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抗虫绿豆抗绿豆象的有效成分, 采用室内人工接虫方法, 进行了13个不同绿豆品种(品系)对绿豆象的抗虫性鉴定, 并对筛选获得的抗豆象品种的抗虫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绿豆象对B18、B20、B23、B27、A22和晋绿7号绿豆的为害率均低于10%, 为高抗型绿豆; 其余7个绿豆品种受害率均在90%以上, 属高感型绿豆。绿豆象卵的孵化率在抗、感绿豆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 而绿豆象发育历期、雌、雄成虫体重及成虫羽化率在抗、感绿豆品种间差异显著, 同一品种去皮绿豆与带皮绿豆相比, 绿豆象卵孵化率、成虫羽化率及种子受害率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抗虫成分试验表明, 当绿豆象取食添加抗虫绿豆蛋白25%和50%的人工(合成)绿豆后, 其成虫羽化率由30.48%降低到0, 但不随淀粉比例的增加而变化。可见, 抗虫绿豆抗绿豆象的主要成分为其种子中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为给综合治理绿豆象提供理论支撑,在室内(28±2℃)条件下,饲养绿豆象,并观察了6种豆类对绿豆象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象的卵孵化后,幼虫仅在绿豆、红小豆、大豆上可蛀入危害;在绿豆、红小豆和大豆上的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26.50、29.90、52.00天;在绿豆、红小豆、大豆上的存活率分别为52.11%、56.45%、1.60%;绿豆象成虫在不同豆种上的产卵历期差异不显著(P0.05);但雌成虫在不同豆种上的产卵量差异显著(P0.05)。综上认为绿豆象的发育和繁殖明显受储粮豆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重组近交系群体定位绿豆抗绿豆象基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绿豆象是对绿豆危害最严重的仓储害虫,检测和利用抗绿豆象基因是控制该害虫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利用高感豆象绿豆栽培种Berken和高抗豆象绿豆野生种ACC41亚种内杂交得到的重组近交系(RIL)群体及据此构建的1个包含79个RFLP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通过对3个种植环境条件下收获的RIL群体进行2年的室内人工接虫鉴定,评价其抗绿豆象表现。QTL作图结果表明,在第9连锁群mgM213~VrCS161标记之间的1个QTL在2年3点试验中均被检测到,贡献率在74.05%~79.27%,是抗绿豆象主效基因。该QTL的加性效应值为负,表明来自父本ACC41的这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可以提高绿豆对绿豆象的抗性。本研究结果对开展绿豆抗绿豆象育种以及抗绿豆象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敌敌畏和磷化铝自然潮解混合环流熏蒸杀虫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决高大平房仓高粮堆、多抗性害虫和杀虫不彻底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敌敌畏与磷化铝混合粮面施药自然潮解环流熏蒸试验。研究表明,敌敌畏与磷化铝混合环流熏蒸几乎对所有储粮害虫都有较好的熏杀效果,尤其是对书虱、螨类、谷蠹等抗药性害虫,且较仓外投药环流熏蒸大大降低了熏蒸费用和投药时间,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环流熏蒸杀虫方法。  相似文献   

5.
绿豆象生长繁育及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山县地处鄂东,毗邻安徽,是一个多山县,种植红小豆、绿豆、饭豆有较长历史。近年由于农副产品调价并推行联产责任制,农民种杂豆的热情进一步高涨。1985年杂豆总产量由1980年151万斤猛升到275万斤。“杂豆好种不好留,存放半月出豆牛”,绿豆象的危害使豆类造成大量损失。虽然我们广泛地开展了对绿豆象的防治并向农民传授储藏知识,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但虫蚀率仍在15—20%。虽然绿豆象食性不复杂,但发生面广,适应性强,破坏性大,是一种主要害虫。对其发生条件、行为习性和生活史等,文献虽有报导,但很笼统,各说不一。鄂东地区的英山县绿豆象的繁殖又有什么区域性特点,也是一个问题。为此,地区粮食局提出课题及研究方案,地、县、所三级科技人员于1982年10月—1983年8月在英山县杨柳粮管所,对绿豆象的危害状况及其防护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宝贵的实际材料,有些数据曾于1985年在《武汉粮油科技》第二期上发表。1984年6月起至1985年8月底止,又在英山县金铺粮管所进行扩大试验,研究绿豆象生长繁育环境及其世代生活史状况。现把鄂东地区绿豆象生长繁育规律及其世代延续等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试验证明,应用CS2与CC14混合物对经过磷化铝单独使用和磷化铝与氯化苦混合熏蒸效果均不佳且害虫发生严重的粮食进行熏蒸处理,杀虫率达100%,而且还可降低粮温。  相似文献   

7.
磷化铝作为种子、粮食贮藏熏蒸剂,长期沿用粮面小布袋、短探管埋投等常规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毒区作业不安全,而且存在着杀虫不够彻底等缺陷。为提高杀虫效果,确保种子安全贮藏,根据磷化铝的缓释原理和磷化铝气体的扩散能力,结合仓虫世代繁殖发展规律,我们在1991~1992年度进行了磷化铝仓底管道熏蒸试验,并于1993年3月通过市级鉴定。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玉米象和绿豆象对食料的嗜好性,利用昆虫趋向性和产卵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象对糯玉米、高粱、小麦的正趋性和危害性明显优于对薏米和普通玉米;且玉米象喜欢选择淀粉含量较高的食料。绿豆象在黑豆、红小豆和绿豆中的产卵量较高,依次为78.75粒、77.75粒、75.75粒;而在大白芸豆上的产卵量为0粒。因此,建议在储粮过程中将淀粉含量较高的储粮分开贮存,以减轻玉米象对储粮的危害;在储藏绿豆时,可将大白芸豆覆盖在其他豆种上,起到隔离防止绿豆象危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杀霉素结合控制绿豆含水量,测试对绿豆象的致死效果,以期减少多杀霉素的使用量,延缓抗性的产生。控制绿豆含水量采用拌种法测试了多杀霉素对绿豆象成虫与卵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绿豆象卵与成虫的死亡率随多杀霉素浓度的增加和绿豆含水量的降低而升高;绿豆象卵对多杀霉素更敏感,利用多杀霉素对绿豆象成虫的亚致死LC10浓度处理绿豆象的卵,其死亡率高达65%以上。建议利用多杀霉素控制绿豆象时,将绿豆含水量控制在9.5%~11.5%范围较佳。研究结果为绿豆的绿色仓储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绿豆象地理种群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豆象是一种世界性储粮害虫,在不同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一年繁殖代数甚多,相互感染,循环传播.笔者于1986—1987年对四川、重庆地区和西昌地区的绿豆象对豆类的危害作了实地调查,并进行了饲养试验。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国内粮库防治储粮害虫主要采用熏蒸剂磷化铝(片剂或粉剂)和溴甲烷。由于溴甲烷破坏臭氧层,已被禁止使用;磷化铝因其杀虫效果好,使用方便,熏蒸成本不高,作为传统熏蒸剂一直沿用至今。磷化铝熏蒸是通过吸收空气中水分,分解出磷化氢气体致使害虫死亡。但磷化氢气体是  相似文献   

12.
我县广大保粮职工,从七五年以来积极开展磷化铝微量熏蒸防治害虫的科学实验,取得显著的效果。我们从七五年开始实验,七六年普遍推广应用,七七年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磷化铝的用药量由原来的每8—10万斤粮用药一公斤,降低到200万斤粮用药一公斤,有的粮库甚至每公斤磷化铝可熏蒸400万斤粮食,杀虫效果很  相似文献   

13.
包装原粮磷化铝缓释熏蒸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聚氯乙烯薄膜六面密封的袋装小麦和稻谷进行磷化铝缓释熏蒸试验。采用三种厚度的聚乙烯缓释袋和三种剂量的磷化铝分别时对小麦和稻谷进行熏蒸,结果表明,对袋装小麦采用磷化铝2~3g/m^2的剂量,0.03mm厚聚乙烯袋缓释熏蒸,可使粮食一年基本无虫,对稻谷采用磷化铝5g/m^3的剂量,0.03mm,0.04mm聚乙烯袋缓释熏蒸均可使粮食一年基本无虫。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绿豆象在昆虫分类上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Mylabridae,是危害豆类种籽的重要仓库害虫.我们于1982年10月开始应用溴氰菊酯对绿豆象的防护效果,进行药效试验.二、试验方法与结果:1、绿豆象的饲养: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为了更好贯彻落实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我站保粮职工在两年来推广应用“自然缺氧”贮粮方法的基础上,针对“自然缺氧”贮粮,低水分粮降氧速度缓慢;采用“六面”或“五面”塑料薄膜密闭费工费时,并且我站机械化程度不高、社员交售粮时均是人工入仓倒粮,容易损坏薄膜等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面塑料密闭的自然缺氧贮粮,并结合低剂量的磷化铝熏杀仓虫的试验。我们采用此法熏蒸处理粮食共六百一十四万斤,平均每万斤用磷化铝药量为12克,与常规熏蒸用药量比较,为国家节约药剂费一千四百五十四元。现将有关实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北良港浅圆仓环流熏蒸系统改造背景、改造方法、改造测试试验及改造意义。通过改造试验熏蒸效果测试,证明用磷化铝代替磷化氢钢瓶进行环流熏蒸完全可行,能够满足环流熏蒸作业的各项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粮堆表层投放磷化铝自然潮解整仓环流熏蒸实仓试验证明,磷化氢气体不仅均匀分布在粮堆内部,还可以延缓磷化氢在粮堆内部的浓度降低速度,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效浓度,达到彻底杀虫的目的。粮堆表层投放磷化铝自然潮解整仓环流熏蒸用药量少、磷化氢气体分布均匀、杀虫效果好、人员安全性高、环保效益明显、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8.
在高大平房仓环流熏蒸技术的基础上,将仓外通风管道口作为投药点,用磷化铝自然潮解的方法进行环流熏蒸试验。结果表明自然潮解使磷化铝分解产生有效的杀虫浓度,磷化氢直接进入粮堆,分布均匀,作用时间长,在风机产生的风压下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熏蒸效果,对仓内害虫和试验虫笼内的害虫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将膜下环流熏蒸技术应用于包装粮,探讨该技术在包装粮运用上取得的效果,并通过同仓型常规粮面潮解环流熏蒸对比,试验表明,包装粮膜下环流熏蒸技术代替粮面潮解是可行的,在达到害虫熏杀效果的同时,降低了磷化铝熏蒸用药量。  相似文献   

20.
绿豆象对绿豆籽粒的危害最为严重。它能在田间危害,更能在贮藏期间进行反复危害。被害种子轻者严重影响发芽,重者全部变为空壳。 1986年发现袋装绿豆种子在普通条件下存放一年后籽粒虫害情况有以下不同:不炸荚带荚皮的种子和混有荚皮的种子,均比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