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为了探讨急性高盐胁迫对黄边糙鸟蛤(Trachycardium flavum)生理代谢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盐度自31骤升至37后2、12、24、48和72 h黄边糙乌蛤耗氧率、排氨率和不同组织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结果显示,处理后2h耗氧率先降低,然后逐渐升高,在24和7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排氨率在2h极显著降低(P<0.01),且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外套膜、肝胰腺中Na+/K+-ATP酶活力在12 h显著降低(P<0.05),肌肉和鳃中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套膜、肝胰腺和鳃中SOD活力在24 h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后逐渐降低;肌肉中SOD活力在48 h达到最高值后降低.外套膜和鳃中ACP活力先升高后降低,肝胰腺中ACP活力显著降低(P<0.05)后逐渐升高,肌肉中ACP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肝胰腺和鳃中ALP活力先降低后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外套膜和肌肉中ALP活力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急性高盐胁迫对黄边糙鸟蛤的代谢水平和免疫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且表现出时间效应性,高盐胁迫对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以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复方中草药对其肌肉和肝胰脏中几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喂添加复方中草药的饲料60 d后,与对照组相比,青虾肌肉和肝胰脏中溶菌活性、抗菌活性、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肌肉中的血凝活性敏感度低以至无法测出,肝胰脏中的血凝活性试验饲料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和肝胰脏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复方中草药对增强青虾免疫活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岩 《水产学报》2000,24(6):549-553
在中国对虾的血清、肌肉和肝胰提取液中有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D),其中,ACP和ALP在肝脏中的活性最高。采用1.0%的聚甘露糖醛多糖作为免疫药物,对中国对虾进行注射刺激后,发现血清中的溶菌和溶血活性有显著提高;肝胰腺中的ACP和ALP活性也有明显增加,在72h,ACP活性由对照组的3.21U.100mL^-1提高到9.69U.100ml^-1,ALP活性由4  相似文献   

4.
副溶血弧菌对斑节对虾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副溶血弧菌对斑节对虾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对斑节对虾注射生理盐水和副溶血弧菌,于不同时间点测定肝胰腺和鳃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溶菌酶(LSZ)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副溶血弧菌后,肝胰腺和鳃中T-AOC活性分别于12和6 h达到最大值(P0.05),随后逐渐降低;肝胰腺中ACP活性于3 h显著升高,随后逐渐降低,并于24 h达到最小值(P0.05),而鳃中ACP活性于12 h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并于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和鳃中ALP活性整体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未出现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现象;肝胰腺和鳃中LSZ活性均于3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P0.05),随后逐渐恢复至初始水平。研究表明,副溶血弧菌感染对斑节对虾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有显著影响,对其机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副溶血弧菌悬液和生理盐水(对照)注射感染日本蟳,研究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副溶血性弧菌悬液组12、24、48 h后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48 h达到最高;122、4 h CAT活性增加明显,24 h达最高;AKP活性5、12、24 h均有增加,高于对照组,24 h最高;ACP活性12 h开始上升,24 h达最高。在人工感染副溶血性弧菌48 h内,日本蟳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生明显的变化,血清中SOD、ACP、AKP、CAT活性在不同时间段均有显著升高趋势,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进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悬液和生理盐水(对照)注射感染,研究其血清免疫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注射鳗弧菌悬液组SOD活性12、24、48h均高于对照组,48h达到最高;CAT活性12、24h增加非常明显,12h达最高;AKP活性5、12、24h都有增加,均高于对照,24h最高;ACP活性12h开始上升,24h达最高。在人工感染鳗弧菌48h内,日本蟳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清中SOD、ACP、AKP、CAT活性在不同时间段均有显著升高趋势,高于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7.
向对虾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诺氟沙星投喂中国对虾7d,分析不同时间诺氟沙星对中国对虾肌肉及鳃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mg/kg诺氟沙星可以显著抑制中国对虾肌肉SOD活力(P<0.05),而对鳃SOD活力则整体呈现促进作用,该浓度组肌肉和鳃CAT及LSZ活力整体高于对照组,而AKP和ACP活力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 mg/kg诺氟沙星对中国对虾肌肉SOD活力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而对鳃SOD活力则整体呈现抑制作用,该组肌肉和鳃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LSZ活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鳃LSZ活力则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向饲料中添加60 mg/kg诺氟沙星对中国对虾肌肉、鳃SOD、CAT、LSZ活力整体呈现促进作用,而对AKP和ACP活性则呈现显著抑制作用(P<0.05).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转vp28蓝藻(Anabaena sp.PCC7120)口服剂对凡纳滨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能力及其相应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此口服剂免疫幼虾7 d,再分别通过投喂攻毒和浸泡攻毒,测定其存活率及相应的免疫指标。投喂攻毒和浸泡攻毒的实验组存活率分别为78.8%和83.19%,表明该口服剂能显著增强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的能力。蓝藻口服剂免疫对虾的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过氧化氢酶(C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免疫后2 h均有上升趋势,且在48或96 h达到最高值,这表明该口服剂能引起对虾体内酶活性变化。投喂攻毒的对虾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攻毒后的对虾肝胰腺SOD活性分别比阳性对照组、野生型组、空载体组显著提高42.10%、32.26%和16.04%,且攻毒后的肌肉SOD活性分别比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略微提高17.70%、11.50%、15.00%以及10.00%。实验组攻毒后的对虾肝胰腺PO、CAT和AKP活性比阳性对照组分别提高12.17%、88.80%和240.07%,比野生型组分别提高21.49%、30.90%和100%;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比阴性对照组略微提高,而在肌肉中各组AC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同时浸泡攻毒组结果与投喂攻毒组具有类似的趋势。浸泡攻毒的实验组CAT和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组,且CAT活性比投喂攻毒更为显著。浸泡攻毒的实验组肝胰腺PO活性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而各组肌肉AC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转vp28蓝藻口服剂能够增强凡纳滨对虾抗病能力并延缓对虾死亡。转vp28蓝藻PCC7120本身可作为幼虾饵料直接投喂,无需提取纯化,有望大规模应用于对虾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体质量为0.3~0.5 g的蜕壳间期中华绒螯蟹幼蟹饲养在室内循环水系统28 cm×21 cm×17.5 cm独立塑料盒中,盒子底部放置瓦片作为隐蔽物,投喂每千克基础饲料中添加0、1.0、2.0 g由甘草、人参、绞股蓝、银杏叶配伍的复方中草药的饲料,研究复方中草药对幼蟹成活、生长、抗氧化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其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缩短了蜕皮间隔(P<0.05)。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显著提高了雄体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肝胰腺中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了肝胰腺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显著提高了雌体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综上,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显著提高了幼蟹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能力,幼蟹饲料中复方中草药的适宜添加水平约为1.0 g/kg。  相似文献   

10.
用含3×103拷贝·g^-1、6×1062拷贝·g^-1和2×10^2拷贝·g^-1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粗提液和PBS液(对照)注射感染病毒携带量约1×10^5拷贝·g^-1的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分别于第15分钟、第30分钟、第1小时、第3小时、第6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第48小时、第72小时取样,研究了WSSV感染对斑节对虾血清内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感染浓度下ACP、AKP、SOD活性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随后上升的趋势,其中SOD活性后期水平显著高于初期;PO、POD活性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随后下降最后上升的趋势,但PO后期活性水平与初期相当,而POD后期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初期。各免疫相关酶的反应强度与WSSV的感染浓度存在一定关系,除ACP外其余4种酶的活性变化均以6×10^2拷贝·mL^-1浓度组最为敏感。PBS组5种免疫酶活性变化幅度均显著小于3种WSSV浓度感染组。  相似文献   

11.
对中华绒螯蟹进行颤抖病病毒悬液和PBS(对照)注射感染,研究其血清免疫因子抗菌活性(Ua)、溶菌活性(UL)、凝集活性(HA)、酚氧化酶(PO)、过氧化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0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人工感染颤抖病病毒后,蟹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清中Ua、UL活性先是降低,然后上升至高于正常值水平。P0活性先上升然后下降至低于正常值水平,POD、HA、SOD活性逐渐升高至显著水平;ACP及AKP活性则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低氧和复氧对日本沼虾抗氧化酶活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低氧胁迫及恢复后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抗氧化酶活力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将体重(2.0±0.2) g的日本沼虾暴露于(2.0±0.2) mg/L低氧环境中24 h,设定溶解氧(6.0±0.2) mg/L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于低氧胁迫0 h、6 h、12 h、24 h及复氧1 h、6 h、12 h、24 h分别采集实验组及对照组鳃、肝胰腺及肌肉组织,测定这些组织的抗氧化酶活力,并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期间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先升高后下降, 3种酶活力在低氧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阶段肌肉组织中SOD、CAT酶活力呈波动性变化,GPX酶活力在复氧24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鳃组织中SOD、CAT和GPX酶活力在低氧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GPX酶活力在复氧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低氧胁迫期间肝胰腺SOD、CAT和GPX酶活力在低氧6 h均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阶段3种酶活力均呈现波动性变化,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在低氧及复氧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氧胁迫及恢复并未对肌肉组织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鳃组织在低氧胁迫期间鳃小片上皮细胞与支柱细胞排列发生紊乱,次级层片发生肥大的现象且有红细胞流入,泌氯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且细胞数目有所增加,但复氧后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肝胰腺组织在低氧胁迫期间B细胞数量逐渐降低,胞内运转泡体积减小,复氧阶段B细胞数量及体积恢复明显。结果表明急性低氧胁迫能够导致日本沼虾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损伤并引起抗氧化酶活力发生显著变化,且24 h恢复期不足以让日本沼虾在低氧胁迫中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3.
pH胁迫对中华绒螯蟹5种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pH(4.5,6.0,7.5,9.0,10.5)胁迫1、4、7、10d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呼吸爆发(RP)、血细胞破碎物上清液(HLS)酚氧化酶(PO)、血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胁迫后第1天,pH4.5组...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温度突变对毛蚶鳃、外套膜和肝胰腺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将毛蚶由11 ℃(对照组)分别转移至14、17、20、23 ℃ 4个温度条件下,在转移后的0、3、6、12、24、48、96 h进行取样,测定毛蚶3种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毛蚶鳃、外套膜和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试验期间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除20 ℃和14 ℃温度组外套膜和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在6 h到达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外,其余温度组各组织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在3 h时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24 h后各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毛蚶3种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不同温度下均以肝胰腺最高,外套膜次之,鳃最低。本研究探索了温度突变对毛蚶的存活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明确了毛蚶对温度突变的自身调节过程,为毛蚶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和电镜技术,研究人工注射免疫多糖及WSSV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肝胰腺POD、LSZ、SOD、PO的活性变化及肝胰腺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分对照组、实验组Ⅰ(注射WSSV)、实验组Ⅱ(注射免疫多糖)、实验组Ⅲ(注射免疫多糖48 h后注射WSSV)4组,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实验组Ⅰ与对照组相比POD、PO、LSZ活性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P<0.01),而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1);实验组Ⅱ的螯虾4种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与对照组相比酶活性增加(P<0.05);实验组Ⅲ4种酶活性均高于实验组Ⅰ(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SOD、POD、LSZ活性降低(P<0.01)。红螯光壳螯虾幼虾肝胰腺组织由肝小管组成,肝小管由基膜和上皮细胞组成。超微结构显示,对照组螯虾幼虾肝胰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的表面微绒毛排列整齐,各细胞器结构完整;实验组Ⅰ上皮细胞微绒毛受损、断裂,核膜解体,细胞核破裂,粗面内质网断裂;实验组Ⅱ上皮细胞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增多;实验组Ⅲ与实验组Ⅰ相比,细胞核结构完整,粗面内质网肿胀,线粒体部分畸变。结果说明感染WSSV的幼虾肝胰腺形态结构受损,并进一步影响其生物学功能。人工注射免疫多糖能提高幼虾免疫相关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WSSV的侵染。  相似文献   

16.
陈再忠 《水产学报》2005,29(5):630-634
采用磷酸苯二钠法在520nm波长测定了未成熟、早熟和正常成熟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与性腺中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表明:(1)各组蟹肝胰腺ACP和ALP活性都显著高于性腺;(2)早熟蟹肝胰腺中ACP活性都显著高于未成熟蟹而低于正常成熟蟹,在各发育阶段没有性别差异,但是,早熟雌蟹和正常成熟雌蟹卵巢中ACP活性都较早熟雄蟹和正常雄蟹精巢低,早熟与正常成熟个体没有差异;(3)早熟雌蟹肝胰腺ALP活性显著高于未成熟和正常成熟雌蟹,而与三组雄蟹处于同一水平,但是,早熟和正常成熟雌雄蟹的性腺中ALP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得出结论:(1)性腺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动员或合成主要与肝胰腺ACP有关;(2)性早熟的发生与肝胰腺中ACP和ALP活性的显著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择在我国分离得到的一株能典型产生麻痹性贝毒(PSP,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的有毒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株),研究其是否能通过引发中国明对虾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使机体产生过多活性氧自由基, 导致氧化损伤而发挥其毒性作用。塔玛亚历山大藻粗提液经肌肉注射方式染毒中国明对虾,于染毒后1、3、6、12、24和48 h 测定肝胰腺和鳃SOD,GST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染毒后 1-6 h, 对虾肝胰腺和鳃组织SOD,GST酶活力均增加,12和48h鳃组织的上述指标受到抑制。对虾肝胰腺MDA含量除1h外未见明显改变,鳃中MDA含量随时间增加呈升高趋势。研究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粗提液在中国明对虾体内代谢过程中能诱导对虾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塔玛亚历山大藻粗提液能诱导MDA含量增加,降低SOD和GST活力,能够引发鳃的脂质过氧化,对鳃造成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8.
In aquaculture, hypoxia is an important stressor that can inhibi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research on how hypoxia (1 mg/L) followed by reoxygenation affects the immune response and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the Chinese mitten crab. The activities of immune‐related enzymes including lysozyme (LZM), acid phosphatase (ACP), alkaline phosphatase (AKP),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phenoloxidase (PO) and concentration changes in haemolymph glucose, trehalose and hepatic glycogen were evaluated after 8 hr of hypoxia followed by 12 hr of reoxygenation. After 8 hr of hypoxia, the activities of LZM, PO, SOD and hepatic glycogen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o the minimum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activities of ACP and AKP, and haemolymph glucose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12 hr of reoxygenation, the activities of LZM, ACP, AKP and SOD recovered to the normal level except SOD in plasma, while the PO, SOD in plasma and hepatic glycogen concentration were sti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level.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observed in trehalose concentration during hypoxia and reoxygenation period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the activities of ACP and AKP were likely increased to facilitate the hydrolysis of foreign matter,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immune response was decreased as LZM, PO and SOD activities were suppressed after exposure to hypoxic conditions. The energy stores of exposed crabs were reduced due to the expenditure of energy during exposure to hypoxic stress. In general, chronic hypoxia would impair the immunocompetence and increase the energy expenditure of Chinese mitten crab, further increased the risk of pathogen infection and feed coefficient, so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hypoxia should not be ignored.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水法研究氨氮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的急性毒性及在氨氮初始浓度分别为0(C0,对照组)、10(C10组)、20(C20组)、30(C30组)、40(C40组)、50 mg/L(C50组),胁迫时间分别为0、6、24、48、72 h的条件下对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总氨氮对拟穴青蟹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4.793、66.124 mg/L,安全浓度为7.90 mg/L,非离子氨对拟穴青蟹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396、5.298 mg/L,安全浓度为0.63 mg/L。在胁迫6、24、48与72 h时,各实验组的LZM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相较于对照组,C10、C20及C40组在24 h的AKP、ACP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C20组在24 h的SOD活力则显著低于其他胁迫时间点(P0.05)。胁迫72 h时,C30、C40及C50组的PO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实验条件下,不高于40 mg/L的氨氮可在24 h内使拟穴青蟹血清中的AKP与ACP活力显著升高,而50 mg/L的氨氮则对其具有抑制作用;各实验组浓度氨氮均在72 h内对拟穴青蟹血清中的LZM活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PO活力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对SOD活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盐度25和水温26~28℃下,将壳长为(35.32±0.89)mm的青蛤暴露于Zn~(2+)质量浓度10.00、19.95、39.81、79.43、158.49、316.23mg/L试验组及空白对照组,得出Zn~(2+)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之后又研究了Zn~(2+)在青蛤鳃和内脏团中的蓄积和血淋巴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Zn~(2+)的96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91.56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92mg/L;96h半致死质量浓度下,Zn~(2+)在青蛤鳃中蓄积速度快于内脏团,血淋巴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先诱导再抑制的趋势,安全质量浓度下无明显变化,但均高于对照组;两种组织中的Zn~(2+)质量浓度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青蛤健康养殖和毒理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