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为了解界首市泉河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特征,制定相应的农业面源防控措施,对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通过对该典型小流域内陶庙镇、王集镇、代桥镇、泉阳镇4个乡镇的11个行政村的农田污染源、养殖污染源及人居生活污染源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数据应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界首市泉河小流域内4个乡镇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源中,农田污染源的污染物总量和污染负荷率分别是17.44 t和4.68%;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污染源负荷分别是99.31 t和26.63%;生活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负荷率最大,分别达到256.19 t和68.69%;在COD、TN、TP 3个主要评价因子中,污染负荷率最高的是COD,达80.22%,TN污染负荷率为9.22%,TP的污染负荷率为10.56%;养殖业污染和人居生活污染源是界首市泉河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该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在治理该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应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政府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统筹引导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种植业、畜禽水产养殖业等方面综述了黔南州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平凉市农业污染及其治理状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调查及统计资料分析,平凉市农业面源污染从行业结构看,种植业产生大量农膜残留造成农膜"白色污染"和畜禽养殖业排污是农业污染的重点。针对全市废旧农膜残留和畜禽粪便是农业面源污治理重点的现状。在"十二五"期间,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切实解决平凉市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不断恶化、农民收入不高等一系列关乎到平凉农村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平凉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东  许仕  庐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56-9059
农业面源污染正成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但其分散性、广泛性等特点又决定了其治理难度较大。江西目前仍处于农业现代化的起点阶段,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该研究通过对江西省农业的种植业、畜禽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利用ArcGIS软件,对江西省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空间化和数字化处理。结果表明,江西省农业污染源主要是畜禽养殖业,其次是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污染日趋严重。该研究为江西省农业面源污染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吉林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基于对吉林省农业面源污染趋重的原因分析,提出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防止畜禽养殖污染、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加强农用地膜管控与回收等防治措施,助力发展农业可持续建设、开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陈瑾 《中国农业信息》2015,(4):31-34,39
桐乡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港密布,农业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养殖业的兴起,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已经须突出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桐乡不断探索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有效途经,以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生态养殖提升和种植业肥药双控与减量为抓手,全力推进农业面源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农业面源污染类型及治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及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等多种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危害,并提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及未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海宁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调查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模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大量畜禽粪便的直接排放;种植业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农村废弃物的随意丢弃,导致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于2001年底前对海宁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现状作专题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河南省1995—2010年的种植业、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指标与农村经济增长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探讨农村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人均GDP与种植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面源污染之间倒"U"形关系成立,畜禽污染排放量的拐点已经出现,化肥、农药、农膜投入的拐点均未出现,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增长,未来农村环境质量改善还需要一个过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包括加大政府对于农村面源污染的干预力度、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可持续农业、降低畜禽污染排放量等。  相似文献   

10.
宿迁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水产业源、农村生活污染源等方面对宿迁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原因,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大、农业面源污治污手段和措施缺乏、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面源治污责任意识淡薄、农业环保立法工作滞后、缺乏政府统一引导和管理等方面内容,并提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当地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绵阳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包括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利用率低;畜禽养殖量大、粪污有效处理率低;农田废弃物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还有差距。从综合配套治理技术尚不成熟,防治管理制度缺乏,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矛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未形成良性循环几方面,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成因。最后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包括加强法规建设,强化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农药减控工程,治理农药残留污染;实施化肥减量工程,加快土壤改良修复;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实施畜禽养殖提升工程,建立畜牧生态产业体系;实施清洁生产工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进重点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畜禽粪便及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综合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农膜地膜、生产和生活污水等。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相关概念、成因和危害,并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入手,提出了减少源头污染量,合理科学处理养殖场畜禽粪便及有效控制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范围内,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不但逐步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也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20年来,发达国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上主要通过源头控制,对农田面源、畜禽场面源进行分类控制。其核心特征为在扎实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发展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技术替代原有技术,在各主要水域和水源保护区研究和制定限定性农业生产技术标准。通过技术层面与政策层面的结合,在全流域范围内广泛推行农田最佳养分管理,限制水源保护区农田作物类型、轮作类型、施肥量、施肥时期、肥料品  相似文献   

15.
探究保山植烟区面源污染排污因子来源和负荷,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保山植烟区面源污染因子负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5-2020保山植烟区面源污染源主要为化肥,其次是秸秆废弃物,再次是农村生活,畜禽养殖污染负荷比最小。保山植烟区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TN 和 TP,其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30.57%和56.63%,化肥和秸秆造成的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均为腾冲最大,龙陵最小。本研究将为保山植烟区面源污染分类管理和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丘陵是我国南方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是降雨径流易发区和水土流失敏感区。诸多因素使农业面源氮排放成为丘陵区农村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的难题。为此,本研究以目标区域的产业发展为前提,基于丘陵小流域氮素流失特点,以氮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针对农村生活源、农田种植源和畜禽养殖源分别构建了生活污水的稻田安全消纳净化技术、生态种植串联沟渠塘堰的立体消减技术和种养结合的畜禽粪污多级循环全消纳技术体系,提出了"产业治污"运行及管理模式,即:根据流域环境承载力确定产业结构和规模,建立"企业订单+基地+农户+专家团队"的产业控污机制和"村企合一参与式"的治污管理体系。并基于国家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专项,在湖北省竹溪县竹溪河源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中进行了具体的工程设计和应用。实践证明,"产业治污"模式实现了目标区域污染治理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在有效削减丘陵区农业面源氮排放的同时,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17.
农业面源污染的趋势研判、政策评述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论文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形势和影响进行科学判断,有助于下一步政策方向和策略的选择,对现行主要政策进行评估,则有利于更高效地解决当前问题,及时纠正政策可能出现的偏差。【方法】全面回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领域的有关政策,综合运用政策文本分析、实地调研、文献归纳等方法,对当前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政策逐一进行评估。【结果】随着监测和统计口径的不断完善,未来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绝对数和占比均可能上升,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受到社会关注、政府重视,同时农业转型需求迫切,具备打好攻坚战的各项条件。政策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但是要谨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化肥零增长行动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大确定性,而农药零增长目标则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均需要警惕落入“数字游戏”陷阱。畜禽污染防治约束有余而激励不足,严重阻碍了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秸秆禁烧政策不计代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屡禁不止。【结论】从长期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要做好打持久战的预期和行动准备,完善监测体系,摸清家底,避免急于求成导致数字浮夸。强化已有政策的落实,避免重形式、轻内容,重出台、轻落实。投入端主要是源头减量,要加强投入品的供给侧管理,产后端主要是资源化利用,提供更加适合当地的技术手段,政策手段则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加大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应与其排放占比相匹配。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环渤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现民  王洪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300-6303
渤海海域污染日益严重。监测结果显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主要污染因子,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产生的面源污染是污染因子的重要来源之一,是造成渤海污染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山东省环渤海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现状,面源污染的产生主要是由种植业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利用率低,畜禽养殖业规模发展快,缺乏粪污处理设施,大量排放未经处理的粪污、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低、随意排放等原因造成的。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开展清洁种植工程、清洁养殖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等对策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对渤海海域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揭示粮食生产大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粮食生产内在脱钩关系,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农村统计年鉴等数据并选取化肥、牲畜排泄物和农药污染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清单分析法评估2007一2019年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脱钩理论揭示粮食生产与农业面源污染的脱钩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其中牲畜污染排放强度下降幅度达到35.16%,由2007年的60.21kg/hm^(2)降至2019年的38.04kg/hm^(2),化肥污染排放强度和农药污染排放强度分别下降了6.05%和10.13%,农业面源污染政策管控措施效果明显;2)农药、牲畜污染排放强度呈显著聚集性效应,高排放区主要分布在湘中、湘南及湘东地区,而化肥污染高值区逐渐向湘东地区聚集;3)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显著,粮食生产与3类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呈阶段性耦合脱钩特点。最后,本文提出了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在保障粮食生产前提下控制化肥施用数量,推广农药减量和虫害防治技术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