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饲粮纤维水平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和血清生化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90头母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头,分别饲喂含4%,6%及8%粗纤维的饲粮,以探讨不同纤维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含6%纤维的饲粮组与含4%纤维的饲粮组相比,前者显著提高了母猪产仔数,但各组间仔猪初生重无显著差异。不同的饲粮纤维水平猪及仔猪的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用长白×大约克产前4周的母猪72头,随机饲喂含不同种、不同含量微量元素的3种处理饲粮,研究不同比例的无机和有机微量元素对母猪繁殖力及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n组产仔数及产仔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100%锰处理组断奶存活数分别比对照组低12%、14%,差异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有机螯合矿物质后,与对照组相比,能极显著提高饲粮中干物质的消化率,30%、100%锰处理组不同程度影响铁、锌、铜的消化率;100%锰处理组能显著增加7日龄仔猪血清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P<0.05),显著增加14、21日龄仔猪血清中锌、铁、锰的含量(P<0.05),但铜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母猪妊娠期(30 d~分娩)能量限饲对后代仔猪生产性能及早期肌纤维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8头配种日期、系谱、胎次、头胎产仔数、体重、日龄等相近的健康东北民猪经产母猪(胎次为2~3胎),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根据饲喂不同能量水平的日粮(正常水平和限饲水平,限饲能量水平为80%正常能量水平),将8头母猪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能量水平为80%正常能量水平组)和对照组(正常能量水平组),每组4头,每头为1个重复。比较了两组母猪后代仔猪的初生重、初生窝重、日增重、断奶重及不同日龄时肌束内肌纤维数、肌纤维密度和肌纤维直径。结果显示,试验组仔猪初生重、断奶重和日增重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仔猪半腱肌肌束内肌纤维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14日龄时试验组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没有显著差别。试验结果表明,母猪妊娠期能量限饲对后代仔猪早期生长及肌纤维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仔猪初生重、断奶重、日增重降低,肌纤维发育缓慢,半腱肌肌纤维数降低。  相似文献   

4.
不同苜蓿草粉添加水平对妊娠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选用48头配种时间、胎次基本一致的大约克经产母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研究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苜蓿草粉对母猪及仔猪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苜蓿草粉显著提高了泌乳期母猪的日采食量(P<0.05);减缓了泌乳期母猪背膘厚的下降幅度,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添加苜蓿草粉增加了初生仔猪数,与对照组相比,以添加量为200g/kg的处理组为最多,提高了12.78%(1.63头),但差异不显著;对初生窝重、仔猪生长与仔猪成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提高了断奶窝重和窝平均日增重(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经济效益亦有所提高,以添加量为200g/kg的试验组增幅最大,达30.73%。综合分析认为,苜蓿草粉在妊娠母猪饲粮中的添加量以200g/kg为宜。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平粗纤维饲粮对妊娠母猪行为规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对在群养单饲生产条件下 ,不同粗纤维水平饲粮对妊娠母猪行为规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择长白经产 (均为五产 )妊娠母猪 9头 ,将其随机分为 3组 ,每组的 3头母猪饲养在同一圈舍中 ,每头每日分别饲喂粗纤维含量为 5 .6 7% ,11.5 8% ,16 .5 3%的饲粮 2 .5 0 kg,3.0 0 kg,3.5 kg。每日饲喂 3次 ,每次等量饲喂。采用瞬时记录法 ,每次观察间隔 2 m in。试验从母猪妊娠 2 2日至妊娠 78日进行为期 5 6 d的行为观察。结果表明 ,通过饲喂妊娠母猪高纤维饲粮 ,减少了其行为规癖 ,即无食咀嚼、与地面有关的行为、与饲槽有关的行为及与围栏有关的行为的发生 ,并增加了趴卧时间 ,这表明饲喂妊娠母猪高纤维饲粮对其福利有益 ,特别是在缺乏采食替代物的环境贫乏的畜舍系统中。  相似文献   

6.
选用16头配种日期、系谱、体重和日龄等相近的纯种小梅山初产母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根据在整个妊娠期和哺乳期饲喂不同蛋白水平的日粮(正常水平和限饲水平,限饲蛋白水平为正常蛋白水平的50%),将16头母猪随机分为2组:限饲组和对照组,比较了2组母猪后代断奶仔猪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类型及面积、肌糖原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以及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结果显示:限饲后仔猪Ⅰ型、ⅡA和ⅡB型肌纤维面积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限饲后仔猪Ⅰ型和ⅡA型肌纤维比例升高,但ⅡB型肌纤维比例降低,差异均不显著(P>0.05)。限饲后仔猪背最长肌中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限饲后仔猪乳酸脱氢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限饲后仔猪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蛋白限饲对后代断奶仔猪肌纤维结构未见显著影响,但降低肌肉有氧氧化能力,对肌肉代谢特性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饲粮能量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饲粮能量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和血清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2.6MJ/kg饲粮能量水平相比,13.4MJ/kg饲粮能量水平能提高仔猪初生重、仔猪日重和断奶窝重,而14.2MJ/kg饲粮能量水平能提高母猪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继奶窝重,能量水平对母猪清参数也产生了影响,13.4,14.2MJ/kg饲粮能量水平显著降低了母猪血清尿素氮含量,14.2MJ/kg饲粮能量水平不仅使母猪血清尿素氮含量有了明显下降,而且使血糖浓度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对24头与杜洛克父本配种,妊娠70d的杂交母猪(长×大)及其所生的24窝仔猪进行试验,研究不同Fe源对妊娠母猪Fe营养状况、繁殖性能及新生仔猪Fe营养状况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杂交母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添加80mg·kg-1Fe(源于FeSO4)的玉米—豆粕—小麦麸型饲粮(正对照组)及在正对照组饲粮基础上添加120mg·kg-1Fe(源于氨基酸Fe络合物)的饲粮(有机Fe组)和添加120mg·kg-1Fe(源于FeSO4)的饲粮(无机Fe组).结果表明:(1)有机Fe组母猪在妊娠70、90和105d时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压积、血浆Fe含量与正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11),有机Fe组母猪的新生窝产活仔数分别比正对照组和无机Fe组多2.4和2.5头,新生窝重分别比正对照组和无机Fe组重2.3和2.1kg,但差异均不显著(P>0.18);(2)有机Fe组新生仔猪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对照组(P<0.005)和无机Fe组(P<0.08).表明在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氨基酸Fe络合物有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趋势,并且对改善新生仔猪Fe营养状况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机Fe组.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合成氨基酸对夏季哺乳母猪生产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择长白×约克杂交母猪120头,随机分成3个蛋白质水平组(19.5%、18.5%和17.5%,均添加由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组成的合成氨基酸),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饲养到仔猪断奶。结果表明:18.5%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17.5%组(P0.05),与19.5%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日均采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情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18.5%组血浆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17.5%组(P0.05),与19.5%组差异不显著(P0.05);18.5%组血浆部分氨基酸浓度显著低于17.5%组和19.5%组(P0.05),乳中部分氨基酸浓度显著高于19.5%组和17.5%组(P0.05);各组氮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质水平每降低1个百分点,粪氮排泄减少6.0%。由结果可知,夏季高温环境下(平均温度29.5℃),哺乳母猪饲粮添加5种合成氨基酸,蛋白质水平为18.5%时哺乳母猪生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试验在3所大学进行,选用1320头杂交仔猪,旨在评价饲粮中不同乳糖水平对保育期阶段3(保育期共4个阶段)即断奶后第3和4周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仔猪在15~20d断奶(初始体重6.2kg),并分配到5个处理中,每个处理有24个重复(每所大学饲喂8个重复),其中两所大学的16个重复中,每个重复含5头试猪,另外1所大学的8个重复中,每个重复含23头试猪。断奶后第1周,所有仔猪均采食复合阶段1饲粮(含乳糖20%);断奶后第2周,所有仔猪均采食复合阶段2饲粮(含乳糖15%)。断奶后第3和4周仔猪采食阶段3饲粮,乳糖含量分别为0,2.5%,5.0%,7.5%或10.0%,然后所有仔猪采食1~2周(阶段4)相同的玉米豆粕饲粮。乳糖来源为乳宝80,含乳糖80%。阶段1,2和3饲粮在相同场所配制。隔周称量仔猪体重,并计算饲粮采食量。研究表明,在最初2周内,采食相同饲粮的所有试猪间平均日增重、日饲料采食量和增重饲料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10)。在3和4周(阶段3)饲喂5种不同乳糖水平饲粮,随着乳糖水平的增加,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饲料采食量线性增加(P〈0.01),但是增重饲料比不受影响(P=0.10)。阶段3中乳糖水平为7.5%时,虽然二次指标(增重饲料比)差异不显著,但是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饲料采食量最高。与饲喂不添加乳糖饲粮的试猪相比,饲喂乳糖水平为7.5%的饲粮的试猪体增重多增长350g·只^-1,同时多消耗饲粮420g·只^-1,且多增长的体重(294g·只^-1)大部分维持到断奶后5~6周即试验结束时。结论:仔猪对保育期中后段饲粮中乳糖含量做出相应应答,且这些应答在不同的管理和设施条件下获得。  相似文献   

11.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