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薹菜用油菜"一种双收"是在常规栽培油菜的基础上,利用油菜薹应市早、品质好、口味鲜的特点,采用适当早播、早栽方法,让油菜早抽薹,抢在春节前后采摘新鲜菜薹供应淡季市场,先收摘一季菜薹,再收获一季菜籽的栽培方法.该技术简单易行,不需增加投入,不影响菜籽产量,增收效果显著,每667平方米菜薹产量在250公斤~350公斤,可增收200元以上,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双晚后茬油菜"早、大、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庐江县油菜茬以双季晚稻茬为主,播期迟、让茬迟、移栽迟,产量低。文章简略分析了双晚茬油菜难以取得高产的原因,阐述了推广应用"双季晚稻后茬油菜‘早、大、控’高产栽培技术"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适合黄山地区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和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法]选用3个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皖油28、同油杂2号、中双11,研究播期和密度对油菜生育期、菜薹和菜籽产量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推迟播期或增加密度都能缩短油菜的生育期。适当早播或增加密度均有利于提高菜薹和菜籽产量。皖油28的9月26日播期、密度225 000株/hm2的处理组合产值最高,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优质油菜"油蔬两用"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油菜秋发栽培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大技术改革,比冬发栽培增产35%以上。实践证明,油菜争秋发,夺高产,必顽强化“三早”和“四防”的栽培管理措施。一、“三早”是油菜秋发栽培的核心秋发栽培的指标为:11月底发棵,主茎绿叶9~10片。叶面积系数1.5以上,越冬前(12月底)主茎绿叶12~13片,叶面  相似文献   

5.
冯新德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9):54-55,58
油菜是河南省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早熟油菜促早栽培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后茬作物适时提早播种、增加周年粮食产量.该文介绍了早熟油菜促早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良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控、适期收获等,以促进油菜的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油菜秋发栽培须防冻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御冻害是油菜秋发栽培夺高产的关键。要保证油菜安全越冬 ,除选择抗寒性较强、高产、稳产的中晚熟品种外 ,还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提高油菜自身抗寒能力 ,防御冻害。1 加强肥水管理1.1 早施苗肥 ,巧施腊肥早施苗肥可使油菜早发根 ,早吸收营养 ,加快生长。而后在温度逐渐下降过程中经受低温锻炼 ,转为老健壮苗 ,抗寒能力增强。冬至后及时施一次腊肥。施腊肥既能提高土温 ,减轻冻害 ,又能为油菜春后稳健生长提供更多的养分。腊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均匀撒施于油菜植株间 ,可填塞土缝 ,壅根保温 ,减轻冻害。视苗情长势增施磷钾肥 ,提高油菜…  相似文献   

7.
薹油两用油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薹油两用油菜"杂780"的高效栽培措施。[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播期:8月25日、9月5日和9月15日,3个密度:75 000、112 500和150 000株/hm2,研究播期和密度对"杂780"菜籽、菜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早播能显著提高菜籽和菜薹产量,早播菜薹平均产量分别比中播、迟播的高4.6%和76.0%;在一定范围内,菜薹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播期和密度组合中,早播、高密度时菜籽产量最高,为3 486.0 kg/hm2;中播、高密度时菜薹产量最高,为13 290.0 kg/hm2。早播油菜纯收入9 670.44元/hm2,比中、迟播分别高27.2%和216.0%;高密度时纯收入为9 726元/hm2,比中、低密度分别高25.6%和239.0%。[结论]"杂780"在9月5日前播种,密度为112 500~150 000株/hm2时,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8.
近三年来,湘乡市东郊乡农技站在东郊乡新塘、石竹等村连续示范春玉米一秋玉米一早白菜墓种植模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春玉米为432公斤,秋玉米为500公斤,早白菜薹为2000公斤左右。每667平方米产值:两季玉米合计产值为1490元,剔除种子、肥料、农药等物化成本160  相似文献   

9.
油菜秋发栽培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大技术改革,比冬发栽培增产35%以上。实践证明,油菜争秋发,夺高产,必须强化“三早”和“四防”的栽培管理措施。一、“三早”是油菜秋发栽培的核心秋发栽培的指标为:11月底发棵,主茎绿叶9-10片,叶面积系数1.5以上;到越冬前(12月底)主茎绿叶12-13片,叶面积系数2.5以上。要达到上述指标要求,必须突出三早。1.适期早播。9月10日是长江流域秋发油菜播种的适宜时期。可选用华杂3号、华杂4号、中双4号、华双3号和中油杂1号等品种或组合。各地可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  相似文献   

10.
运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对3个油菜品种(中油杂1号、中双4号和中油821)进行超高产栽培,结果早薹率较高的品种中双4号(早薹率60.0%)和中油821(早薹率26.7%)的产量均达到了超高产水平(3750kg/hm~2)。在分析江汉平原油菜早薹后受冻概率和补救措施的基础上,认为江汉平原油菜超高产栽培应大胆采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途径,不应过分担心早薹所致的减产风险,以提高超高产栽培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运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对3个油菜品种(中油杂1号、中双4号和中油821)进行超高产栽培,结果早薹率较高的品种中双4号(早薹率60.0%)和中油821(早薹率26.7%)的产量均达到了超高产水平(3750kg/hm^2)。在分析江汉平原油菜早薹后受冻概率和补救措施的基础上,认为江汉平原油菜超高产栽培应大胆采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途径,不应过分担心早薹所致的减产风险,以提高超高产栽培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正> 油菜H165系中科院遗传所培育的属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品种。它不仅高产且质优,深受农民的喜爱,近二年坝上地区广为种植。 生产实践证明,搞好H165油菜生产必须抓好三项技术措施。 一、适时早播 坝上地区无霜期短,而且十年九旱,每年春风又多又大,土壤水份蒸发量很大,极易造成墒干。根据这一气候特点,适期早播不仅可满足油菜生育期的需要,还能使油菜种子得到足够的水份以利于发芽出苗,从而保证了油菜的苗全苗壮。试验证明,油菜的适宜播期在4月25日至5月5日。油菜苗期能抵御-2℃的低温。因此,人们应该消除小苗易被冻死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3.
一、栽培技术简介 在目前油菜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实行种植区域化、提高密度、适时早播早栽、施用油菜专用肥料、应用生化等关键技术,将有利于挖掘我市油菜单产潜力,有利于提高种植油菜的效益和农民的积极性。本技术适用于甘蓝型油菜种植区。  相似文献   

14.
油菜是阜阳市颍州区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对当地轮作换茬、提高复种指数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地块准备、种子准备、早播密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了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为当地油菜的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油菜秋发栽培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大技术改革,比冬发栽培增产35%以上。实践证明,油菜争秋发,夺高产,必须强化“三早”和“四防”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油菜是浙江省桐庐县主要的春花作物,由于油菜秋发栽培、撒直播栽培等技术的推广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桐庐县油菜生产,2004年桐庐县油菜种植面积达6150公顷。但由2004年秋冬出现的高温、干旱天气,加快了油菜生育进程,使部分春性偏强品种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提前,2004年11月初,桐庐县部分乡镇陆续发生油菜早苔、早花历史罕见现象。油菜发生早苔早花后抗寒、抗病能力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系菜薹在晋南地区的生物学性状、营养品质及产量差异,为选育和推广适合晋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系菜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个不同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系为研究对象,主要测定菜薹的生物学性状、营养品质及产量等11个指标,并结合Delphi法对各油菜品系菜薹进行综合排序.[结果]参试的20个不...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优质油菜在高海拔地区的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茬口选择、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选择品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内容,为油菜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薹油两用油菜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燕  王国槐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94-9195
从我国发展薹油两用油菜的背景出发,论述了薹油两用油菜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发展薹油两用油菜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夏家超 《农技服务》1999,(2):18-18,34
<正> 油菜抗冻耐寒能力因品种的栽培条件而不同。一般冬性强的品种,花芽分化期较迟,忍受低温冻害能力较强;而春性较强的品种,苗期生育进程快、花芽分化早,忍受低温冻害能力就比较弱。油菜各品种的低温忍受范围约在5~8℃。许多品种在-6~-8℃的低温影响下,往往会冻伤甚至冻死。因此,要加强油菜越冬期的管理,采取各种防冻措施,减少油菜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