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由牛、羊、猪传染给人和其他动物。人类感染布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后基本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病灶,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现就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制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布鲁氏菌病主要危害山羊的生殖系统,以母羊流产和公羊睾丸发炎为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对蕉坝乡山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介绍和发病原因调查,提出了具体的防控措施,以期为防控该病提供借鉴与指导。一、蕉坝乡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自2012年5月在蕉坝乡二级扩繁场检测出有山羊布鲁氏菌病呈阳性后,我们按照县农牧局要求每年对该病普查1次,累计检测山羊982只,普查覆盖全  相似文献   

3.
<正>绵羊疥癣病又称绵羊螨病,俗称绵羊癞病,是由疥螨科或痒螨科的各种螨寄生于绵羊表皮内或体表内引起的慢性、高度接触性、寄生虫性皮肤病,以接触感染、引起病羊发生剧痒、湿疹性皮炎、脱毛为特征。该病最易感染幼龄羊,成年羊抵抗力较强。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末、冬季和春季最易发生。由于该病短期内可使羊群迅速发病,治疗不及时或继发其他疾病,可导致羊群的大批死亡。现就一例绵羊疥癣病的诊疗过程做一介绍,以期引起养羊户对该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通过了解新疆兵团第九师(一六五团)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流行现状,以为该病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法,对采集自2011—2015年的22 714头(只)(其中羊16 458只,牛6 256头)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结果表明,一六五团绵羊布鲁氏菌近五年的流行情况呈现出波动态势,在2013年感染率最高,达到1.21%(49/4 039),2011年感染率最低,为0.86%(19/2 206);牛布鲁氏菌流行情况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1.28%(14/1 098)下降到2014年的0.24%(5/2 053)。布鲁氏菌病在一六五团牛羊中感染较为严重,且已具有普遍性,以地方品种和杂交后代为主。  相似文献   

5.
在博乐垦区开展牛、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总结出相应的防制措施,以控制人畜间布病在本地区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官、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睾丸炎等。近年来,随着牛羊产业的发展,牛羊调引移动频繁,该病发生传染概率大幅增加。检测结果表明,近几年牛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地区疫情发展迅猛,呈暴发状,人畜感染病例不断增加,引起各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生产经营者也十分关注。对此,全国各地普遍采取对羊和牛检测净化和高发区域进行强制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山羊布鲁氏菌病呈地方性流行的趋势不断上升,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为了有效控制山羊布鲁氏菌病疫情的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促进肉羊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笔者现将山羊布鲁氏菌病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一、山羊布鲁氏菌病的确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一起由养殖户报告的疑似牛布鲁氏菌病案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症状观察及血清学检测,浅析布鲁氏菌病现场处理办法、防控措施和建议,为基层养殖场工作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全球流行性的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及畜牧业的发展。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不同布鲁氏菌菌株间蛋白质组学研究,分析羊种布鲁氏菌强毒株与疫苗株间的差异蛋白,牛种布鲁氏菌与羊种布鲁氏菌间的差异蛋白,猪种布鲁氏菌强毒株与疫苗株间的差异蛋白,可为探求布鲁氏菌在致病机制、毒力因子、代谢通路、诊断标志物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制等热点研究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法。通过对布鲁氏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以期在布鲁氏菌病诊断防治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青草搐搦亦称镁缺乏症、低血镁症、缺镁痉挛症、青草蹒跚、牧草中毒、牧场搐搦等,是家畜在春季放牧时采食幼嫩青草或禾苗后发生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矿物质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中常以阵发性痉挛或强直性痉挛为主要特征,大多呈急性经过,治疗不及时则发生死亡。该病多见于牛、羊等反刍家畜,马属动物、猪也偶有发生。该病发病率一般较低,反刍家畜为6%~10%,马属动物、猪为2%,但死亡率很高,达70%以上。笔者曾接诊患该病的病牛3例、病马1例,除1例病症较轻的病牛经治疗后痊愈外,其他3例均因来不及治疗而死亡。一、发病原因青草搐搦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多数学者从临床血液生化变化情况分析认为,该病症的发生是由于血液中  相似文献   

11.
随着羊肉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肉羊饲养量快速增长,羊病的防治任务也就更加繁重。子宫内膜炎是繁殖母羊多发病,如不能及时、正确治疗,对羊的繁殖将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会造成母羊终身不孕,直接影响着肉羊生产水平和发展速度。笔者现将该病的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羊传染性脓疱又称为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羊口疮,是由羊感染了传染性脓疱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的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以羊口唇、舌、鼻、乳房等处形成水疱、脓疱、丘疹、溃疡并干结形成疣状厚痂为主要特征。该病发病率高,所有品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羊都能感染,特别是对羔羊的危害极为严重,并且传播迅速,在各养羊国家都广泛流行,我国作为世界养羊大国不断有羊传染性脓疱病暴发流行的相关报道,给养羊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羊传染性脓疱  相似文献   

13.
<正>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栖息在红细胞表面和血浆内引起的一种以贫血、水肿为特征的传染病,在羊营养不良、环境条件差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病。肺丝虫病是丝状肺虫寄生于羊的气管、支气管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随着养羊业的发展,该病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较高,对养羊业危害很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羊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以共济失调、站立不稳或转圈运动为主要特征。主要危害18~24月龄的羔羊,多发生于冬季和早春。该病在驻马店市曾得到很好的防控,极少有发病报道,但近年来因一些养羊户忽视预防而导致发病。现就一例羊李氏杆菌病诊疗过程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2013年7月5日,驻马店市确山县养羊户李某从外地购入了150只羔羊,虽严格按照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  相似文献   

15.
<正>羊螨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在羊体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性皮肤病,又称疥癣、疥虫病、疥疮等,具有高度传染性,往往在短期内可引起羊群严重感染,危害严重。本病主要特征是皮肤发生炎症、脱毛、奇痒等。一、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6.
对兵团2000年以来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兵团布病疫情上升较快,有扩大趋势。出现布病疫情的主要原因是,传染源无法彻底清除,家畜的流通市场较混乱,检疫净化措施执行难度大,养殖者对布病知识的了解不够,致使阳性畜不断增加,传染源长期存在。通过检疫、淘汰病畜和培育健康畜群为主导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防止人间布菌病的发生,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布菌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刘慧 《科学种养》2015,(2):50-51
<正>近年来,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日益增多,我国二十多个省市均有发生,给养羊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邢台西部山区某羊场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羊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蹄部、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黏膜的坏死,有时在其他脏器如肝脏、肺脏上也会形成转移性坏死灶。一、病原坏死杆菌病是畜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病原体坏死梭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特征为组织发生坏死,较常见的病型为坏死性皮炎。可侵害羊、牛、马、猪、鹿、兔、鸡等,尤以羊、猪、牛、马易感,绵羊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9.
正在湖南辣椒生产区,疮痂病、炭疽病和灰叶斑病,是三种常见的严重危害辣椒的病害。疮痂病受害病株,在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大小约2厘米,易破裂或穿孔,大发生时往往会引起辣椒大量落叶,主要危害羊角椒、朝天椒和青椒等。该病以前只在局部地区发生,近些年来,由于带菌种子的传播,该病已在辣椒种植区扩大蔓延,已成为造成辣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变化,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已由常年的偶发性病害,上升为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一旦发生即发展迅速,危害重,发生后轻者减产10%~30%,重者达50%以上。玉米茎腐病又称茎基腐病,成株期茎基部腐烂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现将其发生症状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病害症状。该病是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发生症状类型较多,田间常见的是软腐型和晚枯型两种,软腐型早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