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以"世纪绿宝"黄瓜为试材,以生产上的常规种植方式为对照(CK),研究了采用塑料布隔根形成不同的根土空间对日光温室黄瓜耗水和产量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从黄瓜结瓜期来看各处理不同生育时期日最大耗水规律表现一致,均表现为初瓜期少,盛瓜期最多,末瓜期又表现出下降;与CK相比,各处理产量贡献率均小于100%,并且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根土空间越大产量贡献率越高,S40产量贡  相似文献   

2.
以黄瓜品种"京研春秋绿2号"为试材,采用不同基质势下限指导黄瓜灌溉的方法,研究了4个土壤基质势处理S1(-10 kPa)、S2(-15 kPa)、S3(-20 kPa)、S4(-25 kPa)条件下,黄瓜的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以期寻找出适宜盐碱地设施黄瓜灌溉的土壤基质势下限。结果表明:随着滴头正下方0.2 m深度处土壤基质势的降低,灌溉水量明显减少;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I)随着基质势降低显著减小;黄瓜植株根冠比随基质势下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2处理根冠比达到最大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等光合指标随基质势降低有减小趋势,且4个处理间各指标差异显著;随着灌溉水量的减少,各处理黄瓜的畸形果比率逐渐上升,S4处理的畸形果比率最高,为12.70%;黄瓜产量随着土壤基质势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S1和S2 2个处理差异不显著,S3和S4处理较其它处理差异显著;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土壤基质势的降低呈显著升高趋势。综上,S2处理条件下黄瓜产量较S1处理差异不显著,S3和S4处理产量显著降低,且S2处理各项品质指标基本均达到最大值,-15 kPa为最适宜盐碱地设施黄瓜灌溉的土壤基质势下限。  相似文献   

3.
不同沼渣有机肥对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唐山秋黄瓜新品种"秋分一号"为试材,在同等土壤肥力条件下,设置沼渣有机肥、沼渣生物菌肥、沼渣生物有机肥3种施肥处理,以普通化肥为对照(CK),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黄瓜商品瓜率、产量和品质性状,以比较研究不同种类沼渣有机肥和普通化肥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有机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唐山秋黄瓜商品瓜率;与普通化肥(CK)相比,沼渣生物菌肥与沼渣生物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日光温室黄瓜的产量和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沼渣有机肥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有显著提高,硝酸盐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沼渣生物菌肥处理产量比对照提高10.77%,商品瓜率提高5.00%,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8.57%、18.54%、16.00%、45.99%,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35.29%和46.64%。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认为不同施肥处理在提高黄瓜产量及果实品质方面的效果为沼渣生物菌肥沼渣生物有机肥沼渣有机肥常规施肥(CK),以沼渣生物菌肥最优。综上分析,沼渣生物菌肥对提高黄瓜产量、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收获后的大蒜和油菜秸秆按2∶1(G2R1)、1∶1(G1R1)、1∶2(G1R2)比例制作堆肥茶,以"中农29号"水果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珍珠岩基质栽培,全生长期以Hoagland营养液为植株提供营养,在黄瓜两叶一心后每4 d喷施一次堆肥茶,分别以喷施清水(CK1)、不喷施(CK2)为对照,测定黄瓜生长和果实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探究叶面喷施堆肥茶在黄瓜无土栽培体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G1R1处理的黄瓜果实品质综合表现最佳,尤其在维生素C含量方面,相比CK1、CK2分别提高了121.60%、465.29%,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比CK1低19.05%、比CK2高8.80%;在卫生品质方面,硝酸盐含量分别比CK1、CK2高18.89%、28.09%,亚硝酸盐含量分别比CK1、CK2降低37.84%、41.03%。G1R1处理黄瓜生长指标及产量也较对照表现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小麦填闲减钾肥对黄瓜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津春2号"黄瓜为试材,以小麦作为填闲植物,研究了小麦填闲减量施钾对植株的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小麦填闲栽培模式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不填闲处理比,小麦填闲的植株形态指标以及植株干鲜质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黄瓜的单株产量上小麦填闲处理显著增加了26.03%,单果质量上提高了15.22%;在黄瓜盛瓜期以及拉秧期,小麦填闲减钾肥处理的植株叶片的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不填闲处理。说明小麦填闲减钾肥有利于黄瓜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以温室嫁接黄瓜为试材,设亚高温、CO_2加富+亚高温、CO_2加富+常温3个处理,以常温管理为对照(CK),研究了CO_2加富和短期昼间亚高温对植株长势、产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为温室黄瓜生产中合理施用CO_2、调控温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各处理对嫁接黄瓜的株高、茎粗、单瓜生长速度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处理25d后CO_2加富+亚高温处理在株高、茎粗、瓜长和瓜粗生长速度及产量上,分别显著高于对照37%、19%、15%、21%和38%,CO_2加富+常温处理除瓜长、瓜粗生长速度与亚高温+CO_2处理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显著低于亚高温+CO_2处理,各指标均显著高于亚高温处理和对照。CO_2加富+亚高温处理、CO_2加富+常温处理和CK对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影响均呈双峰曲线,高峰值分别在10:00和14:00时,其中在10:00时,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为CO_2加富+亚高温CO_2加富+常温CK亚高温,亚高温处理的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影响均呈单峰曲线;各处理对黄瓜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影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2:00左右达到最高值,蒸腾速率分别为CO_2加富+亚高温常温+CO_2加富亚高温CK;黄瓜叶片的胞间CO_2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后升高的"W"趋势。  相似文献   

7.
黄瓜菌根化育苗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瓜为试材 ,用菜园土与河沙的不同配比及蛭石作为基质处理 ,接种丛枝菌根菌Glomusversiforme(简称GV)和不接种CK(接同样量的灭菌的沙土 )。结果发现丛枝菌根菌的侵染率在菜园土与河沙不同配比处理中较高 ,为 48.48%~ 5 6 .15 % ,蛭石处理的侵染率较低 ,为 37.82 %。基质处理 2 (菜园土∶河沙 =1∶2 )的丛枝菌根促生效果最显著 ,与对照比在叶面积、干物质量、壮苗指数上 ,分别提高 44 .0 9% ,36 .46 %和 83.6 2 % ,是黄瓜菌根化育苗的理想基质。此外 ,在菜园土中接种丛枝菌根菌也表现出良好的促生效应  相似文献   

8.
不同间作模式对设施黄瓜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小麦、大豆、燕麦为伴生作物与黄瓜间作,研究其对黄瓜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间作处理均使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显著提高;整个生育期内各间作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盐分积累,生育后期黄瓜—小麦处理的土壤EC值下降幅度最大,比对照下降38.96 %;黄瓜—小麦和黄瓜—燕麦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各间作处理明显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区系组成,使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土传病菌数量降低,以黄瓜—小麦处理最明显,尖孢镰刀菌3个时期的平均数量比对照下降了69.44 %;各间作处理明显促进了黄瓜生长和产量的提高。黄瓜—小麦间作的综合效果最好,达到了缓解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泥炭基质和重迎茬土壤(CK)进行黄瓜栽培试验,测定不同基质对黄瓜株高、茎粗、根长鲜重等生长指标及对枯萎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栽培的瓜苗在根长及株高上较对照差异显著,侧根量比对照明显增多;泥炭培养基能有效减少苗期猝倒病及枯萎病的发生;泥炭栽培的黄瓜单株产量明显高于对照;泥炭处理的黄瓜PAL、CAT、SOD酶活比同期对照高出33.05%~62.25%、12.56%~43.79%、13.09%~72.82%。说明泥炭培养基对黄瓜表现出良好的促生及抗病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适宜枳砧木繁育的基质,采用红壤土、椰糠、泥炭、有机肥以不同比例配比组成23种基质用于枳容器苗培养,比较了不同基质上植株的株高、茎粗、根总长、根表面积、根直径、根体积、根尖数、地上部分鲜质量、地下部分鲜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地下部分干质量差异。结果表明,S15(红壤土∶椰糠∶泥炭:有机肥=7∶2∶0∶1,体积比,下同)基质能提高枳苗木的茎粗、株高和地下部分干质量,分别比CK(红壤土)高出67.40%、86.79%和82.05%;S7(椰糠∶有机肥=7∶3)基质提高了植株根总长,比CK高出51.30%;S11(椰糠∶泥炭=7∶3)基质提高了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分别比CK高出105.48%和207.14%;S14(椰糠∶泥炭=5∶5)基质提高了枳苗木地下部分干质量,比CK高出了74.35%。结合考虑成本,筛选S15(红壤土∶椰糠∶泥炭∶有机肥=7∶2∶0∶1)基质为枳容器苗繁育的最适基质。  相似文献   

11.
以“中农26”黄瓜为试材,以不添加菇渣的基质(V草炭∶V蛭石=2∶1)为对照(CK),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T1(菇渣∶草炭∶蛭石=2∶1∶1,体积比)、T2(菇渣∶草炭∶蛭石=1∶1∶1,体积比)、T3(全菇渣),研究了不同配比基质对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3的EC值过高,不适宜黄瓜生长,但与草炭和蛭石进行不同配比后,可满足黄瓜生长,其中,T2的茎粗、叶片数增加量、产量显著高于CK;T1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CK高2.60%、35.71%,可滴定酸、硝酸盐含量分别比对照低47.5%、21.32%。因此,T1、T2可用于设施黄瓜生产。  相似文献   

12.
以4种新型肥料(瑞利源(RLY)、汇源(HY)、中农1(ZN1)、中农2(ZN2))为试材,常规肥料为对照(CK),基于青海省海西州诺木洪和乌兰地区枸杞的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新型肥料对枸杞根际土壤总碳、全氮以及枸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诺木洪试验地,RLY、ZN2处理土壤总碳含量比CK分别提高了4.49%和3.55%;4种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均小于CK。乌兰试验地,RLY、ZN1、ZN2处理的土壤总碳含量比CK分别提高了2.75%、2.33%和1.71%;土壤全氮含量均小于CK。2)诺木洪各施肥处理样地与CK相比,枸杞产量增幅分别为21.8%(RLY)、23.9%(HY)、12.7%(ZN)、25.4%(ZN2);乌兰各施肥处理样地与CK相比,枸杞产量增幅分别为12.7%(RLY)、9.9%(HY)、1.1%(ZN)、21.1%(ZN2);在诺木洪和乌兰样地,ZN2施肥处理枸杞产量增幅最高。3)诺木洪试验地新型肥料施肥处理未能显著增加枸杞多糖含量,乌兰试验地HY、ZN1、ZN2处理下枸杞多糖含量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13.
以"早春红玉"西瓜为试材,采用温室槽式栽培的方式,将发酵完全的杏鲍菇菇渣与草炭、珍珠岩和蛭石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4种配方基质,以V(草炭)∶V(珍珠岩)=2∶1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配比基质理化性质及其对西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西瓜栽培的基质配方,以期为山西省西瓜基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与CK相比,各配比基质不同程度提高了其容重、pH和EC值;降低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均能满足西瓜的生长.随着生长期的延长(5月31日后),不同处理西瓜的株高和茎粗均高于CK,且不同处理间存在较大差异;T2处理优于其它处理.各处理西瓜的生长速率和茎粗增加幅度均极显著高于CK;T3处理的生长速率和茎粗增加幅度最小,但分别比CK提高11.28%和9.22%(P<0.01).在膨瓜期,不同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高于CK,而气孔限制值低于CK.不同配比基质应用效果的综合评价依次为T2>T4>T1>T3>CK.总之,不同配比基质均能促进西瓜植株的生长,其中T2[V(草炭)∶V(杏鲍菇渣)∶V(珍珠岩)∶V(蛭石)=2∶ 1∶3∶ 1]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膜下沟灌中不同灌水量对黄瓜生长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艳侠 《中国蔬菜》2010,1(21):51-54
在早春大棚采用膜下沟灌灌溉方式,研究不同灌溉量对黄瓜生长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苗期、根瓜开花期黄瓜根系吸收水量小,25m3·(667m2)-1灌水量较为适宜,结瓜期和盛瓜期随着植株和根系生长需水量逐渐增多,30m3·(667m2)-1灌水量较为适宜。从产量上分析,30m3·(667m2)-1处理产量最高,并且和25m3·(667m2)-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新优亮K21’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5种光质(红R、蓝B、红蓝比7R/1B、红蓝比5R/1B、自然光CK)对种子及幼苗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光质对黄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对黄瓜生长最优的光质。结果表明:R处理下种子发芽率最高,比CK高25.98%,且株高、鲜质量、干质量、根长等指标都随着复合光之中红光所占比例增大而逐渐增大,株高以R处理最高,比CK高1.23cm;茎粗以7R/1B处理最好,比CK高0.43mm;根长以7R/1B处理最大,比CK长1.00cm;幼苗经低温处理后,各处理相对叶绿素含量、电解质渗透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发生变化,且在处理第5天存在显著性差异,抗寒性表现最优的光质为5R/1B。综合以上情况得出,对黄瓜生长发育最优光质处理为5R/1B和7R/1B。  相似文献   

16.
以"绿翡翠"青萝卜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肉质根长度和粗度、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冀西北坝上地区青萝卜生产中适宜的施肥量.结果 表明:各施肥处理均能促进青萝卜根的生长,但以处理3、处理4的效果更明显;收获时,处理3、处理4的根鲜质量明显高于CK,二者的根干质量较CK分别增加了25.67%、24.75%,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较CK分别提高了12.64%、11.68%和16.23%、12.59%,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处理4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效益较CK分别提高了15.00%、15.74%和20.31%;以处理4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较CK分别提高了16.20%,27.27%和6.98%,处理4肉质根中亚硝酸盐含量则较CK降低了22.26%;处理3的经济产量、经济效益略高于处理4,二者差异也不明显.综上,在冀西北坝上地区青萝卜生产中,处理4能够达到促进青萝卜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提高青萝卜产量和经济效益、改善青萝卜品质的目的 ,因此,处理4是适合冀西北坝上地区青萝卜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以黄瓜为试材,通过不同施肥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CK)、硝态氮肥(NN)及其减量硝态氮肥20%(N-N)、脲态氮肥(UN)、粒状有机肥(MN)对黄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种类对黄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不同。MN处理黄瓜产量比CK提高了2.8%,且黄瓜果实中有机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较CK分别提高了6.82%、19.05%和25.14%,说明MN处理在改善黄瓜果实品质和提高产量效果明显。表明该试验条件下施用与化肥等量氮的有机肥可明显提高番茄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8.
硅肥对保护地黄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为试材,使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硅水平对保护地黄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黄瓜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硅肥量为125 mg/kg土时,达到最大值;蒸腾速率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硅肥用量低于100 mg/kg土时,黄瓜产量随着硅肥用量增加呈直线增加趋势,产量增加幅度最大达到10.2%;硅肥用量高于100 mg/kg土时,黄瓜产量表现出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有刺青膛黄瓜为试验对象,研究了5个处理(嫁接、南瓜根系分泌物、沼液、南瓜根系分泌物与沼液混合液及清水对照)对黄瓜连作障碍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嫁接、南瓜根系分泌物、混合液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有刺青膛黄瓜的连作障碍,同时均可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其中嫁接处理抑制连作障碍效果最好,混合液处理次之。另设南瓜根系分泌物4种施入方式,研究南瓜根系分泌物不同施用方式对有刺青膛黄瓜的单果产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用方式对有刺青膛黄瓜生长的影响不同,其中以土施与根外追施结合的施用方式效果最好,其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20.
以黄瓜为试材,采用生物菌种、复合肥、鸡粪和基质拌土等4种土壤处理方法,测定了黄瓜的生长和品质指标,以改善设施盐碱地栽培条件下的黄瓜品质。结果表明:4种处理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均表现显著性差异,4种处理的品质均优于对照。其中生物菌种拌土处理的株高显著比对照低10.78%,茎粗、叶绿素、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7.65%、19.79%、20.77%、86.29%、58.90%。综合比较,生物菌种拌土处理能显著促进黄瓜生长和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