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猪精子超低温保存前后差异酶蛋白表达,以期在蛋白质水平探索猪精子冷冻损伤机制,本研究采用双向电泳分离精子蛋白,硝酸银染色凝胶,ImageMaster2D platinum 5.0软件分析差异蛋白质斑点并经MALDI Tof/Tof质谱鉴定。结果表明:冷冻前后精子存在53个差异蛋白点,在NCBInr蛋白数据库中搜索到有意义的差异酶蛋白6种:类组氨酸磷酸酶14(like-PHP14)、烯醇酶(ENO)、二氢硫辛酸脱氢酶(PDC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鸟苷酸环化酶受体和RNA聚合酶II相关蛋白1,前4种冷冻-解冻后下调,后2种在冷冻-解冻精子中未检测到。说明冷冻前后猪精子存在差异酶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猪精子蛋白质组学及揭示精子冷冻损伤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血浆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检测和分析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血浆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血浆蛋白,凝胶用硝酸银染色和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7.4软件自动检测分析差异表达蛋白斑点并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结果】凝胶图谱分析后得到3个差异蛋白斑点,鉴定为2种蛋白质(结合珠蛋白前体和乳腺球蛋白)。结合珠蛋白前体在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浆中表达量增加,可作为乳房炎诊断标记分子;而乳腺球蛋白的表达量下调。【结论】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的血浆中蛋白质的表达存在差异,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研究有利于探索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比较‘荷斯坦奶牛’产后期乳汁中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方法】应用双向电泳(2-DE)技术构建荷斯坦奶牛分娩当天,分娩后7d,分娩后15d,分娩后28d和分娩后35d乳汁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凝胶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以3倍以上的表达变化用PDQuest 8.0分析.【结果】在这5个不同的时期共发现了8种差异蛋白,经MADIL-TOF-TOF串联质谱法分析发现这8种蛋白分别是:α-S2酪蛋白前体、β-酪蛋白、κ-酪蛋白前体、免疫球蛋白重链前体、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前体、cGMP磷酸二酯酶的α亚基、角蛋白I型细胞骨架10.【结论】根据这几种蛋白质的已有文献研究和蛋白含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表明这些蛋白可能与初乳的被动免疫、物质运输和泌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获能和低温冷冻对猪精子细胞骨架中微管蛋白和肌动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利用SDS-PAGE、Western blot技术,分析获能和低温冷冻(-80和-196℃)后猪精子总蛋白质种类以及猪精子细胞骨架微管蛋白和肌动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低温处理后,猪精子总蛋白质的种类与新鲜精子相比发生变化,而获能处理后几乎没有差异。低温冷冻导致猪精子细胞骨架微管蛋白和肌动蛋白的表达量较新鲜精子下降,且-196℃冷冻组肌动蛋白的表达量要略高于-80℃冷冻组,但二者微管蛋白的表达量基本没有差异。获能处理后猪精子肌动蛋白表达量略有下降,而微管蛋白表达量基本没有变化。【结论】低温冷冻处理对猪精子总蛋白质的种类以及猪精子细胞骨架微管蛋白和肌动蛋白的表达量有明显影响,而获能处理则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HSP90蛋白表达量与牛精子抗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热应激蛋白90(HSP90)表达量与牛精液冷冻-解冻后品质的关系。【方法】采用假阴道法采集身体健康、年龄2~4岁的9头荷斯坦奶牛精液(编号1~9),测定新鲜精液指标(活力、形态、活率和密度),评定其品质,合格的精液样品经过冷冻解冻后检测其精子活率、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并根据冻后品质将其分为HFTs(High freezing resistance teams)和LFTs(Low freezing resistance teams) 2组,对精子HSP90蛋白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其表达量与精子抗冻性的关系。【结果】不同牛个体精液冻后品质相差较大。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HFTs组的分子质量约为90 ku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LFTs组(P<0.05),经Western blot分析,该蛋白为HSP90。HSP90蛋白表达量与冷冻-解冻后的牛精子品质呈明显正相关,其与精子活率、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4,0.447和0.402。【结论】HSP90蛋白表达量可以作为判断牛精子抗冻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临床型奶牛乳房炎乳腺组织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检测了临床健康与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以寻找药物治疗目标,探讨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机理。【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临床健康与乳房炎奶牛的乳腺组织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7.4软件自动匹配检测差异表达蛋白斑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凝胶图谱中检测出15个差异蛋白斑点,串联质谱分析后有12个蛋白斑点可搜索到相应的结果,对应于10种蛋白质,主要涉及结合、运输和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参与细胞、代谢及生物调节等生理过程。【结论】临床健康与乳房炎奶牛的乳腺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表达差异蛋白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相关,对其分析有利于探索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还可为揭示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机理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7.
牛肉解冻过程中蛋白质氧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冷冻牛肉解冻过程中蛋白质的氧化效应,为冻肉保鲜解冻和品质劣变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冷冻的草原黄牛后腿肉样分别在低温高湿变温解冻(试验组,温度2℃→6℃→2℃,相对湿度RH>90%)与空气自然解冻(对照组,控温4℃)条件下解冻,分析比较牛肉解冻过程中蛋白质氧化效应。【结果】试验组的牛肉较对照组肉色氧化程度低,外观新鲜;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程度低(羰基含量比对照组低0.75 nmol•mg-1,巯基含量比对照组高13.11 nmol•mg-1),牛肉的蒸煮损失率、解冻汁液流失率、汁液中蛋白质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SDS-PAGE电泳及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结果显示,解冻过程中蛋白质发生了交联、降解和变性,但对照组牛肉蛋白质变性较试验组严重;电镜扫描结果表明,解冻会破坏肌肉微观结构,试验组牛肉肌纤维束遭破坏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解冻过程中蛋白质氧化引起肉色褐变、蛋白质的交联降解及变性、肌纤维结构遭到破坏、持水性降低、造成汁液流失,导致品质下降。采用低温高湿变温解冻工艺可显著降低牛肉解冻过程中的蛋白质氧化和品质劣变,实现冷冻牛肉的保鲜解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冻精稀释液中添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Ι)对绵羊冷冻精液质量的影响,明确最佳的IGF-Ι添加浓度,为提高绵羊冻精受精率和加速其品种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特克赛尔年轻种公羊的精液为试验材料,在冻精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50、100、150和250 ng/m L)的IGF-Ι,通过SYBR-14/PI双染法、低渗肿胀试验和吖啶橙(AO)染色法检测解冻精液在孵育0、1和2 h后的顶体完整性、质膜完整性和DNA完整性,并通过体外培养验证其体外受精效果。【结果】Ⅱ组(IGF-Ι添加浓度100 ng/m L)的冷冻精液解冻孵育0、1和2 h后,其精子顶体完整性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整体效果优于其他试验组;在精子质膜完整性和DNA完整性方面,也表现为Ⅱ组高于其他试验组,且孵育时间越短(1 h内),效果差异越明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受精试验结果显示,5个试验组间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以Ⅱ组的体外受精效果略优于其他试验组。【结论】绵羊冻精稀释液中添加IGF-I可有效增强精子活力,改善冻精存活率,维持顶体、质膜和DNA完整性,但要求绵羊冷冻精液须在解冻后1 h内完成相关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究拟南芥小热休克蛋白HSP17.4与过氧化氢酶2的关系。【方法】构建带有组氨酸标签的小热休克蛋白HSP17.4的原核蛋白表达载体,将小热休克蛋白HSP17.4与过氧化氢酶2的重组蛋白诱导表达后进行体外免疫共沉淀试验,并利用过氧化氢酶活性试剂盒检测过氧化氢酶活力。【结果】成功构建了带有组氨酸标签的小热休克蛋白HSP17.4的蛋白表达载体,并通过体外免疫共沉淀试验发现带有组氨酸标签的小热休克蛋白HSP17.4能够将无纯化标签的过氧化氢酶2成功纯化出来,过氧化氢酶活性检测表明小热休克蛋白HSP17.4可以显著增强过氧化氢酶2活性。【结论】本研究证明小热休克蛋白HSP17.4与过氧化氢酶2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小热休克蛋白HSP17.4激活过氧化氢酶2酶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小热休克蛋白HSP17.4通过调控过氧化氢酶2参与非生物胁迫响应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6a在植物细胞中的定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RT-PCR方法从野生型拟南芥总RNA中,扩增获得了849 bp的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6acDNA片段,经过测序,结果与公布的序列完全相同。将该片段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cDNA重组,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CHF3上,经PCR与酶切检测表明构建的表达载体正确。按照Clough等的方法转化拟南芥,经Kanamycin筛选和PCR检测,得到转基因植株;用激光共聚焦扫描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基因植株幼苗的根部。【结果】在正常条件下,融合蛋白存在于细胞质中。【结论】在正常条件下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6a在细胞质中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绵羊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其骨骼肌生长发育与产肉性能密切相关。胚胎期是绵羊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挖掘分析绵羊胚胎骨骼肌蛋白质组数据,为揭示绵羊肌肉发育重要时间节点、筛选绵羊胚胎骨骼肌生长发育调控蛋白质提供依据。【方法】本团队已对妊娠第85天、第105天和第135天的中国美利奴绵羊胚胎背最长肌进行串联质谱(tandem mass tag, TMT)蛋白质定量,鉴定到1316种差异丰度蛋白质。现利用GO、KEGG和R等方法对这些差异丰度蛋白质开展聚类、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对差异丰度蛋白质进行R语言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luster 5类蛋白在胚胎骨骼肌第105天具有较高丰度。对cluster 5 蛋白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该类蛋白质参与胞内蛋白质代谢过程,显著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中,而在该信号通路中RAC-β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X1(AKT2)具有较高表达丰度。蛋白质生物信息学结果表明,AKT2蛋白由481个氨基酸构成,AKT2蛋白理论分子量为55.58kD,由66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和72个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理论等电点为6.08,亲水性平均系数-0.454,属于亲水性蛋白。预测AKT2蛋白的481个氨基酸全部位于膜外,属于膜受体蛋白。AKT2蛋白有12个N-端糖基化位点,71个磷酸化位点,与蛋白酶K相似度为99%,属于蛋白酶催化亚基家族。【结论】绵羊胚胎骨骼肌蛋白质组数据发现,第105天是绵羊胚胎骨骼肌纤维由增殖分化到增大增粗的转折点,具有调控绵羊胚胎骨骼肌纤维生长发育作用的PI3K-AKT信号通路在该节点显著富集,AKT2是调控该信号通路的重要候选蛋白。综上,本研究结果对揭示胚胎骨骼肌生长发育及其调控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溶质型和硬质型桃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肽段和前体蛋白的差异,为挖掘决定或调控成熟过程的关键多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多肽组学的方法,对溶质型(‘CN13’)和硬质型(‘CN16’)桃内源性多肽特征以及前体蛋白功能进行分析,对比两种肉质桃果实在成熟衰老过程中前体蛋白和多肽的相对含量,并对差异肽段前体蛋白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本研究分别提取了‘CN13’和‘CN16’两个时期(S3和S4III)的内源性肽样品进行质谱检测,共鉴定到473个前体蛋白,包含特异性肽段序列2 580条。对肽段的分子量、等电点以及剪切位点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内源性肽段所对应的高丰度前体蛋白进行COG功能注释和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前体蛋白主要参与一般功能预测、翻译后修饰、蛋白质转换、能量产生和转换以及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等过程。差异肽段前体蛋白的富集分析表明,‘CN13’在成熟过程中差异肽段前体蛋白与氧化还原、活性氧代谢和电子传递链等生物学过程相关,主要参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和RNA转运等途径;而‘CN16’差异肽段前体蛋白是与金属离子反应、无机物反应和镉离子反应等生物学过程相关,主要参与多种环境下微生物新陈代谢、剪接体和RNA转运等途径;同处在S4III时期的‘CN16’和‘CN13’差异肽段前体蛋白与基因表达、翻译和细胞大分子生物学过程相关,主要参与RNA降解、RNA转运和剪接体等途径。【结论】 ‘CN13’和‘CN16’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多肽差异显著,差异肽段前体蛋白主要涉及淀粉/蔗糖代谢、糖酵解和核糖体合成等途径,暗示这些代谢途径与桃果实成熟衰老关系密切,为进一步挖掘调控桃果实成熟衰老过程的关键多肽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鸡肉中氟苯尼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抗氟苯尼考(FFC)的高亲和力特异性抗体,建立检测氟苯尼考的间接竞争ELISA新方法。【方法】氟苯尼考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经混合酸酐法偶联,得到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其偶联比分别为14.4和14.7。用免疫原FFC-HS-BS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效价较高的特异性抗体。建立并优化了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抗血清效价为1﹕102 400。最佳包被抗原浓度为0.5 μg?ml-1,最佳抗体工作浓度为1﹕6 400,酶标二抗的工作浓度为1﹕20 000。回归方程Y = -0.1516X + 0.788(R2 = 0.9859),检测范围为0.18~500 ng?ml-1,检出限为0.18 ng?ml-1,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86%和7.77%。交叉反应试验中,抗血清与FFC结构相似的氯霉素和甲砜霉素交叉反应率分别为0.094%和0.098%,与其它药物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FFC以浓度0.18~500 ng?g-1在鸡肉中添加,回收率为84.14%~106.1%,变异系数为2.1%~5.6%。【结论】成功获得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FFC抗体,建立了鸡肉中氟苯尼考残留检测的ELISA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二花脸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冷冻精液可提高二花脸公猪的利用率,并加强其种质资源保护,但目前生产的二花脸猪冷冻精液基本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研究通过分析二花脸公猪不同耐冻性精子的蛋白质组学,以促进二花脸公猪精子耐冻性蛋白质标志物的筛选,从遗传水平分析精子耐冻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精子耐冻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冻存14头二花脸种公猪的精液,再对冷冻精液的冻后质量进行分析,根据精子冻后活率和冻后活力的高低筛选出耐冻性好和差(good freezability ejaculates, GFE和poor freezability ejaculates, PFE)的公猪各3头,利用串联质谱标记(tandem mass tag, TMT)技术对GFE组和PFE组的精子蛋白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GFE组和PFE组精子中的差异蛋白(differentially abundant proteins, DAPs)。利用GO富集分析对差异蛋白的功能进行注释,利用KEGG富集分析对差异蛋白的生物通路进行注释,通过STRING蛋白质互作数据库进行差异蛋白的互作网络分析并利用Cytoscape...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牛精子原位杂交DTT去凝集处理的优化浓度及时同.[方法]牛精子解冻后经密度梯度离心优选并制片,采用0、5、10、20、40、80和100 mmol/L六个DTT浓度以及15、30、45和60 min4个时间段的28个组合进行去凝集处理,Motic Images Advanced 3.2软件测量精子解聚后头部面积.[结果]40 mmol/L DTT处理45min精子头部面积为(52.32±4.68 )μm2,浓度< 40 mmol/L的16个处理组及浓度≥40 mmol/L、处理时间<45 min的6个处理组,精子头部面积小于(52.32±4.68) μm2(p< 0.01);浓度>40 mmol/L、时间≥45 min的5个处理组,精子头部面积与40 mmol/L DTT 45 min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精子形态不完整.[结论]40mmol/L DTT 45 min为较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单宁添加剂对育肥羊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30只五月龄,体重为25~30 kg的育肥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10个重复。分别是空白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B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 g/d单宁,C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 g/d单宁。试验预饲期为7 d,正饲期为42 d,整个试验周期为 49 d。饲喂结束后,检测其生长性能、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 B组和C组的日增重都高于A组;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提高(P<0.05);B组和C组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肌酐和葡萄糖等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与A组相比,B组的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提高(P<0.05),C组差异不显著;B组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低于A、C两组(P>0.05),干物质、粗脂肪、钙和NDF等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育肥羊日粮中添加10、15 g/d单宁添加剂可以改善育肥羊的生产性能,对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尿素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血清蛋白组研究运输对奶牛机体的影响,充分理解运输对奶牛的生理病理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结合MADIL-TOF-TOF串联质谱的方法对运输前第7天、运输后3 h和第7天奶牛的血清进行蛋白质组分析鉴定。【结果】运输可引起奶牛血清中14个蛋白点的表达丰度发生变化,有12个蛋白点得到有效鉴定。与运输前第7天相比,血清白蛋白、IgG1 重链恒定区、类型II细胞骨架I和转甲状腺素蛋白在运输后3 h表达量降低,而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nesprin-2、微管微丝交联因子1、酪氨酸蛋白激酶Fps85D、输出蛋白5和一个未知蛋白点在运输后3 h的表达量升高;在运输后第7天,除α1 酸性糖蛋白外,上述蛋白的表达量与运输前第7天无显著差异。【结论】运输引起变化的蛋白主要涉及机体急性期应答和免疫反应、物质运输以及细胞内多个代谢途径,表明运输引起了奶牛应激。  相似文献   

18.
秦健  杜娟  杨亚群  杜荣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9):1814-1825
【目的】克隆并分析绵羊Myostatin基因5′调控区,并在细胞水平研究孕激素对该调控区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绵羊Myostatin基因5′调控区,采用MatInspector等软件分析并比较其和牛、猪调控区的调控元件和转录因子。以EGFP为报告基因,构建表达载体,转染C2C12细胞,同时添加不同剂量的孕激素(0、10、100和1 000 nmol•L-1),然后通过RT-PCR方法检测报告基因EGFP和内源性Myostatin的mRNA水平。【结果】获得绵羊约3.2 kb Myostatin基因5′调控区(MSTN5′regu),预测了两个对双肌性状可能存在贡献的位点。在绵羊、牛和猪的相应调控区发现了许多可能对该基因转录调控起重要作用的调控元件和相应转录因子,包括E-box、MEF2、MTATA、MTBF、HOMF、PRE、ARE和GRE等。各种元件在不同动物间基本都有,但具体的序列、位置以及数量有所差异。成功构建了绵羊pMSTN5′regu-EGFP表达载体,且转染后100 nmol•L-1孕激素明显抑制了内源性Myostatin mRNA和报告基因EGFP mRNA的表达。【结论】绵羊Myostatin基因的转录受多种转录因子和相应调控元件的调控,适量孕激素可通过下调Myostatin基因5′调控区的活性而抑制该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HSP60是热休克蛋白中重要的一员,在昆虫先天性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昆虫生长发育的必要因子。前期研究证明家蚕BmHSP60参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入侵细胞过程,本研究通过鉴定BmHSP60相互作用蛋白,为其在家蚕先天性免疫中作用机制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利用免疫共沉淀和银联-质谱分析技术(LC-MS/MS),首先构建BmHSP60过表达载体并融合Flag标签,转染到家蚕细胞中48 h后,收集蛋白,进行免疫共沉淀,用Flag抗体孵育磁珠调取相互作用蛋白,银染处理后,能够检测到明显的差异条带,把差异条带切胶保存在-80℃,然后质谱分析差异条带的多肽;根据质谱结果和差异条带的大小与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筛选到候选相互作用蛋白。最后,构建候选相互作用蛋白的克隆载体并融合HA标签,分别和BmHSP60表达载体共转到家蚕细胞,免疫共沉淀和荧光共定位验证BmHSP60和候选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Mito-Tracker-Green分析BmHSP60候选相互作用蛋白与线粒体的共定位。【结果】 免疫共沉淀银染结果显示BmHSP60相互作用蛋白在110、90、75、60和35 kD附近有5条明显的差异条带,将这5条条带混成蛋白池进行质谱分析,通过银联-质谱分析结果和家蚕基因组数据库以及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共鉴定到32个差异蛋白,根据多肽数量和蛋白分子量的大小共筛选到5个相互作用候选蛋白与银染结果差异条带一致,分别为ADP/ATP translocase(ANT)、Actin、Alpha-tubulin、Elongation factor 1-alpha(EF1α)和HSP90。构建BmHSP60候选相互作用蛋白克隆表达载体并融合HA标签,与BmHSP60共同转染到家蚕细胞,免疫共沉淀immunoprecipitated(IP)用α-Flag抗体孵育,immunoblotting(IB)再用α-Flag抗体孵育,均能够检测到BmHSP60表达。而IB用α-HA抗体孵育显示只有BmANT和BmHSP90能够检测到相应的条带,而Alpha-tubulin和EF1α与BmHSP60没有检测到相应的条带,说明只有BmANT和BmHSP90与BmHSP60具有直接的相互作用,而Alpha-tubulin和EF1α与BmHSP60没有相互作用。通过荧光共定位进一步分析表明BmANT和BmHSP90能够与BmHSP60共定位在细胞质中。线粒体标记物Mito-Tracker-Green共定位结果显示BmHSP60、BmANT和BmHSP90均能够与线粒体共定位到一起。【结论】 鉴定到家蚕热休克蛋白BmHSP60能够与BmANT和BmHSP90相互作用,并共定位于线粒体,可用于研究BmHSP60在家蚕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