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一步搞好我区黄牛改良的浅见佚名(商丘地区畜牧局476000)商丘地区自1989年用西门答尔牛改良当地黄牛以来,坚持集中连片,高密度,大规模,点上幅射逐渐推进的方针,取得了显著成绩。1994年底各代杂种牛存栏近17万头,约占牛群的12%,有的地方已出...  相似文献   

2.
<正> 灵璧县共有17万农户,大家畜存栏15.8万头,其中黄牛12.7万头,占大家畜总数80.4%,能繁殖母牛5.6万头,占黄牛总数44.1%.该县黄牛属华北牛类型中的一个类群,体型小、役力弱、生长发育慢。为了改变这些缺点,从1981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截止目前共冷配母牛40520头,近3年冷配头数连续突破万头,受胎率由1981年的42.3%提高到72.5%,已繁殖西门塔尔杂交牛2.1万头,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发育快,役用性能强,经济效益高,表现了明显的杂交优势,我县黄牛改良冷配工作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3.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大牲畜生产发展很快,尤其是黄牛增殖比重迅猛加大,并且在朝着母牛化、年轻化转变。1984年底全省存栏大牲畜413.76万头,比1978年的254.4万头增长61.5%,黄牛存栏225.98万头,比1978年的103.1万头增长1.2倍;黄牛比重由  相似文献   

4.
1997年末全市黄牛存栏45.6万头,其中可繁母牛24.5万头,分别比1993年增长35%和47%,黄牛占大家畜的比重为96.6%。肉牛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1997年全市出栏肉牛10.35万头,比1993年增长115.6%。全市肉、奶总产量分别达到...  相似文献   

5.
德国黄牛改良当地黄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河市的黄牛饲养以粗放为主。当地黄牛体型小,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低。我站自1998年起从辽宁省肉牛繁育中心引进德国黄牛的细管冻精,对当地母牛进行杂交改良。全年冷配黄牛4.53万头,受胎4.08万头,总受胎率为90%。在粗放式饲养管理条件下,德杂一代黄牛在体型外貌、生长速度、肉用性  相似文献   

6.
2 改良效果2.1 改良牛头数增加推广黄牛改良配套技术10年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根据全国122个商品牛基地县统计,1978年各代杂交改良牛67.4万头,占当年存栏黄牛的12.50%,1988年各代杂交改良牛发展到291.3万头,占当年黄牛存栏的34.9%,比1978年增加223.9万头,年递增15.7%.  相似文献   

7.
延边黄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延边黄牛是吉林延边地区役肉兼用黄牛品种,全州现存栏牛72.6万头,其中延边黄牛有50.8万头,占全州牛存栏头数的70%。延边黄牛有黄色、蛋黄色和其它毛色,其中黄色占74.8%,因此统称延边黄牛。1981年被国家确定为五大良种牛之一。延边黄牛是我州各族人民精心培育的适合寒温带山区养殖的役肉兼用牛,体格高大结实,适应性强,肉质细嫩,汁多味美,柔软适口。具有独特的肉质风味和产肉性能,可与日本的和牛、韩国的韩牛相媲美。  相似文献   

8.
<正>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的东北部。人口87.6万,耕地面积182.5万亩。大家畜存栏15.8万头,其中黄牛13.4万头,占大家畜总数84.8%,能繁殖母牛5.6万头,占黄牛总数41.2%。该县黄牛属华北类型中的一个类群,体型小,役力弱,生长发育慢。为了改变这些缺点,从1981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截至1990年9月,共冷配母牛  相似文献   

9.
天柱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柱县天然草地资源十分丰富,有荒山草坡(草丛、灌丛、疏林)面积9.84万hm^2,占总土地面积44.5%。其中宜牧用草地6.83万hm^2,共计载畜量7.17万个黄牛单位,加上农作物秸秆利用、人工种草等载畜量4.12万个黄牛单位,总计载畜量11.29万个黄牛单位。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  相似文献   

10.
<正> 绥化地区从1977年开始引用黑白花奶牛冻精改良黄牛,累计受配母牛33.1万头次,准胎27.2万头次,平均受胎率82.3%;累计得改良牛19.9万头,其中1代改良牛9.96万头,2代改良牛5.98万头,3代改良牛3.98万头,已晋级奶牛2.39万头。 多年来,由于坚持以挤奶促改良,促进了黄牛的发展。1987年黄牛存栏已由1981年14万头,发展到27.3万头,改良牛占黄牛存栏的41.3%,晋级奶牛的改良牛和参加挤奶的改良牛累计产鲜奶13万吨,增值5850万元;累计出栏改良肉牛60059头,为市场提供牛肉6900吨,为社会创产值2760万元。  相似文献   

11.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的10年,河南黄牛发展的10年。到1988年底农牧部门统计黄牛存栏772万头(应为789.9万头——编者),居全国首位,是1978年存栏309万头的1.55倍,年递增9.6%。适龄母牛达379.3万头,占黄牛存栏总数的49%,年成活犊牛189.1万头(应为166万头——编者),出售和自宰肉牛132.8万头,年产肉牛1.52万吨,牛皮91.6万张。在养牛头数逐年增加的大好形势下,黄牛由资源优势,开始转变成商品优势。由于价格和经济优势的作用,我省黄牛出现了改良热、选种选育热。目前农户养牛以种优、体大、膘好、口轻、母多为其主要特点,促进了母牛、幼牛、青年牛比重增加,牛群结构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12.
黄牛生产是我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自1976年以来,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在全区普遍开展黄牛改良,取得显著成绩。累计改良配种8万多头,产活改良牛6万多头。适繁母牛比例由28.3%提高到45.2%,繁殖率由30%提高到38%,出栏率由1.04%提高到6.37%。累计出售改良牛4万头,收入2000多万元。其中:外贸出口改良牛4700头,换取外汇88万美元,群众获得收入270万元。目前全区改良牛存栏2万头,占存栏牛总数10%。改良牛比本地牛生产性能、经济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1有利条件1.1草地资源丰富。安福县地处赣中西部,水热光资源丰富,适宜饲养牛、羊等草食动物的草地面积7.66万hm2,其中丘陵草场2.46万hm2,占32.1%,疏林草场 2. 13万 hm2,占 27.8%,灌丛草场 0.77万hm2,占 10.1%,“十边地”草地等其它草场2.3万hm2,占30.2%。1.2养牛业基础较好。本县养牛的历史悠久,群众养牛经验丰富。本地黄牛属江西省三大地方黄牛品种之一──吉安黄牛,全县可繁母牛头数占黄牛总数的40%;有利于本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近年来,全县24个乡镇开…  相似文献   

14.
我省共有黄牛120.4万头,占大家畜的51.3%,除晋南牛外,其它山区黄牛个体小,产肉少,挽力差,经济效益低。为了探索我省山区黄牛发展方向,开辟综合利用和提高黄牛经济价值的新途径,1973年由省畜牧局、省畜牧所、山西农大与万荣、和顺县畜牧局等单位组成黄牛改良协作组,引进圣塔、格特鲁迪斯牛和海福特牛冷冻精液开展  相似文献   

15.
我县地处关中平原南部偏西。全县面积为2,964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23.4%,山区占76.6%,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饲料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大。全县有各类草场面积18.5万亩;大家畜33,452头匹,其中黄牛27,714头,奶牛1,660头,黄牛占大家畜的82.93%。我县原有黄牛个体小,产肉少,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黄牛改良的效果与方向雷雪芹,陈自刚,徐廷生(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1我国黄牛的种类我国黄牛遍布全国,头数最多(1993年末为8716.7万头),约占全国各类牛总头数的(12613.64万头)的69.1%,居世界第四位。关于中国黄牛类型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省地方良种黄牛选育工作,在中共山东省委和人民政府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国地方良种黄牛委员会的指导下,经过各级领导和广大养牛战线上的科技、饲养人员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1984年全省黄牛存养量达到了232.56万头,地方良种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也有所发展和提高。全省有鲁西黄牛49.2万头,比1978年增长了36%。渤海黑牛已达到二万余头。鲁西黄牛各项体尺均超过1974年,而且还高于五十年代中期,是解放后  相似文献   

18.
<正> 达县地区地处川东北大巴山南麓,辖13个县、市、区,其中有7个县(区)属于山区县(区)。全区幅员31002万平方米,含草山草坡8380万平方米,可产鲜草102.65亿公斤,可利用量52.65亿公斤,仅此一项可载畜74万个黄牛单位,加之种植业副产品可载畜73万黄牛单位,目前载畜能力可达147万黄牛单位。建国以来,我区革食牲畜有了较大的发展,牛存栏比解放初期增加了50%,羊  相似文献   

19.
从2001年度开始,扎鲁特组织实施草原黄牛攻关课题,全面推行黄牛冷配改良工作,本年度在全旗共布设黄牛冷配改良站(点)487处,培训技术人员1130人次;组群适龄母牛69740头,实配母牛58907头,受配率达84.5%,情期受胎率达84.7%,繁殖成活率达67.9%;冷配改良犊牛每头新增值500元,农牧民养牛户人均新增收入200元,纯经济效益达1150.854万元,达到扎鲁特旗首创、行业先进、效益显著要求,有力推动了以黄牛为主畜牧主导产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木赞牛与鲁西黄牛杂交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88年以来,我县承担了省农业厅下达的优良肉牛品种推广“丰收计划”项目。2年来,应用利木赞牛共配黄牛1.5万余头,现已产犊牛1.03万头,占黄牛总数的8.7%。实践证明、利杂一代牛具有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适应性强、经济效益较高等优点;利杂一代18月龄在饲养水平偏低条件下,平均体重290.7kg,比黄牛的236.7kg提高22.8%;在较好条件下,据试验可达400kg以上的出栏标准;利杂公母牛的平均挽力分别比鲁西牛提高16.43%和17.99%;养利杂牛投入产出比为1:2.19,鲁西牛为1:1.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