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合宕昌县黑木耳液体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采用单因素试验,设置6个不同配方,对比不同配方中菌丝萌发时间、菌球直径、菌球密度、菌球生物量,以及接种至菌棒后的菌丝生长速度、满棒时间、产量和转化率的差异。结果显示,P3培养基中液体菌种菌丝萌发期(1.33 d)最短,菌球直径(4.05 mm)、密度(25.67个/mL)、生物量(4.60 g·L-1)均最大;接种至菌棒后,菌丝生长速度快(0.4 cm·d-1)、满袋期短(40.67 d)、产量高(85.93 g/棒)、转化率高(12.28%),经方差分析得出,不同配方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黑木耳主栽品种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200 g·L-1、葡萄糖30 g·L-1、蛋白胨3g·L-1、麸皮30 g·L-1。  相似文献   

2.
以平菇615为供试菌株,以菌丝体干重、菌球平均直径、菌球形态及菌球平均数量为考察指标,筛选出3个平菇菌丝长势较好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结果 表明,配方3(玉米粉15g,麸皮15 g,红糖7.5 g,葡萄糖5 g,蛋白胨0.75 g,磷酸二氢钾0.75 g,硫酸镁0.375 g,水+滤液500 mL)培养的液体菌种接种栽...  相似文献   

3.
简易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5,(3)
介绍了一种造价低廉、应用方便的液体菌种生产装置及培养效果。应用该装置生产杏鲍菇PE3液体菌种最佳液体培养基为红糖或白砂糖3%,豆饼粉0.5%,KH2PO4 0.15%,Mg SO4 0.1%,p H自然。利用此培养基10 L,培养时间为8 d,通气量50 L/h,杏鲍菇菌丝生物量干重可达1.95 g/100 m L培养液。  相似文献   

4.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与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桂梅 《食用菌》2014,(3):19-20
通过单因子筛选的方法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比较,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适宜的氮源为蛋白胨,麦芽糖和蛋白胨的适宜浓度分别为2%,0.5%,在马铃薯培养基中可较好地形成菌丝球,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5~7。适宜环境条件培养温度26℃、摇床转速140 r/min,培养时间以5 d应用为宜,可缩短菌丝布满培养基的时间,缩短栽培周期。通过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进行对比试验,对其生长的综合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液体菌种进行栽培具有现蕾早,出菇齐,生物学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用不同碳氮源组合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日引1号杏鲍菇菌丝球和不同菌龄的一级菌种在相同条件下对其进行液体培养试验,以菌丝体的生物量和菌丝球直径大小为指标,初步确定杏鲍菇(日引1号)的液体制种条件。培养温度为27℃,转速为140r/min,培养时间为5d的条件下,试验对比在用马铃薯,麦芽糖,蛋白胨和黄豆粉,葡萄糖,豆饼粉以及小米粉,蔗糖,豆饼粉这三种碳氮源组合的培养基培养出的菌丝体的生物量和菌丝球直径大小,得出较为适合的碳氮组合的培养基为小米粉2%,豆饼粉2%,蔗糖2%,酵母膏2%,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VB15mg。而用于接种的接种菌块的菌龄宜小不宜大。  相似文献   

6.
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摇瓶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灵菇为试材,通过摇瓶方法,以白灵菇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及萌发活力指数为检测指标,对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以期提高白灵菇液体菌种的活力。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8℃,转速180r/min,培养时间60h;最佳培养基配方为3.0%玉米粉、1.5%葡萄糖、0.3%蛋白胨、2.0%黄豆粉、0.1%KH2PO4、0.1%MgSO4。  相似文献   

7.
以香菇"南山1号"菌种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实验筛选富硒香菇的优化液体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香菇菌种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Na2SeO3的最适浓度均为60mg/L,富硒香菇菌种的最适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0g/L、黄豆粉6.0g/L、KH2PO41.5g/L、MgSO4·7H2O 0.5g/L、H2O 1 000mL、pH自然。  相似文献   

8.
硫磺菌的固体和液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野外采集、分离纯化得到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菌株,并进行硫磺菌的固体和液体培养试验。试验表明,硫磺菌在复合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生长速度为3.2mm/d;在代料栽培中以麦粒或栎木屑培养基培养硫磺菌菌种时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从8种液体培养基配方中筛选出菌丝体产量较高的配方,配方为:葡萄糖30g,豆粉20g,玉米粉10g,酵母提取物5g,KH2PO41g,CaCO32g,MgSO40.5g,水1000mL,菌丝体产量为22g/100mL。  相似文献   

9.
对杏鲍菇液体培养基的碳氮源进行筛选,表明杏鲍菇科杏2号菌株最适碳、氮源均为麦麸皮.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杏鲍菇液体菌种的摇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100/250 mL装液量,10%接种量,30℃下180 rpm转速培养6 d,菌丝生物量最大.采用该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菌丝满袋时间缩短12 d.  相似文献   

10.
以冬虫夏草、姬菇、木耳、大球盖菇、白灵菇、茶树菇、杏鲍菇7种菌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马铃薯、滑菇菌糠配制成的不同浓度梯度的培养基与常用的PDA培养基对供试菌种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合各菌种生长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滑菇菌糠对茶树菇、冬虫夏草、木耳、大球盖菇、白灵菇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对杏鲍菇、姬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杏鲍菇适宜以比例为滑菇菌糠15%、马铃薯5%的配方来作为母种培养基;姬菇适合以比例为5%滑菇菌糠与15%马铃薯的配方来作为母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菌球的成活率、接栽培料的萌发时间、满瓶时间、产生原基时间为指标,分别对4℃冷藏、一般冷冻、速冻3种保存条件下的杏鲍菇液体菌种进行试验观察、筛选。结果表明:在3种保存方法中,速冻保存后的杏鲍菇液体菌种各项指标与新鲜菌种无显著差异,菌球成活率最高,接栽培料萌发最快,满瓶时间最短,产生原基时间最短,且不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性能降低,为最佳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12.
系统介绍杏鲍菇液体菌种深层培养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内容包括液体培养基配方、温度、搅拌速度、溶氧浓度、pH值、装液量和培养时间等技术参数,液体菌种深层培养早中期的纯度、菌液颜色、菌液气味、菌球增长变化、菌丝体形态等的质量检测方法,液体菌种培养结束的菌丝量、菌液颜色、pH等项标准,生产和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综合平衡法,以菌球的干重、密度、直径为检验指标,研究了温度、装量、接种量、转速不同组合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各项指标的影响。经过试验分析,从中筛选出最适合杏鲍菇液体菌种生长的四因素最佳组合为温度30℃、装量100mL、接种量15%、转速210r/min。  相似文献   

14.
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的4个品种为试材,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的方法,测量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球密度、干重、直径以及发酵液pH值、还原糖等指标,研究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球的生长情况及发酵液的变化;并通过感官检测、显微镜观察和菌丝球回接试验探索优良的液态杏鲍菇菌丝体的感官指标、生化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优质杏鲍菇液体菌种质量标准具体为菌液为淡黄色澄清状,含浓郁的苦杏仁味,无杂菌污染;菌丝球肉眼可见,洁白、均匀、表面有毛刺、直径2.5mm且浓度达到80%~100%;显微镜下菌丝体粗壮,每个视野有3~4个锁状联合;一般发酵时间为120~144h。  相似文献   

15.
在金针菇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化学增稠剂对菌丝球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有机大分子增稠剂明胶,浓度为1.5 g/L,28℃,180 r/min培养8 d后,菌丝球直径仅为0.125 cm,比空白对照组降低38.3%,对应的密度为3.2×104个/L,菌丝球干重约为27 g/L;而多数无机大分子增稠剂对菌丝球的物理特性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白灵菇液体菌种制备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灵菇液体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菌丝体生物量等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白灵菇1号、天山2号供试菌株可以在多种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其中A9、A14和A16配方比较适合于两个供试菌株的生长。27℃下液体培养的菌球数量、菌球直径及菌丝生物量干重比较理想。液体培养中菌丝体生物量的大小,不仅与液体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有关,而且与盛液量、转速和培养液黏滞度也有一定关系。250mL的三角瓶装液量为140~170mL,转速150r/min较为适宜。用琼脂提高培养液的黏滞度可以提高菌球的数量,琼脂添加量在1.25~2.0g/L。用液体菌种栽培试验表明,B1、B2、B7和B8栽培料配方的生物学产量高,白灵菇品质好。  相似文献   

17.
卢朝亮 《食用菌》2008,30(3):17-17
试验以琼脂作为增稠剂来调节白灵菇液体培养基的黏度,达到调节菌球大小和密度的目的,进而接种到麦粒培养基中比较长速。得出了添加量为0.4%琼脂的液体培养基的菌球密度和菌丝鲜重最高,分别为57个/mL和46/100mL;接种到麦粒培养基上长速最快的是琼脂添加量为0.2%的液体菌种,其次为添加量为0.3%的液体菌种。  相似文献   

18.
大球盖菇液体母种制备培养基碳氮源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对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中碳氮营养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 g/L,酵母膏4 g/L,KH2PO42 g/L,MgSO41 g/L;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6.5,25℃培养6 d.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液体菌种的栽培袋的发菌时间平均比接种固体菌种缩短17 d.  相似文献   

19.
以采集到的裂褶菌标本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了裂褶菌液体发酵工艺,以期获得适于工厂化生产的液体发酵工艺技术。结果表明:该菌PCR产物长度为615 bp,结合ITS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以得到的菌种为研究对象进行液体发酵试验,以菌丝干质量为标准,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裂褶菌液体菌种发酵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30 g·L-1,牛肉膏8 g·L-1,KH2PO4 0.75 g·L-1,MgSO4 0.25 g·L-1,pH自然;通过单因素筛选、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得出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6℃,装液量109 mL,初始pH 6.3。结合正交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后,培养的菌丝球密度大、大小适宜、活力强,适合作为菌种进行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20.
以雁北嗜蓝孢孔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其菌丝体在5种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并对筛选出的相对生长最佳培养基进行了配方浓度优化,以及确定雁北嗜蓝孢孔菌菌丝体生长的最适pH,以期筛选并优化雁北嗜蓝孢孔菌菌丝生长的培养基配方及生长条件。结果表明:雁北嗜蓝孢孔菌采用沙棘木硫酸铵培养基菌丝日均长速最快,为0.41 cm;其满皿时间显著低于其它4种培养基,为28 d;且其菌丝萌发最快、色洁白,菌丝最浓密。优化配方为沙棘木木屑300 g、麦麸100 g、蔗糖20 g、硫酸铵1.0 g、琼脂20 g、水1 000 mL,该配方的长速最快,为0.443 cm·d~(-1);且菌丝边缘整齐,菌丝最浓密,满皿时间最低,为25 d。pH为6.5时,菌丝浓密,生长速度快,为最适pH。该研究为雁北嗜蓝孢孔菌的人工驯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