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GS-02-001-2018)于2018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新品种。该品种是以长江流域湖泊中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为选育对象,以体重为选育目标,通过群体选育方法培育生长速度快、生长性能稳定的黄颡鱼母本群体及瓦氏黄颡鱼父本群体,通过杂交制种技术,繁育出生长速度快的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该品种具有以下优点:(1)生长快。"黄优1号"的体形、色泽与普通黄颡鱼相似,一  相似文献   

2.
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GS-02-001-2018)于2018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无肌间刺、成体色泽与普通黄颡鱼相似、养殖成活率高等优点.苗种越冬是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成鱼养殖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了来年苗种的质量和成活率,影响整个生产环节.冬季水温低,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  相似文献   

3.
<正>"黄优1号"杂交黄颡鱼(GS-02-001-2018)于2018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体形、色泽与普通黄颡鱼相似、生长快、成活率高、品质和市场接受度高等优点。本文总结了多年来杂交黄颡鱼池塘苗种培育经验,为广大养殖户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一、彻底清塘水花下塘后集群底栖的特性决定了它的敌害生物众多,尤其是老池塘,因此在准备黄颡鱼苗培育池塘时一定要彻底清塘,由于黄颡鱼苗游泳速度相对缓慢,泥鳅、河蚌、泥螺、蝌蚪、蜻蜓  相似文献   

4.
《海洋与渔业》2011,(6):33-33
黄颡鱼“全雄1号”是今年农业部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4-001-2010。它是相关科技人员历时十余年攻关而成的智慧结晶。科研人员先采用性逆转、人工雌核发育等技术获得染色体均为YY的超雄鱼与生理雌鱼,再将两者交配后生产的YY超雄鱼作父本与正常雌鱼母本交配,最终培育出黄颡鱼“全雄1号”。  相似文献   

5.
全雄黄颡鱼是近年来培育出的优良品种,是2010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批准的水产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4-001-2010)[1-3]——"全雄1号",是以超雄黄颡鱼为父本和黄颡鱼为母本进行杂交产生的F1代品种,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的特点,目前已在全国较多地区推广养殖,饲养效果好,经济效益高,是渔民增收的新路径[1]。全雄  相似文献   

6.
2018年,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以下简称"黄优1号")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新品种.该品种体型、色泽与普通黄颡鱼相似,成活率高,苗种培育阶段的成活率比普通黄颡鱼提高了 30.04%~31.39%;与普通黄颡鱼和全雄黄颡鱼苗种相比,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运输方便等优点1-2],因此,近年来在杂交黄颡...  相似文献   

7.
<正>对黄颡鱼的生物学研究发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雄性黄颡鱼比雌性黄颡鱼生长速度快30%左右。为了提高养殖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科所、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十年的潜心研究,培育出水产养殖新品种黄颡鱼"全雄1号",在全国推广养殖,取得良好效果。为了摸索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技术,芜湖天成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从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进卵  相似文献   

8.
孔雀鱼的友好邻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王卫民[1]报道了黄颡鱼规模人工繁殖后,南北各地关于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报道相继涌现[2~6]],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开始走向生产,其中尤以张国强等[4]繁殖工作较详细,以后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得以普遍展开[7、8].我们也曾连年进行了大规模繁殖及苗种培育生产,综合上述文献及自身工作,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白金丰产鲫     
正"白金丰产鲫"(品种登记号为GS-01-001-2015)是由华南师范大学、三水白金水产种苗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共同选育的鲫鱼新品种,也是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广东首个鲫鱼新品种。专业团队精心选育白金丰产鲫是以经6代群体选育的彭泽鲫(品种登记号:GS-01-003-1996)为母本,以广西钦江采捕的野生尖鳍鲤经6代群体选育获  相似文献   

10.
王珍  王圣强 《齐鲁渔业》2013,(12):16-17
黄颡鱼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它具有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群体产量高、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2011年江苏省徐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申报了《黄颡鱼池塘规模化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并获得立项。经过2年的项目实施,总结出试验塘的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与养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养殖技术、放养模式、病害防治技术的系统研究,探明了黄颡鱼的食性、溶氧需求、温度适应性、盐度耐受性等生物学特性,报道了黄颡鱼繁殖与苗种培育措施,提出池塘养殖所需配套技术及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合方鲫(亦名合欢鲫)是湖南师范大学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少军院士课题组以日本白鲫为母本、红鲫为父本,通过种间杂交研制的具有多种优势的二倍体优质鲫鱼。合方鲫于2017年经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水产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2-001-2016)。2019年,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在澧县北民湖基地进行了合方鲫苗种培育试验,经9个月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一、品种名称斑节对虾"南海2号"二、品种来源该品种是以斑节对虾"南海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9-2010)为母本,以2009年从非洲南部附近海域引进并经5代家系选育获得的斑节对虾非洲品系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代。三、审定情况2017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2-002-2017)。四、特征特性该品种具有生长快、养殖成活  相似文献   

14.
新品种全雄黄颡鱼具有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等特点,因此养殖全雄黄颡鱼是提高黄颡鱼上市规格、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为加快全雄黄颡鱼在盐城市的示范和推广,在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黄颡鱼规模化繁育及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的资助下,2010-2012年我们在射阳县康余水产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从卵黄苗到黄颡鱼夏花鱼种的培育工作,通过3年的摸索,培育成活率从30%提高到70%以上,总结出适合本地区的全雄黄颡鱼从卵黄苗下塘培育至夏花鱼种的一套成熟的清水育苗技术,形成了全雄黄颡鱼夏花鱼种的规模化培育关键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杂交鲂鲌“皖江1号”是由安庆市皖宜季牛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共同培育的水产新品种,并于2020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通过,品种登记号:GS-02-001-2020。目前,杂交鲂鲌“皖江1号”已是安庆市重点推广的淡水养殖新品种。杂交鲂鲌“皖江1号”的苗种养殖,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4月21日至7月3日进行了黄颡鱼较大规模的人工繁殖试验,人工催产黄颡鱼6批,其中催产雌性黄颡鱼1017尾,计82.7kg,雄性黄颡鱼1080尾,计130kg,获黄颡鱼苗40万尾左右.本文对黄颡鱼的繁殖季节,雌雄比例,注射方法,几种催产激素对黄颡鱼的催产效果,流水孵化与静水孵化的效果,人工鱼巢的设置,苗种培育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产》2016,(6):78-81
正A奥尼罗非鱼品种来源:用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和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杂交优势明显的子一代杂交种。审定情况:1996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2-001-1996。特征特性:奥尼鱼又称全雄性罗非鱼,奥尼鱼雄性率达90%以上,生长速度比父本奥利亚罗非鱼快17%~72%,比母本尼罗罗非鱼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刺少无鳞、价格适中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喜爱.2015-2019年四川省黄颡鱼养殖产量迅速增加,2019年养殖产量达到3.25万吨,占全国的6.1%.四川省黄颡鱼养殖主要集中于眉山和成都周边,为全国黄颡鱼养殖户提供优质苗种,同时也是四川省黄颡鱼规模化养殖与产量重要区域.本文结合四川省黄颡鱼养殖经...  相似文献   

19.
在获得黄颡鱼"全雄1号"新品种证书后,如何将新品种推向市场是刘汉勤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自从2011年黄颡鱼"全雄1号"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后,刘汉勤将更多的思考放在了如何将这一成果推向市场,为广大的水产养殖户创造效益?如何适应从科研到市场推广之间的跨度和身份转变?如何面对市场上对全雄黄颡鱼认知不一的各种声音?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我们国家已经审定并公布的水产养殖新品种有一百几十个,但由于诸多原因,大部分品种在生产上利用和发挥的作用有限.黄颡鱼"全雄1号"如何不重蹈旧路?刘汉勤的想法是引入现代市场营销的理念,找到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即苗种供应采用种源可控,分级生产,加盟商管理的推广方式.  相似文献   

20.
瓦氏黄颡鱼[Peltobagrus vochelli(Richardson)]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种类。具有广泛的人工养殖推广前景。1999年至2004年,我们在瓦氏黄颡鱼大规模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夏花苗种培育生产性试验,现将在龙感湖盛氏渔场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