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树种文冠果在黄土残垣沟壑区引种试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黄土残垣沟壑区的典型区域山西省吉县,对内蒙古赤峰、甘肃天水、宁夏吴忠、陕西杨凌、河北保定、山西 吉县6 地文冠果进行种源试验研究,以筛选出适合山西黄土残垣沟壑区的优良品种。对6 个文冠果种源地种子的 出苗率、生理生长特性指标进行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种子出苗率、1 年生苗木生长量差异显著,且当 年株高随出苗率变化差异显著,出苗率高的种源幼苗健壮,其中吴忠与天水种源种子出苗率最高,幼苗健壮;但2 年生苗木株高增长量随出苗率变化不显著,种子特性对第2 年苗木生长影响较小,环境对其影响加强,天水与吴忠 种源苗木生长快而稳,吉县本土种源显现对环境适应的优势;不同种源间文冠果苗木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吴忠、 天水、赤峰种源的光合能力较强。本研究可初步判定宁夏吴忠与甘肃天水种源地种子为适合山西黄土残垣沟壑区 的优良文冠果种源。   相似文献   

2.
为给山合欢的良种选育及营造速生丰产林提供理论基础,采集并分析了云南昆明、元谋、鹤庆、华坪、新平、元江、曲靖7个县、市的山合欢的豆荚数量性状,不同种源间进行了栽培试验和室内、田间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果荚长有很大差异,50粒种子鲜重和千粒重差异显著,种子粒数和果荚宽差别不大;经主成分分析,性状分化是水分、温度2个主要因子与地理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相关分析得出,地理变异在海拔、纬度梯度上都呈连续渐变。3年栽培试验表明:不同地理种源苗高生长差异明显,以3年生苗高选出元谋、鹤庆、华坪3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火力楠优良种源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1个火力楠不同种源的种子进行品质检验和幼苗期试验。[结果]种源间千粒质量差异极显著,形状无明显差异;幼苗性状种源之间差异不明显;种子性状之间、种子性状与幼苗性状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BB、RX-1、DY、BL-1种源综合表现良好,具有发展潜力。[结论]火力楠优良种源尚需在今后的区域化造林试验中进一步验证和选择。  相似文献   

4.
油松26个种源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油松优良种源,调查了26个种源1年生和2年生苗的株高和地径,1年生苗的根长、侧根数、根茎鲜干质量,以及苗期的光合参数。分析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将2年生苗高和地径作为指标进行油松不同种源苗期生长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年生和2年生苗的株高和地径在26个种源间均差异显著,1年生苗的茎鲜质量和根干质量差异显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片气孔导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和地径的隶属函数值高于当地种子园种源(平泉)的5个种源分别是内蒙古宁城、辽宁北票、山西隰县、山西和顺和河北围场。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种子性状和苗期性状地理变异规律,并筛选出适合陕北地区生长的文冠果优良种源,对26个文冠果种源的7个种子性状、6个苗期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不同种源间的种子和苗期性状有显著差异(P0.05),种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01%~29.79%,除种皮质量外其余性状重复力均达到90%以上;苗高、地径、保存率在种源间差异显著,苗期性状变异系数为17.57%~62.01%,苗高和地径的重复力达到80%以上。种子长、种子宽、种皮质量与海拔呈显著相关,无霜期与种皮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地径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根据苗期性状聚类分析,26个种源可分为3类,初选出适宜陕北地区生长的优良种源为内蒙奈曼、北京房山、内蒙科尔沁3个种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油松种源的遗传变异,确定种子调拨区划,为开展高世代育种提供遗传基础广泛且品质优良的育种群体。从油松分布区5个种子区内的种子园、母树林和人工林(对照)收集种源30份,分析了不同种源种子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种子在长、宽、千粒质量、饱满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时间和圃地发芽率间差异均显著;种子的长宽、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速度基本符合地理变异规律;发芽指数与饱满率、发芽率、发芽势及圃地发芽率均相关,千粒质量仅与种子长和种子宽正相关;根据油松种源种子的发芽指数,河北平泉(种子园、母树林、人工林)、甘肃省正宁县、河北阜平县和山西隰县人工林种源的萌发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7.
对10个种源苦楝苗期6个苗木生长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不同种源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种源间在6个苗木生长性状上的变异系数为12.31%~68.11%,除通直度外,不同种源5个性状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种源间的苗木生长性状的变异明显,苦楝种源选择具有较大的潜力,总体来看苦楝种源地理趋势不明显,表现出随机变异现象;不同种源苦楝种子及苗木生长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除通直度外的其他5个生长性状的种源遗传力超过45%,说明苦楝种源苗木生长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控制;种源株高和地径与采种点地理因子无显著相关性,地径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随采种点降水的增多,地径有增大趋势;以株高为标准对苦楝种源进行筛选,初步选出梧州、南昌、兴宁、歙县4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和苗期性状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选择适宜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育苗的优良种源,测定了文冠果24个地理种源种子性状,并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进行不同种源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文冠果种源间种子及苗期性状差异极显著,各性状的重复力为60.1%~98.2%,其中,种宽、种厚和种长的重复力较高,均达到95%以上;种宽与地径呈显著正相关,苗期各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海拔与种长、种宽、单粒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年均日照时间与种厚、苗高呈显著负相关,年均气温、年降水量、无霜期均与种子、苗期性状无显著相关性;利用多性状综合评定方法,初步选出阜新王府、辽宁海城、内蒙古扎鲁特以及内蒙古奈曼4个适宜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育苗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种源间的遗传变异,开展高世代育种提供遗传基础广泛且品质优良的育种群体,对来源于河北、山西、内蒙古、北京、陕西、甘肃的25个华北落叶松种源的种子形态(种子质量、饱满率)、室内发芽率(发芽时间、发芽势、发芽指数)和1年生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不同种源的种子在形态、室内发芽率和1年生苗期生长性状方面差异均显著;河北围场1-9(20号)种源的种子质量最大(8.268×10-3g),河北赤城(11号,32.47×10-3g)的种源种子质量最小;河北围场7-46(24号)、8-74(25号)、1-5(19号)和1-9(20号)4个种源的发芽率均高于90%;河北围场7-46(24号)和8-74(25号)种源的苗高为20.0和19.2 cm,显著高于其他所有种源;种子质量与饱满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显著正相关,且均与苗高和茎鲜质量也显著正相关;根据发芽指数和苗高综合分析,河北围场7-46(24号)、8-74(25号)、山西阳高县(13号)和河北崇礼(5号)种源表现好于河北围场种子园种源(18号)。  相似文献   

10.
山西华北落叶松地理种源苗期生长与性状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华北落叶松山西省全分布区内25个地理种源的种子性状及其在三个试点的苗期生长量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秩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种子千粒重、种子宽、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幼苗场圃发芽速度、脱壳速度及场圃发芽率均存在着显著差异;种源间一年生和二年生苗木生长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同时,多点方差分析表明:种源间一年生、二年生苗高生长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且种源×立地(地点间)交互作用差异亦极显著;进行多重比较筛选出了五个优良种源(6#-五台山、7#-山丛林、10#-秋千沟、20#-阳圪台、22#孝文山)和四个较差种源(3#-伯强、9#-轩岗、12#-马家庄、16#-怀道)。相关分析表明:种子的饱满程度直接影响到苗木生长,种子宽度愈宽、种子愈饱满,苗木生长量也越大。进一步剖析产地的生态因子,其水热条件越好,苗木生长越好。此外,还对二年苗期苗木的生长进行了秩次相关分析,均存在有一定的相关性,三试点一年生苗高秩次变化不太剧烈,而二年生苗高秩次变化十分剧烈;同一种源各试点不同试验年份比较分析也有一定变化,必然造成了明显的种源×立地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源大红袍花椒种实特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地理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种源大红袍花椒的种实特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规律,为花椒优良种质资源的选取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和测定,对我国青海循化、甘肃秦安、山西平顺、陕西韩城、山东泰安、河南淅川、陕西凤县、河北涉县等8个不同种源大红袍花椒的种实特征和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8个不同种源大红袍花椒种子的横径为3.54~4.35mm,纵径为2.96~3.35mm,种形指数为1.24~1.31。陕西韩城和甘肃秦安花椒具有较高的出皮率,分别为52.3%和50.3%;8个种源花椒种子的含油率均在23%以上,且各种源间差异较大;大红袍花椒种子含有6种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油酸(25.92%~45.95%),其次是亚油酸(13.96%~31.32%)。果皮中含有17种氨基酸(4.77%~6.64%),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其占氨基酸总量的26.33%;果皮中铁元素的含量最高,为96.34~126.38mg/kg。从各种源的分布区域来看,花椒种子千粒质量与地理经度呈正相关,即东部的种子千粒质量较大,而西部的较小;西部地区的大红袍花椒出皮率高于东部地区;种子含油率与海拔、4-6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6-8月降水量呈负相关。【结论】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产量高,种子含油率高,果皮富含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表现出优良的表型性状及较高的经济性状,可以作为优良花椒种源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2.
收集云南、湖北5个产地17个家系种子进行育苗、造林试验,经过23年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所有秃杉种源树高和胸径在不同立地质量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吉山工区2~3小班(Ⅱ类地)秃杉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大于其他3个小班(Ⅲ、Ⅳ类地)。因此,立地质量等级高的林地更适合秃杉种植。针对不同立地秃杉生长情况,初步确定L2、L4、云龙、C2、C8等5个种源为秃杉优良种源,可以作为今后引种秃杉种源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评价现有云南松种质资源,在云南松高世代育种过程中进行优良种源选择,以我国西南地区15个云南松种源地种子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种源种子质量、发芽性状、幼苗早期生长的差异,并分析种子质量、发芽性状与种源地理、气候因子、幼苗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松种子质量、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在种源间均具有极显著差异,变幅分别为13.662~22.957 mg·粒-1、59.20%~98.00%、11.98~17.54 d,其中广南种源种子具有最大种子质量、最高发芽率、最短发芽时间的特点.不同种源间幼苗早期生物量差异极显著,总生物量以广南种源最大,保山种源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云南松种子质量、发芽性状受种源地理、气候因子的影响,同时种子质量、发芽性状影响幼苗早期生物量,所以种子质量可作为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预测因子.云南广南种源种子质量、发芽性状、幼苗早期生长表现最优,在种源选择时可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盐渍条件下林木种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树种、不同种源及不同家系的种子,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通过方差,多重比较及各种活力测定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种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差异极显著。种间存在耐盐性差异,各树种耐盐怀由强至弱依次为兴安落叶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樟子松、长白落叶松、樟子松不同种源的种子相对发芽率差异显著。在0.9%盐浓度条件下,起源于海拉尔沙地的章古台人工林次生种源、第人工林次生种源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种源间的遗传变异,开展高世代育种提供遗传基础广泛且品质优良的育种群体,对来源于河北、山西、内蒙古、北京、陕西、甘肃的25个华北落叶松种源的种子形态(种子质量、饱满率)、室内发芽率(发芽时间、发芽势、发芽指数)和1年生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不同种源的种子在形态、室内发芽率和1年生苗期生长性状方面差异均显著;河北围场1-9(20号)种源的种子质量最大(8.268×10-3g),河北赤城(11号,3.247×10-3g)的种源种子质量最小;河北围场7-46(24号)、8-74(25号)、1-5(19号)和1-9(20号)4个种源的发芽率均高于90%;河北围场7-46(24号)和8-74(25号)种源的苗高为20.0和19.2 cm,显著高于其他所有种源;种子质量与饱满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显著正相关,且均与苗高和茎鲜质量也显著正相关;根据发芽指数和苗高综合分析,河北围场7-46(24号)、8-74(25号)、山西阳高县(13号)和河北崇礼(5号)种源表现好于河北围场种子园种源(18号)。  相似文献   

16.
江西4个乡土种源无患子种子品质及苗期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江西乡土无患子种源差异,筛选优质种源,对江西省南昌市、靖安县、泰和县、鹰潭市4个种源的种子品质及苗期生长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综合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个种源中,鹰潭市种源种子品质最优;无患子场圃发芽率4个种源依次为:鹰潭泰和靖安南昌;1年生苗木苗高和地径的年生长规律均呈S型生长曲线,且生长量最大的均是泰和县种源;总生物量最大的种源是鹰潭市,最小的为靖安县。根据相关性分析可知,无患子种子纵径、含水量和优良度分别与苗木冠幅呈显著正相关,且无患子苗木各生长性状,尤其苗高与各生物量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以良种选育为目的,以无患子的种子品质和1年生苗苗期生长性状为参评因素,对这4个乡土种源进行了综合评价,优良度依次为:鹰潭泰和南昌靖安。  相似文献   

17.
收集胡桃楸自然分布区内5个种源的种子,分别为黑龙江铁力种源、河北滦平种源、河北平泉种源、河北武安种源和河北易县种源,调查其果实形态差异,并在河北滦平进行播种育苗,研究胡桃楸不同种源种子质量及苗期生长变异规律,结果发现:胡桃楸果实表现出丰富的变异类型,在种子直径、纵径和侧径3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胡桃楸种子质量差异明显、存在广泛变异,其种子百粒质量、场圃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4个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90%~9.39%、10.59%~18.71%、10.58%~30.41%、16.34%~31.59%。试验点胡桃楸2年生株高、基径生长量差异显著,武安种源和易县种源苗期生长表现较好,株高、基径在种源间及种源内变异系数差异十分明显,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9.52%~33.50%、20.65%~31.38%。  相似文献   

18.
木荷种源和家系试验林早期生长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古田黄田国有林场5a生木荷种源试验林和家系试验林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木荷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枝下高均差异显著,而冠幅差异不显著;优良种源为福建大田种源,本地种源表现次之;福建连城种源家系间、江西龙南种源家系间差异显著,福建连城种源的优良家系分别为19号15号,江西龙南种源的优良家系分别为15号、24号和30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种源栓皮栎种子各性状的变异.[方法]通过收集和测量来自栓皮栎自然分布区的北京、安徽、陕西、河北、山东、河南、云南、湖南等8个省15个地理种源的种子,运用SPSS 18.0软件对栓皮栎种宽、种长、种子长宽比、单果重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种源栓皮栎的种长、种宽、种子长宽比、单果重等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种宽和单果重与种子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种宽与单果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长与单果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种子其他性状间均未达显著性相关水平(P≥0.05);单果重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生态因子与种子性状相关性不显著(P≥0.05);聚类分析显示15个种源的栓皮栎可聚为3类.[结论]栓皮栎不同种源间种子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栓皮栎种子性状可能受到遗传信息,栽培方法及生态因子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优良的白皮松种源和家系,以提高北京市白皮松绿化和造林的质量。【方法】以来自甘肃天水、陕西洛南、甘肃两当、陕西蓝田、山西孝义的5个种源各30个家系的白皮松为研究材料,以北京蟒山的30个白皮松家系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测定4年生白皮松苗的苗高和地径,在北京地区开展种源和家系对比试验。【结果】不同种源间4年生白皮松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其中北京当地对照白皮松表现处于中下水平,而甘肃两当和甘肃天水2个种源白皮松表现较好,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较大;白皮松种源内不同家系间的生长量也具有极显著差异,甘肃两当、甘肃天水、陕西蓝田、山西孝义及北京蟒山种源中,白皮松苗高和地径生长均超过对照种源家系均值的家系数分别为23,23,10,10和10个,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超过对照平均水平的家系主要来自甘肃两当和甘肃天水地区。【结论】甘肃两当和天水是今后北京地区造林和绿化用白皮松优先考虑的种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