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渔业生产实践中,提高水域鱼类资源的主要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或改良水域的渔业生态环境;二是改造低产型或低经济效益型的鱼类区系组成。现就内陆水域鱼类区系的组成与改造,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江西的南昌、九江、上饶、抚州、宜春、赣州等地区经济鱼类常见病害情况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初步摸清了最近几年江西主要鱼病的种类、流行情况、危害程度.常见经济鱼类易发病害有39种,其中细菌性疾病11种、病毒性鱼病4种、真菌性鱼病2种、寄生虫病16种,营养性及其他疾病6种.一年养殖期内有两个发病高峰期,即5-6月、9-10月.不同水域类型、养殖模式病害程度不同,以池塘精养发病最为严重.探讨了当前江西常见经济鱼类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方法,并提出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3.
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主要鱼类食物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南沙岛礁周围水域收集了43种主要鱼类,共940个胃含物,根据对它们的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以及消化器官特点,一般可划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兼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兼游泳动物食性等5种食性类型。根据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的相互关系,初步划分为4个营养级,即初级生产者(海洋植物)、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低级肉食性动物和中级肉食性动物、高级肉食性动物。并根据这些营养级的划分,南沙岛礁周围水域43种主要鱼类可分低级肉食性鱼类,中级肉性鱼类和高级肉食性鱼类,它们的比为28105。灰裸顶鲷是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三重剌网举足轻重的捕捞对象,从食物网的观点出发,应加强灰裸顶鲷幼鱼期敌害鱼和其竞食者的捕捞,为低级肉食性经济鱼类除害,灰裸顶鲷就有可能增加资源量。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河日锋区及邻近水域渔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长江口河口锋区及邻近水域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构成多种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索饵场所,是重要渔业水域之一。本文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和历史文献,对水域的渔业概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水域鱼类区系特征、生态类型。简要介绍了水域主要经济鱼类的洄游分布、资源状况和渔业生产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 在渔业生产实践中,提高水域鱼产量的途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改良水域的渔业环境为经济鱼类繁殖生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必须有合理的鱼类区系,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饵料资源。本文主要从内蒙达赉湖的饵料现状,讨论改造鱼类区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渤海渔业资源结构、数量分布及其变化↑(*)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通过1982年~1983年和1992年~1993年分季底拖网调查,分析了渤海渔业生物资源的结构、数量分布及其季节间和10年间生物量的变动情况及原因。结果表明,渤海渔业生物优势种与10年前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鱼已代替黄鲫成为渤海鱼类资源最丰富的种类,斑的生物量亦有较大增加,而小黄鱼、蓝点马鲛的生物量则大幅度下降。中上层鱼类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增加,底层鱼类则下降,软体动物除春季外都下降,甲壳动物各季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渔业资源密集分布区由莱州湾-黄河口一带水域变为秦皇岛和龙口外海水域。总生物量各季都下降,降幅为9.7%~84.2%。渔业资源质量较10年前大为降低,经济价值低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已成为渔业资源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7.
珠江水系广东江段由东江、西江和北江组成。江河水面广阔。水中饵料生物丰富,鱼类品种有28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45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乡人口的增加,排入江河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激增,致使水域遭受不同程变的污染。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江河渔业资源.发展渔业生产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加强濒危水生动物资源增殖保护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维护自然水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系统完整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我省有土著鱼类105种,目前已有达氏鳇、施氏鲟等21种濒危鱼类,占土著鱼类的20%。从土著濒危鱼类所占比重看,加强濒危水生动物资源增殖保护已刻不容缓。应主要采取以下保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黄河陕西段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现状,于2013年对赤眼鳟和乌鳢进行了资源调查和生物学性状分析。结果显示,赤眼鳟主要分布在府谷、韩城至港口一带,资源量占渔获物量的5.91%,年龄组成主要以1+和2+为主,雌雄比例为1∶2.25。乌鳢主要分布在合阳洽川以下水域,资源量占渔获物量的4.66%,年龄组成主要以2+和3+为主,雌雄比例为1∶1.25。两种经济鱼类资源量占比较低,摄食水平相对低下,种群结构较简单。因此,在加强黄河陕西段主要经济鱼类野生资源恢复的同时应积极创建规范化养殖模式以提高整体资源量。  相似文献   

10.
二、河口咸淡水区鱼类有些鱼类生活在河口半咸水域,洄游于浅海——河口之间,一般不上溯到江阴以上,也有少数鱼类偶尔进入淡水水域. 1.鲈鱼.“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这个美是双关语,包括这条鱼的体态美和味鲜美.鲈鱼生长快,个体大,一般重3-5斤,最大者可达30斤以上.因是肉食性凶猛鱼  相似文献   

11.
用设置网箱的方式,监测松花江哈段主要排污口水质对鱼类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江中,明显的影响鱼类的生长,并且产生致死效应,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海三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与资源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新濯 《水产学报》1987,11(3):187-194
大黄鱼、小黄鱼和带鱼,是中国近海最重要的三种传统经济鱼类。本文主要论述了它们的分布,洄游和生物学特性,以及1955~1984年期间的开发利用经过和产量、资源变化。作者认为:近期这三种鱼产量的剧烈波动和种群年龄结构的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过去20~30年捕捞过度引起的。根据实践经验,把长寿命鱼种的最适年可捕量定为1/3·M·P_f(种群可捕资源)或1/3·5·M·B_6更为妥当。如果期望本海区渔业资源状况得到根本好转,必须对目前的捕捞强度作大幅度压缩。而要实现这一点,前面还有大量的社会、经济和立法问题亟待解决,且需国际上更广泛的协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1992-1993年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 17种主要经济鱼类的渔业生物学特性,并应用体长方法估计了 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L和K)、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讨论了资源的开发状况。  相似文献   

14.
对乌鳢在花园湖渔业开发中生态地位初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恩生  郑玉林  江河 《水产学报》1992,16(2):147-153
在湖泊的渔业生产中,乌鳢一般是作为敌害鱼类被加以清除的。通过渔获物调查和对乌鳢种群结构和食物组成的分析,认为在花园湖现有的生态条件下,乌鳢对经济鱼类的危害不大,还能起到抑制小杂鱼过量繁殖的作用,可以作为特种经济鱼类予以保留。  相似文献   

15.
菜州湾黄河口区幼鱼可分为浮游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混合食性和游泳动物食性4个类群。主要饵料生物为浮游动物、长尾类和仔幼鱼。浮游动物食性和游泳动物食性类群饵料重叠最严重,重叠系数在0.09以上。底栖动物食性类产有一定的偏离,重叠系数在0.45~0.72之间。小黄鱼、虎鱼类等幼鱼由于都以摄食长尾类和仔幼鲑为主,重叠系数在0.8以上。幼鱼的营养级在2.1~3.2之间平均比海成鱼营养级低0.43。这是由  相似文献   

16.
海水血居吸虫(Sanguinicolidae)病是严重影响一些重要商业鱼(金枪鱼、琥珀鱼等)养殖发展的一大疾病。该病具有一年一次流行高峰的流行特点,其流行要求一定的水温范围。血居吸虫感染养殖鱼,常常引起高感染率和高死亡率。在同一海区,原来寄生于野生鱼体内的血居吸虫可通过一定途径感染养殖鱼并造成流行,引起重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近几十年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对海水鱼血居科吸虫病的危害现状、流行病学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总结了血居科吸虫病的研究现状及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对该病的综合防治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东沿海腹洞式毛虾单桩张网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桩张网在渤海捕捞毛虾时,损害大量经济鱼虾的幼体,严重地破坏了渔业资源。为保护经济鱼虾的幼体,合理利用毛虾资源,作者根据毛虾和其他经济鱼虾幼体的不同习性和游泳能力,设计了腹洞式毛虾单桩张网。该网的主要特点是,在张网腹部开有一个较大的三角洞,经济鱼虾的幼体受惊后可由此下潜逃逸,或在流速较小时由此外返逃逸。两年来的生产对比试验表明,效果显著。腹洞式毛虾单桩张网比现有生产网的平均网次产量增加20.64%。其中,毛虾增产38.14%,释放经济鱼虾的幼体58.94%。  相似文献   

18.
黄海南部和东海的日本鲐鱼和蓝圆鲹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并兼食鯷鱼等小型鱼类。因此浮游动物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鲐、鲹渔场的关系密切。本文报导了1972—1975年间,对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分布的调查结果,并据此对鲐、鲹渔场的位置、渔期、渔获量以及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季节,鲐鲹鱼类的产卵群、索饵群和越冬群形成的渔场位置及其变迁,都和浮动动物的分布、数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闽东北外海渔场中上层鱼类探捕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福建近海的捕捞压力,打破灯光围网作业生产的被动局面,解决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在春夏汛灯围淡季作业问题,于1989 ̄1991年5 ̄9月,对该渔场的中上层鱼类进行生产性探捕。在专业生产调查中,从统计的渔获量和其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期间表明:闽东北外海渔场中上层鱼类有开发利用价值,不仅为福建灯光围网作业开创一条新路,而且为今后重点开发该渔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几内亚比绍共和国(下称几比)海域渔获物种类组成及其分布进行了分析,认为几比海域水深100~500 m范围内,存在一定数量浅水区罕见的底层类群,如须鼬鳚、长额拟对虾、真蛸、竹筴鱼、鲷科鱼类等,具有一定的商业捕捞价值。文章指出,在几比海域合作捕鱼长达21年之久的中国拖网渔船队,必须尽快脱离资源业已明显衰退的浅水河口渔场,逐步向外发展。对中国渔船来说,实现深水捕捞(100~500 m)不存在太大的困难,但渔船设备(如主机功率、网机绞拉力、部分舾装设备)、渔具渔法宜作适当技术改造。文章还探讨了中国过洋性远洋渔业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