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食荚甜脆豌1号是以中山青为母本,食英大菜豌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和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食英豌豆新品种,具有早熟,优质,丰产,商品性等优点,鲜英产量可害896.8kg/667m^2,比云南中棵增产153.1%,比食荚大菜豌1号增产25.1%。  相似文献   

2.
珍稀蔬菜新品种──食荚大菜豌刘世福(231283安徽合肥市肥西南岗镇永和蔬菜基地)食荚大菜豌系四川省作物所于1979年用“进步豌”、“铜梁大荚豌”、“安岳洋”和“宜宾粉红豌”有性复合杂交选育而成,为软荚种(即荚肉无革质膜).用于烹食嫩荚的高档、时鲜、...  相似文献   

3.
菜用豌豆可分为粒用、荚用和粒荚兼用三种类型。食荚青豌属于粒荚兼用型。我系1985年从美国引进甜咔嚓豌豆种子,同年在我院实验农场试种,选到一棵最优单株和20个优良单株,次年在实验农场、崇明竖河乡和江苏省海门县等地进行品比试验,並进行生态适应性试验,同时初步繁殖了一些种子。  相似文献   

4.
1998年,面对洪魔肆虐后留下的满目疮痍,上饶地区农业局领导审时度势,面对市场,果断引进中豌4号、6号优良品种推广,秋播一举成功,每666.7m2产量300kg、产值900元,冬播面积进一步扩大到3333hm2,力促小豌豆形成大产业,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灾后生产自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主要做法是:1 选准品种,大胆尝试1997年,地区蔬菜办引进“中豌4号”豌豆良种,在地区农科所安排春播试种,发现该品种经济性状优良,鲜荚长而大,平均长7~8cm,重约4g;荚粒数多,每荚平…  相似文献   

5.
江苏南通“小豌”为我县农家传统豌豆品种,该品种在我县种植普遍,这个品种特点是菜肥兼用,荚尖兼用,既可作蔬菜,又可作经济绿肥.在植株个体利用上,既可食荚,又可食嫩尖。该品种节密荚多结荚性强,鲜荚皮薄肉嫩化渣爽口,嫩尖肥大,味道鲜美,质地优良。据1987年品比区测定:在7个参试品种中(本地的南通小豌、草豌、白玉豌以及四川的团结豌2号,无须豆尖1号、食荚大菜豌以及北京的中豌4号)无论在鲜荚产量,豆尖产量以及鲜草产量等方面均名列前茅。生产上一般鲜荚单产达200多公斤,鲜尖单产400多公  相似文献   

6.
“上农食荚青豌”是上海农学院植物科学系植物遗传育种研究室,通过对国外引进的豌豆优良种质进行选择、驯化和改良,而得到的适宜上海地区栽培的食荚豌豆。“上农食荚青豌”豆荚肥厚多汁,纤维少,适于做成各类中西菜肴,由于吃口脆嫩,色泽碧绿,营养丰富,而受到宾馆餐厅和美食家的好评,具有较  相似文献   

7.
新鲜的豌豆嫩荚属高档蔬菜。特别是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新品种“食荚大菜豌1号”,嫩荚翠绿、荚大形美、清香味甜、脆嫩化渣,爽口,更为豌豆嫩荚中的皎皎者。加之产量高、适应性强,亩产嫩荚1000公斤左右,最高达1625公斤。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栽培,均反映良好,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成豌9号豌豆 成豌9号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成都市狮子山路4号,610066)育成的秋植中早熟豌豆一代杂种。全生育期179d(天)左右,株型紧凑,无限花序,株高60~70cm,叶深绿色,花白色,复叶无须,平均单株荚数41.7个,荚长,节密,成熟荚褐色。种皮白色,近圆形,百粒质量25.4g,含粗蛋白29.2%(DW)。  相似文献   

9.
软荚豌豆及其大棚栽培技术姚芳杰,孙业芝,许贵民,李羡宏(吉林农业大学园艺系)软荚豌豆是豌豆的一个变种,俗称荷兰豆。其嫩荚嫩粒爽脆清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不但可炒食或做汤,还可供作速冻和罐制品原料,远销国内外。此外嫩梢嫩叶也被视...  相似文献   

10.
我部自1992年引进食荚大菜豌1号,经多点试种,该品种表现很好。1993年至今已开始大面推广,不仅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而且也给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因食荚大菜豌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元素,故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几年来,我国沿海城市将其嫩荚加工速冻后,销往国外,为我国名特蔬菜的出口创汇又增加了一个新品种。现将食荚大菜豌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浙鲜豆7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采用常规技术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好、优质、中熟等优良特性。单株有效荚数24.1个,标准荚长5.3 cm、荚宽1.3 cm,每荚粒数2.1个,百荚鲜质量282.5 g,百粒鲜质量70.7 g,新鲜籽粒淀粉含量4.9%,可溶性总糖含量2.9%。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中感SC7株系,从播种至采收青荚约90 d(天),一般产量600 kg•(667 m2)-1左右,适宜在浙江省内作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2.
哈菜豆17号是以宏富菜豆为母本,以将军油豆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过6代自交选育而成。蔓生,早熟,从播种到采收57d(天)左右,基部结荚多,前期产量高,生长势中等,荚绿色、扁条形,尖部带紫色条纹,平均荚长20cm,荚宽2.8cm,肉质面,外观商品性好,纤维少。抗炭疽病,一般产量2100kg·(667m2)-1左右,适于黑龙江省各地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3.
淮鲜豆5号是以台湾75为母本、高雄5号为父本的杂交后代,采用改良单籽传法育成的菜用春大豆新品种。丰产、优质、中熟,出苗至采收鲜荚83d(天)。平均每667m~2鲜荚产量670kg。鲜荚灰毛、深绿色,二粒标准荚长5.6cm、荚宽1.3cm,鲜百荚重312.5g,鲜百粒重77.2g。口感甜糯。适宜在江苏省内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4.
鄂豇豆8号是通过2002-2-7的变异株经系统选择育成的豇豆品种。该品种中熟,生长势较强;主茎较粗壮,始花节位在主茎第2~3节位,荚条直,荚面平滑无鼠尾,荚长69cm左右,单荚质量27g左右。较耐老,对煤霉病抗(耐)性较强。一般春播667m2产鲜荚2400kg左右。一般春季栽培从播种到始收55天左右,秋季栽培播种到始收5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5.
高海拔冷凉地区菜用大豆的生长发育与栽培密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海拔冷凉的青海西宁地区引种大豆品种东农40,于5月4日播种,出苗70天左右开始结荚,90天单株荚果数达最多,100天荚果大小定型,单株荚果鲜重达最大值,此时是采收菜用青荚的适宜时期。对种植密度研究结果,以667m2栽4万株的青荚产量最高,达554.7kg,且菜用青荚品质也好。  相似文献   

16.
特选1号系以日本陵西一吋为母本、美国UC长荚多粒为父本,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蚕豆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特选1号干豆平均产量319.0 kg/667 m2,百粒干质量229.6 g,鲜豆平均产量999.3 kg/667 m2,百粒鲜质量468 g,3~5粒荚占75%以上,全生育期213 d,收获期180~190 d。2013年在金华罗埠安排4.5 hm2生产示范,鲜荚平均产量1 601.7 kg/667 m2。  相似文献   

17.
夏秋早熟豇豆新品种连豇1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6份长豇豆地方品种资源中 ,经多代系统选育 ,选育出早熟豇豆新品种连豇 1号。该品种主蔓结荚为主 ,主蔓第 4~ 5节开花挂荚 ,平均荚长 72 .8cm ,荚色淡绿 ,产量 2 2 0 0kg·(6 6 7m2 ) -1左右 ,高抗锈病和煤霉病 ,商品性好 ,适宜长江流域夏秋栽培。  相似文献   

18.
青菜豆3 号是从委内瑞拉引进的矮秧材料A2007-1 的田间变异单株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矮秧型菜豆新品种,直立性、 抗病性、丰产性较好,荚长圆棍状,嫩荚长15.57 cm,宽1.05 cm,平均单荚质量6.59 g,单株荚数23.7 个。适合一次性集中 采收。从播种到采收需要68~75 d(天),全生育期120 d(天)左右。每667 m2 平均产量达2 000 kg,高产田每667 m2 产量 可达2 500 kg。适宜在青海省各地日光温室周年栽培及海拔1 650~2 300 m 的地区露地栽培或复种。  相似文献   

19.
宁豆4号是以宁镇3号为母本,以苏豆8号为父本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属春播晚熟品种,播种至采收青荚95d(天);出苗势强,生长稳健,亚有限结荚习性。基部叶片为椭圆形,中部为长椭圆形,顶部为披针形,叶色较深。株高75.2cm,主茎13.4节,分枝3.8个,单株结荚67.2个,多粒荚率为65.9%,标准荚312个·kg-1,二粒荚长5.6cm、宽1.2cm,鲜籽百粒重70g以上,出仁率53.8%。鲜荚平均产量为740.4kg·(667m2)-1,鲜粒平均产量为375.5kg·(667m2)-1。干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淡褐色。鲜籽口感香甜柔嫩。宁豆4号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合江苏省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作春播鲜食大豆栽培。  相似文献   

20.
桂豇2号是以广西南宁市农家品种甜肉豆角的优选单株M133-6为母本,以广东阳江农家品种黑籽豆角的优选单株F12-5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豇豆新品种。主侧蔓均可结荚,始花节位为第4~6节,每花序可结荚2~3条,商品荚浅绿色,平均荚长55 cm,单荚质量约30 g,豆荚肉厚,味甜。春季播种至始收约55 d(天),夏秋季播种至始收约50 d(天),全生育期90~110 d(天),产量1 900~2 000 kg·(667 m~2)~(-1)。田间对锈病、白粉病、煤霉病的抗性均优于广西当地豇豆主栽品种华珍豆角。适宜华南地区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