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施肥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杂交水稻品种新两优6号收割前后分别以5种不同的施肥方式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头季稻收割前1015 d以及收割后施用尿素和复合肥,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以多施氮肥能获得的再生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对机收再生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以嘉优99作机收再生稻栽培,在头季齐穗20 d时每667 m2施尿素5 kg作保芽肥,收割后2 d施尿素20 kg作促苗肥,头季收割后10 d左右施尿素5 kg作齐苗肥,该施肥方式再生稻产量和产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头季稻不同收割方式对再生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2017年以黄华占为试验材料,采用20、40、60 cm的留桩高度分别机械和人工收割头季稻。在再生稻的生长过程中,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生产管理,观测再生稻的生长发育状况,成熟时取样考种和收割测产。结果表明,相同的留桩高度无论是人工收割还是机械收割,再生稻的生育期趋于一致;在留桩高度为20~40 cm,留桩高度低的再生稻比留桩高度高的再生稻生育期有偏迟的趋势;从不同头季稻的收割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可以看出,40 cm留桩高度的再生稻有较好的产量表现,其中人工收割留桩高度40 cm的再生稻产量最高,为4 881.5 kg/hm~2。  相似文献   

4.
在湖北省罗田县对四个杂交中稻组合准两优608、准两优199、两优527和两优2186开展再生效果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罗田地区作再生稻栽培的高产组合准两优199,其两季总产量达到935.4kg/667m2;头季稻机械收割会造成再生稻产量损失,但节省成本,总体经济效益高于人工收割;头季稻收获前后二次施肥方式有利于再生稻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和收割方式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新两优223、两优6326、黄华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留桩高度和收割方式对再生稻的产量效应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再生稻最适留桩高度因品种而异,新两优223、两优6326以留桩50 cm产量最高,黄华占以留桩35 cm产量最高;随着留桩高度的增加,3个品种均表现出有效穗增加,穗粒数减少,结实率提高。不同收割方式间再生稻产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适宜的再生稻生产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兼顾头季稻+再生稻综合产量的再生稻关键技术研究,可为再生稻生产提供技术理论和实践指导.2018年在江西省南昌县以深两优5814为试验水稻品种,头季稻在历年早稻普遍播种期的基础上,另外提前10 d和推后10 d共分3期播种.各播期头季稻移栽至大田后采取相同的田间生产管理,在头季稻生长过程中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观测头季稻的发育期.不同播期头季稻成熟时分别在八成熟、九成熟、十成熟,且每一个成熟度下又分别选取20、40、60 cm的留桩高度收割.对不同播期、不同成熟度收割的头季稻取样考种、实地测产,并进行产量结构和发育期分析.不同收割处理后的头季稻萌发成再生稻,采取相同的田间生产管理,并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对再生稻进行生育期观测,再生稻成熟后收割,分别取样考种及测产,并对再生稻进行产量结构和发育期分析.结果表明,播种移栽早的头季稻的发育期普遍较早,且比相邻迟播头季稻达到相同成熟度的日期早3~5 d.头季稻千粒质量(y)与全生育期(x)存在一元线性关系,y=0.1777x+7.1181(r2=0.6246),适当延长生育期增加成熟度对头季稻的产量有利.在20~60 cm的留桩高度范围内,再生稻的生育期随着留桩高度的降低而推迟.不同播期的再生稻,在穗粒数、穗结实粒数、千粒质量、实收产量和秕谷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虽第1播期再生稻的结实率较高,但在有效茎数方面,第3播期显著比第1、第2播期高,导致第3播期理论产量显著比第1、第2播期大.八成熟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在穗粒数、穗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方面均比九成熟、十成熟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高.头季稻收割时留桩高度40 cm对再生稻产量形成比较适宜.从全年产量而言,头季稻选择任一播期均可.头季稻八成熟度收割全年水稻产量较高,且八成熟度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单产明显高于九成熟度、十成熟度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单产.生育期长有利于千粒质量的增加,播期早、十成熟度的头季稻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头季稻八成熟、40 cm留桩高度收割对再生稻适宜.综合考虑头季稻+再生稻的产量及效益,以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早稻的种植习惯,南昌县再生稻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为头季稻3月底播种,头季稻在八成熟、留40 cm稻桩收割.  相似文献   

7.
中国再生稻的产量差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再生稻的产量差及影响因素,为揭示其生产潜力和制定高产高效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分别以"再生稻产量、品种、施肥、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方式和收割方式"和"ratoon rice,variety,fertilizer and China"为关键词检索,共收集目标文献119篇。总结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通过分析品种、施肥、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方式和收割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阐明再生稻产量差的影响因素及缩小产量差的途径。【结果】当前我国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的产量潜力分别为11.65、6.90和17.10 t·hm~(-2),总样本平均产量仅分别实现了产量潜力的71%、53%和68%。籼稻和杂交稻的再生稻产量分别比粳稻和常规稻增产24%—19%和18%—8%;头季的最优施肥量约为N 168 kg·hm~(-2),P_2O_5 123 kg·hm~(-2),K_2O 124 kg·hm~(-2);再生季的最优施肥量约为N 145 kg·hm~(-2),P_2O_5 50 kg·hm~(-2),K2O 200 kg·hm~(-2)。再生稻头季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4—29.1万穴/hm2;适宜留桩高度为40—50 cm;手栽种植利于再生季产量的提高因而总产量也最大;人工收割比机械收割的再生季产量高12%,虽然机种机收会减少产量,但差异不显著。【结论】我国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及两季总产量的增产潜力分别为3.38、3.27和5.41 t·hm~(-2)。合适的品种、肥料管理、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和收割方式可以缩小产量差,其中品种以籼稻和杂交稻为主;优化施肥量可以使头季和再生季分别增产9%和22%,优化种植密度则分别增产8%和17%;适宜的留桩高度为40—50 cm;机种机收更符合轻简化现代农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超级稻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超级稻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获得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品种中浙优1号为研究材料,研究头季稻收割成熟度、收割后留桩时间和定桩高度3个因子对再生稻苗情、有效穗、结实粒数、千粒重和实际产量等的影响。[结果]头季稻在80%、85%成熟度时收割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稻收割后,留桩时间越短产量越高;定桩高度为10 cm时产量最高,其次是15、20、5 cm。[结论]中浙优1号蓄留再生稻时要掌握好头季稻收割成熟度、留桩时间和定桩高度,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播期、育秧方式、栽插模式、促芽肥施用、头季稻不同收割时期、"九二0"喷施等再生稻高产关键技术要点试验,探究"中稻-再生稻"产量形成影响因素,以期建立一套完善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促进水稻产量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从品种选择、栽植、施肥、病虫防治、收割等方面总结再生稻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指导再生稻生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水稻再生稻进行促芽肥、发苗肥的不同施肥方式的栽培试验,探索最佳施肥模式。同时,通过再生稻发苗情况、经济性状的调查统计,综合分析产量,得出结论,在施促芽肥和发苗肥时,适当提高氮肥的施肥量,能够提高水稻再生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时间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促芽肥和发苗肥施肥时间处理,研究其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齐穗后20 d施促芽肥、收割后5 d施发苗肥的实际产量,最高(5 306.67 kg/hm2),促芽肥施用时间在齐穗后15~20 d为宜,发苗肥施用时间在头季中稻收割后3~5 d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再生稻的产量差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再生稻的产量差及影响因素,为揭示其生产潜力和制定高产高效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分别以“再生稻产量、品种、施肥、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方式和收割方式”和“ratoon rice,variety,fertilizer and China”为关键词检索,共收集目标文献119篇。总结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通过分析品种、施肥、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方式和收割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阐明再生稻产量差的影响因素及缩小产量差的途径。【结果】当前我国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的产量潜力分别为11.65、6.90和17.10 t·hm -2,总样本平均产量仅分别实现了产量潜力的71%、53%和68%。籼稻和杂交稻的再生稻产量分别比粳稻和常规稻增产24%—19%和18%—8%;头季的最优施肥量约为N 168 kg·hm -2,P2O5 123 kg·hm -2,K2O 124 kg·hm -2;再生季的最优施肥量约为N 145 kg·hm -2,P2O5 50 kg·hm -2,K2O 200 kg·hm -2。再生稻头季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4—29.1万穴/hm 2;适宜留桩高度为40—50 cm;手栽种植利于再生季产量的提高因而总产量也最大;人工收割比机械收割的再生季产量高12%,虽然机种机收会减少产量,但差异不显著。【结论】我国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及两季总产量的增产潜力分别为3.38、3.27和5.41 t·hm -2。合适的品种、肥料管理、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和收割方式可以缩小产量差,其中品种以籼稻和杂交稻为主;优化施肥量可以使头季和再生季分别增产9%和22%,优化种植密度则分别增产8%和17%;适宜的留桩高度为40—50 cm;机种机收更符合轻简化现代农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人工收割影响再生稻产量的因素,分析了富顺县机械化收割的优劣势,提出了发展思路,以促进该县再生稻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适合"中稻+再生稻"生产的水稻品种,在头季中稻生长前期按一季中稻生产方法进行田间管理,齐穗后15天左右施一次促芽肥。当谷粒黄熟度达到90%以上、且有70%的稻株倒二、三节芽伸长到2~3cm时,抢时收割头季,采取人工收割,留桩高度30cm,脱粒机不下田,尽量保护稻桩,收割后3~5天施肥一次。测得WZ-8再生稻产量为407.8 kg/667m2,"中稻+再生稻"产量为1 186.9 kg/667m2,均为参试组合最高;其次是WZ-4,中稻产量和再生稻产量分别在600 kg/667m2和300 kg/667m2以上,总产为986.0 kg/667m2。结果表明:WZ-8的中稻、再生稻和"中稻+再生稻"产量均为最高,具有较大的"中稻+再生稻"生产潜力;其次是wz-4,也可作为本区域的"中稻+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再生稻生产的合理施肥方法及头季稻施氮时期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在田阳县五村乡五村村早稻田开展了再生稻头季稻前氮后移对再生稻的影响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要实现头季稻产量9 750 kg/hm~2,再生稻产量3 750 kg/hm~2以上的产量目标,采用头季稻前氮后移施肥运筹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较大。头季稻氮肥后移的4种氮肥运筹方式,以基肥∶分蘖肥∶穗肥=6∶3∶1(施用量分别为252、126、42 kg/hm~2)的产量最高,达3 225.3 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总结超级稻+再生稻促蘖肥适宜施用量。[方法]种植超级稻+再生稻,超级稻收割2~3 d后施放不同量的尿素(分为7个处理)作为促蘖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收割后3 d追施促蘖肥225~375 kg/hm2尿素对提高再生稻产量有显著效果。[结论]不施或少施促蘖肥对再生稻产量会造成影响;多施促蘖肥再生稻产量不会提高反而造成浪费,适宜用量可以做到节本增收。  相似文献   

18.
常山2018年引进甬优1540作再生稻栽培,以2季相加百亩示范方平均产量17 390.25 kg·hm-2的成绩打破浙江省再生稻高产纪录。尽管获得了较高产量,但由于对甬优1540特性掌握不够,对其高产栽培所需的配套技术研究还不够深入,本研究于2019—2022年继续从适期播种、科学施肥、插秧密度、留桩高度、头季稻收割技术、水浆管理、病虫绿色防控等方面探索甬优1540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2022年在极端干旱天气条件下百亩示范方2季产量相加产量超18 000 kg·hm-2。本文结合近年围绕甬优1540再生稻高产栽培所做的试验示范,分析总结浙西地区甬优1540百亩示范方2季产量相加超高产技术要点,为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稻实行机械化收割可节省中稻收割成本,提高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种植效益。研究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对解决在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发展粮食生产意义重大。2014-2015年在我县九龙镇、袁市镇、丰禾镇等地对再生稻测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稻实行机械化收割对中稻产量无影响,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与中稻人工收割蓄留再生稻每667平方米节省支出300元,节支增效195元以上。2014年对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9块稻田(上、中、下等田各3块)进行再生稻测产,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130千克,较中稻人工收割蓄留的再生稻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低35千克;2015年对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9块稻田进行再生稻测产,平均667平方米产量135千克,较中稻人工收割蓄留再生稻平均667平方米产低35千克;按再生稻谷3元/千克计算,2年平均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产量较中稻人工收割减少35千克,减少产值105元/667平方米。中稻机收每667平方米节约了成本300元。机收中稻成本200元/667平方米,其中机收作业费100元(因交通便利情况,作业面积大小等因素而定),雇工搬运稻谷费用100元;而中稻人工收割中稻的成本在每667平方米500元。  相似文献   

20.
隆两优华占高产高效再生稻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2016年在湖南永州对隆两优华占再生稻进行了喷施"九二○"、增施促芽肥、机收时稻田土壤水分含量、留桩高度对比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隆两优华占两季总产量最高,生育期适中,再生力强,抗逆性较强,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再生稻品种;蓄留再生稻在前季稻齐穗后约15 d和再生稻破口期喷施"九二○"可明显提高产量;在肥力上等的田块增施促芽肥尿素10~12.5 kg/667m~2,在肥力中等和差的田块增施促芽肥尿素15 kg/667m~2,可显著提高再生稻产量;头季稻机械收割蓄留的再生稻产量低于人工收割蓄留的;蓄留再生稻以头季稻始穗后约18 d排水晒田再机械收割最适宜;机械收割留桩高度以25~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