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不同‘安梨’株系后熟前后果实营养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燕山地区7个‘安梨’株系果实为试材,自然室温下贮藏,研究安梨不同株系后熟前后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安梨’后熟后果实软化、硬度降低,是果实结构中果胶和纤维素含量下降的结果。7个‘安梨’株系果实后熟前后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酚类物质、石细胞含量均升高,果胶、pH值、固酸比、纤维素含量均下降。在这7个株系中,以东乐村10-7、10-8果实品质最好,几种营养成分含量最高,果实不易褐变;大崔庄11-2果实耐贮藏性最好,贮藏期间营养成分损失少,明显优于其他株系,可以作为优良株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五种秋子梨果实采后品质变化及生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白梨、南果梨、花盖梨、尖把梨、安梨5种秋子梨果实为试材,研究其在常温(20±1)℃下果实采后品质变化及生理差异,并分析了果实硬度与其他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货架期长短存在差异;在后熟过程中,五种秋子梨果实硬度和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果皮色泽由绿转黄;京白梨的呼吸强度显著高于其他4种秋子梨(P0.05)且有呼吸跃变峰;京白梨、南果梨、花盖梨及尖把梨的乙烯释放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存在乙烯释放跃变,京白梨和南果梨的乙烯释放速率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秋子梨(P0.01),安梨没有乙烯跃变峰且乙烯释放速率最低。硬度与其他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了果实硬度、VC含量、果皮色泽和相对电导率影响秋子梨果实后熟软化外,京白梨的可滴定酸(TA)含量,南果梨的SSC和呼吸强度,以及安梨的SSC均与果实后熟软化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梨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性能,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5个不同梨品种的果皮、果肉、果心中的总酚、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5个梨品种中总酚含量为112.0~835.9 mg GAE/kg,黄酮含量为68.2~6 099.2 mg RE/kg,且果皮中总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其次为果心,果肉中最低;同时,果皮醇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值最高,表明其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果心、果肉;"圆黄"梨的果皮、果心中总酚和黄酮含量均为最高,"雪花"梨果肉中总酚和黄酮含量均为最高,"红香酥"果皮中总酚和黄酮含量均为最低,"玉露香"梨果心中总酚和黄酮含量均为最低,且5个梨品种的果皮、果心中总酚含量和黄酮含量均具有差异性;"圆黄"梨果皮和果心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强,"雪花"梨果肉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较强;5个梨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的总酚含量、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或FRAP值)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京白梨、南果梨、花盖梨、尖把梨、安梨5种秋子梨果实为试材,研究其在常温(20±1)℃下果实采后品质变化及生理差异,并分析了果实硬度与其他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货架期长短存在差异;在后熟过程中,五种秋子梨果实硬度和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果皮色泽由绿转黄;京白梨的呼吸强度显著高于其他4种秋子梨(P<0.05)且有呼吸跃变峰;京白梨、南果梨、花盖梨及尖把梨的乙烯释放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存在乙烯释放跃变,京白梨和南果梨的乙烯释放速率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秋子梨(P<0.01),安梨没有乙烯跃变峰且乙烯释放速率最低。硬度与其他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了果实硬度、VC含量、果皮色泽和相对电导率影响秋子梨果实后熟软化外,京白梨的可滴定酸(TA)含量,南果梨的SSC和呼吸强度,以及安梨的SSC均与果实后熟软化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5.
不同套袋处理对‘岳苹’果实品质及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岳苹’苹果的适宜果袋及摘袋后果皮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摘袋后的适宜采收时间,对其设定3种套袋处理,并对不同处理果实内含物、糖、酸和果皮色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套纸袋使‘岳苹’果实的硬度和果皮花青苷的含量分别提高7.7%和30.9%,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外观品质,但降低了‘岳苹’果实的风味,使果糖、蔗糖和总糖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4.2%、59.7%和19.2%;套塑膜袋使‘岳苹’果实的硬度及果皮花青苷的含量分别降低了6.1%、10.0%和36.4%、35.3%;套塑膜袋摘袋使果实果糖和总糖的含量分别提高11.6%和6.8%;同时确定了‘岳苹’果实摘袋后采收的最佳时间为9~11天。  相似文献   

6.
以黄冠梨为试材,研究套袋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矿质营养含量变化与花斑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套3层袋和白袋处理后,果皮中K、Ca、Mg、Fe、Cu、Zn和Mn变化趋势与裸果基本一致。在花后80 d,套3层袋处理果皮中K、Mg和Fe含量显著高于裸果,而Ca的含量却显著低于裸果,套白袋的果皮中Ca含量也显著低于裸果。同时套3层袋果皮中Ca/K、Ca/Mg和Ca/(Mg+K)显著地低于裸果。而Cu和Mn含量以套白袋的为最高,其次为3层袋和裸果。套3层袋处理果皮中Zn含量在花后80~90 d与不套袋裸果无显著差异,在花后100 d显著的低于对照,但与套白袋的果实无显著性差异。套袋果皮中Ca含量的下降和K、Mg等矿质营养含量的增加与黄冠梨果面花斑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涛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48-151
通过对翠冠梨不同栽培模式的处理,研究大棚和套袋栽培以及套袋果实除袋后对梨果实果皮色素、品质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和套袋栽培都降低了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大棚栽培增加了果实中果糖、淀粉、纤维素、维生素C、蛋白质、Fe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对果实品质和营养价值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套袋栽培使果实单果重减小,营养成分也有所下降的趋势;套袋果实除袋后果皮色素和果锈明显增加,果实硬度显著减少,果实商品性大幅下降,没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分析广东省主要鲜食橄榄果实质构特性的差异,探讨鲜食橄榄果实质地评价的量化参数,验证感官评价质地的有效性。采用质构刺穿试验法对7个优质鲜食橄榄品种果肉质构参数和2种水肥管理方式不同成熟期的‘香甜榄’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果肉的各质构参数变异系数为12.57%~23.95%,差异性显著,与感官评价一致;果皮强度与果皮脆性和果皮韧性均呈显著正相关,果皮破裂深度与果肉硬度呈显著负相关。采用本次试验栽培管理方式可以提高橄榄完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6%、可滴定酸3.5%、单宁54.9%、果皮强度12.7%、果皮脆性23.5%,降低粗纤维10%、果皮韧性13.7%。果实质地品质参数主成分分析表明,果皮强度、果实硬度和纤维指数可作为质地参数量化区分不同品种间的差别,并明确果皮强度、果实硬度分别小于2300、1600 g和纤维指数大于10,为鲜食橄榄果肉质地品质较好的数值范围。研究初步建立了利用质构刺穿试验法量化评价鲜食橄榄果实质地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黑果枸杞果实原花青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人工种植中缺少判定苗木优劣标准的问题,并为黑果枸杞的栽培利用提供依据,采集来自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不同种源、不同种植地中野生与人工栽种黑果枸杞果实,测定果实中原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鲜果原花青素含量内蒙古种源最高,之后依次为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种源黑果枸杞可作为阿拉善盟地区黑果枸杞优选品种;不同种植地中,种植在额济纳旗的黑果枸杞原花青素含量最高,阿拉善地区的环境指标可作为黑果枸杞种植地参考;人工栽种的黑果枸杞果实原花青素含量高于野生黑果枸杞。  相似文献   

10.
不同缺素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对20年树龄库尔勒香梨设置不同缺素的施肥处理,研究营养元素缺乏胁迫下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促进香梨果实的生长发育,提高单果重和产量;改善香梨果实形状,提高香梨红晕果率及果实中还原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香梨果皮厚度、果实硬度及果实中总酸的含量。香梨果皮厚度、果实硬度、单果重和产量的施肥效应N>K>P;果形指数、红晕果率及果实中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的施肥效应K>P>N;果实中总酸含量的施肥效应N>P>K。  相似文献   

11.
库尔勒香梨采后特征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库尔勒香梨贮藏在0℃、5℃、10℃、15℃、20℃,相对湿度:90~95%的环境中,测定香梨在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皮色泽的变化,采用数值的极差及变异系数,研究采后库尔勒香梨的特征品质。结果表明:香梨采后贮藏于不同温度下,其硬度随着果实的成熟均呈现下降趋势,低温贮藏对硬度的下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溶性固形物在不同贮藏温度下降不明显,特别是低温贮藏;果品色泽在各贮藏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成熟度增加,有显著的变化。比较香梨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色差的在整个贮藏期间的变化差异,色差的数值变化最为明显,对香梨采后品质及衰老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可作为评价香梨果实采后品质变化的特征指标及采后衰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西洋梨低温贮藏出库后常温货架期期间的品质变化问题,将采后不同处理的‘阿巴特’西洋梨果实在低温(0±0.5)℃冷藏120 天后再进行常温(25℃)货架5 天的品质研究。对‘阿巴特’西洋梨进行普通包果纸包果处理、壳聚糖涂被纸包果处理、壳聚糖涂被处理、1 μL/L 1-MCP处理、热水处理、热水+果蜡处理、果蔬洗涤剂处理、果蔬洗涤剂+果蜡处理、二苯胺处理(0.20%)、乙氧基喹处理(浓度分别为0.10%、0.20%和0.30%),研究其在冷藏后货架期间果实虎皮病和好果、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等品质变化。不同处理的‘阿巴特’果实在货架期间的外观、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均为极显著变化。1-MCP处理和热水处理的‘阿巴特’在降低虎皮病发生和保持好果率方面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1-MCP处理、果蔬洗涤剂+果蜡处理的‘阿巴特’在货架期间均提高了果实的果肉硬度,热水+果蜡处理、普通包果纸包果处理、0.20%二苯胺处理的‘阿巴特’均在货架后期保持了果实的果肉硬度;壳聚糖涂被处理的‘阿巴特’在货架初期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MCP处理在预防货架期虎皮病发生、提高好果率、保持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等方面的综合效果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3.
燕山板栗和太行山板栗品质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对燕山板栗和太行山板栗品质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燕山地区和太行山地区的板栗品质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燕山组的板栗单果重、还原糖、矿质元素Zn,Cr含量明显低于太行山组,而燕山组栗果中的蛋白质、矿质元素P,Cu含量明显高于太行山组。  相似文献   

14.
库尔勒香梨果实褐变是贮藏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与酚类底物和多酚氧化酶(PPO)含量、分布有关,还与细胞膜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对库尔勒香梨果实褐变机理及防止措施进行了较深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气调贮藏中,库尔勒香梨果实褐变指数与多酚氧化酶(PPO)含量成正相关,与酚类底物含量成负相关,与细胞膜相对电导率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阿巴特梨后熟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阿巴特梨为试材,研究三个采收期的果实在后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以及各品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后熟过程中,各采期的果实均出现了明显的乙烯和呼吸高峰,其中采期Ⅱ(盛花后132 d)果实的乙烯和呼吸释放量最高。随着采期的延后,果实硬度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升高,反映果皮颜色的H°值逐渐下降,L*和a*值逐渐升高,果实相关品质指标与果皮颜色呈显著相关性。总体上看,以采期Ⅱ果实的后熟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根据陕北黄土高原的自然生态环境,果树生产现状和果树分区原则,将该区果树生产划分为北部神府海红果产区,毛乌素沙地酿酒、制汁葡萄产区,横山、白于山山区山杏、山桃产区,延河中下游商品苹果、梨产区,黄河沿岸优质红枣产区,中部、南部多种果树产区,洛川塬优质苹果产区7个区域,提出各区果树发展的主要方向、规模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7.
花青素合酶ANS是花青素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限速酶。本文利用同源克隆、RT-PCR从桑椹中克隆出花青素合酶(MaANS)基因, 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通过染色体步移法获得的MaANS基因的5′端和3′端, 获得基因全长1 535 bp, 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包含完整CDS区域为1 077 bp, 编码358个氨基酸, 与来源于草莓、甘薯、苹果、沙梨的ANS基因同源性均达到80%以上。MaANS编码的蛋白质属于2-酮戊二酸双加氧酶家族。MaANS在进化树中的位置与草莓最近,与苹果、沙梨次之。组织表达分析表明, MaANS基因在幼叶和成熟果实中高水平表达,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为研究桑树果色的形成原因和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疆几种主要特色果树施肥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疆几种主要特色果树(苹果、香梨、灰枣、核桃)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阿克苏市红旗坡农场、柯克亚林管站、实验林场和核桃林场,以农户为单元进行果树施肥调查。结果表明:四种果树在基肥使用上均以羊粪为主,有时辅以少量油渣;追肥则以二胺、尿素和氨基酸铵为主;亩施肥量呈现苹果>香梨>灰枣>核桃的递减趋势,盛果期果树施肥养分N:P2O5:K2O依次为1:0.92:0.08、1:0.94:0.02、1:0.72:0.03和1:1.35:0.06;施肥次数和时期因当地气候和果园灌水时间而产生差异,施肥次数依次为3、4、5、3次。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和植物标本研究表明,青海省蔷薇科野生果树有60种(含2个变种、1个变型),隶属于10属,占全省野生果树总数的53.6%。其中以蔷薇属(Rosa)和栒子属(Cotoneaster)最为丰富,分别有13种、12种,其次悬钩子属(Rubus)和李属(Prunus)分别有9种、8种,这4个属的种类占青海蔷薇科野生果树的70%;果实类型有梨果、聚合果、核果3种类型,其中梨果类、聚合果类占有较大比例,分别占总种数的45%和40%。青海省蔷薇科野生果树不少种类具有抗寒耐旱等特性,可作为砧木或抗性育种材料,一些种类果实营养较为丰富。青海蔷薇科野生果树主要分布于东部的黄河、湟水河及大通河流域,并划分为西倾山区、祁连山区和青南高原区3个分布区域,分析了各区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垂直分布在海拔1800~4000 m之间。另外,对几种重要野生果树资源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