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灵芝多糖提取及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赤灵芝子实体原粉中分离提纯得到2种均一多糖GLP1-1和GLP2-2,并应用HPLCS、ephadexG-100凝胶层析I、R、UV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2种多糖进行纯度鉴别、组分测定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多糖GLP1-1是由木糖、D-半乳糖、D-葡萄糖、鼠李糖组成,UV光谱和IR光谱显示GLP1-1和GLP2-2均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并且具有β-吡喃多糖糖基的特征吸收峰;推断GLP1-1和GLP2-2为β-吡喃杂多糖。  相似文献   

2.
香菇柄PJFI多糖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酸水解,甲基化和Smith降解等分析方法,借助于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等近代分析仪器,对存在于香菇柄中PJFI多糖的化学本质作了剖析,建立了结构模型。结果表明,PJFI是带分支结构的多糖分子,其主链是由β(1→3)糖苷键连接的葡聚糖,主链通过C_6位置带有(1→6)键连的低聚葡萄糖或低聚半乳糖作为侧链,部分低聚半乳糖短链还通过C_2位置连有甘露糖低度聚合物或木糖残基作为二级侧链。  相似文献   

3.
葡萄次生代谢UDP-糖基转移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军  于淼 《园艺学报》2010,37(1):141-150
UDP-糖基转移酶催化糖基转移反应,将糖基从活化的供体分子转移到受体分子上,从而调节受体分子在细胞内和机体内的性质,如生物活性、溶解性、可转运性。糖苷化是葡萄次生代谢很普遍的修饰反应,在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贮存方面发挥重要功能。综述了与葡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相关的UDP-糖基转移酶的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香菇提取液的生物功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目前对香菇提取液的抑瘤作用 ,抗人体、动物病毒感染 ,抗植物病毒感染方面介绍如下。1 抑瘤作用香菇子实体和菌丝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生长的物质 ,对这些物质的研究已很深入。香菇所含多糖其结构多样 ,有由单一单糖基组成的多糖如葡聚糖、甘露聚糖等 ,也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糖基组成的多糖 ,如葡糖半乳聚糖等。其中抑瘤活性较强的是香菇多糖。它是以 β ( 1→ 3) -D -葡萄糖基构成主链 ,在 0 - 6原子具分支的葡聚糖大分子 ,分子量范围 3× 10 5~ 7× 10 5道尔顿 ,水溶性 ,具有三股螺旋的空间结构。除香菇多糖外 ,Fujii等从香菇…  相似文献   

5.
核磁共振技术在食用菌多糖结构分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研究多糖的结构有助于揭示多糖的构效关系。多糖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阐述了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尤其是2D-NMR)在多糖结构鉴定中的作用,提供了多糖链中单糖残基的组成、单糖残基的连接位置和连接顺序、糖环构型和糖苷键构型等结构上的信息。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多糖结构分析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环糊精在食品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它具有特殊的结构,可以和许多化合物生成包合物。本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麦芽糖基(α-1→6)-β-环糊精(Mal-β-CD)的热分解动力学。按Kissinger方程和Ozawa方程计算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21.44k J/mol和18.7k J/mol,麦芽糖基(α-1→6)-β-环糊精在高温、高浓度碱中处于稳定,在酸中可被水解。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大。  相似文献   

7.
真菌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真菌多糖是从真菌中分离出的由十个以上的单糖以糖甙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多聚物。真菌多糖通过对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网状内皮系统等的作用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概述了真菌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1 香菇多糖 (Lentinan ,LTN) 是从香菇中分离到的具有 β - 1,6  相似文献   

8.
几丁质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丁质酶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水解酶,它具有水解几丁质的特异功能,可以将几丁质水解成几丁糖或者N-乙酰葡萄糖胺.几丁质酶在农业上主要是防治害虫,几丁质酶可以直接作为杀虫剂或者和其他微生物协同防治害虫,几丁质酶基因转入植物中,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 1几丁质 几丁质又称甲壳素或甲壳质,学名为(1-4)-2-乙酰胺基-2-脱氧-β-D葡聚糖,它是由葡萄糖结构单元组成的直链多糖,也是唯一含氨基的均态多糖,结构与纤维素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9.
姬松茸子实体多糖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级醇沉和凝胶过滤法(Sepharose 6 FastFlow,Sephacryl S-300凝胶柱)从姬松茸子实体热水浸提多糖中分离出三个均一多糖组分,分别命名为ABM-Ⅰ、ABM-Ⅱ和ABM-Ⅲ,理化性质研究表明,三个组分的分子量分别为>2.0×106、1.4×106和3.8×105,旋光度分别为+62.5、+44.3和+5.5。通过完全酸水解和光谱法初步研究了组分ABM-Ⅰ的结构,结果表明ABM-Ⅰ的主链为α-(1→6)-D-吡喃型葡聚糖。  相似文献   

10.
芦荟多糖的化学结构复杂,目前的研究大多认为主要是部分乙酰化的β?(1→4)-甘露聚糖和葡-甘露聚糖结构,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鼠李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等。芦荟多糖具有优良的保湿活性,并基于皮肤天然保湿系统发挥作用。芦荟多糖的结构与其保湿活性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芦荟多糖的结构鉴定及保湿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功效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籽用西瓜果实瓜瓤多糖进行单糖组成及其一级结构进行鉴定,分析其与生物活性的关系,以评价籽用西瓜多糖的利用价值。【方法】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籽用西瓜瓜瓤粗多糖,使用Sephadex-G7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G75)和DEAE-Sepharose(DEAE-纤维素柱层析)色谱分离纯化粗多糖得到纯化多糖(S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再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进一步鉴定其一级结构,最后采用体外抗氧化试验和体外抑菌试验分析其生物活性。【结果】纯化多糖SⅠ的HPLC分析结果表明该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 747 Da,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7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2.4∶2.2∶6.6∶36.8∶32.1∶7.2∶12.7;红外光谱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显示SⅠ含有糖类化合物、糖醛酸基团和吡喃糖环的特征吸收峰,多糖中葡萄糖和半乳糖为α-D构型,甘露糖为β-D构型,鼠李糖为β-L构型。SⅠ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对Fe~(3+)具有一定还原力。SⅠ对酵母菌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效果。【结论】籽用西瓜瓜瓤多糖由多种单糖组成,单糖构型多样,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在食品和医疗保健等行业中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12种不同品种灵芝(Ganoderma lucidum)为材料,采用超声辅助水提法提取灵芝粗多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灵芝多糖得率为0.604%~2.590%,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54.9%~95.0%,还原能力范围0.207~0.417。其中日本进口品种(1号)灵芝的粗多糖得率最高为2.59%(25.9 mg·g-1),并具有最高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分别为95%、0.417。对1号灵芝粗多糖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精制多糖,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初步研究发现,1号灵芝精制多糖具有C-O键、C-H键、-OH等多种多糖特征键。通过测定12个不同品种灵芝多糖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明确了各品种灵芝间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灵芝多糖的提取及对不同品种灵芝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姬松茸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了姬松茸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12周后进行血尿生化指标测定,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姬松茸多糖治疗组小鼠尿素氮(BUN)、肌酐(BCr)、24 h尿蛋白(UPr)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光镜下可见,姬松茸多糖治疗组多数小鼠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8%多糖组电泳只出现1条距加样孔很近的大分子条带,电泳无"梯状"图谱出现,发生凋亡的细胞数非常少.姬松茸多糖具有保护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肾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苹果、葡萄、猕猴桃、桃和脐橙为试材,建立了水果中6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赤霉素、氯吡脲、多效唑、噻苯隆和2,4-D)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UPLC–MS/MS)。试样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用1%醋酸乙腈提取,选择ODS+MgSO_4进行净化,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定量法。结果表明,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1~100μg·kg~(-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4个添加水平下(1、20、50和100μg·kg~(-1))的加标回收率在60.77%~119.4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18%~32.94%之间。苹果、葡萄、猕猴桃、桃和脐橙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的检出限(S/N=3)依次为0.01~0.14、0.01~0.18、0.01~0.08、0.003~0.11和0.01~0.08μg·kg~(-1),定量限(S/N=10)依次为0.02~0.46、0.03~0.59、0.04~0.28、0.01~0.38和0.03~0.25μg·kg~(-1)。  相似文献   

15.
以市售新鲜葡萄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对葡萄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料液比,而提取时间影响不大.葡萄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是:提取温度为90℃、料液比为 1:2、提取时间为2.0 h.经苯酚-硫酸法测定,葡萄多糖含量为7.53%(以半乳糖计),加样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9%.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平原县烟73酿酒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可谓双喜临门。大家不禁要问这喜从何来?2015年12月9日全市经济林推进会议召开,平原县烟73酿酒葡萄合作社理事长吕宝洪作为全市典型进行发言是"第1喜",12月8日他种植的葡萄获国家有机转换认证是"第2喜"。提起平原县烟73酿酒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宝洪,平原种葡萄的人都知道,人称"葡萄老吕"。老吕是平原县桃园街道办事  相似文献   

17.
β-葡聚糖酶降解茯苓多糖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源丰富且多糖含量高的茯苓为原料,以茯苓多糖的提取得率为指标,通过酶促降解的单因子试验、正交实验及验证试验,研究了β-葡聚糖酶对茯苓多糖的降解效应,优化筛选了β-葡聚糖酶降解茯苓多糖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反应温度55℃、时间90 min、pH 5.5、酶浓度6.5%是β-葡聚糖酶降解茯苓多糖的最优技术参数,在该参数条件下,应用β-葡聚糖酶提取茯苓多糖的得率为13.31%,对茯苓多糖的高值化利用具有较好的参考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各种营养成分和培养参数(pH,温度,氮源可利用性,C∶N,搅拌速度,接种量)对在生物反应器可控条件下利用合成培养基深层培养灵芝生产多糖的影响.所生产的多糖大部分(通常80%以上)为胞外多糖(EPS),分泌到培养液中,菌丝多糖(MAP)只占不到20%.在pH5.0条件下,总多糖(EPS和MAP)生产量和菌丝生长量最高.在28~34℃范围内,多糖产量在34℃培养条件下最高,并随着温度降低而下降.低氮条件下,菌丝生长较弱,多糖产量较低.多糖生产量(主要是胞外多糖)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而提高,菌丝多糖的生产则相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凝胶层析法分离出两个胞外多糖组分,其洗脱时间为26.5和36.5 min,分子量分别为137和4.7 kDa;菌丝多糖有一个大的峰(40 min)和一个很小的峰(28 min),其分子量分别为1.57和76.6 kDa.菌丝多糖的HPLC凝胶层析色谱和从灵芝子实体中提取的多糖相似.本研究所采用的各种培养条件下生产的多糖(EPS和MAP)具有可重复性的HPLC色谱.  相似文献   

19.
春天,葡萄最早需要做的工作是"抹芽和定枝",抹芽定枝犹如大田农作物生产中的间苗定苗。那么葡萄为什么要进行"抹芽定枝"呢?因为:(1)葡萄的冬芽是一种复杂的混合芽,芽内包含有一个主芽和3~8个预备芽,芽子萌发时,往往在一个芽位(节)上会出现两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嫩(芽)  相似文献   

20.
以"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的3个杂交后代(1-1,2-1,2-2)为材料,通过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Vc)和氨基酸含量等营养品质的测定,为选育优质鲜食葡萄新品种提供依据。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葡萄杂交后代果实中酒石酸的含量变化范围为5707.95~7576.78μg/g,苹果酸的含量变化范围为1766.53~4156.25μg/g,1-1中酒石酸含量显著低于亲本;1-1的柠檬酸和Vc含量均显著高于亲本;葡萄杂交后代果实中葡萄糖的含量变化范围为69.73~75.08mg/g,果糖为64.03~69.20 mg/g,1-1总糖含量显著高于亲本,3个杂交后代中的葡萄糖/果糖(α)比率在1.08~1.09之间,1-1、2-2的酒石酸/苹果酸(β)值介于亲本之间;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1-1、2-1和2-2的总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氨基酸均显著高于亲本,2-2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亲本。因此,1-1和2-2为品质优良的葡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