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温胁迫对菠菜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李敏  王维华  王然  刘润进 《园艺学报》2004,31(1):99-100
 对两个耐热性不同的菠菜( Spinacia oleracea L. ) 品种进行了高温(昼35 ℃/ 夜25 ℃) 处理, 以20 ℃/ 15 ℃为对照, 测定了高温胁迫对菠菜叶片中保护性酶类活性和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温处理后, 耐热品种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和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的增幅大于不耐热品种, 而不耐热品种叶片中丙二醛(MDA) 含量和膜透性的增幅大于耐热品种。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耐热性不同的两个黄瓜品种为试材,以昼28℃/夜13℃为对照,研究其在高温胁迫下(昼35℃/夜20℃)细胞膜透性与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黄瓜幼苗叶片脯氨酸(Pro)含量积累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电解质渗漏率(EL)、丙二醛(MDA)含量均上升.耐热品种脯氨酸含量积累量、保护酶POD、CAT活性上升幅度大于不耐热品种,而电解质渗漏率、丙二醛含量增幅小于不耐热品种;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下降趋势,耐热品种下降程度小于不耐热品种.解除逆境胁迫正常温度恢复2天,两品种各项指标值均有所恢复,且耐热品种恢复程度大于不耐热品种.  相似文献   

3.
高温胁迫下不同耐热性萝卜幼苗生理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耐热性差异显著的萝卜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高温(38℃)胁迫下萝卜幼苗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耐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前耐热材料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不耐热材料;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无显著差异。处理24、48、72h,耐热材料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不耐热材料,MDA含量显著低于不耐热材料。处理24h,4个指标的含量都比处理前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处理48、72h时逐渐降低,但耐热材料下降得较慢。与处理24h相比,处理48、72h时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在耐热材料中没有显著变化,而在不耐热材料中处理48h显著高于处理24h时的含量。表明这4个指标的含量变化能准确反映萝卜幼苗耐热性差异,可考虑用于萝卜幼苗的耐热性鉴定评价。  相似文献   

4.
对6个耐热性不同的辣椒品种进行高温处理,计算热害指数,并研究辣椒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以及丙二醛、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辛香8号和辛香24号耐热性较强;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辣椒叶片中SOD的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POD活性与品种耐热性无明显相关性;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与胁迫温度呈正相关。SOD活性、PRO和MDA含量变化可以作为辣椒耐热性鉴定的生理指标,而POD活性则不适合用于鉴定辣椒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瓜菜》2015,(4):13-17
以15份不同性状西瓜为试验材料,研究高温胁迫对西瓜幼苗3项生长指标和6项生理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方法和系统聚类分析对各西瓜幼苗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耐热试材,为西瓜耐热育种提供条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各西瓜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与对照相比株高、茎粗度、叶面积、总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POD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上升,脯氨酸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表现为耐热材料含量增加,不耐热材料含量下降。通过综合评价得到4类不同耐热性试材,其中耐热性差试材1个,耐热性一般试材8个,耐热性较好试材2个,耐热性好试材4个。  相似文献   

6.
十六个德国鸢尾品种的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6个德国鸢尾品种叶片为试材,在高温条件下测定叶片中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利用主成分、隶属函数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测定指标进行评价排序,综合鉴定比较16个德国鸢尾品种的耐热特性,以期为研究和利用德国鸢尾耐热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常温下的各项生理指标以及高温胁迫后的变化幅度各不相同;高温胁迫下,德国鸢尾各个品种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SOD与POD活性增强;MDA、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结合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值排序,16个德国鸢尾品种间耐热性强弱依次为"魂断蓝桥""PartyDress""Galamadrid""音箱""黑骑士""Ninbeiunge""Queen""Jessica""不朽白""法国回声""金娃娃""笛声""洋娃娃""黄莲""皇家十字军""短梦"。通过检测高温胁迫下德国鸢尾叶片生理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建立德国鸢尾耐热性的综合鉴定与评价体系,适用于耐热型德国鸢尾品种资源的评价与筛选。  相似文献   

7.
试验对耐热性不同的2个甘蓝品种的种子进行了热激处理,在苗期测定了热激处理对甘蓝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激处理后,耐热品种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增幅大于不耐热品种.  相似文献   

8.
以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株"中农1号"为试材,采用蒽酮比色等方法,测定了4个处理(CK、T1、T2、T3)中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了低温诱导白灵侧耳原基形成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情况,以期为白灵侧耳的实际栽培与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各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种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其中T1处理中SOD和POD活性最高;T1与T2处理中CAT活性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K(P<0.05);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各处理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T1处理中含量最高.综合分析表明,在低温诱导过程中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均有变化,其中保护酶、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9.
高温胁迫影响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由高温引起的氧化胁迫是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以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热敏感菌株CCMSSC 00494和耐热菌株CCMSSC 0049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海藻糖对其菌丝体高温胁迫下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高温(40℃)胁迫48 h,热敏感菌株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代表氧化损伤程度)高于耐热菌株.外源海藻糖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高温胁迫下菌丝体内O2-产生速率、H2O2含量、脂氧合酶(LOX)活性和TBARS含量水平,缓解高温胁迫所引发的氧化损伤.另外,外源海藻糖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保护和提高的作用,对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有抑制作用,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影响不明显.外源海藻糖对热敏感菌株的保护效应高于耐热菌株.  相似文献   

10.
水杨酸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水杨酸叶面喷施处理番茄幼苗,通过测定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筛选出水杨酸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40 ℃)的最佳浓度为60 mg·L-1;采用60 mg·L-1水杨酸叶面喷施处理番茄幼苗,初步研究了水杨酸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的机理。喷施水杨酸后,在高温胁迫下能够维持番茄幼苗有较高的膜保护酶SOD、POD、APX的活性,有效降低了番茄幼苗在高温胁迫下活性氧(O2和H2O2)的产生和积累,减少了膜脂过氧化的产生,从而保护了细胞膜的热稳定性,提高了番茄幼苗抗高温的能力。在提高番茄幼苗抗高温作用中,CAT活性是高温胁迫响应的原因之一,但水杨酸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可能与CAT的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11.
pH胁迫下杏鲍菇菌丝保护酶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道平  黄毅 《食用菌》2003,25(6):6-8
在不同pH胁迫时间下,对杏鲍菇菌丝保护酶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pH胁迫和高pH胁迫下。杏鲍菇菌丝保护酶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都是先升高,后下降;MDA的含量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地被菊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地被菊的抗旱能力,用盆栽控制浇水模拟干旱的方法,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地被菊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地被菊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显著,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地被菊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升高,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显著升高,在重度干旱条件下下降。POD活性呈现一直上升的趋势,表明地被菊有较高的抗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13.
周源  董玉芝  朱颖  吴伟  覃燕 《北方园艺》2010,(11):116-118
研究了中亚鸢尾、膜苞鸢尾、喜盐鸢尾、蓝花喜盐鸢尾和马蔺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膜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干旱处理过程中SOD、POD先上升而后下降,5种鸢尾SOD、POD活性达最高的处理时间种间存在差异。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膜透性在干旱处理中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4.
 高温胁迫影响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由高温引起的氧化胁迫是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以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热敏感菌株CCMSSC 00494和耐热菌株CCMSSC 0049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海藻糖对其菌丝体高温胁迫下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高温(40 ℃)胁迫48 h,热敏感菌株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代表氧化损伤程度)高于耐热菌株。外源海藻糖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高温胁迫下菌丝体内产生速率、H2O2含量、脂氧合酶(LOX)活性和TBARS含量水平,缓解高温胁迫所引发的氧化损伤。另外,外源海藻糖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保护和提高的作用,对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有抑制作用,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影响不明显。外源海藻糖对热敏感菌株的保护效应高于耐热菌株。  相似文献   

15.
高氧处理对冬枣货架期间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 1~ - 2℃条件下冬枣果实经流动的21% O2 (空气对照) 、70% O2 ( 30%N2 ) 、100% O2 分别处理7 d和15 d, 在20℃货架期期间测定果实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 含量以及保护酶系( SOD、CAT、POD) 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高O2 处理可抑制冬枣货架期相对电导率的升高, 100%O2 处理效果好于70% O2 处理。70% O2 处理7 d对冬枣货架期期间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没有显著影响, 但诱导了SOD、CAT和POD活性的升高, 促进冬枣果实在货架期衰老。100% O2 处理能抑制冬枣果实货架期膜脂过氧化作用, 在货架期期间保持较稳定的SOD和CAT活性, 但对POD 活性的升高有促进作用。总体来看, 100% O2 处理15 d对减缓冬枣货架期的衰老代谢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温胁迫下番茄体内ABA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花粉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番茄耐热品种和不耐热品种在高温条件下内源ABA水平的差异, 探讨了外源ABA处理对高温下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常温下, 耐热与不耐热品种叶片中ABA差异不明显, 但在高温下, 耐热品种叶片ABA含量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不耐热品种; 耐热品种花器官中ABA含量无论在常温还是在高温下, 都高于不耐热品种; 外源ABA处理可以显著减轻高温对花粉萌发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深施有机肥、覆盖和不覆盖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可显著提高越冬期0~60cm土壤蓄水量,增加分蘖数、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量;显著降低越冬期幼苗POD,SOD的活性以及幼苗脯氨酸含量,提高越冬期幼苗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还表明,无论覆盖或不覆盖,全膜覆土穴播提高了0~60cm土壤蓄水量,增加了单株叶面积、分蘖数和干物质量;采用全膜覆土穴播的POD,SOD活性降低、脯氨酸含量减少、丙二醛含量提高,且差异与其他处理达到显著水平.可见,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覆盖配套全膜覆土穴播的栽培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蓄水量,促进旱地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10个辣椒品系为实验材料,进行田间鉴定和室内鉴定筛选耐热品种资源。室内鉴定用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REC)、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8个指标综合评价10个辣椒品系的耐热性。结果表明:REC、MDA可以作为辣椒耐热性鉴定快速而简单的方法 ;测试的辣椒品系中最耐热的为B,A、C、D耐热性较好;Ca MBF1c基因对辣椒耐热性起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几个日本大葱品种苗期耐热性鉴定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苏华  徐坤  刘伟  魏珉 《中国蔬菜》2005,1(12):26-29
以章丘大葱为对照,对引自日本的不同大葱品种进行了耐热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大葱叶片电解质渗漏率及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活性变化较大。热害指数随高温胁迫时间延长而上升,但不同品种的变化幅度不同,表明不同大葱品种的耐热性存在差异。通过计算隶属函数值的方法,对高温胁迫下大葱各生理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田喜与长宝的耐热性较强,显著高于章丘大葱,而春味与元藏的耐热性则较差,高冠与章丘大葱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0.
以多歧苏铁离体叶片为试材,研究了高温(25、35、45、55℃)和聚乙二醇(PEG)处理(0、0.05、0.10、0.15、0.20g·mL~(-1))对多歧苏铁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了解多歧苏铁的抗逆机理及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各温度处理间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差异;45℃处理后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它温度处理;与25℃处理相比较,35、45、55℃处理后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45℃和55℃处理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但各温度处理间脯氨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各浓度PEG处理间,色素含量及组成、Fv/Fm、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均无显著差异,但0.10g·mL~(-1)和0.15g·mL~(-1) PEG处理后的可溶性糖含量较其它浓度PEG处理后的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多歧苏铁对高温具有一定耐受性,其中,可溶性糖和抗氧化酶(CAT、SOD)在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胁迫中起了一定作用。同时,所试PEG浓度并未引起多歧苏铁明显生理变化,该种可能具有较强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