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201中,发丈8年5、6现个别池丈月,在茂名塘混养的丈养殖区走鲫鱼和精丈访调查过养池塘的丈程鲫鱼,不管是2~3厘米或是50~100克/尾规格都发病严重。混养的塘口每天死亡两三百尾鲫鱼很常见,精养池塘的鲫鱼个别池塘发病严重,每天死亡达20000~30000尾2~3厘米规格的鲫鱼苗种。一、发病症状发病鲫鱼明显厌食,体色发黑消瘦、离群独  相似文献   

2.
肇庆新圩的养殖户严见芬女士家有15亩的鱼塘,今年新放养罗非鱼苗1000尾/亩,草鱼苗200尾/亩,大头鱼(鳙)苗50尾/亩,塘中还有去年和前年留塘的草鱼和大头鱼,规格从2两、1斤到5斤不等。七月中下旬以来,草鱼每日死亡十来尾、罗非鱼和大头鱼也有死亡。草鱼死亡比较多,而且各种规格的均有死亡。养殖的草鱼是打过疫苗的,发病的...  相似文献   

3.
2010年9月25日,广西区隆安县那桐镇那门村黄星宫网箱养殖户的罗非鱼发病出现大量死亡。该养殖户养殖罗非鱼20箱,9月4日投放鱼种80000尾,每箱放鱼种4000尾,规格20尾/kg,9月25日开始大批死亡,每天死亡量约50kg。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8月,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大岭镇罗非鱼养殖塘出现持续大量死鱼现象,我中心技术人员前往现场并提出治疗方案,病情得到控制,现将有关情况进行介绍。一、基本情况发病罗非鱼塘位于惠州市惠东县大岭镇彭白村,该养殖户共有3口塘约70亩,水深1~3米,水源为山泉流水,罗非鱼放养量约1500尾/亩,套养鲫鱼、鳙鱼、鲮鱼等。2017年6月后持续死鱼,每天10~20尾,养殖户使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消  相似文献   

5.
<正>顺德地区有池塘养殖胡子鲶(本地塘鲺),池塘面积2亩,水深1.2米。2016年5月下旬投放规格为10克/尾的本地塘虱苗种3万尾,自从2017年5月开始平时一天有几尾鱼死亡,6月上旬死亡量开始增加,每天死亡100~200尾,炎热天死亡增加,有时一天死亡1000尾,多次水体消毒、拌服抗菌药物没有明显效果。6月24日现场观察水发黑,水面有死鱼,水温29℃,用简易测试盒检测水质,pH  相似文献   

6.
2005年八月中旬,本地一养殖户养殖的黄鳝发病,诊断为出血并发肠炎病。现将基本情况介绍如下。池塘面积20亩,网箱60只,网箱规格为2米×6米×1.5米,苗种规格约为50克/尾,放养密度约300尾/箱。早上见病鳝上草,捞起观察可见其体表有点状、块状出血,口中流血,鳃部充血,鳃丝发紫,肛门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长期为广大养殖户进行疾病防治服务中常常发现很多养殖户在拉网捕捞和苗种放养后会出现大量的鱼类发生疾病死亡。无论是在高温季节捕热水鱼过程中,还是在冬季成鱼上市后留存大规格鱼种,乃至刚购进的鱼种中均有发现,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一般的死亡率在10%~20%之间,严重时死亡率可达到40%以上,超过80%的也偶有发现,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一、发病情况1.赤皮病鱼体体表充血发炎,鳃盖、上下颌、鳍基等部位充血,尤其以鱼体两侧和腹部充血发炎最为严重,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的两侧和尾柄处最常见,其它部位也偶有发生,其症状随着病程长…  相似文献   

8.
<正>一、发病情况济宁曲阜市观赏鱼养殖户王先生多年来一直从事草金鱼养殖,共有5口池塘,其中发病塘为3号塘,面积30亩,平均水深4.5米,主要进行草金鱼网箱精养和大水面粗养两种模式。塘内共投放网箱20只,网箱规格2米×2米×1.5米,每只网箱放草金2000尾,同时箱外大水体粗放草金鱼1.6万尾和鲢鳙鱼500尾。据王某回忆,2018年9月3日就发现部分草金鱼出现鼓包囊肿症状,并且网箱内比网箱外发病重,但症状较轻、发病率也低,每天有几尾死亡,没引起太大重视。2019年2月中下旬,3号塘有部分草金鱼出现体表皮肤出现瘤状囊肿形成鼓包的现象,症状加重,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大幅增加。发现这种情  相似文献   

9.
2002年初冬,山东章丘市一鱼种塘发生严重的车轮虫病,引起鲤鱼种大批死亡,危害较大。现将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治疗措施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及症状1.发病情况。发病塘为主养鲤鱼种的高产塘,面积0.3公顷,水深1.2米,池水透明度15厘米,池底淤泥厚度约为50厘米,水源为地下水,鱼种存塘量约为6000千克,其中鲤鱼种约占80%,鱼种平均规格67克。据养殖户反映,11月9日发现鲤鱼种集群上浮,贴近水面缓慢游动。11月11日,部分鱼种散至池塘浅水处。12日浅水处鲤鱼种陡然增多,当日死鱼50余尾,13日死鱼200余尾,14日死鱼500余尾。发病后养殖户开动增氧机、长时间…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3月28日早上,茂名市杨梅镇一罗非鱼养殖基地的罗非鱼暴发病害。当日,笔者所在单位接到报告后前往现场,经采样诊断,确诊发病原因是感染水霉病所致。水霉病是春季罗非鱼苗种的常见病害,为此,笔者总结了该病防治方法,供业者参考。一、池塘条件发病池塘1口,东西走向,面积5.5亩,水深约1.3米,泥沙底质,无搭建越冬棚。该池塘培育罗非鱼苗种,把小规格罗非鱼苗种培育成大规格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9月初,广西百色某罗非鱼养殖户,养殖水面45亩,主养品种为吉富罗非鱼,规格在400克左右,混养花白鲢、草鱼,平均水深1.8米,透明度为20~25厘米,罗非鱼每天死亡200~300尾,已持续15天左右,经现场检测水质指标,pH值、氨氮、亚硝酸盐各项指标均正常,后经过1周时间的治疗,罗非鱼死亡现象得到了控制。现将这一病例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新 《科学养鱼》2005,(5):57-57
近几年来,金鱼皮肤溃疡病是影响我市金鱼苗种成活率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2004年5~6月份金鱼养殖基地苗种发病最为严重,发病率达85%以上,死亡鱼苗2000余万尾,损失严重。现将其症状、病因及防治措施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新沂市草桥镇一鲫鱼养殖户,养殖面积48×667 m~2,主要养殖品种为鲫鱼,规格每尾约300~500 g,水深1.8~2.0 m,养殖水源来自地下水和骆马湖水。2020年3月16日,养殖塘出现死鱼现象,每天死亡20~50尾。该情况持续5 d,3月21日养殖户把病鱼及养殖塘水送到实验室检测,经检测,养殖塘水氨氮0.27 mg/L,亚硝酸盐0.02 mg/L,硫化物0.013 mg/L,pH值8.02,经过5 d治疗,鲫鱼死亡现象得到控制。现将这一病例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人工试养的河川沙塘鳢苗种规格过小(全长1 cm左右),其对养殖环境和养殖技术要求高,苗种成活率和养成产量不稳定,这严重挫伤了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培育优质、充足的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稳定养殖产量、提升经济效益,是河川沙塘鳢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笔者发现,采取“一步培育法”,即将水花苗种直接培育成大规格苗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苗种规格参差不齐、个体间自相残杀现象严重以及培育成活率低。为此,该试验通过比较两种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培育方法,以期筛选出更为高效的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培育方法,旨在为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规模化培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两茬罗非鱼连养模式:分级标粗大规格罗非鱼苗种,在成鱼养殖池搭配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鲢、鳙鱼以及植食性草鱼,肉食性青鱼,一起纯投料养殖。待罗非鱼达到上市规格后捕捞出售,搭配养殖鱼类视规格大小决定是否出售。不于塘立即放养第二茬大规格罗非鱼种,养殖到罗非鱼达到上市规格出售后进行干塘,  相似文献   

16.
罗非自溃烂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的嗜水亚种引起的,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的肠道中和池塘水体中,属于条件性致病菌。1996年2月中旬,四川广安县一罗非鱼越冬地中的尼罗罗非鱼种发生鳞片松动、脱落、体表充血、溃烂,少数溃烂是孔穴状;同年4月初,笔者在江津市热带鱼场的罗非鱼鱼种培育池中也发现类似情况,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 该病对苗种和成鱼都有危害,特别对于鱼体受伤、水质恶劣,水温16—18℃、溶氧低,密度高的越冬池,因鱼体抵抗力下降而导致发病。对于越冬池,从发病开始,如果不及时改善环境条件,可引起鱼群大批发病和死亡。 二、症状及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我镇有一户从事家禽、水产立体养殖的示范户,2008年共养鹅3000余只(6月份已出售)、鸭i000余只,养殖面积20亩,分三个塘口,水深i.3~1.4米,其中一个大塘口(约14亩)用网片隔5亩供鹅、鸭休息凫水。共放养鲢、鳙鱼400尾(规格1~1.5千克/尾),异育银鲫2000尾(50克/尾),草鱼200尾(2.5~3.5千克/尾),蟹苗500只(200只/千克)。5月20日起大塘口出现鲫鱼死亡,一般每天2~3尾,最多一次达到20多尾,共死亡鲫鱼100余尾,草鱼1尾。  相似文献   

18.
<正> 1994年,抚宁县洋河水库内网箱养殖罗非鱼108箱,网箱规格为5m×5m×2.5m,折合0.27hm~2。5月底6月初,水温升至19℃以上时开始向网箱投放50~75g/尾的罗非鱼种,每篇300~350kg;进入7月份,天气炎热,至7月中旬,连日大雨,水库水位猛涨。12天后,网箱内发现死鱼,一箱每天可见7~8尾,且死鱼逐日增多,到8月10日,每箱日死鱼已达60~70尾,当时鱼体重300~500g。上游网箱内的死鱼较下游者多。捞取在箱边离群缓游的病鱼检查发现:鱼体腹部膨大、柔软,肛门红肿,挤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严重的为血黄色粘液。剖开鱼腹,可见腹腔内有大量积液,肠壁充血、膨大,呈红褐色;剪开肠体,肠内没有食物,充满脓血,症状轻的个别鱼胃部有少量碎草末。取肠内脓液显微观察,可见大量杆状细菌。据上述症状诊断为肠炎病。  相似文献   

19.
2007年8月山东潍坊数十个革胡子鲶养殖池塘发生爆发性死亡。我们对该病进行了研究和治疗。1症状发病鲶表现为食欲减退,体表粘液增多,发病初期头部、体侧出现出血点,病情严重者出现出血斑。剖检可见,发病鱼肝脏呈黄白相间的"花斑肝",肾脏呈深浅相间的暗红色,个别鱼有少量腹水,肠道布满出血点,80%的发病鱼肠道一节一节膨胀,内无食物、黏液,充满空气。发病不久即死亡。从出现症状到死亡,病程很短,约2~3天。从出现第1尾死鱼到全池死亡,时间约在14~20天。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8月初,浙江省湖州市菱湖镇养殖的乌鳢出现大面积死亡,发病面积约13000亩。同时,周边地区余杭、德清、桐乡等地乌鳢养殖也出现相同症状的病害。该病发病初期,每天死亡20多尾,2天后死亡鱼数量急剧上升,每天每亩死亡50~200尾,损失惨重。发病症状:乌鳢体表完好,部分鱼有点状出血,腹部不肿大。解剖后发现肝脏、脾脏和肾脏形成平滑、柔软、边缘界限不清晰的白色点状坏死灶(白色点状结节),肝脏肿大且易碎,脾脏肿大;鳃丝完整,但颜色较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