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国內文摘     
河南盐渍土积盐規律的研究——刘大同、冼傳領(河南农学院学报,1963年,第1期) 豫东豫北平原地区,由于土壤受地下水影响及气候的春旱秋涝,常常产生季节性脫盐及返盐过程。对这些盐漬土的发生演变及盐漬情况与改良分区,經几年来在豫北、豫东作重点深入研究得出如下結果:1,这个地区补給水源可分黃河补給区和太行山补給  相似文献   

2.
该自然保护区土壤包括6大土类,11个亚类,18个土属,32个土种;各土类中以棕壤类含土种最多,其次为灰色森林土类,最少的为黑土类。自然保护区中土壤垂直分布(由低到高)顺序是:棕壤—灰色森林土—黑土;水平分布是:东部为黑土,中部为灰色森林土,西部为风沙土。该保护区土壤演变趋势为:棕壤向灰化棕壤过渡,风沙土向灰色森林土方向发育,灰色森林土向风沙土方向转变,草甸土和沼泽土有向地带性土壤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原有速效磷高的淮农所淤土,随着磷肥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迅速提高;新渡沙土原有速效磷含量低,施过磷酸钙150kg/亩时,只提高到8.6ppm(1985年10月)。土壤有效磷库的变化亦与土壤原有供磷水平有关。淮农所淤土有效磷库最高达171.7ppm(ColWell-P),而新渡沙土只有51.7ppm。除淮农所淤土外,其余4种土壤,小麦施磷肥增产14%~59%,并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稻麦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于小麦,水稻利用其残效。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几种主要类型土壤的硝化及反硝化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取用华北平原5种主要土壤进行实验室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类型土壤间硝化反硝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培养28h后砂姜黑土、潮土、褐土、盐渍土和风沙土的硝化率分别为7.9%、20.8%、46.4%、22.5%和20.3%;148h后砂姜黑土的硝化率为18.7%,其它4种土壤达98.4%—100%,基本硝化完全;培养268h释放的N2O总量分别为0.04、0.27、0.24、0.41和0.45μgN·g-1土。培养650h的反硝化损失量分别为0.6、0.3、0.08、0.02和0.05μgN·g-1土。可见,不同的土壤中砂姜黑土的硝化作用活性较弱,而反硝化活性较强;潮土、褐土、盐渍土和风沙土的硝化作用活性较强,而反硝化活性相对较弱。土壤的硝化及反硝化作用与土壤质地和pH有关,与硝化和反硝化菌数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在1958年全国大跃进中,各地用土法生产了大量的鈣鎂磷肥,这种磷肥不仅生产設备簡单,而且肥料本身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質,不吸潮、不結塊、疏松无腐蝕性,其养分含量也較高,据我院生产之鈣鎂磷肥分析結果,全磷含量为P_2O_511—18%,有效磷P_2O_58—12%,按理說来,这是一种良好的磷肥。但是,由于我国生产鈣鎂磷肥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节水稻氮磷钾配比与运筹,研究本地区沙土常规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情况下水稻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及产量变化情况,确定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本地区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黃泛沙土地区在常规施肥减氮、减磷、增钾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砂姜黑土是安徽淮北平原的主要土类。笔者利用土壤墒情、大气降水、地下水等资料探讨淮北平原东部地区砂姜黑土的土壤水在时空变化中的特征和原因 ,及与大气水、地下水转化过程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磷在土壤中的转化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它在不同土壤条件下转移速度与可溶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别。我们曾在1961年用P~(32)标记检定了过磷酸钙在淋溶黑土中的下移状况。试验证明,当土壤湿度保持在土壤田间持水量60%的条件下,三个星期以后,只能下移3—5厘米。1962年的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向下移动4—5厘米,向水平方向移动只有3—4厘米。磷在土壤中转移这样慢,与该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关系,因为磷在土壤中被其他因子所吸收。为了查明磷肥在黑龙江省的两个土类——白浆士与淋溶黑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自清式土壤研磨机样品处理效果,选取我国东北具代表性的黑土、草甸土和风沙土,采用手擀研磨与土壤研磨机转速为1 000、1 200、1 400 r/min研磨土样,并分析各处理土样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各土壤类型化学元素分析值存在差异,黑土全氮含量较高,草甸土速效磷含量较高,风沙土速效钾含量较高;自清式土壤研磨机转速在1 000~1 400 r/min时与手擀研磨处理的测量值差异不显著,其准确度水平与手擀研磨处理基本一致;研磨机较手擀在样品处理速度上有明显优势,并可有效减少土壤侵入体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和土壤研磨机设备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泰兴市地处长江下游冲击平原和通扬高沙土地区腹部,现有耕地面积110.5万亩,土壤类型分沿江沿靖淤泥土和高沙土两种,其中高沙土面积76万亩。玉米种植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高沙土地区,常年种植面积12万亩左右。为了掌握我市高沙土地区土壤的供肥能力及夏玉米氮、磷、钾最优施用量,为大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元竹镇实施了夏玉米肥料效应试验。1试验设计1.1试验地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豫中平原许昌市主要土壤类型褐土、潮土、砂姜黑土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大量元素和有效铜、铁、锰、锌微量元素的分析测定,探明豫中平原不同土壤类型养分现状,结果表明,豫中平原不同土壤类型潮土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平均含量较低,分别为15.4 g/kg、0.98 g/kg、119 mg/kg,低于褐土和砂姜黑土。有效磷平均含量10.2~10.4 mg/kg,各土类含量相当,有效铜、锰、锌平均含量均为潮土最高。  相似文献   

12.
对安徽省土壤有效硼含量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安徽省土壤有效硼含量平均为0.37±0.01ppm,有78.2%土壤缺有效硼(<0.50ppm),30.2%土壤极缺(<0.25ppm)。地区分布为:皖西山地<沿江平原<皖南山丘<江淮丘岗<淮北平原。主要土类的含量是砂姜黑土>潮土>棕壤>粗骨土>石灰岩土>黄棕壤、黄褐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不同母质土壤有效硼含量是黄泛冲积物、黄土性古河湖相沉积物>碳酸盐岩风化物、湖积物>长江冲积物>下蜀黄土、河流冲积物>泥质页岩风化物>紫色岩风化物>第四纪红土、酸性岩风化物。耕作层土壤有效硼含量一般比心土层和底土层土壤高0.1—0.2ppm以上;土壤有效硼含量与pH多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相关性研究证实,内蒙西部平原地区冲积土有效磷的测定,最好的浸提液是olson的0.5M的NaHC_3。土壤有效磷与马铃薯吸磷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867(n=20)。通过校验试验,内蒙冲积土的肥力指标是: 肥力等级极低低中高极高土壤速磷(ppm)<2 2—5 5—12 12~20 >20 土壤速磷(x)与磷肥利用率(y)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567(n=20),其回归方程为y=24.7—5.691nx。根据土壤有效磷含量或产量指标得到了马铃薯磷肥用量的推荐。种肥比追肥侧施好,磷肥利用率提高10%,产量提高13—17%;带施优于撒施,磷肥利用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吉林省3种不同土壤的耕层有效锌垂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模拟降水法研究了果园土、黑土及盐碱土不同耕层的有效锌垂直分布。[结果]果园土、黑土、盐碱土的有效锌含量均以0~5 cm耕层最高且果园土0~5 cm耕层的有效锌含量高出近3倍;施肥区3种土壤的0~5 cm耕层有效锌含量高低依次为:黑土〉果园土〉盐碱土;随着施锌量的增加,0~5 cm耕层的有效锌含量迅速增加,施锌处理果园土、黑土、盐碱土的0~5 cm耕层有效锌含量分别为24.12、24.42和15.36 mg/kg;在1年降雨量的处理中,随着施锌量的增加,3种土壤各耕层的有效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盐碱土的有效锌含量增幅最大;不同土壤同耕层的有效锌增加量相比,盐碱土高于果园土和黑土。[结论]该研究为锌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磷肥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小麦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土壤-磷肥-作物体系磷肥精准匹配及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砂姜黑土和红壤上设置不施磷(CK)、施用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FMP)、磷酸二铵(DAP)、重过磷酸钙(TSP)和聚磷酸铵(APP)6个处理,研究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磷库转化特征及其与植株体内磷素累积利用的关系。【结果】砂姜黑土施用磷肥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194%—662%,不同磷肥处理小麦根际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APP>TSP>DAP>FMP>SSP>CK处理。施用磷肥显著提升了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砂姜黑土中H2O-P和NaHCO3-Pi含量,降低Residual-P含量,其中H2O-P和NaHCO3-Pi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TSP和APP处理在小麦拔节期对NaHCO3-Pi含量提升幅度最大,分别较不施磷提升了41.0和36.0 mg·kg-1。红壤施用磷肥后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84%—791%,其中DAP和TSP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磷肥处理,红壤中根际土壤NaHCO3-P...  相似文献   

16.
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30年演变及其驱动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分级标准,调查分析扬州市耕地土壤30年间4个时期(1984、1994、2005、201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成土母质和土壤质地以及各时期的施用化肥品种和数量、秸秆还田等,研究耕地土壤有效磷长期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扬州市1984、1994、2005和201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42、6.60、14.39和13.88 mg·kg~(-1), 1984—199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呈相对稳定, 1994—2005年上升较快, 2005—2014年呈高态稳定;②30年间,耕地土壤有效磷均呈递增趋势,里下河地区和沿江圩区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通南高沙土区和丘陵地区;③1984和199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等级分布以Ⅳ、Ⅴ级为主,占总面积的85%以上; 2005和201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等级分布以Ⅱ、Ⅲ级为主,占总面积的80%以上;④30年间,不同成土母质和质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磷肥投入及秸秆还田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综合而言, 30年间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呈前后稳定、中间倍增的变化特征,磷肥投入、秸秆还田是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丘陵地区水稻田磷肥肥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南方丘陵地区主要土壤类型水稻田施用磷肥的效果,选择了湖南祁阳县文富市公社,作为农村研究基点,进行磷肥田間試驗和大田对比,系统研究磷肥肥效与土壤类型和冬干、冬浸、冬种绿肥、水稻品种等农业措施以及磷肥施用方法的关系。現将試验結果介紹于后。  相似文献   

18.
刘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143-8144
为了进行有效的耕地表土剥离,以安徽省为调查区域,主要调查的土壤类型有淮河平原区的黑姜土、黄姜土、白姜土、面砂土、两合土、淤土,江淮丘陵区的李岗马肝土、马肝田、黄白土田,沿江平原区的潮砂泥田、菜园泥骨土,皖南丘陵山地的泥质田、紫砂泥田.研究表明,淮河平原区耕种土壤砂姜黑土的耕作层厚度为15 ~20 cm,土壤可剥离的厚度为20~25 cm;淮河平原耕种土壤潮土的耕作层厚度为15 ~20 cm,土壤可剥离的厚度为30~40 cm;江淮丘陵区耕种土壤的平均耕作层厚度为15~20 cm,土壤可剥离的厚度为25~30cm;沿江平原区耕种土壤的平均耕作层厚度为15 ~20 cm,土壤可剥离的厚度为25 ~35 cm;皖南丘陵山地耕种土壤的平均耕作层厚度为15 ~20 cm,土壤可剥离的厚度为20 ~25 cm.  相似文献   

19.
东台市范公堤(通榆公路)以西水稻土地区,地处苏北里下河碟形洼地平原东部边缘,面积约550平方公里,占洼地平原的3.67%。该地区由于微域地形的差异,土壤粘粒含量和渍水类型都有区别,影响土壤肥力的平衡发展和提高。本文以该区分布面积较广,代表性较大的红沙土、底黑缠脚土(同属潴育型水稻土亚类)、鸭屎土(脱潜型水稻土亚类)三个主要土种为例,研究其粘粒含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借助必要的轮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野生黑果枸杞种质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青海省柴达木盆地黑果枸杞种质资源分布区域和生长情况,以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黑果枸杞资源,对青海省分布的野生黑果枸杞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海省的野生黑果枸杞自然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腹部,基本以格尔木市为中心,半径200km的区域内,并且其浆果有2种形状,圆球型和蟠桃型。适宜野生黑果枸杞生长的土壤类型为固定或半固定风沙土、草甸盐土和偏碱性土壤,土壤含盐量高达301.6g/kg;伴生植物主要有芦苇、盐爪爪、柽柳和新疆枸杞;在表型和苗木的生长方面,诺木洪地区的黑果枸杞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