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贵良  吴芸 《科学种养》2012,(11):52-52
柳根鱼是拉氏鱥、湖鱥和真鱥在东北地区地方名的统称,学名拉氏鱥,现称洛氏鱥。别名还有细鳞鲑鱼、柳鱼、柳根子等,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真鱥种,  相似文献   

2.
正光唇鱼又称石斑鱼,属鲤形目、鲤科、光唇鱼属鱼类,是一种山区溪流性小型鱼类,在长江以南的江西、广东、福建等地有较广泛的分布,目前其野生鱼市场零售价在100元/千克以上,经济价值较高。近年来,随着光唇鱼价格的不断上涨,人工养殖逐渐兴起,已成为南方山区渔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水产养殖项目。现将光唇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渔民朋友参考。一、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光唇鱼养殖池塘最好是黏性底质的土池,要求交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抚远江段鱼类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黑龙江抚远江段渔业资源现状。于2009年5月、9月和2010年7月,分3次共26天对黑龙江抚远江段用定置张网截捕、迷魂阵捕捞和走访渔民购买渔获物的方法进行鱼类调查,初步研究了黑龙江抚远江段鱼类种类、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该江段共发现鱼类49种,隶属于8目14科38属,多为中底层小型鱼类,其中蛇鮈(Saurogobio dabryi)、湖鱥(Phoxinus percnuru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优势种类,并且该江段内鱼类种类具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秋季种类多于夏季。说明黑龙江抚远段鱼类多样性较低,将本次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比较后发现,该江段内鱼类的种类减少了1目7科27种,表明黑龙江抚远江段鱼类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4.
正一、技术原理鱼菜共生技术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将养殖鱼类的排泄物、分泌物、饵料饲料残渣等废弃物转化为蔬菜喜好吸收利用的营养盐类,蔬菜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对水体中营养盐类的吸收而净化水质,改良鱼类生长环境的循环利用模式。人工养殖条件下的水产品,尤其是精养高产鱼塘,产品的获得几乎百分之百靠人工投喂饵料饲料换取。人工投喂饵料饲料量越大,水体内的鱼类废弃物会越多,造成水体污染的程度就越严重。如不采取措施,废弃物  相似文献   

5.
<正>大鳞鲃,又称"银鳕鱼",在鱼类分类学上属于鲤科、鲃亚科、鲃属。大鳞鲃原产于亚洲西部的里海和咸海水域,个体重达5~10千克,为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其具有耐盐碱水域、食性广泛、生长速度较快、适应能力强等优良种质特性,适合人工池塘养殖。大鳞鲃于2003年由乌兹别克斯坦引入我国,其苗种实现规模化繁育后,开始在全国推广养殖,目前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天津、北京、新疆等北方地区均有养殖,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经济效益显著。2016-2018年,规格0.75~1千克的大鳞鲃商品鱼市场销售价格为20~30元/千克。  相似文献   

6.
马口鱼属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俗称桃花鱼、山鱼!惑、坑爬、宽口、大口扒、扯口婆、红车公等,是一种生活在溪流等清澈水体中的小型经济鱼类,目前市场上售价较高,具有极高的养殖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宋宗岩 《科学种养》2009,(11):38-39
鲻鱼是鲻科鱼类中的一种,属海洋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盐性强、饵料要求不严格、肉质鲜美等优点,在我国海水养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养殖户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近几年在不同水体中与不同的养殖品种进行混养,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对鲻鱼的养殖方法与技巧进行了认真地总结与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斑点叉尾惫回(Ietalurus Punetaus)属鲇形目、鲴科鱼类,俗称沟鲇、美洲鲇、美国鲴鱼,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上乘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国内外需求量的上升,该鱼的苗种供应量常常满足不了商品鱼养殖的需求,因此,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广东省潮州地区发展池塘鱼蛙生态养殖,即在池塘养鱼的基础上,在池塘中架设网箱养殖牛蛙,建立鱼蛙共生系统,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一、鱼类放养技术池塘鱼类的放养与管理依照常规池塘养鱼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
底层鱼诱捕定置网适用于人工放养的中小型水库、池塘、湖泊,可用于捕捞中底层鱼类及上层鱼类,不受水位深浅,水中杂草或障碍物、养殖区地形等条件的限制。在大型水库的网箱养鱼区设置诱捕定置网,捕捞率可达95%以上。同时可捕大留小不伤鱼,轮捕轮放,使商品鱼均衡上市,提高了农村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德宏州境内江河干流及支流的水资源基本被开发利用,水电站的建造阻断了野生鱼类洄游通道,对鱼类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保护和恢复江河野生鱼类资源,2008年以来德宏州水产站组织开展土著鱼类人工驯养繁育技术研究工作。通过几年驯养繁殖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今后开展野生鱼类的增殖养殖工作、恢复种群数量、开发利用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鸭嘴鱼为软骨鱼类,也称鸭嘴鲟,学名美国匙吻鲟。原产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属鲟形目匙吻白鲟科。是从3亿年之前(即恐龙时期)就在地球上生活并存留下来的一种珍稀鲟鱼类,是世界上匙吻鲟科中仅有的两个品种之一(另一个品种是产于我国长江流域的白鲟),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进。鸭嘴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市场潜力大,养殖前景好。该鱼生性既不怕低温,也能忍耐高温,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幼  相似文献   

13.
<正>花骨鱼,又称鸡骨郎、麻鲤、吉花鱼等,属鲤形目鲤科小型鱼类,一般个体在200~800克,目前发现最大个体不超过2 000克。花骨鱼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与青鱼、鲈鱼(淡水)、鳜鱼共同誉为"国产四大淡水美味鱼"。近年由于自然水域野生花骨鱼资源储量不断减少,捕捞量下降,市场愈发走俏,人工繁殖、养殖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食性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性状,也是鱼类遗传改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食性受多种因素调控,不仅与内在的遗传和生理因素如食欲、消化道结构有关,还与外在的饵料性质如蛋白来源、饲料适口性等有关;其中,相关基因的遗传调控是食性的主要决定因素。通过改良鱼类的食性,促使依赖冰鲜投喂或依赖活鱼饵料的养殖品种接受人工饲料,可扩大鱼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养殖产业的规模,提高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鱼类食性的基因调控和改良研究方面进行综述,结合食性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和人工饲料蛋白源等方面研究,以期为进行鱼类食性的遗传改良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丁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属,广泛分布于欧洲大陆,在欧洲已有几个世纪的养殖历史,我国仅分布在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是我区特有的名贵经济土著鱼类。该鱼具有肉味鲜美、无肌间刺、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6.
正加州鲈又名大口黑鲈,属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是目前淡水养殖优良品种之一。在传统加州鲈养殖模式中,饵料投喂以冰鲜鱼为主,这种方式不仅劳动量大,而且多造成饵料浪费、水质污染、病害高发等问题。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从2015年开始引进加州鲈鱼苗进行养殖试验,积极探索加州鲈全程饲料投喂养殖新模式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编制发布济南市农业地方标准《无  相似文献   

17.
大弹涂鱼,又名花跳、跳鱼、泥猴,是沿海滩涂潮间带常见的小型鱼类,其个体虽小,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深受沿海和内陆地区消费者的青睐。由于天然资源减少,近年来人工养殖发展很快。通过暂养与活运可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考虑环境要素禀赋,对区域畜禽养殖数量进行总量控制是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笔者测算了2000—2012 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承载力、允许养殖总量以及实际养殖总量,并从畜禽养殖规模以及生态功能区划角度探讨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总量控制的基本思路。结果表明:2000—2012 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实际养殖总量均超过允许养殖总量;高安市、东乡县、余江县、德安县以及南昌县实际养殖总量占允许养殖总量百分数偏高,应该降低畜禽饲养量,提高畜禽粪肥利用率;都昌县、湖口县和彭泽县实际养殖总量小于允许养殖总量,这些地区虽然还有适当扩大养殖规模的空间,但应注重提高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以减小潜在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为摆脱生物膜脱氮技术的制约,提高循环水脱氮处理效率,营造适合鱼类养殖的富氧环境,增加鱼类养殖经济效益;基于鱼菜共生生态及经济效益,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高效环保的工厂化循环水鱼类养殖脱氮趋零排放系统,重点解决种养殖水体营养浓度需求不一致的关键技术瓶颈。将养殖污水经过电迁移和膜浓缩工艺结构,得到能够满足植物营养需求的高氮水,同时得到能够用于鱼类养殖池的循环水,解决鱼菜营养物质浓度需求矛盾,大大提高植物和鱼类的产量,获取鱼菜共生效益。同时,为方便对工厂化循环水鱼类养殖脱氮趋零排放系统的操作,设置了总控制平台和分控制平台,具备24h集中与分布控制性能。应用试验分析表明,经系统处理的养殖水体可以满足鱼菜生长需求,系统研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勃利县黄颡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7-2018年,黑龙江省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连续两年承担并组织实施了"黄颡鱼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建立了多个示范区,亩均净盈利1 700元以上。该地区黄颡鱼养殖与鲤、草、鲢、鳙等大众鱼类相比(亩均净盈利500元左右),亩均增效240%。现将勃利县黄颡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及经济效益总结如下:一、关键技术1.池塘选择①池塘面积。单口池塘适宜面积为5~20亩。②注水深度。平均注水2米以上,如需原池越冬,平均注水深度应达到2.5米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