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络学说认为,经穴是机体脏腑之气输注并散发之部位。脏腑的机能状态,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经穴。实验证明,根据经穴电特性的变化,可判断脏腑的机能状态。本试验应用XXH-ⅡA型经穴诊断治疗仪,通过测记70例发情正常马属动物卵泡发育过程中经穴阻抗的变化,对与卵巢机能相关的左右同名经穴的阻抗失衡情况及其与生殖内分泌激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观察到在卵泡发育前期(1、2、3期),雁旁穴阻抗失衡,卵泡发育后期(4、5期)至排卵后24小时内肾旁穴阴抗失衡。且随卵泡发育成熟的排卵,雁旁穴阻抗失衡率递减、而肾旁穴阻抗失衡率递增。这种变化趋势与血浆中雌二醇、孕酮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在相关经穴低阻敏感点上给予无针电脉冲刺激,可迅速促使动物自身调节释放孕激素。 试验结果表明:卵巢机能的变化可引起相关经穴阻抗失衡;相关经穴与生殖内分泌激素有着内在联系。这将为经穴与生殖生理、繁殖育种等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经络学为理论基础,并根据经穴具有相对低电阻特征,其低电阻变化与内在脏腑机能状态密切相关为依据,针对发情奶牛在其卵泡发育及其在发育过程中对生殖激素的要求,在相对腧穴低阻敏感点的雁旁、卵巢和肾旁穴进行无针电脉冲刺激,分析引起相应腧穴阻抗失衡。其与直肠检查结果吻合率为78%以上;同时后可使奶牛机体分别释放出17β-雌二醇和孕酮,经过3~5g后激素释放达峰值;经过相关腧穴雁旁、卵巢和肾旁的无针电脉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经络学为理论基础,并根据经穴的相对低电阻特征,其低电阻变化与内存在脏腑机能状态密切相关为依据,针对发情奶 其民发育期主其在发育过程中对生殖激素的要求,在相对腧穴低阻敏感点的雁旁卵巢和肾旁穴进行无针电脉冲刺激,分别引起相应腧穴阻抗失衡,这与直肠检查结果吻合率为78%以上。同时刺激后可使奶牛机体分别释放出17β-一醇和孕酮,经过3 ̄5h后激素释放达到峰值;经对相关腧穴雁旁、卵巢和肾旁穴的无针电脉  相似文献   

4.
1正常发情发情是母牛性活动的表现,是由于性腺内分泌的刺激和生殖器官形态变化的结果。在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当母牛卵巢上的卵泡发育与成熟时所分泌的雌二醇在血液中浓度增加到一定量时,就引起母牛生殖生理一系列变化,表现为性冲动,愿意接近公牛,并接受交配。黄牛在5~7月发情较多。发情母牛在生理、行为上发生一系列的性活动变化,完整的发情应具备下列变化。  相似文献   

5.
荷斯坦泌乳牛情期体内生殖激素与生化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生物化学方法测定随机选取的60头发情与乏情泌乳奶牛情期血液促黄体素、促卵泡素、催乳素、前列腺素、雌激素、孕酮和葡萄糖、尿素氮、白蛋白、总蛋白的变化情况。分析血液激素、生化指标与奶牛生殖机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情奶牛血液激素变化规律性显著,发情奶牛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乏情奶牛。发情奶牛血清尿素氮含量低于乏情奶牛。产后奶牛应该给予高能日粮,并适当控制蛋白质比例,有利于奶牛产后发情。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皖西白鹅雌鹅几种主要生殖激素在生殖期与非生殖期的变化情况.相关激素测定的结果表明血清中垂体泌乳素(PRL)、雌二醇(E2)和孕酮(P)含量在生殖期和非生殖期呈现规律性变化.随着雌鹅进入生殖期,雌二醇(E2)和孕酮(P)含量都逐渐升高,特别是在生殖期的后期,二者都出现了峰值,然后随着雌鹅离开生殖期而逐渐下降.而垂体泌乳素(PRL)在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情况却与雌二醇(E2)和孕酮(P)含量变化情况相反.在生殖后期含量下降,而离开生殖期后,含量反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对家畜体表经穴从电学特性方面历经10年研究,目前取得重大突破。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了反映卵泡发育具有调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腧穴,为传统经络学说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腧穴电特性的研究及其应用”是农业部“七五”、“八五”重点科研项目。科研人员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据经穴与内脏腑相关为实验依据,对马、驴、骡、牛、羊、猪、兔、禽、狗等动物进行了4988穴次经穴电学特性实验研究,证实动物的经穴有相对低电阻特性,并与内脏腑机能密切相关。应用这一特性,对输精前后的母…  相似文献   

8.
在母牛的发情周期和妊娠期中,体液孕酮含量呈规律性变化。测定孕酮浓度对生殖激素的理论研究,卵巢机能的临床探索以及发情,早孕和胚胎早期死亡的准确监控等都有重要意义。孕酮含量最理想的测定方法之一,就是放射免疫法(RIA)。RI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但仪器设备昂贵,且有放  相似文献   

9.
运用B超跟踪观察经同期发情处理后的沼泽型水牛的卵泡发育动态,并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其发情周期中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孕酮(P4)等生殖激素的含量,分析了沼泽型水牛的卵泡波情况,并比较了四种生殖激素在发情周期不同时间段及不同卵泡波类型之间的差异性。发现沼泽型水牛的发情周期由2个或3个卵泡波组成,以2个卵泡波为主;2个或3个卵泡波中各个波征集、选择的卵泡数之间无显著差异;血清FSH、LH、E2、P4水平在表现为不同卵泡波类型的青年水牛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补饲精料诱导非繁殖季节哈萨克母羊发情,解析绵羊非繁殖期发情的生殖激素变化规律,为利用营养因素调控非繁殖季节绵羊发情提供激素方面的理论依据,研究选用成年哈萨克母羊36只,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在2—6月份补饲精料,在非繁殖季节(4—6月份)对发情绵羊及不发情母羊(对照)颈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外周血液4种重要生殖激素雌二醇(E2)、孕酮(P4)、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浓度。结果表明:血液中E2和P4呈现波动式变化,FSH和LH呈现规律性脉冲式变化。说明E2和FSH与绵羊的非繁殖季节发情有关,高浓度的P4和LH对开启或维持绵羊的发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母猪的性发育与繁殖生理 1.1生殖器官发育 1.1.1卵巢发育 主要在胚胎期进行,从胚胎的50 d正式开始到出生后1月龄左右(断奶).这样的卵母细胞和原始卵泡细胞发育是不需要类固醇激素的激活的. 1.1.2卵泡、子宫、生殖道发育 主要在出生后70- 140日龄,这时需要雌激素激活. 1.2繁殖生理过程的激素调控 1.2.1发情 当卵巢大量卵泡发育成熟时,这些卵泡的雌二醇分泌增加,延长了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激素的释放,GnRH促进卵巢促黄体素的分泌;在此过程中,雌二醇同时促进发情行为和生殖器官形态改变,即有了发情的外观特征,以静立反射为发情是否开始的识别.  相似文献   

12.
在季节性多次发情家畜中,马(驴)由于受生殖激素的作用和神经系统的调节出现周期性发情.与牛不同的是在激素类型上是属于促卵泡素(FSH)占优势的类型,所以发情期较长,间情期较短.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生物活性物质角度阐明针刺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的作用机理,选用16只雌性家兔,应用无针脉冲电刺激发情雌性家兔与生殖相关的腧穴-肾旁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针刺前30min和针刺后80min母兔血浆中生殖激素17β-雌二醇(17β-E2)、孕酮(P4)水平,以及生物活性物质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浓度。结果表明,针刺后血浆中NE含量极显著升高(P<0.001),E含量显著升高(P<0.05),DA和5-HT含量亦显著升高(P<0.05)。提示针刺能够调节与生殖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泌,引起相关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证实了针刺调节母兔生殖功能中间环节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用超声诊断仪检测牛黄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超声技术可检测出黄体的大小、生成、发育和有关黄体的疾病 ,从而为控制家畜的发情 ,提高受精率 ,以及研究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提供理想的科研条件。1 检测黄体的方法经直肠B -超检测法、经阴道B -超检测法、经阴道B -超引导探针穿刺取样法、直肠触诊黄体法、放射免疫法。2 B -超检测黄体的可行性因为黄体可以分泌孕酮 ,而小剂量的孕酮能促进动物的卵泡发育和发情 ,大剂量的孕酮能通过负反馈机理抑制动物的卵泡发育和发情。所以传统的评定黄体机能、发育周期和妊娠的方法是放射免疫法 ,即测定孕酮的含量 ,而黄体体积与孕酮含量之间…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代谢产物、代谢激素和生殖激素在湖羊黄体期不同发育卵泡内的变化。选用体质量40kg左右的湖羊11头,同期发情结束后第12天屠宰,按不同大小卵泡分离卵泡液。试验结果表明,与≤2.5mm卵泡相比,>2.5mm卵泡内的葡萄糖浓度显著提高(P<0.05),胰高血糖素浓度显著降低(P<0.05),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睾酮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雌二醇浓度极显著提高(P<0.01),而血氨、游离脂肪酸、尿素、胰岛素和孕酮浓度差异不显著。雌二醇浓度与LDH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葡萄糖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胰高血糖素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睾酮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孕酮浓度接近正相关(P=0.051)。试验结果表明代谢产物和激素共同参与调节卵泡发育。  相似文献   

16.
在奶牛的繁殖生理机能中,正常发情和排卵是保持正常繁殖力的基础,因为没有正常发情(排卵),母牛其他的生殖生理活动就失去了意义. 奶牛生产中,不发情较常见.不发情是母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卵泡发育受阻,性周期停止.母牛不能及时配种,使牛群参配率下降,进而降低繁殖率,产犊间隔延长.饲养人员对14月龄以上后备牛不见发情症状的和产后60天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生殖检查,并从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生殖激素着手,使其恢复性周期.  相似文献   

17.
民猪生殖激素变化规律与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0头民猪经产母猪妊娠早期的四种生殖激素 (孕酮、1 7β -雌二醇、促黄体素、促卵泡素 )水平的测定结果显示 ,孕酮在妊娠 1 2d达峰值 ,1 8d后孕酮水平急剧下降 ,雌二醇水平迅速增加到40 1 2 pg/ml。对激素水平与总产仔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妊娠 1 2d的雌二醇水平与产仔数呈明显的负相关 ,说明此时的雌二醇的水平对母猪的繁殖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妊娠早期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未见特征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复方仙阳汤对山羊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母畜的繁殖障碍是引起繁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畜牧生产的经济效益.我所经过多年的努力,研制成功纯中药制剂复方仙阳汤用于治疗母畜不孕症具有显著效果[1、2],而母畜卵巢的功能活动与生殖内分泌有着密切的关系[3].本研究用"复方仙阳汤"灌服正常母山羊,观测其生殖激素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4)、17β-雌二醇(E2)的变化,试图从生殖内分泌的角度探讨中草药能诱导黄体退化,促进发情受胎的作用机理,并为推广应用该制剂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牛奶孕酮酶联免疫测定技术及其在奶牛繁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引言孕酮是由卵巢上黄体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它参予母畜生殖内分泌机能的调节活动,故检测体液中的孕酮水平可以监测母畜的生殖生理状态。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奶牛乳汁中的孕酮含量都显著高于血液中的含量。又因采集奶样比较方便,在奶牛繁殖中常根据奶样中的孕酮含量来监测母牛生殖生理状态。目前直接测定奶样中孕酮含量的方法有放射免疫技术(RIA)和酶免疫(EIA)技术两种。由于RIA要求严格的放射防护和较昂贵的仪器设备,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在某一集约化牛场通过跟踪检测发情和乏情奶牛(每组15头)产后45 d、55 d、65 d、75 d和85 d血浆中内分泌指标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孕酮(P_4)、雌二醇(E_2)、催乳素(PRL)和代谢指标(GLU、NEFA、BHBA、BUN),结果显示,乏情奶牛产后血浆CLU浓度低于发情奶牛,而NEFA浓度却高于发情奶牛,并且差异显著;发情组奶牛血浆中LH、FSH和E_2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乏情组;乏情奶牛血浆呈现低BUN浓度、低Glu浓度和高NEFA浓度的生化特征。结论是产后奶牛能量负平衡是造成奶牛产后乏情的主要原因。奶牛生殖激素分泌量不足、分泌模式紊乱及缺乏峰值是导致奶牛发情时间间隔延长及乏情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