉富罗非鱼为实验对象,设计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放养密度5尾/m~2 (SD1组),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放养密度180尾/m~2 (SD2组)和270尾/m~2 (SD3组),比较各组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HSP70 mRNA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经过120 d的养殖,SD2组吉富罗非鱼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绝对生长率显著高于SD1和SD3组。SD2和SD3组存活率、体质量差异系数和饵料系数低于SD1组。SD2组血清皮质醇、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溶菌酶水平和肝脏HSP70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30 d时显著高于SD1组。SD3组血清皮质醇和葡萄糖水平在60 d后持续上升,120 d时显著高于SD1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溶菌酶水平和肝脏HSP70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60、90 d时显著高于SD1组,甘油三酯在整个实验期显著低于SD1组。SD2组吉富罗非鱼在养殖前期受到环境胁迫,中后期适应环境;SD3组在养殖中后期受到环境胁迫,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吉富罗非鱼生长和血清生理指标,池塘循环水槽养殖吉富罗非鱼的适宜养殖密度为180尾/m~2,在该密度下罗非鱼能适应养殖环境,养殖效果优于传统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市罗非鱼养殖发展较快,特别是吉富罗非鱼产业化生产技术、红罗非及吉奥罗非鱼养殖技术等在生产上的应用,大大提高其养殖经济效益,推动了我市罗非鱼产业发展。2008年,罗非鱼养殖面积4765公顷,产量2.46万吨,占全市养殖产量的33%。但是,罗非鱼在养殖生产中仍会出现这些或那些质量安全管理上的问题,给我市在罗非鱼养殖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为在适宜水温20~32℃养殖的肥水性鱼类。它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群体产量高,肉质细嫩,疾病少,易养殖,价格适中能被广大城乡居民接受,是水产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为探索鱼池精养高产技术,我们于1999年、2000年在安陆市东观养殖场一口鱼池进行了养殖罗非鱼高产试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鱼池条件试验池位于东观养殖场,面积2000米2,水深2.5~3米,池底平坦,排灌方便,配有增氧机1台,条件较好。1.2苗种放养所放养的罗非鱼鱼种均从汤池养殖场距试验池约80千米购进。放养前一周鱼池用…  相似文献   

9.
淡水白鲳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属热带与亚热带鱼类。生活适宜水温范围12~35℃,生长水温21~32℃。罗非鱼为热带性鱼类,属鲈形目,丽鱼科,是一种以浮游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病害少、适应性强、耐低氧等特点,且肌间刺少、肉质好、营养丰富,是淡水鱼类中的优良品种之一。我们于2005年初承担了“无公害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项目,实施地  相似文献   

10.
分析水库水温对网箱养殖罗非鱼的影响及网箱养殖罗非鱼高产技术试验.通过在水库中连续3年设置网箱养殖罗非鱼,按4.5~6 kg/m3放养量投放鱼种(平均规格65~95 g/尾),饲养100天左右.结果表明:罗非鱼平均规格达到374~439 g/尾,产量达27.0~32.6 kg/m3,饲料系数分别为1.3、1.32、1.7...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北方。罗非鱼的成鱼养殖方式主要是水库等大水面的网箱养殖。水库由于面积大,水体深,春季水温回升缓慢,每年需5月底水温才能稳定在20℃以上,网箱才能开始放养罗非鱼。而池塘由于面积较小,水体又不与其他水体连接,水温回升较快,每年4月初水温基本稳定在18℃以上,达到罗非鱼的放养条件,两者时间差接近50天。越冬罗非鱼的回放,就是将越冬罗非鱼种及时放养到池塘中,促进罗非鱼种迅速增肥增重,使罗非鱼种越冬养殖的效益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2.
《淡水渔业》2021,51(5)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饵料投喂率,研究养殖系统吉富罗非鱼肌肉中土臭素(GSM)物质影响因素,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连用和微波蒸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MD-SPME-GC-MS)连用方法分别对水中和鱼肉中土腥异味物质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和8%饵料投喂率下吉富罗非鱼肌肉中土臭素(GSM)含量较高;不同的饵料投喂率通过向养殖吉富罗非鱼系统中输入不同量的营养盐,影响了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改变了可能产GSM浮游植物藻类栅藻(Scenedesmus)、微囊藻(Microcystis)、小环藻(Cyclotella)的丰度,进而对水体中GSM的含量产生作用;鱼肉中GSM含量与水体中GSM含量无明显相关性,影响吉富罗非鱼肌肉与水体中GSM含量的主要藻类品种并不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吉富罗非鱼肌肉中的GSM含量主要与水体中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有很强的相关性,表明吉富罗非鱼可能通过自身摄食颗粒直链藻,进而被肠道消化吸收富集于肌肉中。  相似文献   

13.
吉富罗非鱼是通过从四个非洲原产地国家引进的尼罗罗非鱼品系与四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以色列、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养殖比较广泛的尼罗罗非鱼品系进行杂交并经综合逐代选育获得的优良品系。据世界各国的养殖试验显示,吉富罗非鱼每向下选育一代,  相似文献   

14.
赵文翰 《内陆水产》2003,28(1):24-24
罗非鱼不耐低温,秋末冬初,当水温降至15℃时,就不能继续生长。实际上罗非鱼养殖池只能利用半年(5~10月)。鳜鱼则不同,到了冬季并不完全停食,仍能持续生长,只是摄良减少,生长速度减慢。利用罗非鱼养殖池空闲期养鳜鱼,此阶段苗种便宜,饲料鱼丰富,鳜鱼养至翌年5月份上市,价格相对较高。盐都县义丰镇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出利用罗非鱼池轮养鳜鱼的实用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池塘产出率,每0.067公顷(1亩)效益比单一养殖罗非鱼或鳜鱼增加3%以上。其具体技术如下。鳜鱼种放养罗非鱼养至8~9月份,大部分已达到上市规格(每尾400克左右),可以捕捞上市…  相似文献   

15.
钱超 《福建水产》1997,(4):27-30
三明地区推广罗非鱼养殖已经多年,但苗种供应不足一直是困扰罗非鱼在山区大力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过去通常是从闽南沿海调入,但罗非鱼种经长途运输后(12小时以上),体质下降,成活率低,导致其养殖效益不明显。为解决山区罗非鱼种的供应问题,从1993年5月开始三明市牧渔良种繁育场在沙县后底建立罗非鱼越冬基地,利用一口4.29亩的池塘(常年出地下水23℃,日出水量700吨)开展罗非鱼越冬保种试验,经过四年努力取得初步成果。特别是在1996年5月—1997年4月的生产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越冬技术,在冬季池塘最低水温14℃(最低气温-1℃)时,单性罗非鱼仍能安全越冬,出塘单性罗非鱼种83.4万尾(6890公斤),越冬成活率由1995年的80%提高到90%。本文以1996—1997年的研究成果,提出报告。  相似文献   

16.
开展了"新吉富"罗非鱼健康养殖试验.在面积为1241 m2的池塘中,放养3000尾"新吉富"罗非鱼夏花鱼种,采取接种硅藻,加换水和微流儿,合理投喂等措施改善养殖生态环境,经过159 d养殖,产量为儿64 kg,平均规格为412.8g,试验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可行.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淡水白鲳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肉质鲜美,品质高档等特点,是适宜大面积养殖的热带经济鱼类。在北方地区需要利用温泉、地热水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越冬,水温低于20℃时常出现多种病害,造成大批死亡,导致养殖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笔者根据多年的鱼种越冬经验,将罗非鱼、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期间可造成大批死亡的几种主要疾病诊断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仲雷 《齐鲁渔业》2006,23(10):22-22
秋末冬初,利用夏花鱼池或单养罗非鱼等不耐低温鱼的池塘速养青虾,可确保青虾在越冬前2个月左右的生长期,蜕皮3次,长成大虾,每667 m~2可产成虾50~60kg。由于成虾规格大,又值元旦、春节前后上市,可达到增产增效目的,每667 m~2纯收益可达1500~2000元。现将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青虾苗种放养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北方,罗非鱼的成鱼养殖方式主要是水库等大水面的网箱养殖。水库由于面积大,水体深,春季水温回升缓慢,每年需5月底水温稳定在20℃以上网箱才能开始放养罗非鱼。而池塘由于面积较小,水体又不与其他水体相连,水温回升较快,每年4月初水温基本稳定在18℃以上,达到罗非鱼的放养条件,二者时间差接近50天。  相似文献   

20.
<正> 罗非王和吉富罗非鱼是目前我国较为优良的两个罗非鱼养殖品种,其雄性率高,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对环境适应力强,近两年来在北方地区发展较快。为了对这两个品种的生物学性能做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于2002年度对罗非王和吉富罗非鱼作了养殖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