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两年来,罗非鱼的价格一直处于低价位,为了解决养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广西罗非鱼创新团队北海综合试验站依靠当地临海罗非鱼养殖池塘丰富的咸淡水资源,参考以往开展的相关工作成果进行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池塘混养试验。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场地根据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周边无污染等条件,试验场地选择在  相似文献   

2.
<正>江阴市徐霞客镇水产养殖户周海清利用现有条件,在武进区王家浜鳜鱼养殖合作社提供种苗和相关技术服务的情况下,大胆试验,利用网箱养殖鳜鱼,并通过驯化后投喂"冻鱼",2年的养殖实践皆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突破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一平方米的网箱养出了一亩地的产出。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江苏省金湖县以"加州鲈鱼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三新工程项目为依托,从浙江省湖州市引入加州鲈鱼种,在10.2亩池塘内进行养殖试验,取得了4843.8元/亩的较好养殖效益。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一、养殖条件养殖池塘水源来自高邮湖水系,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周边环境安静,电力配套,交通便捷,无工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既是推动水产养殖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渔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通过对传统南美白对虾养殖塘进行生态化改造,建设生态沟、沉淀池、生物滤池、生物净化池等设施,运用物理和生物净化处理技术,建立尾水处理系统,实现养殖尾水净化,取得了良好效益。现将试验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暗纹东方鲀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开展了两种养殖模式(模式Ⅰ: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和蕹菜立体种养模式,模式Ⅱ:暗纹东方鲀传统单养模式)的养殖对比试验,通过定期测量各阶段鱼的体长、体质量等生长指标,分析比较两种模式下暗纹东方鲀的生长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下,暗纹东方鲀体长与体质量均呈良好的幂函数增长相关(W=aL~b),且b值均接近3,说明试验鱼的生长接近于匀速增长;鱼的体长、体质量与养殖天数均呈极显著的直线增长相关关系;体长和体质量的特定增长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均于养殖第85天达到最大值,但养殖154 d后,立体种养模式体长和体质量特定增长率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传统单养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暗纹东方鲀采用立体种养模式,不仅提质增效作用明显,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开展网箱集约化养殖罗非鱼试验,旨在通过对比试验,掌握电站库区罗非鱼网箱养殖的相关技术及品种选择,促进库区失地移民转为专业渔民,推进电站库区罗非鱼产业结构调整,朝着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一、材料与方法1.水库条件百色水利枢纽工程为面积约6.7万亩(228米正常蓄水位)的大型水域。库区地处低热河谷区,库区风浪较小,水质良好,肥度一般,透明度  相似文献   

7.
正为实现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2019年,我们组建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团队进行生态养殖新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其中罗氏沼虾生态养殖模式试验经过理论探索和实践试养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环境条件养殖地点位于当地山区,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交通便利。试验池塘为长方形,池深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初,陡河水库周边的一养殖户为提高经济效益,进行了池塘养殖加州鲈试验。该养殖户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笔者和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8月底出塘后亩产838千克,亩效益24040元,试验取得成功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该试验的养殖技术及方法总结如下。一、基本生产条件1.池塘试验池塘远离村庄和公路,没有人为干扰。水面6亩,南北走向,光照、通风良好,淤泥厚度10~15厘米,保水性能良好,最高水深3.2米,注、排水独立设置,排污口设在塘底,有  相似文献   

9.
江波 《水产养殖》2003,24(1):24-24
罗非鱼是一种温水性鱼类,其生长水温的低温界限为16℃,而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无法开展大面积养殖。所以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01年7月至2002年3月,笔者在陕西省合阳县生态渔业科技示范园利用热水井进行了微流水养殖罗非鱼的试验。养殖周期240天,经干塘验收,亩产罗非鱼1 642kg,亩均纯利润4 936元。试验初步探索出了北方地区温流水养殖罗非鱼的养殖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相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集装箱养殖按工艺流程主要分为与池塘联动的"陆基推水养殖系统"和全循环利用的"一拖二养殖系统"两种模式。国内近年来主要进行了集装箱式养殖模式原理、工艺流程、尾水处理、鱼产品品质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开展了"一拖二养殖系统"养殖红罗非鱼、宝石鲈、加州鲈,"陆基推水养殖系统"养殖乌鳢、斑点叉尾等试验研究,但在集装箱养殖虹鳟方面尚未见到相关报道。本文就我国青海高原地区首次用集装箱开展三倍体虹鳟养殖试验情况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河南省郑州市场2016年以前供应的鲈鱼主要来自于广东,随后开始试养,取得初步成功。2017年在郑州中牟县进行了加州鲈养殖试验,从广东引进加州鲈优鲈一号鱼种,利用40亩池塘,取得了15743.45元/亩的良好养殖效益。一、养殖条件试验地点位于中牟无公害养殖基地,水源为黄河滩区地下水,水质良好,水深2米,水量充足。电力配套齐全,交通便利。配备有增氧机、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由于养殖品种单一加上投饲过量、施肥过多,导致水体环境越来越差、水产品品质日趋下降、经济效益持续低迷。探索一条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是水产业长远可持续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2019年,湖南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岳阳试验站在示范基地岳阳县中洲苗种场进行了池塘鱼菜共生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陈三木 《中国水产》2012,436(3):62-63
2011年我站承担福建省罗非鱼种业工程项目—子项目《小山塘水库主养罗非鱼优质养殖模式示范与推广》试验。总结漳州市已往养殖经验,在莲花水库开展新吉富罗非鱼养殖试验,取得良好效益。现将试验结果总结报告如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6月我们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科研基地利用有益菌开展了南美白对虾室内集约化养殖,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相关技术和养殖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养殖方法1.养殖用水养殖用水为经沉淀沙滤后的自然海水,水温为25~30℃,p H为6.8~7.6,水质应符合NY 5052-2001的规定。2.养殖池养殖池为4米×4米×1.5米的方形水泥池,养殖池四个角为弧形,中间排污,底部坡度  相似文献   

15.
<正>为充分利用一龄鲥鱼种对养殖水温适应性相对较强的特点,实施一龄鲥鱼早期在室外土池养殖,到11月下旬再移入室内温室大棚养殖的两段式养殖模式,并在实际试验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就江阴市锦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2022年实施的一龄美洲鲥室外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养殖条件1.室外池塘准备室外养殖试验池选择了温室大棚相邻的室外土塘,水源与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泰兴市水产良种场与美国大豆协会合作采用大豆蛋白浓缩物饲料36/7SPCVS普通料36/7进行对比试验,养殖模式为80∶20模式,试验养殖品种为草鱼,养殖阶段为鱼苗到鱼种。经过近8个月的试验,效果良好,现将项目试验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州  华元渝 《齐鲁渔业》2002,19(3):11-13
报道了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4-20月龄暗纹东方Tun的生长特征。其中体长、体重的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皆随月龄增加而逐渐下降。体长与体重呈现指数曲线相关,方程为W=3E-06L^3.3868,体长、体重的生长方程分别为L=119.56Ln(t)-90.469,W=0.4127t^2.4593。试验表明,暗纹东方Tun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生长潜力,可进行规模化商品鱼养殖。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江苏省金湖县渔业科技示范户刘桂来利用12.4亩池塘进行鳊鱼高密度养殖技术试验,取得了平均每亩4824.3元的收益,在当地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现将主要试验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共同探讨和总结提高。一、试验池塘条件池塘条件的优劣与放养密度的多少、养殖产量的高低和养殖效益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营造良好的池塘环境是实行高密度养殖的首要条件。该试验塘口  相似文献   

19.
主养沙蚕滩涂套养贝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充分利用沙蚕与贝类互为有利的生态学特性,我们开展了沙蚕—贝类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课题,以期探索“滩涂蓄水养殖沙蚕、套养贝类”的生态养殖新模式,经过两年试验,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规模养殖塘选择在浙江温岭市滨海镇五一塘外的新街沙蚕水产养殖场。共10口塘进行沙蚕贝类生态混养生产性试验,面积51亩。养殖滩涂地处高潮区,涂地长有互花米草,濒临大港洋湾,为半开放性海域,潮流畅通,海区水质良好,无污染,海水比重稳定,饵料生物丰富。每潮汛能进水2~4天。2.养殖前的准备工作(1)养…  相似文献   

20.
对虾封闭循环式综合养殖系统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建立“863”对虾重点项目综合养殖基地的技术要求,以对虾清洁养殖和对虾分级多茬养殖两种模式为养殖工程工艺设计标准,进行对虾高健康养殖基地的规划设计。该基地占地19.2hm^2,包括两套封闭循环式养殖系统,共有养殖试验水面13.33hm^2,并配备了较先进的水处理系统,可进行封闭、半封闭和开放式养虾,也可进行多品种综合生态养殖。2000年对虾养殖生产试验表明,该养虾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平稳,基本保证了该“863”项目各项试验的进行,取得良好的养殖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