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巴山区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境内黑木耳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黑木耳主产区之一。充分利用当地黑木耳种质资源,选育出抗逆性强、遗传稳定性好、产量高的优良菌株,以改善黑木耳品质和提高产量。从秦巴山区采集分离野生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8个,经过系统选育,选育出优良菌株A91#,命名为"森盛1号"。森盛1号菌丝体洁白浓密,菌落边缘整齐、均匀,子实体单片簇生,抗绿霉等杂菌能力强,属中早熟品种。栽培试验表明,袋料栽培每100千克干料平均产鲜耳82.166 kg,比对照菌株(A268)增产15.35%;段木栽培试验每架平均产量为5.716 kg,比对照品种提高16.49%。  相似文献   

2.
 木耳新品种‘吉黑2号’是用从大兴安岭采集的野生木耳菌株与地方品种“单-单”杂交,再经系统选育而成,从接种到采收115 ~ 125 d,子实体单片簇生,黑色,单个耳片直径3.5 ~ 6.3 cm,厚0.12 ~ 0.14 cm,“小孔”栽培单片耳率比对照‘延特5号’高27.8%,产量为每100 kg干料产鲜耳80.9 kg。  相似文献   

3.
木耳新品种‘吉黑3号’是采用朵型定向育种模型,以野生木耳菌株与地方品种为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生育期为95 ~ 105 d,属于中熟品种;经“小孔”栽培后,单片耳率高达92%;产量为每100 kg干料产鲜耳81.7 kg,适合东北地区短袋栽培。  相似文献   

4.
于娅  姚方杰  张友民 《园艺学报》2016,43(5):1013-1014
榆耳新品种‘吉肉1号’是由地方品种‘yrzp-1’与野生榆耳菌株经“单—单”杂交选育而成。菌丝生长势强,子实体粉红色,覆瓦状叠生,单朵直径7.3 ~ 11.6 cm,鲜质量112 ~ 205 g,从接种到采收93 ~ 108 d,中早熟品种,每100 kg干料产鲜菇59 kg。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于长沙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南瓜新品种,本研究以17个印度南瓜品种和15个中国南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的基本性状(第一雌花节位、始花期、瓜皮颜色、瓜形、瓜肉颜色、平均单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单位面积产量等)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绿皮类型的印度南瓜中"DN-1"、"菜用南瓜2号"和"中栗6号"品质表现较好,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14.9%、14.6%和14.0%;"菜用南瓜2号"和"中栗3号"产量较高,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 457 kg和2 135 kg。红皮类型的印度南瓜"京研7号"、"C19红杂2"和"红栗68"品质表现较好,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13.5%、13.2%和12.5%;"京研7号"、" C19红杂1"和"红粟68"产量表现较高,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 492 kg、2 261 kg和2 121 kg。中国南瓜类型的"1号棒棒瓜"和"粉蜜1号" 品质表现较好,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12.6%和12.5%;"香蜜小南瓜"、"1号棒棒瓜"和"北蜜2号"产量较高,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3 318 kg、3 150 kg和3 115 kg。研究认为,综合各供试南瓜品质及产量,推荐印度南瓜品种"菜用南瓜2号"、"中栗6号"、"DN-1"、"京研7号"、"红栗68" 和中国南瓜品种"甜蜜小南瓜"、"1号棒棒瓜"、"金圆南瓜"在长沙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通过用系统选育对9个野生黑木耳菌株进行筛选,通过初筛、复筛,菌株AU5—23号具有所有目标性状,暂定名旗黑1号。旗黑1号菌丝洁白浓密,菌落边缘整齐、均匀,气生菌丝发达呈绒毛状。子实体单片簇生,商品性状好,抗绿霉等杂菌能力强。2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明,每100千克干料鲜耳平均产量为78.7kg,比对照品种延特5号平均增产5.9%。  相似文献   

7.
戴肖东  马银鹏  张丕奇  陈鹤  张介驰 《园艺学报》2016,43(Z2):2767-2768
木耳新品种‘黑威10号’是从大兴安岭野生木耳中采用组织分离获得,经系统选育而成。子实体单片聚生,黑灰色,单朵子实体直径12.0 ~ 14.0 cm,单个耳片直径7.0 ~ 10.0 cm,厚0.10 ~ 0.14 cm。中熟品种,开口后55 ~ 65 d采收。每100 kg干料产鲜耳120 ~ 165 kg。  相似文献   

8.
陕耳一号是以沪耳一号与云耳57为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技术选育而成的黑木耳优良品种。该品种于1992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在秦巴山区大面积推广,1994年被陕西省科委列为技术开发项目,加速了陕耳一号的推广应用。现将陕耳一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9年,在科技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下,对"吉耳1号"品种在该年度春季和秋季分别做了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周转棒封口,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菌袋的污染率,提高了菌袋的成品率,污染率降至2%以下。"吉耳1号"每万袋平均产量为460.3kg,比对照增产13%,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具有极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适宜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区种植的优良菜豆品种,以高产、优质及抗逆性强为选育目标,通过定向选择,系统选育出菜豆新品种达芸三号。连续2 a多点区域试验表明,达芸三号每667 m2鲜荚平均产量1490.46 kg,较对照增加96.65 kg,增产6.93%;花青素含量为23.1 mg/kg,较对照高9.1 mg/kg;实际口感脆嫩、爽口,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吕平会  季志平  何佳林 《园艺学报》2006,33(6):1405-1405
 ‘镇安1号’是从38株优树种中选育出的板栗新品种, 特别适合于山地栽培。经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 该品种具有丰产、抗旱, 耐瘠薄等特性。该品种嫁接后第2年就可以挂果, 平均单籽13.15 g,出籽率达35.3% , 树冠投影产量为0.246 kg/m2。  相似文献   

12.
吉林农大二号是吉林农业大学最新选育的早熟杂交薄皮甜瓜品种。全生育期65天。果实长圆形,果皮黄白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6%。平均单瓜重650g,单产3500kg/667m2。  相似文献   

13.
"优佳4号"苦瓜是以"黑子大顶"苦瓜和"百万发"苦瓜2个品种杂交后经过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早熟,果实短棒形,条状瘤与粒状瘤相间,瓜皮绿色,有光泽;苦味中,苦瓜皂甙含量高,比对照"青丰绿皮"苦瓜高126.65%,平均667m2产量为3 100.2kg,比对照"青丰绿皮"苦瓜增产12.3%,可作为苦瓜茶专用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赤芥1号"是用系统选育法选育的中早熟品种。该品种肉质根圆锥形,根横径平均9.4cm,纵径平均13.4cm,平均单根重350g,表皮光滑,肉质细密坚实,纤维少,有芥子辣味,干物质含量10.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游离氨基酸含量4.97 mg/100g,可溶性糖含量200mg/100g,总糖含量320mg/100g,总酸含量200mg/100g,粗纤维含量10.34%,适于腌渍。田间表现抗病性强,产量高,平均667m2产量3 100.0kg,适宜北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西瓜新品种"开优绿宝"是以开封1106×开封1027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早熟西瓜杂优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98d,果实发育期29d。果实椭圆型,果皮绿色覆绿色网纹,果肉红色,肉质酥脆,中心折光糖含量10.9%,平均单瓜重4.6kg,产量3 195.5kg/667m~2。201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婺春1号(原名407)是浙江省金华市农科所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1995年5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决审定名。该品种是1986年春季以80—1070与如皋麻十子杂交的F_2为母本,C—17为父本进行复交,经加代选育,于1988年春季F_4代定型,1988年秋季繁殖种子3.5kg。1989年参加省联鉴,平均亩产166.0kg,比矮脚早增产40.1%,比浙春2号增产17.2%。1990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165.0kg,比浙春2号增产6.7%。1990—1991年,在红黄壤地区巨州市进行区试,平均亩产114.5kg、124.5kg,比矮脚早增产5.0%和2.5%。1992年巨县杜泽镇长乐村红黄壤春大豆示范片,种植婺春1号43亩,浙春2号30亩,据抽样调查结果,婺春1号亩产109.0kg,比浙春2号增产13.0%;高产田块亩产137.7kg,比浙春2号增产9.9%。1993年在红黄壤地区进行生产试验,婺春1号平均亩产127.4kg,比矮脚早增产35.6%。经各地试种,婺春1号表现熟期较早,籽粒较大,产量较高,株高适中,株型收敛,耐肥抗倒,较抗病毒病,适宜作间套种大豆品种推广应用也可作菜用大豆(毛豆)种植。  相似文献   

17.
"长农菜豆5号"是以改变株型,达到高产、优质、抗性强为育种目标。其母本"哈菜豆15号"矮生,父本"哈菜豆16号"蔓生,经人工有性杂交,对2个亲本的优良性状和优良基因进行聚合,杂种后代采用系普法经过5年6代的选育而成。该品种植株生长势中等,早熟,生育期53~55d,花紫色,嫩荚绿色,扁条型,荚面凸,有光泽,平均单荚质量17.6g;平均产量25 224.8kg·hm~(-2),比CK"哈优1"增产15.3%,产量能力显著。该品种具有质优,粗纤维少,肉厚、鼓豆、口感面、豆香味浓,外观商品性好,耐储运,抗炭疽病、锈病、枯萎病等优点,适宜于吉林省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
以"雪梅1号"为试材,在福建省南平、三明、宁德和福州等地进行了2年5点的区域试验及示范。结果表明:在产量方面,"雪梅1号"平均单袋干耳产量86.1g,比对照‘Au139’增产13.59%,其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都较好;在品质上,"雪梅1号"鲜耳较厚,皱褶多,耳型呈碗状,干耳商品性状好;在抗杂抗流耳能力上,"雪梅1号"抗杂能力与对照相当,抗流耳能力强于对照;在泡发率上,"雪梅1号"的泡发率14.3,比对照略低,但复水后耳片自然舒展,品相好。说明"雪梅1号"适宜在福建省区域栽培应用,较当地主栽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流耳能力等方面有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平菇新品种"吉平1号"是由西藏地区采集的野生菌株经过系统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从接种到采收72~95d,子实体大型丛生、覆瓦状,菌盖扇形、灰白色,单个子实体宽5.5~9.2cm,菌盖厚0.43~0.76cm,菌柄长1~5cm,商品性好。2009~2010年区域试验表明:平均每100kg干料产鲜菇88.6kg,比对照品种‘蕈谷黑平菇’增产6.5%;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每100kg干料产鲜菇87.3kg,比对照品种‘蕈谷黑平菇’增产5.7%。  相似文献   

20.
‘金蜜一号’是以韩国品种‘丽威’和中国台湾省品种‘新霸’自交分离后代选育的自交系组配的一代杂种。春播果实发育期31-32 d,单瓜质量4.5 kg,果型近圆,瓤色红,中心糖度11.0%,品质较好,耐储运性较好,平均产量约4.2 t·hm-2。适宜浙江省及气候相似地区早春小拱棚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