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养殖污水中会有大量的残留饵料及鱼虾排泄物等的积累,需经过净化处理才能重新进入养殖池进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
<正>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是在原有的工厂化养殖基础上,配备循环水净化设施、设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净化方式把养殖废水转变成可再利用的养殖用水,使用优质的人工配合饵料和管理技术进行的高度集约化养殖方式。与先进国家技术密集型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相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内循环海水鱼类养殖水质净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工厂化内循环养殖模式的主要优势是既不向外界排放、不污染环境,又不受外界水质污染的影响。其主要技术关键是水质净化,包括原水处理,滤除悬浮物,泡沫分离,微生物净化,以液态氧向养殖水体中补充溶解氧,利用紫外线、臭氧消毒灭菌,每1 h完成1个循环量,每平方米可获鱼产量30 kg以上。  相似文献   

4.
通过养殖废水经处理后循环利用对水环境和养殖生物影响的分析,对海水工厂化养殖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海水工厂化养殖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不仅显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还明显提高了养殖生物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大菱鲆是我国北方重要海水养殖鱼类,主要集中在山东、辽宁、河北及天津等地,不同地区的大菱鲆养殖模式不尽相同,养殖过程中的技术环节也有区别,而采用不同养殖技术路线对大菱鲆的生产成本产生明显影响。大菱鲆养殖在我国主要有开放式工厂化流水养殖、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及网箱养殖三种模式。大菱鲆属冷温型鱼类,其养殖水温通常在8~20℃,而循环水生物处理设施中硝化菌需要在15℃以上时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地下水养殖池与净化地下水养殖池对比、纯净化地下水养殖池与自然海水混合净化地下水养殖池对比,牙鲆放养密度对比等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工厂化养殖和滨海工厂化牙鲆养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季节养殖废水排入丰年虫养殖池的养殖模式进行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养殖模式下能够取得较高的养殖成活率和养殖效益,同时能够实现C、N内部循环;这种养殖模式的最佳放养密度为500尾/m2。  相似文献   

8.
牙鲆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养殖对象的逐年筛选,牙鲆鱼以其生长快、食性杂、适应广及活动少等优点,被北方养殖单位确定为工厂化养殖的首选对象。我国现有的工厂化养鱼厂,多采用开放式循环流水生产,在水的处理上属初级阶段。在冬季为保证鱼类正常生长,一般采用锅炉升温加热,耗热量大,对水的前处理过于简单,造成成本高、产出低、效益差。目前虽也采取了回水循环,但由于工艺不完善,冬热消耗过大,生产效果不甚明显。荣成市寻山渔业公司养鱼场经三年多的探索,采用自然水温进行牙鲆鱼工厂化养殖模式,取得了鱼的生长速度略高而成活率略…  相似文献   

9.
工厂化水产养殖密度大、水和土地资源利用率高、水质可净化而污染少,是应用工业化方式进行水产养殖的生产模式。高效合理的增氧方式可有效增加工厂化养殖中设施与设备的效能,提高生产效率,是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针对水产养殖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论述了国内外增氧装备的结构特点、增氧方式和效果,分析了增氧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增氧技术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方法和创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提高增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为工厂化养鱼实用技术模式研究中的一个试验专题 ,主要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对鱼体生长特性进行观测 ,并提出适宜的投放密度、养殖周期及养殖系统中理化因子对鱼体生长的影响。试验于 2 0 0 2年 5月至 7月。经过 60d(天 )工厂化养殖试验 ,罗非鱼产量 78.2kg/m3,淡水白鲳产量 82 .2kg/m3。产生经济效益 ,罗非鱼为 96.77元 /m3,淡水白鲳为 44.84元 /m3。1 材料和方法1 .1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本试验采取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 ,利用曝气、沉淀、过滤、生物净化等手段迅速去除养殖对象的代谢产物和饵料残渣 ,使水体得到净化并重复使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