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在传统池塘养殖中,每养殖1亩鳜鱼,需配套3~4亩池塘培育饵料鱼。这种活饵养殖方式引起的配套饵料鱼塘占比成本高、饵料鱼与鳜鱼生长衔接难度高、人工捕捞饵料鱼劳动强度高、饵料鱼携带病原体导致发病率高的“四高”因素,制约了鳜鱼养殖持续、高速发展。因此推广鳜鱼全程配合饲料养殖对于推动鳜鱼产业变革、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两年,随着鳜鱼配合饲料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拟穴青蟹亦称青蟹,肉质细嫩鲜甜,富含丰富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是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蟹品种.在浙南沿海一带,拟穴青蟹、南美白对虾和缢蛏为围塘主要养殖品种,养殖模式以虾、蟹、贝混养为主.传统青蟹养殖基本是投喂冰鲜饵料,部分冰鲜饵料常带有病菌,易导致病害暴发,使养殖效益降低.围塘生态混养技术以配合饲料代替冰鲜饵料,采用多营养层级...  相似文献   

3.
杨帆  庞璇 《当代水产》2024,(2):42-43
<正>据统计,2022年我国鳜鱼产量40万t,产值200多亿元,全产业链约700亿元。然而,目前养殖1斤鳜鱼需要4.5~5斤饵料鱼,且饵料鱼季节性变化明显,难以持续供应,还会携带病毒增加鳜鱼患病风险,活饵料鱼养殖制约着鳜鱼产业发展。因此,选育易驯食鳜鱼新品种(系),优化饲料配方与工艺,实现鳜鱼人工饲料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是推动鳜鱼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翘嘴鳜以其生长速度快、饵料容易解决、病害相对较少、对气候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在江苏境内被广泛养殖。鳜鱼目前在江苏的养殖方式以单养为主,在养殖区建立专门饵料鱼养殖池塘,根据饵料鱼生产能力及资金等现状决定放养鳜鱼苗种的数量。这种模式已经得到了养殖户的肯定,成为当地高产高效养殖的主要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加州鲈养殖中主要以冰鲜小杂鱼为饵料,由于投喂冰鲜鱼会破坏水质,增加加州鲈患诺卡氏病害的风险,投喂劳动量大,使其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加州鲈是肉食性鱼类,饲养加州鲈的配合饲料中鱼粉所占的比重较大,给加州鲈的养殖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因此找到能够代替鱼粉的合适蛋白质源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用来替代鱼粉的植物蛋白源主要包括去皮豆粕.  相似文献   

6.
鳜鱼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成 《淡水渔业》2002,32(4):20-21
鳜鱼是当前内陆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之一 ,其养殖模式有多种 ,现将其技术要点分别介绍如下。1 池塘主养1 1 池塘条件水源充足、清新 ,底泥少或无 ,池塘面积 1~10亩 ,以 2~ 5亩为宜 ,水深 2米左右 ,排灌增氧设备齐全。1 2 饵料鱼培育(1)饵料鱼品种 根据适口性、经济性原则 ,可选择银鲫、鳙、草、鲂为饵料鱼 ,有条件引进鲮鱼则更为理想。(2 )饵料鱼养殖利用鳜鱼池放养前的空闲期培养前期饵料鱼 ,可自繁银鲫苗或在鳜鱼放养前 10~ 2 0天投放家鱼苗 ,苗放养量 4 0~ 6 0万尾 ,其饲养方法宜用豆浆或其它饲料 ,不宜过多施肥。中后期饵料鱼则…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大黄鱼养殖过程中主要投喂冰鲜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且以冰鲜杂鱼为主。然而,大多数冰鲜杂鱼存在质量低下、携带病原菌、饵料系数高、投喂成本高、易造成养殖水体水质恶化和引发病害等问题。此外,低质量的冰鲜杂鱼还会引起大黄鱼肝脏脂代谢紊乱,降低抗病力,危害鱼体健康。因此,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全面替代冰鲜杂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正>鳜鱼俗称桂鱼、季花鱼、花鲫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淡水鱼。目前我国养殖的鳜鱼品种有翘嘴鳜、斑鳜和杂交鳜,其中翘嘴鳜养殖量占总产量90%以上。《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鳜鱼养殖总产量首次突破40万吨,比2021年增加2.75万吨。鳜鱼食性独特,自开口起以鲜活饵料为食,传统的养殖方式在不同阶段均需配套供给活饵料鱼。但投喂活饵料鱼存在病害风险高、药残超标等隐患,  相似文献   

9.
1993年,笔者在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进行了网箱养殖鳜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谈几点体会如下; 一、养殖方法以经常投喂饵料鱼的方法为好,这种养殖方法饵料系数低,成活率高,生长快,管理方便。在一次性投放鳜鱼种和饵料鱼的养殖方法中,没有发现鳜鱼食饱后因饵料鱼过多而咬伤、咬死饵料鱼的现象,由此可以认为,这种养殖  相似文献   

10.
<正>清远市是广东省四大鳜鱼主产区之一,2022年,全市鳜鱼养殖面积达到1.4万亩,产量约1.7万吨,产值约10亿元。一直以来,鳜鱼以活鱼为食,养殖1亩鳜鱼需配套4~5亩饵料鱼,养殖成本高、风险大,集约化生产发展受到限制,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广东省珠三角及周边地区开始摸索饲料养殖鳜鱼。为了掌握饲料养殖鳜鱼第一手资料,笔者从2018年4月开始对广东省5个养殖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将养殖模式引入清远市。  相似文献   

11.
鳜鱼在天然水域中终生以活鱼虾为食,拒食死饵。这一独特的摄食习性,因活饵料鱼成本高、适口性等限制了鳜鱼的规模化养殖。为攻克鳜鱼食性转化难关,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探索,驯化鳜鱼使其可摄食鱼块、冰鲜鱼等。利用冰鲜条等野杂鱼开展网箱养殖商品鳜鱼生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  相似文献   

12.
鳜鱼是较珍贵的水产品种,以鱼虾为饵料,抗病力强。近年因投喂品种单一的饵料鱼虾、水产加工残料等,饵料鱼的品质不断下降,引起鳜鱼的肝胆病逐年增加,已被视为鳜鱼疾病的顽疾,对鳜鱼养殖,运输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杂交鳢"杭鳢1号"(以下简称"杂交鳢")是乌鳢♂和斑鳢♀杂交获得的F1代,笔者单位选育的该品种2009年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GS-02-003-2009),该品种养殖可全程采用人工饲料投喂,更兼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饵料系数低、病害少、效益高等优点。杂交鳢的养殖有效解决了传统乌鳢投喂冰鲜鱼模式造成的水源污染及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鳜鱼,俗称季花鱼、桂花鱼,鳜鱼的饵料鱼配套是发展鳜鱼养殖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一、饵料鱼的品种主要包括鲫鱼、草鱼、鲢鱼、团头鲂和露斯塔野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评估了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饵料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池塘混养模式的影响。经过5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与冰鲜饵料组抽样青蟹的平均规格、形体学指标、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的青蟹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饵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青蟹胃蛋白酶、肠蛋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冰鲜饵料组(P0.05),胃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冰鲜饵料组(P0.05)。冰鲜饵料组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磷酸盐和总有机碳指标均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在属水平上,冰鲜饵料组水样中的海命菌属等7种微生物菌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冰鲜饵料组底泥中的地杆菌属等8种微生物菌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每667 m~2总产量(蟹+虾+贝)和利润分别为374 kg和6 210元,比冰鲜饵料组分别增加5.9%和42.6%。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拟穴青蟹围塘养殖效益,具有推广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强,在自然水域中,一般不易发生疾病。但在池塘精养黄颡鱼,增加放养密度和人工大量投放饲料,如投喂饵料营养不全、饲料变质、水质变差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黄颡鱼会产生疾病。因此,做好黄颡鱼池塘养殖病害防治工作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下面就防治黄颡鱼池塘养殖疾病发生的主要技术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7.
<正>网箱养殖鳜鱼,必须根据鳜鱼自身生长习性,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有计划地生产供给其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活饵料鱼,加强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治,适时取捕销售,才能获得较好的养殖收益。在鳜鱼网箱养殖日常管理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科学投饵鳜鱼属肉食性鱼类,一般以摄食鲜活饵料鱼为主,且其不同生长阶段对活饵料鱼的种类、规格等有不同的要求,一旦饵料鱼提供不及时、数量不  相似文献   

18.
石斑鱼属肉食性鱼类,以前投喂的饵料主要是鲜度较高的小杂鱼。随着其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饵料鱼的供应也日趋紧张,国家相关渔业管理条例规定要求逐步禁止在水产养殖上使用鲜杂鱼(冰鲜杂鱼),未来几年将严禁直接使用鲜杂鱼(冰鲜杂鱼),推广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石斑鱼势在必行。当前,石斑鱼养殖业主要采用的饲(饵)料有:鲜杂鱼(冰鲜杂鱼)、硬颗粒沉料、软颗粒料。不同形状的饲料有不同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江苏吴江市自上世纪90年初试养鳜鱼成功,中期进入规模化生产,迎合了市场济经发展,又使传统低值鱼转化为高档品,产量从原来100千克/亩提高到500千克/亩,亩均(包括配套饵料鱼池)效益达3000元以上。主要以传统的鲫鱼、草鱼、鲢鱼、团头鲂作为开口饵料,同时又引进泰国露斯塔野鲮等,作为养殖鳜鱼成鱼的饵料鱼。养殖模式上有单养、套养、混养,在饵料鱼配套池,采取轮作的方式,鲫鱼、鲮鱼、青虾一池多用,多季养殖。  相似文献   

20.
技术交流     
《海洋与渔业》2013,(1):57-57
鳜鱼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大量捕食饲料鱼,其排泄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尤其在水体底部)。看水养鱼的养殖户看到养殖池水很清,常常以为不用换水。有经验的鳜鱼养殖户发现。水质污染后,鳜鱼往往出现吐食(捕食后又将饵料吐出)、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等现象。因为鳜鱼在饱食后对水质的要求比空腹时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