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黎明  李本  李萍  李兴锋  王洪刚 《种子》2008,27(2):10-12
利用杂交、回交、自交相结合的方法从小麦烟农15与中问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Host)Bark worth and Dewey,ElE1E2E2StSt,2n=6x=42)杂交后代(BC3F6)中选出抗白粉病种质系SN 996221。在对其白粉病抗性等主要农艺性状鉴定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胞学分析。结果表明:SN996221高抗小麦白粉病,其抗性可能来源于中问偃麦草;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与普通小麦的杂种F1PMC M I大多数细胞能观察到2个单价体,染色体构型为2n=1.02I+20.49Ⅱ,SN 996221可能是一个小麦一中间偃麦草的异代换系。  相似文献   

2.
抗白粉病小偃麦异代换系的细胞学鉴定和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从长穗偃麦草与小麦杂种后代中选育的抗白粉病小麦种质系山农87074-551在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胞学和RAPD鉴定.结果表明:山农87074-551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 MⅠ)染色体构型为2n=21 Ⅱ, 它与小麦中国春的杂种F1PMC MⅠ染色体构型为2n=20Ⅱ+2Ⅰ,说明山农87074-551是一个双  相似文献   

3.
抗白粉病八倍体小偃麦和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从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um)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双体异附加系山农Line15和八倍体小偃麦山农TE263的形态学、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它们的主要形态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44和2n=56,PMC MⅠ染色体构型分别为2n=22Ⅱ和2n=28Ⅱ;以中间偃麦草总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  相似文献   

4.
利用细胞学和RAPD技术鉴定抗病小偃麦易位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王洪刚  朱军  刘树兵 《作物学报》2001,27(6):886-890
本研究对从中间偃麦草与小麦杂种后代中选育的小偃麦种质系GP143,在进行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细胞学和RAPD鉴定.结果证明GP143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MI)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在它与小麦的杂种F1PMCMI染色体构型中,常观察到四价体;对GP143及其双亲进行R  相似文献   

5.
八倍体小偃麦是由偃麦草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后人工选育的新物种,它保留了偃麦草的许多优良性状,是小麦遗传改良和染色体工程研究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对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远缘杂种的衍生后代HBOT09035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种质材料HBOT09035整齐度好,株型紧凑,植株较矮,穗长较短,结实性稍低,分蘖能力较好;细胞学鉴定表明,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 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M I)不存在单价体或多价体,基本为环状二价体,染色体构型为2 n=21Ⅱ,减数分裂后期I(PMCA I)不存在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等现象,分离正常;白粉病抗性鉴定表明,HBOT 09035对白粉病有较高的抗性。种质材料HBOT09035在遗传上已经稳定,并且高抗白粉病,可以作为抗小麦白粉病育种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CH7034是一个兼抗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新种质材料,通过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杂交、回交选育而成.为明确其白粉病抗性的遗传机制及抗性基因的染色体位置,用小麦高感品系"SY95-71"与CH7034杂交,所获F1、F2及其双亲在温室用白粉病E09菌系的15号小种接种,对CH7034的白粉病抗性进行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苗期还是成株期,CH7034对白粉病菌均表现为免疫,且具有与其抗性供体小偃7430及野生亲本长穗偃麦草相似的白粉病抗性,F1代抗病反应型为O或O'级,F2代抗感分离比符合R:S=3:1,说明CH7034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用307对小麦微卫星引物对一个148株的F2群体进行分析,发现小麦微卫星标记xgwm311与抗病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12.4 cM.用中国春缺-四体和双端体材料进一步验证与抗病相关的片段位于2A染色体的长臂上,进而将CH7034所含的抗白粉病基因定位于小麦的2AL上.  相似文献   

7.
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小麦新品系CH5026白粉病抗性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5026是衍生于八倍体小偃麦TAI7045的抗病新品系,它兼抗小麦的白粉病和条锈病。温室抗性评价结果显示,无论是苗期还是成株期,CH5026对白粉病菌系E09均表现为免疫,且具有与其抗性供体TAI7045及TAI7045的野生亲本中间偃麦草相似的白粉病抗性,且CH5026和TAI7045的小麦亲本均为中、高感,表明存在于CH5026的白粉病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为进一步明确其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用高感品种(系)晋太170和CH5065分别与CH5026杂交、回交,将其F1,F2,BC1,F3群体及其双亲分别在太原温室用白粉病15号小种的E09菌系接种,并按单株调查其抗感分离之比。结果表明,F1对白粉病的感染分别为0或0;级。F2,BC1的群体中,其抗感分离分别符合3R∶1S和1R∶1S;而且在F3株系中,全抗∶抗感分离∶全感为1∶2∶1,说明衍生于TAI7045的抗病品系CH5026对白粉病的抗性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8.
利用细胞学方法对2个普通小麦-Elymus rectisetus(Nees in Lehm)A.Lve et Connor衍生系1059A1和1063A1进行了鉴定,并对它们的细胞学稳定性、白粉病抗性、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植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2个衍生系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已经基本稳定,根尖体细胞含有44条染色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2Ⅱ,与普通小麦亲本Fukuhokomugi杂交F1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0Ⅱ 3Ⅰ。结果表明,它们均为普通小麦-E.rectisetus异代换-附加系。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种异代换-附加系高感白粉病。2种异代换-附加系及亲本的SDS-PAGE分析表明,它们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与Fukuhokomugi相同。  相似文献   

9.
陶军  兰秀锦 《作物学报》2022,(2):511-517
中间偃麦草是小麦遗传改良的有用资源,育成了大量的小麦-中间偃麦草附加系、代换系及部分双二倍体。中4是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很方便与普通小麦杂交并被广泛用于小麦的遗传改良。014-459是中4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具有一些特殊特性,材料014-459与一些普通小麦杂交,无论正反交,其F1表现为不育,而与另一些普通小麦的杂交F1表现为可育,此外,材料014-459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很高。基于014-459的这些特性,猜测其可能具有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片段,为此对014-459进行了细胞学鉴定。FISH和GISH以及PLUG标记分析用来分析材料014-459的染色体组成情况。连续的FISH和GISH试验证实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部体中4与小麦杂交后代品系014-459的1对小麦2A染色体被来自中间偃麦草的1对St染色体代换, PLUG标记分析证实这1对St染色体属于第6同源群,可能来自中间偃麦草的St染色体被代换进小麦中造成了材料014-459的一些特性。对品系014-459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对促进中间偃麦草6St染色体在小麦中利用及小麦品质改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培育新的八倍体小偃麦,对于利用偃麦草遗传物质进行小麦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细胞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对从中间偃麦草与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后代选育出的10个八倍体小偃麦山农TE256、山农TE259、山农TE261、山农TE262、山农TE263、山农TE265、山农TE266、山农TE267-1、山农TE270和山农TE274进行了细胞学鉴定和染色体构成分析。结果表明,10个八倍体小偃麦绝大多数单株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56,个别单株含有54或55条染色体;大多数2n=56单株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构型为2n=28II,少数花粉母细胞存在单价体、三价体或四价体,后期I染色体可均等分向两极,仅有极少数细胞出现染色单体提前分离等现象;10个八倍体小偃麦均含有普通小麦的全套染色体和中间偃麦草的1个混合染色体基组,其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是由来自中间偃麦草3个不同染色体基组的染色体构成的混合染色体基组,其染色体构成分别为2St+8J~S+2J+2J-St、2St+8J~S+4J、2St+8J~S+2J+2J-St、2St+8J~S+2J+2J-St、2St+8J~S+2J+2J-St、6St+4J~S+2J+2J-St、4St+6J~S+2J+2J-St、2St+8J~S+4J、2St+8J~S+4J和4St+6J~S+4J,与目前已报道的八倍体小偃麦均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可为这些新型八倍体小偃麦的研究和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烟蚜茧蜂繁育及对烟蚜的防治效果探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653100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许家湾路26号(农职院生活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山东省宁阳县立足实际 ,长远规划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法制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培育建设种子技术市场 ,营造良种业发展的最佳环境 ,大力发展良种产业 ,使农作物制种业迅速成长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大主导产业。目前 ,全县制种已有 6大系列30多个品种 ,面积达 2 6万亩 ,年产量 4 0 0 0万公斤 ,年产值 4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 19% ,其中 ,黄瓜制种占了全国需求量的 70 %以上。 1998年 8月被国家特产经济委员会授予“中国蔬菜良种之乡”称号。1 坚持产学研结合 ,加快自主创新 ,提高制种科…  相似文献   

13.
张彩凤 《种子科技》2004,22(1):43-44
扦样是种子检验的首要环节,是开展种子检验工作的第一步,扦样技术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种子检验结果.如果扦样有问题,扦取样品缺乏代表性,那么无论后来检测多么准确,都不会获得符合实际的检验结果,从而对整批种子质量作出错误的判断.因此,探讨如何才能扦到具有代表性的种子样品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所扦样品具有代表性呢?  相似文献   

14.
Greenhouse technique to evaluate onion resistance to pink roo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An assay for resistance of onion to pink root Pyrenochaeta terrestris was developed, employing infested vermiculite medium with an adequate inoculum concentration of the fungus to minimize escapes of susceptible plants.Plant material other than seed was used. Either root-excised 6–8 week-old seedlings or onion sets were planted in infested vermiculite, and kept for two successive 2-week periods of growth differing in light and temperature regimes. During the first phase a short-day regime of 10 h and 17±1°C was kept, under which a vigorous root system was obtained. For an additional 12–14 days under 26±1°C and 12 h light the prolific roots were then exposed to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for disease development.This technique enables one to distinguish easily between susceptible Allium cepa material and a resistant line of A. fistulosum.Contribution from the Agricultur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The Volcani Center, Bet Dagan, Israel. No. 1022-E, 1984 series.  相似文献   

15.
丁义 《中国种业》2005,(6):31-32
品种权是农业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品种维权要依法进行,规范操作,并注意时效性.凡<农作物品种保护名录>公布后繁殖的新品种,必需在 1年内申请保护.无论是垄断生产、独家经营,还是有偿转让的保护品种,进入市场必需要具备"三号"、"两证".销售价格要兼顾农民利益.保护品种的有偿转让,不能变相卖包装、标签、标识.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农药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原因,分析了农药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类型,进而提出了预防补救措施和正确使用农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热心服务种业 携手再创辉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石桂双 《种子科技》2005,23(3):169-169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每年冬季都有很多陆地区的育种单位和个人利用海南独特的自然条件进行农作物种子科研、生产,不仅使新品种、新组合的育种周期大大缩短,而且促进了我国主要农作物推广品种的更新和换代,为我国的粮食增产和"菜篮子"的丰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曾多次去过海南进行玉米新品种自交系的选育和繁殖,现结合本人工作实践,浅谈玉米南繁育种应注意的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做好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需要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1承试人员素质是基本要求具备德才兼备的试验责任人员,是搞好区域试验工作的可靠保证。一个好的试验责任人员,首先要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够做到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其次要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