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池塘内循环水养鱼模式悄然兴起。这种模式是在池塘内按水面的一定比例建造养鱼跑道(长110米、宽5米),跑道前段通过气提推水装置形成循环流水;跑道末端设置吸污装置可吸出部分粪便,并进行后续处理;池塘的多数面积用于生态养水。因这种养殖方式生产的商品鱼生长在流水的环境中,被认为有较好的体形和营养品质(邓进力,2019)。因此,池塘内循环养殖的商品鱼也被称为"跑道鱼"或"跑步鱼"。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杭州市富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产站联合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技术骨干,结合富阳区池塘循环内循环流水养殖实际及基层渔技推广体系与建设补助项目的实施工作,在富阳区东洲街道五丰村渔业基地开展了池塘内循环"水槽式"流水槽养殖三角鲂、草鱼商品鱼的研究与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陆忠康 《水产科学》1985,(2):30-33,9
鲻科鱼类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中分布较广,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对象。特别是鲻鱼(Mugil cephalus)和大头鲻(Mugil capito)适合于池塘混养.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鲻科鱼类混养的试验研究。在施肥池塘中,常常出现藻类大量繁殖与生长,这些藻类对鲤或罗非鱼不能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4.
<正>在海水池塘内循环流水培育鲻鱼苗,经过64天的养殖,鲻鱼苗平均体长由4.37cm长到9.56cm,平均体重由0.85g长到8.93g,每周特定生长率最高5.23%。鲻鱼(Mugil cephalus)隶属鲻形目、鲻科、鲻属,俗称乌支、九棍。鲻鱼以生长快、适应能力强、个体大、饵料要求低等优点被誉为"海洋中的牛羊",是世界很多国家的重要养殖品种,也是自然海域增殖放流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上虞县北部沿海有广阔的滩涂,现已围海涂13万多亩,其中咸淡水水面约1万亩,不能种植作物的低洼地近2万亩.为发展海水养殖;1981年,该县水产部门利用海涂低洼地挖了10.5亩水深1.5米的池塘,进行鲻鱼和白鲢、杂交鲤、福寿鱼混养试验.五个多月后,平均亩产达400斤,其中每亩净产鲻鱼180斤.1982年扩大了试养面积,鲻鱼亩产预计190斤以上.这一试养使人们看到了海涂挖塘养  相似文献   

6.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鳜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资源日益匮乏、环境压力与日俱增,为此,湖州市自2016年开始引进具有节水节地、高产高效、绿色环保特点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鳜鱼是湖州市重要的名特优养殖品种,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亮点。目前,鳜鱼的养殖方式主要是传统池塘养殖,未见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鳜鱼报道。2017年,湖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在湖州吴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设立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系统,探索该模式下的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效益。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采用新型的循环流水"圈养"模式,能够有效收集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并转化利用,既解决了普通池塘养殖产生的自身污染,又做到了变废为宝,从根本上解决了水产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及养殖污染问题,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紧密结合本县示范推广试验,研究与应用了改建现有单口池塘、合并现有两口池塘、新建池塘等三类池塘内循环流水生态、健康养殖集成技术,供广大  相似文献   

8.
池养黑鲷常见寄生虫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鲷隶属海洋鲷科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海水养殖的优良品种。舟山市开展池塘养殖黑鲷已有近十年历史,主要采用与对虾、贝类等混养方式。我们在多年的水产养殖病害诊疗中发现寄生虫病是黑鲷池塘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在广州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完成的"滩涂低盐池塘虾鱼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会议鉴定。会上,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成果工作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并经质询和讨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建议进一步加强该成果的应用推广。该项目成果主要创新点包括:建立了对虾池塘网箱套养罗非鱼、凡纳滨对虾-鲻围网分隔混养的高效养殖模式、对虾-草鱼-鲢-鳙-鲫、对虾-  相似文献   

10.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七星鲈和斑点叉尾鮰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水产养殖新模式的热点。杭州于2015年开始从事该模式的示范推广工作,至2017年底全市已投入建成示范点51个、有养殖"水槽"235条。为配合水槽式的主养模式、提高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的综合效益,2017年,市、区推广部门联合示范点开展了多个养殖品种的生产试验,本文小结了七星鲈、斑点叉尾鮰的生产试验情况,供养殖者参考。1材料与方法1.1地点  相似文献   

11.
正鲻鱼(Mugil cephalus)属鲻形目,鲻科,杂食性洄游鱼类,主要以腐殖质、有机碎屑、附生藻类及小型动物为食。鲻鱼肉细嫩,味鲜美,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此外,鲻鱼能充分地摄取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残饵,起到调节水质、改良底质的作用。因此,笔者在研究提高蟹池利用率和养殖效益的方法中,将鲻鱼作为蟹池混养品种之一。2014年,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实施了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蟹池多品种主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俗称"跑道鱼"养殖模式)是浙江省"十三五"期间渔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荐发展的绿色养殖模式之一。该模式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流水养殖槽,将养殖品种集中"圈养",并配备推水增氧、底部增氧、集污排污、水质监测等设施设备,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密集型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宁海县大佳河乡高湖塘养殖场试验对虾、蛏子、毛蚶、鲻鱼混养法,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地处象山港尾的高湖塘养殖  相似文献   

14.
正三角鲂是钱塘江土著名优鱼类,当地渔民俗称"塔鳊",是人工养殖优良品种,也适宜在自然水域人工增殖放流,目前杭州建有国家级三角鲂原种场1个。池塘内循环"水槽式"流水养殖是近年国内广泛掀起的循环经济型水产养殖新技术,杭州市自2015年开始该模式与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所涉及养殖水产品种现已有10余个。本文小结了池塘内循环"水槽式"流水培育三角鲂冬片鱼种的结果,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应用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养殖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是池塘养殖与流水养鱼的技术集成,它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内循环流水"生态圈养"模式,是将池塘养殖、设施渔业与流水养鱼综合集成的一项技术。一、杭州市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瓶颈杭州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水产养殖业是杭州市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据统计:2015年杭州市有淡水养殖总面积近35.6万亩(除水库面积),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7.6万亩;养殖品种有30余种,养殖产量过万吨的有8种(养殖产量近占全年养殖总产量的84.3%)。因此,池塘养殖是杭州市渔业生  相似文献   

16.
<正>基于"工业化"的池塘生态养殖系统又称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模式、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在浙江等地又称"跑道鱼"养殖模式,最初由美国奥本大学提出,并于2013年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引进至我国~([1-2])。目前关于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流水槽养殖品种的报道,多集中于淡水养殖草鱼、鲈鱼、鲫鱼、青鱼、乌鳢、鳜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发展空间日渐受限,加上渔业资源衰退,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养殖成本日益攀升,水产品市场价格低迷等问题,极大限制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近年来,浙江省政府提出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决策,给杭州渔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低碳高效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是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多年来在中国推广80∶20池塘养殖模式的技术升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传统池塘精养模式受到巨大挑战,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技术(也称"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通过池塘改造和新技术集成与应用,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实现水  相似文献   

19.
正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俗称"跑道鱼"养殖模式)是浙江省"十三五"期间渔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荐发展的绿色养殖模式之一。该模式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流水养殖槽,将养殖品种集中"圈养",并配备推水增氧、底部增氧、集污排污、水质监测等设施设备,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密集型生态健康养殖系统。衢州市于2015年开始引进  相似文献   

20.
池塘内循环水产养殖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采用新型的循环流水"圈养"模式,能够有效收集并转化利用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既解决了普通池塘养殖产生的自身污染,又做到了变废为宝,从根本上解决了水产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及养殖污染问题,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从技术来源、设备建设、养殖品种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