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鱼下脚料综合利用之研究近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苑艳辉  钱和  姚卫蓉 《水产科学》2004,23(11):40-42
鱼品在加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包括鱼头、鱼皮、鱼鳍、鱼尾、鱼骨及其残留鱼肉),其重量约占原料鱼的40%~55%[1]。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会浪费大量的宝贵资源。如鱿鱼内脏含有20%~30%的粗脂肪,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占86%,ω系列脂肪酸占37%,其中EPA占12%,DHA占24%[2];鲢鱼鱼头、鱼皮、鱼骨刺混合物中蛋白质含量达14%,油脂为9 22%;鳗骨、鳗头等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脂质、软骨素、维生素等[3]。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成分,不仅可提高鱼类加工的附加值,同时可减…  相似文献   

2.
鱼品加工下脚料的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下脚料,即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边角料。如在鱼品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下脚料(包括鱼头、鱼皮、鱼鳍、鱼尾、鱼骨、内脏及其残留鱼肉),其重量约占原料鱼的40%~55%,其中鱼鳞重量占鱼体总重量的1%~5%。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消费量随之递增,我国鲟鱼及其他鱼类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但其产品中约有30%~60%的生物质不能被消费。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加工副产物,如鱼骨、鱼皮、鱼鳞、鱼籽等,大部分会在没有加工的情况下被直接丢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但其中的鱼籽因口感独特而被消费者格外青睐。鱼籽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盐、氨基酸以及维生素A、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各种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集约化养鱼的快速发展,使一些动物蛋白质饲料供不应求。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蛋白质原料(屠宰下脚料、低质鱼类、禽类羽毛等)被白白浪费掉。因此,充分利用这部分物质已十分必璎。下面谈谈这几种动物性原料的土法加工与利用问题。一、鱼粉主要原料是那些无病的低质小杂鱼、鱼头、鱼皮、鱼内脏等。加工方法有: 1.晒干法用30—35%的食盐和原料掺和拌匀,在阳光下晒干,磨成粉状即可。这种鱼粉,盐份含量较高,又未经高温灭菌处理,利用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经济鱼类除了提供鱼肉以外,鱼皮、内脏和鱼卵等亦可被加工利用,从鱼卵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磷脂体和灰分中磷酸盐组成之多来看,鱼卵的营养价值无疑是很高的。国内外市场中的鱼卵制品——鱼籽酱作为高档食品,价格昂贵,常见的有黑籽酱(由鲟值、鳇鱼的鱼卵制成)、红籽酱(由大麻哈鱼的鱼卵制成)、黄籽酱(由鲱鱼的鱼卵制成)等,其中与大麻哈鱼相近的虹鳟的鱼卵的深加工在日本等国已着手进  相似文献   

6.
鱼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包括鱼头、鱼皮、鱼鳍、鱼尾、鱼骨及其残留鱼肉),其重量约占原料鱼的40%~55%。这些下脚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如果不加以利用,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综合利用这些原料,将为我国鱼类资源的利用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水产加工企业下脚料加工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脚料的处理是水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沿海最为常见的鱼类和贝类加工企业为例,在生产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鱼类加工企业下脚料主要是鱼头、鱼排(刺)、鱼尾、鱼皮等,贝类加工企业下脚料  相似文献   

8.
水产加工     
942030 鞣料鱼皮的加工法=Process fortanaing fish skin[刊,英]/Dei G A//FS-TA..—1993,25(11).—11R78作者研究了鞣料鱼皮的加工过程,包括:(1)用相当于鱼皮重l~8倍的冷水和以2%~30%鱼皮重一起倒入有转筒的容器内;(2)滚筒转鼓2~45分钟;(3)鱼皮倒入转筒容器并回转5分钟到1小时;(4)滚动容器添加1%~10%消毒剂并继续回转5分钟至1小  相似文献   

9.
南海8种低值小杂鱼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南海盛产的8种低值小杂鱼肌肉、鱼头、内脏中的粗脂肪,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低值小杂鱼头部粗脂肪含量为2.7%~9.7%,内脏粗脂肪含量为2.9%~6.2%,肌肉部分粗脂肪含量为2.0%~8.5%;不同低值小杂鱼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但其含量有所差异,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都在40%以上,内脏粗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头部和肌肉中的含量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粗脂肪含量较高的鱼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低;不同鱼种不同部位的粗脂肪中EPA、DHA含量有所差异。蓝圆鲹的头部粗脂肪中DHA和EPA最高,含量达到28.4%,而双带海鲱鲤内脏粗脂肪中的EPA和DHA含量仅为7.26%。  相似文献   

10.
鲢鱼加工废弃物的酶法水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鲢鱼加工鱼糜的废弃物中,鱼头及残渣(鱼皮,鱼骨的混合物)的蛋白质含量丰富,分别为12.3%和18.2%,钙含量高,分别为3.2%和1.5%,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较平衡,在食品中加工中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实验采用中性蛋白酶对鲢鱼加工废弃物进行水解,并用正交试验L9(4^3)法对酶水解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水解度的最适条件为pH7,酶量1g/100g原料,时间1 ̄1.5小时,温度40 ̄50℃,产物  相似文献   

11.
<正>众所周知,鱼皮、鱼鳞及鱼骨是水产加工产生的主要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约占原料鱼质量的40%~55%。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水产品年产量均超过4 500多万t,而每年鱼的废弃物总量就达到200多万t。现阶段已有一些从鱼皮及鱼骨中提取胶原及胶原蛋白的报道,但从鱼骨中提取胶原还少见报道。鱼骨中约含30%左右的胶原,如能将这些废弃物中的胶原提取出来,会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微波技术在水产胶原蛋白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测定水产品加工废弃物鳙鱼、鲈鱼、鲫鱼等鱼皮的基本成分,初步探讨了微波技术在鱼皮胶原蛋白提取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鱼皮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鳙鱼、鲈鱼、鲫鱼鱼皮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4.8%、21.6%、24.5%;采用不同的微波处理时间发现,微波处理可以提高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鲍养殖产量的逐年增加和鲍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占鲍体重将近三分之一的鲍内脏的合理利用就成了鲍加工企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鲍内脏富含多糖、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脂肪酸等生理活性成分,被直接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因此,以鲍内脏为原料进行高值化开发利用,对增加水产加工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鲍内脏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功效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重点对鲍内脏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抗疲劳和降血脂等功效活性进行了详述,为鲍内脏活性物质在食品、保健品、医药等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淡水鲢鱼头、骨粉胶囊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淡水鱼加工中,历来着重于可食鱼肉部分,剩下的鱼头及采肉后的脊骨、鱼皮约占鱼体40%左右,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利用,影响了淡水鱼加工的成本降低和利用价值的提高。国内外营养专家认为,鱼头是目前最优秀的自然健脑食品。新近,一些营养学家对鱼头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发现鱼头内含与人的大脑功能有关的营养物质,如鱼头中含有多量卵磷脂,乃是人脑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重要来源,有增强记忆、思维及分析能力的作用,特别是鱼头中所含有的比任何其它食品丰富得多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属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很强的促进脑细胞,尤…  相似文献   

15.
利用鲐鱼下脚料加工浓缩鱼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鲐鱼内脏蛋白酶来分解鲐鱼头尾下脚料生产第二代饵料—浓缩鱼蛋白,通过多次小样试验得到了该工艺中几个重要的工艺参数,即酶解过程中内脏投入比例为15%到25%;pH控制在8.5~9.0;最适反应温度为48~50℃。由试验结果制定了浓缩鱼蛋白生产的整个工艺。按照此工艺又进行了批量试验,由此而得到酶解过程酸、碱的单耗;浓缩鱼蛋白及其副产品的得率,并将所得产品进行成份测定,其质量已接近美国AHS技术产品,最后还将该产品与鱼粉比较,其营养价值明显优于鱼粉。  相似文献   

16.
原料→分类→去头尾、内脏→采肉→水洗(除去血液、水溶性蛋白质和无机物)→精挑选(再次去鱼皮、小骨和血肉)→连续脱水机→无声斩拌机(加砂糖、食盐和山梨酸混合斩拌)→包装称量、装盘→冷冻(-36℃,3~4小时)→冷藏运输船→切削(把冷鱼糜切断)→搅拌混合(加调料)→充填结扎(作鱼香肠时)→杀菌(120℃,4分钟)→冷却干燥→包装(自动包装机)  相似文献   

17.
鱼类加工副产物中胶原提取技术与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加工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鱼皮、鱼鳞、鱼骨、鱼鳍、鱼鳔等不同鱼类加工副产物,如何对这些副产物进行高值加工利用引起广泛关注。目前,鱼类加工副产物的利用途径主要包括制作休闲食品、饲料鱼粉、胶原等。其中,因胶原产品的附加值空间大,以鱼类加工副产物为原料提取胶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介绍不同鱼类加工副产物组成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以不同鱼类加工副产物为原料提取胶原的研究现状,总结分析了从不同鱼类加工副产物中提取胶原的提取率、产物纯度及性质,展望了以鱼类加工副产物为原料提取胶原的发展前景和方向,分析认为酸-酶结合法更适用于鱼胶原的提取,并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酶法水解加工废弃鱼头的工艺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红 《水产科学》2000,19(2):31-32
鱼头营养丰富 ,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物质。利用酶对加工中废弃鱼头进行水解 ,制得香味浓郁、红褐色的水解液 ,其中氨态氮含量为 6 4mg/mL。  相似文献   

19.
《渔业现代化》1974,(2):42-45
本文介绍的鱼内脏挖取机,能处理大小不一的鱼体。把鱼放入传送带的V形鱼槽内,鱼腹朝上,鱼头向左方。由凸轮机构使传送带进行间歇性的移动。第一道工序是从鱼的颈部至脊骨横向剖开,第二道工序是从颈部至腹腔纵向剖开,第三道工序是用毛刷取出内脏。这三道工序都由定位机构根据鱼体大小自动调节进刀量,使大小相差很大的鱼体,也能顺利地取出内脏。  相似文献   

20.
黄盖鲽,国内外已大量加工黄盖鲽冻鱼片,即去鱼皮后从脊骨两侧平行取下鱼肉片速冻。根据日本市场的需要,将黄盖鲽加工成克里米,即加工时从脊椎骨呈直角方向切取鱼身段供出口,日本人称鱼身段为克里米(kirimi)。现将黄盖鲽的加工技术介绍如下:一、加工工艺流程二、操作要点1.解冻对进口的原料,采用鼓泡流水法解冻,温度5℃左右。2.切段采用切段机,要求从脊椎骨呈直角方向切割成8cm长的鱼块,切割线应刚好通过鳍的后部以尽可能大的得到鱼肚部位。鱼头作下脚料处理,切下的边角料和鱼尾洗净制作爆鱼。3清除内脏保留鱼籽和鱼育,用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