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壮苗油菜是丰产的基础,移栽质量是油菜活棵返青、冬壮春发的关键,要提高油菜移栽质量,在生产上应注意抓好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高建彬 《湖南农业》2006,(11):11-11
油菜壮苗是丰产的基础,移栽质量是油菜活棵返青、冬壮春发的关键。如何提高油菜移栽质量,在生产上应注意抓好以下技术要点:1.干耕干整油菜苗期要求有松细的土壤。整地质量差,湿耕烂整,土壤板结,不仅移栽油菜缓苗期长、生长速度慢,而且易造成油菜烂根死苗。前茬作物为旱土作物且  相似文献   

3.
<正>移栽油菜在当前油菜种植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具体作用如下:第一,移栽后油菜的根系受损,导致它生长变缓,更多的营养物质得以被积累。第二,移栽意味着油菜可以得到合理的密植,有利于提高整体的产量。另一方面,虽然移栽油菜利处多,但并非经过移栽的油菜都能够高产。因此,掌握必要的油菜移栽后的大田管理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油菜来说,怎样通过人工来调整主干与侧叶的多少关系,使更多的叶片的绿色部分受光,提高其净光合速率,是提高油菜的质量、实现大田高产、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播种期对直播油菜高产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直播是油菜简化栽培的一种方式。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稻于9月下旬~10月上旬收割,并要等20d左右才能移栽油菜。改部分移栽油菜为直播油菜,既能充分利用中稻茬口和温光资源,又能节省用工,避免发生因移栽质量等因素而影响油菜产量。决定直播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播种期,只要栽培技术到位,直播油菜同样能取得高产。为探明直播油菜的适宜播种期及其下限,为提高油菜生产水平提供依据,2005年秋播我站进行了直播油菜分期播种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种移栽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不同播种移栽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免耕直播油菜为对照,开展了油菜翻耕育苗移栽和免耕直播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免耕直播油菜相比,育苗移栽处理能促进油菜生育前期的生长发育,增加油菜植株的绿叶数,提高油菜植株的生物学产量。同时,育苗移栽油菜有效分枝高度明显低于对照,一、二次分枝数及有效角果数则均高于对照,从而提高了油菜产量,其产量比对照增加23.49%。  相似文献   

6.
<正>油菜育苗移栽是夺取油菜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油菜育苗移栽能错开季节,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复种指数。根据几年来我们的推广经验,现将油菜育苗移栽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吴意新 《河南农业》2011,(19):42-43
一、少免耕栽培的优点油菜少免耕栽培是指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不经过犁翻整地,只浅耙或板田直接播种、移栽油菜的种植方式.采用该技术,能够保证适时播种、移栽,提高播种、移栽质量,具有操作简便、省工省力、节约成本、增收增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吴意新 《河南农业》2011,(10):42-43
一、少免耕栽培的优点 油菜少免耕栽培是指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不经过犁翻整地,只浅耙或板田直接播种、移栽油菜的种植方式。采用该技术,能够保证适时播种、移栽,提高播种、移栽质量,具有操作简便、省工省力、节约成本、增收增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正油菜机械化生产既节本增效,又可提高籽粒清洁度,促进秸秆还田,是加快油菜区域化、规模化种植,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油菜机械化生产重点一是机械播栽,二是机械收获。一、油菜播栽机械化1.移栽机械化移栽机械化是用油菜移栽机械,将苗床上培育好的油菜裸根苗或钵体苗移栽到整理过的大田中的作业方式。近年来相关科研部门借鉴水稻机械栽插的移栽原理,把  相似文献   

10.
<正> 大田移栽油菜,如果缓苗期过长,就会严重影响油菜早发,降低油菜产量。因此,在移栽油菜生产上,应采取以下措施缩短缓苗期。 精细整地施肥 油菜苗期要求有松细的土壤。整地质量差,湿耕烂种,土壤板结,不仅移栽油菜缓苗慢,而且易造成烂根死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  相似文献   

11.
移栽和直播油菜的氮肥施用效果及适宜施氮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氮肥施用对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生长发育状况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探寻直播油菜的氮素营养特点,比较和明确两种种植方式下油菜氮肥施用效果和适宜施氮量的差异,为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0年度在湖北省沙洋县布置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氮肥用量田间试验,开展田间调查和产量分析,根据肥效模型确定适宜施氮量。【结果】由于种植方式的不同,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生育期内植株形态和生长发育特点存在较大差异。移栽油菜单株优势明显,植株各方面发育均好于直播油菜,而直播油菜具有群体优势,籽粒产量水平与移栽油菜接近。施氮有效促进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同时,两种种植方式下油菜氮肥施用效果存在差异,移栽油菜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及产量形成受氮素影响更为明显。直播油菜拥有庞大的根群结构,吸收土壤氮素的能力强,对外源氮肥需求量少于移栽油菜。本试验条件下,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228.4 kg•hm-2和130.3 kg•hm-2。【结论】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植株形态、生长发育及施氮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产量水平相近的情况下直播油菜氮肥适宜用量明显低于移栽种植。因此直播油菜的经济效益较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程维民 《湖南农业》2009,(10):11-11
油菜由苗床移栽到大田,由于根系受到损伤.有一个明显的返青过程,如果移栽质量不高,返青期可长达10天~15天,影响早发高产.如何缩短移栽油菜的返青期,应切实做好以下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以杂交油菜贵杂5号为材料,研究了稻油复种免耕条件下杂交油菜养分吸收、分配及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在现蕾期,油菜免耕移栽N、P、K吸收量比油菜翻耕移栽分别高31.2%、2.4%、60.1%,而在初花期和终花期油菜免耕移栽略低于油菜翻耕移栽,但均未达到5%的显著差异水平.在苗期免耕移栽油菜的N、P、K积累量比翻耕移栽油菜分别高14.9%、27.5%、26.8%,在角果成熟期,免耕移栽油菜N、P积累量分别比翻耕移栽油菜高3.8%、53.1%.油菜茎枝中的N、P、K积累量、转移率为油菜免耕移栽比油菜翻耕移栽低,但未达5%的显著差异水平.油菜对N、P、K吸收利用率表现为油菜免耕移栽比油菜翻耕移栽低,亦未达到5%的差异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油菜浙大619在育秧移栽条件下进行不同移栽期与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早栽密度可降低,迟栽必须提高密度;在相同密度下,随着移栽期推迟,油菜减产明显。  相似文献   

15.
油菜是我乡主要油料作物,也是紫云县主要秋冬种作物之一。在我乡大多数农户油菜种植一直都采用小窝点播的方式进行种植,为了改变种植方式提高油菜产量,根据县农业局的安排,2013年又在我乡实施了杂交油菜育苗移栽栽培试验。经过研究,试验地选在我乡没有进行过杂交油菜育苗移栽过的村——新山村下马达组进行。为我乡加大推广杂交油菜育苗移栽面积提高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何谓"移栽油菜稻草全量还田技术"?简而言之,就是油菜盖着被子种!"移栽油菜稻草全量还田技术"是溧阳市首创的一项新式栽种技术,它在节本省工的基础上,兼顾了生态效益。每年10月下旬水稻收割油菜苗移栽后,农户们将田里剩下的稻草覆盖在油菜苗根部,这样做有多种益处: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油菜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油菜摘薹有利于提高油菜生产效益,为探索不同栽培方式条件下不同密度对摘薹及菜籽产量的影响,开展了油菜免耕移栽不同密度、免耕直播不同用种量大区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移栽油菜以亩栽7000株产值最高,其次是亩栽8000株。由于油菜摘薹后生育期明显延长,适当稀植成熟期略早,更有利于后作的搭配。免耕直播油菜每亩产值以用种量0.2kg最高,适当提高用种量有利于菜薹产量的提高,有利于摘薹效益的提高,但不宜超过0.25kg。直播油菜成熟期明显早于移栽油菜,因此在生产上采用摘薹技术如要考虑后作搭配,选择直播油菜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油菜由苗床移栽到大田,根系受到损伤,有一个明显的返青期。如果移栽质量不高,返青期可长达1天~15天,严重影响油菜早生快发。如何缩短移栽油菜的返青期,应切实抓好以下技术措施:培育壮苗“壮苗七分收,瘦苗一半丢”。培育壮苗是夺取油菜高产的重要环节。稀播是培育壮苗的基础,匀  相似文献   

19.
在瓮安县进行油菜机械化播种、整地撒播、和常规育苗移栽3种种植方式示范,结果表明,油菜机播方式比常规育苗移栽方式净收益高181.1元/667 m2,整地撒播方式比常规育苗移栽方式净收益高134.3元/667 m2,净收益增幅分别为241.47%和179.07%。油菜机播和整地撒播是有效降低油菜生产成本、提高油菜生产比较效益的轻简化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移栽农艺对中国油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油菜移栽机能够大幅提升油菜单产,说明了油菜钵苗移栽是促进中国南方稻田油菜产量增长以及作为解决季节性矛盾的关键手段。提出了一种新的移栽方式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循环式移栽、往复式移栽、开沟横向移栽以及复合式移栽。通过在移栽效果、工作环境、移栽速度3个方面对这4种移栽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其移栽方式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以及自身特性,得出横向开沟移栽机构在土壤环境上适应性最强,探讨了油菜钵体苗高速免耕移栽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