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光周期对红螯螯虾繁殖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红螯螯虾 (Cheraxquadricarinatus)自从 80年代末被开发利用以来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生物学、增养殖技术等进行了研究 ,但至今尚未见有关光照对红螯螯虾影响的报道。本文研究了光周期对红螯螯虾抱卵、胚胎发育及虾苗生长的影响 ,以期为提高和完善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 :试验用虾为我院人工繁殖并培育的亲虾及虾苗。亲虾体长 113~ 12 2mm ,体重 5 5~ 90g ;虾苗平均体长 2 2~ 2 5mm ,平均体重 0 5~ 0 6g。1 2 试验方法 :光周期L∶D分别为 0∶2 4,6∶18…  相似文献   

2.
红螯螯虾的室内人工育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顾志敏 《水产学报》2003,27(1):32-37
于1996-1998年,在浙北地区,对澳大利亚引进的红螯螯是进行亲虾培育、人工越冬,怀卵孵化,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浙北地区,2.8-4.9g的幼虾经5个月左右的饲养可以达到性成熟并部分怀卵,利用电厂余热水水泥池人工越冬的成活率可达70%以上。越冬后亲是在水温20℃以上即开始交配怀卵,怀卵盛期4-6月。红螯螯虾一年可产卵4次,但只有第一、二次怀卵可用于育苗生产,个体一次怀卵量较少,一般为400-500粒,但群体怀卵比率较高。试验还表明,红螯螯虾出膜幼体即呈幼虾状,需依附母体7-10d后才营独立生活并开口摄食外源性饵料,所研制的幼虾Ⅰ号饲料为红螯螯虾室内人工育苗较好的开口饲料。室内人工育苗成活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3.
红螯螯虾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育出全长2cm以上虾苗百余万尾,每只抱卵虾每次能出苗100-300尾。介绍了红螯螯虾的亲虾培育、抱卵虾孵幼培育及幼体培育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楼丹  邬勇杰 《内陆水产》1999,24(8):22-22
红螯螯虾属拟螯虾科,光壳虾属,俗称淡水龙虾,原产澳大利亚北部,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为热带淡水虾类。我国自90年代初开始引进。1998年我们进行了水泥池人工繁殖试验,初获成功,现总结如下。1条件与方法1.1亲虾培育选留上年养成的成虾作繁殖之用。选择...  相似文献   

5.
红螯螯虾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10年成功进行了红螯螯虾的人工繁育生产,掌握了红螯螯虾的亲虾培育、抱卵虾孵化和幼虾培育关键技术.红螯螯虾亲虾适宜在土池中进行稀养方式培育,繁殖亲虾规格宜在60 g/尾以上;水温达20℃以上,红螯螯虾可交配产卵;红螯螯虾属一年多次产卵类型.胚胎发育适宜温度20~32℃,孵化时间4~13周,在22~30℃温度...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技术,在非繁殖季节的冬季,采用温度和光照相结合的诱导技术,在试验室内进行了澳大利亚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70d后雌虾的抱卵率达到97.2%,3月上旬即已孵出虾苗,比自然条件下早出苗90~100d,每尾亲虾的平均出苗数为517尾。  相似文献   

7.
单乐州 《水利渔业》2002,22(6):35-35
红螯螯虾俗称淡水龙虾 ,原产澳大利亚北部 ,该虾个体大、生长快、适应环境能力强、食性杂 ,是一个新兴的、有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名特优品种。我国于 1 992年由广东珠海率先引进 ,之后有关淡水龙虾的养殖、育苗等均有报道 ,但有关虾苗如何出苗收集及纯化问题尚未见报导。笔者于  相似文献   

8.
以体质量0.02 g红螯螯虾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温度(22、25、28、31、34℃)对红螯螯虾虾苗生长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红螯螯虾虾苗的成活率不断降低,22℃时成活率最高,为48.21%±8.50%,34℃时成活率最低,为21.55%±3.09%,31℃时虾苗特定生长率最高,为7.50%±0.41%。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的鲜活虾较少,又远离沿海,为了找到一种适合于内陆地区生长和繁殖的虾类,从1994年开始立项研究红螯螯虾。因为该虾的繁殖和生长过程完全是在淡水中。从市场情况看,该虾也受到欢迎,原产地澳大利亚,商品虾规格50克左右的售价为18澳元/公斤。研究出合适的养殖方法和途径,更好的开发这一水产资源,将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所对该虾的研究主要是在亲虾培育、繁殖,育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些收获。本文仅就一年多的工作作以下报导。 一、村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实验用红螯螯虾(C,quadric arinatus)是1993年12月和1994年初从广东省新会县购进,平均个体50克。运到后,暂养到温室水槽中,水温控  相似文献   

10.
红螯螯虾原产于澳大利亚地区,最佳生长温度为22~30℃,年可产卵3~5次,6个月即可长至50~80g,达到上市规格。生长快、易驯养是其特点。由于红螯螯虾原产于热带区域,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因此,成虾和稚虾必须在室内越冬。产卵主要受水温和日照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环境缺氧(Hypoxia)及其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缺氧不仅会引起鱼类形态结构的改变还使其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对鱼类的各种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环境缺氧的因素、适应的类型及其对鱼类呼吸、摄食、生长和游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鱼类生理生态相关研究、渔业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氰戊菊酯对鲤科鱼类致突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统计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胚胎致畸率,研究了氰戊菊酯对鱼类的致突变效应。结果显示:氰戊菊酯对1龄草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60.62μg/L;1.2μg/L以上的氰戊菊酯能显著提高草鱼的微核率、核异常率以及总核异常率,三者的变化趋势均是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先升高,达到峰值后再缓慢下降;微核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表明氰戊菊酯对草鱼染色体畸变有明显影响。在2~32μg/L的氰戊菊酯中,随着浓度的升高,斑马鱼的胚胎死亡率升高、出膜率降低、80%胚胎出膜时间延长,仔鱼畸形率升高,说明氰戊菊酯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有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跃 《水产科学》2001,20(4):24-25
通过对大伙房、清河、柴河、汤河4座水库12年来水量和淹没区面积与渔获量数据的分析,表明淹没区面积同来水量一样也是影响水库渔获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评价水库鱼产性能方面引进淹没区数据其结果会更精确。  相似文献   

14.
海藻糖抗冻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冻藏条件下,海藻糖对白鲢鱼肉冷冻变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在-20℃冻藏30天后,加入海藻糖后白鲢鱼肉的Ca^2+-ATPase活性保持在70%左右水平,其肌原纤维能够维持很高的稳定性;对比蔗糖、多聚磷酸盐等传统抗冻剂,海藻糖较大程度地维持了鱼肉原有的颜色和风味,保证鱼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2009年4月在河南省洛阳市洛河中随机采取垂钓渔获物样本288尾,进行体长、年龄测定和种类鉴定。结果为:渔获物样本共有7种鱼,其中主要是鲦和鲫鱼;渔获物样本体长6.1~24.2 cm,平均值为9.4cm。渔获物样本有0+龄、1+龄、2+龄共3个年龄组,其中0+龄居多。  相似文献   

16.
36种药物对青苔的抑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抑杀河蟹养殖池塘中青苔的有效药物,通过受试青苔外观生长情况及显微观察对36种药物抑杀青苔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定性研究,并对筛选出的8种对青苔有较好作用效果且有一定性价比的药物,采用青苔生物量法及青苔叶绿素a含量检测法进行了定量研究,比较每种药物对青苔的EC50值,结果表明:对青苔抑杀作用最强的是50%氟乐灵,其次是40%扑草净、98%SYXA、98%五水硫酸铜、99%2,2-二溴-3-次氮基丙酰胺(DBNPA)、99%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苯扎溴铵)、14%异噻唑啉酮、博落回等。  相似文献   

17.
虾青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类胡萝卜素,在水产动物养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虾青素的理化性质和来源,对虾青素在水产动物养殖中的着色作用、抗氧化、抗应激和提高水产动物生长、繁殖和发育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主要研究阿维拉霉素添加在鱼用复合饲料中对鲫鱼生长的影响,并和黄霉素(Flavomycin)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5mg/kg或2.5mg/kg浓度的阿维拉霉素均能够促进鲫鱼生长、控制鲫鱼的死亡率,其中添加浓度为5mg/kg的试验组效果最好;比较试验显示:阿维拉霉素对鲫鱼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黄霉素。  相似文献   

19.
研究副溶血弧菌对斑马鱼的感染模式。试验以注射、创伤、浸泡等3种不同的感染方式分2次进行,每组10尾斑马鱼,结果显示注射感染只在高浓度菌液时有死亡,48h的LC50是5.63×107CFU·mL-1,而创伤感染偶有死亡,浸泡感染则未见死亡,表明注射感染是斑马鱼副溶血弧菌的重要感染模式。同时注射感染结果也显示低水温的死亡率远远低于高水温的死亡率,表明适宜的温度和弧菌的浓度是其致病的关键。并初步探讨了大豆异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免疫增强作用,各组试验鱼分别投喂黄酮含量为0.5%、1%、2%的饲料,喂养两周后开始注射3.6×109CFU·mL-1的副溶血弧菌悬液,以投喂1%的试验组的抗感染效果较好,表明其对减少养殖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好处,为养殖生产提供一种新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20.
海水网箱养殖对近岸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芳  黄小平 《水产科学》2006,25(1):37-41
近年来,我国的海水网箱养殖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渔业新兴产业的生力军。海水网箱养殖系统作为一种高密度、高投饵的人工养殖生态系统,其输出的废物,残饵、代谢及排泄废物等是引发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源,再加上网箱养殖区布局不合理,通常设在水交换率较低的内湾,当养殖容量超出了海域的环境容量,就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1]。本文就海水网箱养殖对环境污染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1养殖区水质污染网箱养殖对浅海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养殖水域营养负荷增加[2]。一般来说,鲑鳟鱼类的网箱养殖,饲料中总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