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果树病害防治打药不在次数多,关键要打得巧,即要把药用在防治病害的关键时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生产中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然后根据发生规律,在病害最敏感的时期提前用药,把病菌控制在未萌发或未侵染  相似文献   

2.
番茄青枯病是我地目前番茄为害最大的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传播快,用药剂防治不能控制病害的发生,老菜区发病更严重,减产高达60%以上,甚至失收。为此,我们1989年用番茄套种洋葱——生态种植法防治番茄青枯病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早魁番茄、本地洋葱。供试材料:地膜、竹棍。2、试验方法试验在本所进行,前作为大白菜,  相似文献   

3.
果园用药误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用药误区1 1 认为用量多了总比少了好 因此随意加大用药量 ,从而造成生态失调 ,病、虫抗药性增加 ,甚至引起药害 ,造成落叶减产。1 2 别人用啥咱用啥 不少农民盲目购买 ,跟着别人学 ,不对症下药 ,不管是真菌、细菌、病毒病 ,见病就打杀菌药 ,对于虫害 ,不管蚜虫、螨害就打杀虫剂。而大部分药剂专一性强 ,往往只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病原物引起的病害 ,对其它病害则无效。1 3 认为许多农药混用效果才好 不少农民使用一种药老觉得不放心 ,常将许多药剂混配 ,其实现在多数农药本身就是复配而成 ,有时混用的几种农药都是同一作用机制 ,混…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森林生态病害含义的基础之上,列举我国近年森林生态病害的发生现象,分析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客观原因,并依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生态防治策略,提出针对森林生态病害的具体防治对策:科学进行规划,坚持适地适树,培育抗病品种,谨慎对待引种.  相似文献   

5.
夏菜豆正处在光照强、温度高、连续暴雨或长期干旱时期,土壤湿度及空气湿度均不易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极易诱发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等。浇水后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大幅提高,特别是阴雨天,环境条件更不易控制,极易产生灰霉病、疫病、枯萎病、炭疽病等。多种病害混合侵染,田间症状不典型,不易准确用药,造成病害的快速蔓延。菜豆对多种药剂敏感,用药不当容易发生药害。为此,对夏菜豆病害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同时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1品种选择夏菜豆一般选用丰收1号、九粒白、老来少等品种,并且选用无病、饱满、…  相似文献   

6.
梨树属蔷薇科梨属植物,分布较广,中国以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淮河流域一带栽培较多;其果实可食用。梨树生长期的病害防治很重要,梨树病害防治不当,或放任不管,易造成梨树长势不良、满树病害的现象,坐果率低,经济效益低。科学合理加强梨树病害防治,可以提高坐果率,提高果实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随着草坪量的增大,病害也随之增多,腐霉枯萎病成为侵染草坪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它具有危害大、分布广、发病率高、防治难度大的特点。笔者经过长期工作实践,总结了一套栽培防治和合理用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防止草莓病害发生,增加种植者的经济收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并在控制病害的同时保护生态,利用蜜蜂授粉的原理,对蜂箱进行改造,在箱体巢门位置增加布满枯草芽孢杆菌的改良垫片,以达到通过蜜蜂传播枯草芽孢杆菌来抑制灰霉菌传播和侵染草莓的目的。通过比较使用改良蜂箱技术,草莓始花期灰霉病发病率比普通蜂箱降低25%,成熟后果实发病率降低31%;草莓僵果较少,果实个大饱满,比普通蜂箱草莓平均糖度增加了18%,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36%;比普通蜂箱草莓增产21%;节省人工费用、化学农药费用,同时减少用药次数,对生态环境友好;可见,在生产中适合推广示范该蜂箱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9.
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随着蔬菜种植种类的增加,蔬菜病害种类也逐渐增多,有些病害症状很相似,不仔细观察很难识别,加之菜农缺少病害识别和防治知识,结果在防治时不能对症用药,而出现张冠李戴现象;有的虽然知道病害类型,但防治不科学,用药不合理而事半功倍,如此给蔬菜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提高菜农识别和科学防治病害能力,实现蔬菜稳产、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0.
许多果农缺乏对果园病虫防治基本规律的了解,搞不清当地果园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和用药关键时期,一味应用化学药剂防治,很少或根本不开展无公害用药和生物防治,加上部分果农超剂量、高毒性用药,不仅导致和造成了当前大面积果园生态结构严重失控,而且也促使危害果树的主要病虫种  相似文献   

11.
俞宗 《北方园艺》2005,(3):41-41
兰之病,多始于基质温闷不洁或过干。基质温闷不洁,空气受到排挤,病茵大量繁殖,兰根受损,各种病害由此而发,危害兰株。基质过干,肉质根因生理性失水而干瘪,失去输导能力,水分、养料得不到及时供应,兰叶粗糙焦头。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兰株,为维持生命就会张大气孔,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各种病茵趁虚而入,病害随后发生。另外,施肥、用药浓度过高,超过兰株细胞液浓度,造成反渗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桂林市西瓜种植的几个主产区,如雁山区雁山镇、临桂县会仙镇、永福县苏桥镇等地种植的西瓜都发现了一种毁灭性的新病害--西瓜果实腐斑病.这种病害初期在瓜面出现一个或几个暗绿色的水浸状斑块,后迅速扩大,整个瓜像开水烫过一样.一旦感染这种病害,一般50%以上的瓜将失去商品价值.由于这种病害发生时间尚短,致使许多瓜农甚至农技人员将其误诊而盲目用药,造成了不应有损失.  相似文献   

13.
1 番茄早疫病1.1 诊断:该病害是番茄最常见病害,叶茎果均可受害叶片最初产生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为2.5~5×12~21mm、边缘多有浅黄绿色晕环,中心暗色具有同心轮纹。表面有毛状不平坦物,潮湿情况下产生灰黑色霉状物,青果受害,先从花萼附近开始,初为椭圆形黑色斑,稍凹陷.直径大约10~20mm,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上面密生黑色霉层。1.2 防治:1、育苗期开始用药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普海因或70%泰生可湿性粉剂(W…  相似文献   

14.
造成西葫芦植株死亡的传染性病害主要有枯萎病、蔓枯病、灰霉病、软腐病、疫病、黑星病。6种病害皆可为害西葫芦茎蔓或分枝,造成枝蔓萎蔫或枯死;病菌直接或由伤口侵入,借风雨、灌溉水或农事操作传播;温度较高,湿度较大,连作地块发病重。采取选用抗病品种、消毒灭菌、嫁接换根、科学管理等措施,辅之药剂处理,达到无公害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猕猴桃溃疡病已经成为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近几年蔓延很快,这种病害已经引起领导、专家、果农、技术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通过试验、示范,总结提出一套综合防治溃疡病的技术,这一技术克服了单一用药很难控制的不足;现在提出技术方案,供广大猕猴桃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生态防治技术秦世君(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发生时造成大量减产以致绝收。采用新方法防治霜霉病是生产高效、无公害产品的重要途径。生态防治为其发展主要方向。1.病害识别发病初期,叶背出现水渍状斑,色变...  相似文献   

17.
对温室黄瓜灰霉病可采用生态防治,变温管理,抑制病菌滋生,结合初发期用药,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及喷雾法或机体轮换等施药技术.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空气湿度和温度.  相似文献   

18.
浅谈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随着蔬菜种植种类的增加,蔬菜病害种类也在逐渐增多,有些病害症状很相似,不仔细观察很难识别,加之菜农缺少病害识别和防治知识,结果在防治时不能对症用药,而出现张冠李戴现象;有的虽然知道病害类型,但因防治不科学,用药不合理而事倍功半,如此,给蔬菜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为了提高菜农识别和科学防治病害能力,实现蔬菜稳产、高产、优质。现把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广大菜农朋友,以供生产要求。1 病害识别 正确识别蔬菜病害是做到准确、及时、有效防治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识别病害时应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地甜椒生产上病虫害越来越多,病害如病毒病、疫病、根腐病、青枯病、脐腐病、白粉病等,虫害如棉铃虫、烟青虫、蚜虫、烟粉虱、茶黄螨、甜菜夜蛾等,防治上十分困难。这就要求人们掌握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做到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综合利用生态控制,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特别是低毒农药也要严格控制使用浓度,使用次数,尽量交替轮换用药;严格坚持用药安全间隔期,抓关键时期用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现将我们总结的一套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选用抗病品种如津椒2号、3号,中椒4…  相似文献   

20.
一般情况下,苦瓜的白粉病和霜霉病的识别是比较容易的,主要根据其症状来区分:苦瓜白粉病在叶片的正面、背面形成白粉斑,苦瓜霜霉病在叶片背面长出白色霉状物或病斑受叶脉限制。但在实际田间或大棚内,不可能看到如此典型的症状,有时只看到叶片正面现浅黄色小斑,很少见到霉层。许多苦瓜种植者常将白粉病当霜霉病来防治,造成用药不对,不但没有把病害控制,反而延误病害防治时间致使病情加重。现将这两种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诊断1.1苦瓜白粉病苦瓜白粉病是由瓜白粉菌及瓜类单囊壳白粉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