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五味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1.8%复硝酚钠水剂胁迫对五味子果实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丙素含量最高的是1.8%复硝酚钠的3 000倍稀释液配施底肥处理组,分别为9.57、2.68、1.13mg/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最高的是空白对照组,含量分别为3.14、3.30mg/g,其中空白对照组五味子甲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空白对照组的五味子乙素的含量与3 000倍稀释液配施底肥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处理组差异显著。1.8%复硝酚钠水剂的2 000倍稀释液配施底肥处理组的五味子酯甲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含量为1.90mg/g。  相似文献   

2.
以五味子为试材,研究五味子大田生产中连续2年氮肥胁迫对五味子药材木脂素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不同采收期、4个氮肥处理水平下,采集了共45份样品中6种木脂素成分含量,氮肥处理3(分别于2013年5月中旬和7月上旬施氮肥0.336、0.672kg·m~(-2))对五味子醇甲、醇乙、酯甲、甲素、乙素、丙素和6种成分总含量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氮肥处理组2(分别于2013年5月中旬和7月上旬施氮肥0.084、0.168kg·m~(-2))对五味子醇乙、甲素和6种成分总含量的积累有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大田生产中氮肥施用范围在0.084~0.672kg·m~(-2)对五味子木脂素成分积累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高氮肥处理下积累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3.
AB-8大孔吸附树脂静态纯化北五味子木脂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为研究指标,以高效液相色谱作为检测方法,在考察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和解析性能的基础上,对最佳树脂静态纯化北五味子木脂素的工艺进行探索。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效果最佳,最佳吸附条件为:提取液pH值为6.6,5种木脂素总浓度为161.815mg/L,1g大孔吸附树脂加入150mL提取液,于55℃振荡吸附10h;最佳解析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为解析剂,在65℃下解析8h;在此条件下,5种木脂素的总含量由粗体物浸膏中的0.98%上升到5.86%。该方法为工业化大量生产北五味子木脂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20份北五味子种质资源材料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质、不同采收时间、不同管理水平、不同树龄、不同粗加工方法对北五味子木脂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份种质间五味子醇甲含量最低为3.566 g/kg,最高可达9.203 g/kg,表明种质间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同一品种(品系)在栽培条件下,管理水平高的比管理水平低的木脂素含量高;五味子果实采收后在40~50℃条件下烘干需要65~72 h、自然晾晒或自然阴干需要20~25 d,以上加工方法对北五味子有效成分没有明显影响,北五味子果实在55℃以上烘干时,果实中木脂素含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以五味子叶片和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因素、愈伤组织发育特征以及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五味子醇甲的积累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5培养基比MS培养基更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根据愈伤组织的发育状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4类,其中颜色微黄、质地疏松的C类愈伤组织中所积累的五味子醇甲含量最高.添加1.0 mg/L BA、0.2 mg/L NAA和0.1 mg/L KT的B5培养基上较易诱导出C类愈伤组织,其五味子醇甲含量最高达到4.28 mg/g FW.该研究的初步结果对通过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生产五味子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滇龙胆成熟种子为试材,采用漂浮育苗法及植物生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了尿素态氮对浮育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态氮浓度在25~50 mg/L范围内,有利于幼苗茎叶生长;尿素态氮浓度为25 mg/L时有利于根生长;同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根系活力极显著(P<0.01)高于未施氮和其它浓度处理;与对照相比,当尿素态氮浓度为100 mg/L时,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叶片中绿素含量和NR活性降低,根系活力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以北五味子为试材,在转色期分别用400mg/L乙烯利和1 000mg/L脱落酸(ABA)处理果实,研究乙烯利和ABA对北五味子木脂素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色期至成熟处理,对照果实总木脂素和PAL活性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成熟期果实总木脂素乙烯利和ABA处理比对照分别提高11.08%和15.1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差异显著;CK成熟期果实PAL活性为20.21U·h-1·g-1,乙烯利和脱落酸对提高北五味子果实总木脂素含量和增加PAL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乙烯利和ABA处理的果实PAL活性分别为22.09、22.36U·h-1·g-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施氮量125、250、375、500 kg/hm~2尿素处理对‘台农16号’菠萝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施氮处理均可促迚菠萝的生长,施375 kg/hm~2尿素可达到最佳效果;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均低于对照,其中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糖酸比均高于对照;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375 kg/hm~2尿素处理的产量达82.21t/hm~2,显著高于对照,增产幅度达36.77%。综上,建议‘台农16号’菠萝的最佳施氮量为375 kg/hm~2尿素。  相似文献   

9.
酰胺态氮对水培叶用莴苣硝酸盐污染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叶用莴苣为试材,采用深液静止水培技术,在营养液中用不同比例的酰胺态氮替代部分全氮,分析其对水培叶用莴苣的生长发育、硝酸盐污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酰胺态氮占全氮15%处理最大叶面积、叶片数高于对照及其它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4.50kg/m2.随营养液中酰胺态氮浓度的增加,水培叶用莴苣体内硝酸盐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尿素占全氮5%处理的硝酸盐含量最高,达到1471.28 mg/kg,尿素占全氮75%处理最低,硝酸盐含量只有608.02 mg/kg.尿素占全氮30%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的"泽西奈特"芦笋品种为试材,在塑料大棚栽培条件下,采用2因素4水平的"3414"施肥优化方案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氮钾施用量对芦笋采收量与嫩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缓慢增加的趋势;而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肥与钾肥之间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芦笋产量对钾肥反应最敏感,钾肥对芦笋产量影响最大;以N1P2K1的处理9产量最高,且一级笋率最高,外观品质最好,畸形笋数量少,商品笋产量最高。以N2P2K2的处理6营养品质最高,粗纤维含量低、口感好,芦丁与皂苷含量最高,分别达0.65mg/g与26.23mg/g。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最适施肥量为每667m2施尿素33.98kg、过磷酸钙26.67kg、硫酸钾28.78kg。  相似文献   

11.
朱玉珍  惠竹梅  张辉 《北方园艺》2012,(16):142-145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供试材料,于开花前、果实膨大期分2个时期对‘赤霞珠’植株分别进行10、20、30、40g/株施氮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葡萄叶片氮素化合物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4种施氮处理均使葡萄叶片硝态氮、氨态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同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也升高,依次为40g/株30g/株20g/株10g/株,且40g/株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及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2.
以8a生鸭梨树为试材,研究比较了不同尿素施用量对鸭梨产量、品质和耕作层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施用量为86.9 kg/667m2的高施氮区增产效果明显高于施用尿素43.4 kg/667m2的中施氮区和施用尿素21.7 kg/667m2低施氮区;梨果品质测定显示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粗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为中施氮区高于高施氮区;土壤耕作层水解性氮含量果实采收后残存量较低.综合鸭梨产量和果实品质均以中施尿素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腐植酸尿素对蔬菜品质的影响,以半结球生菜为指示作物,设CK(不施氮肥)、T1(常规尿素)、T2(腐植酸尿素)、T3(商品有机肥)4个处理,测定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变化,以及生菜硝酸盐、草酸、亚硝酸盐、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评价腐植酸尿素对生菜品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壤结果一致,腐植酸尿素处理的平均根际土壤矿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w)为137.77 mg·kg-1,高于其他处理,且以硝态氮为主。随着种植茬数增加,腐植酸尿素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富集率由正转负。腐植酸尿素处理的生菜可食部分鲜质量显著高于常规尿素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与可食部分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蔬菜硝酸盐含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腐植酸尿素有利于高品质蔬菜生产,但其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的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沼渣和沼液对油菜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设空白(CK)、无机肥(CF)、沼液(BS)、沼渣(BR)、沼渣+沼液配施(BR+BS)5个处理,除空白不施肥外,其余处理均等氮量投入.利用温室盆栽研究了施用沼渣、沼液对油菜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菜产量上,施用沼液与无机肥效果相当,分别达到13.4、13.7 g/盆,两者差异不显著,并且与沼渣+沼液处理差异也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沼渣处理.在品质方面,沼渣、沼渣+沼液配施、沼液以及无机肥处理的硝酸盐含量分别为261.8、287.4、464.3、1 003.0 mg/kg,其中沼渣、沼渣+沼液配施以及沼液3种处理均显著低于无机肥处理;在油菜Vc含量上,沼渣以及沼渣+沼液配施处理的为Vc含量分别为5.3 mg/100g油菜、5.19 mg/100g油菜,两者均显著高于无机肥和沼液处理.各处理间,以沼液和无机肥的氮素利用率最高,分别为49.6%、51.8%,两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沼渣处理,沼渣+沼液配施处理则介于之间.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大蒜光合作用及品质特征的影响,以"民乐紫皮"大蒜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施氮水平下其光合特性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240kg/hm~2施氮水平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大蒜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及蒸腾速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至施氮量240kg/hm~2时达最高,其后降低。大蒜鳞茎品质指标大蒜素以240kg/hm~2氮处理最高,除6g/盆施氮处理以外分别比不施氮处理增加3.98%、4.56%和6.82%。说明增施一定的氮肥能显著提高大蒜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改善光合性能,最终影响到大蒜的品质。所有处理中以240kg/hm~2对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大蒜素的效果最佳,表明240kg/hm~2的施氮量更有助于降低大蒜的蒸腾作用,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并获得较高的大蒜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用量对番茄生长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番茄生长性状、果实品质及植株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_2(N=2 g/盆)处理的单株结果数(21.5个/株)、平均单果质量(6.5 g/个)均达最高值,该处理所产果实鲜样VC含量(37.5 mg/100 g)和糖酸比(9.4)均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植株中氮、磷含量均表现为果实叶茎,而钾含量则表现为果实茎叶。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各器官中氮、钾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N_2处理显著高于N_1、CK和N_4(P0.05),该处理果实的VC含量和糖酸比也达最大值;综上,番茄盆栽中纯氮用量以2 g/盆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适宜的营养液氮素配方,本研究以南高丛蓝莓品系"H5"为试验试材,设置不同的氮素用量与不同形态氮素比例处理,检测蓝莓植株叶片、根系生理指标及植株生长量。结果表明:叶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及根系总呼吸速率变化趋势类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500和1 000 mg/株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提高72.24%和46.82%;施氮量为150 mg/株时,根系活力与植株生长指标最佳。当NH~+_4∶NO~-_3为5∶1时,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根系活力和根系总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呼吸途径由糖酵解途径向三羧酸循环途径转化,植株生长状态良好。综上,初步筛选出蓝莓营养液中最佳施氮方案为氮肥用量150 mg/株,NH~+_4∶NO~-_3为5∶1。  相似文献   

18.
控释尿素与尿素配施对杭白菊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栽培适量施肥和减量施肥条件下研究施用尿素、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施对杭白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设6 个处理:对照不施氮肥(CK11);适量施肥 氮肥为尿素(N11)、适量施肥氮肥为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施(N12);减量施肥氮磷钾施用量均减少1/4,对 照不施氮肥(CK22),减量施肥为尿素(N21),减量施肥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施减量施肥(N22)。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施氮处理提高了株花序数、花序直径和单花序质重。采收期,施肥量相同时,控释尿素与 尿素配施茎叶部氮素分配比例低于单施尿素处理,花部高于单施尿素处理,表明控释尿素与尿素配施有 利于氮素向花序分配,提高产量。适量施肥杭白菊产量高于减量施肥。适量施肥控释尿素与尿素配施比 单施尿素增产87.96 kg · hm-2,比减量施肥控释尿素与尿素配施增产124.99 kg · hm-2。施用方式相同时, 适量施肥氮肥利用率高于减量施肥,氮肥农学利用率低于减量施肥。施肥量相同时,控释尿素与尿素配 施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高于单施尿素。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20 kg · hm-2,控释尿素(150 d) 与尿素按1︰1 混合,基施用量占总施氮量50%,控释尿素(90 d)与尿素按1︰1 混合,8 月15 日追施孕 蕾肥,施用量占总氮量50%,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石志刚  韦峰  万如  王亚军  安巍  秦垦 《北方园艺》2016,(21):165-170
以枸杞‘0909’为试材,采用三因素四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N、P、K)配比施肥对枸杞叶片中N、P、K含量及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施肥对‘0909’枸杞春梢生长量影响显著,并可以在春梢停止时以春梢长度数据进行建模;不同配比处理对枸杞叶片中细胞酶活性影响显著,初花期SOD活性以H7(施氮56.5、磷酸一铵9.0、尿素103.3、磷45.5、磷酸一铵74.6、钾65、硫酸钾125.0g·株~(-1))最高,H1(施氮110.5、磷酸一铵16.6、尿素204.1、磷84.5、磷酸一铵138.5、钾65、硫酸钾125.0g·株~(-1))最小,POD活性以H5(施氮56.5、磷酸一铵16.6、尿素86.7、磷84.5、磷酸一铵138.5、钾65、硫酸钾125.0g·株~(-1))最高,H6(施氮56.5、磷酸一铵16.6、尿素86.7、磷84.5、磷酸一铵138.5、钾35、硫酸钾67.3g·株~(-1))最小,CAT活性以H7最高,H5最小;不同施肥配比下‘0909’枸杞各生长期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总体趋势为先下降后升高,盛花期达到最高;不同施肥配比对枸杞叶片中N、P、K的含量影响显著:全N含量为春梢生长期初花期盛花期初果期盛果期,春梢生长期为需氮的关键期,且H5处理的N吸收最大;全P含量以初花期为临界先下降后升高(盛果期初果期盛花期春梢生长期初花期);全K含量在各个物候期随着春梢生长有逐渐升高趋势,进入初花期含量快速增加,在初果期达到最大,随后大量开花结实急剧下降。此外通过三元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分析‘0909’枸杞产量,得出模型Y=0.474 86+0.118 76X_(1^2)+0.189 47X_(2^2)+0.136 44X_(3^2)-0.187 50X_2X_3。  相似文献   

20.
设不施氮、施普通尿素、施控释尿素80%、施控释尿素60%4个处理,研究控释尿素对鸭梨产量、品质和土壤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普通尿素比较,控释尿素的用氮量为普通尿素的80%,0~30 cm土壤的碱解氮与硝态氮的含量及梨果的产量显著增加.用氮量60%,与普通尿素的接近.控释尿素处理的梨果品质、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且以用氮量60%的肥效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