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黑色地膜对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探讨更为有效的甘薯覆膜栽培模式。采用田间试验与人工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覆膜栽培模式的生理特性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色地膜模式垄内10cm土壤温度平均比透明膜低2℃,比不覆盖地膜高1℃;薯块产量比透明膜高18.0%,比不覆盖地膜高20.4%。黑色地膜模式具有地温适宜、茎叶生长协调、叶面积系数合理、地上下部养分分配合理、净同化率较高的优点,这是最终薯块产量较高的原因。且不用喷洒除草剂,无污染,省工省劲。覆盖黑色地膜将成为栽培甘薯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量水平鲜食型甘薯品种产量形成及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研究不同产量水平的鲜食型甘薯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差异,为高产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和指导。以2 个不同产量水平的鲜食型甘薯新品种‘泰薯14’和‘烟薯25’为材料,测定2 个品种不同生长时期茎叶生长、块根膨大速率、以及收获期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泰薯14’茎粗、蔓长、茎叶鲜重和单株叶面积均高于‘烟薯25’,‘烟薯25’的地下部发育早于‘泰薯14’,而‘泰薯14’生长后期地下部发育快于‘烟薯25’,栽苗后80 天‘泰薯14’块根单薯重和单株薯重均显著高于‘烟薯25’;‘烟薯25’的块根商品薯率高于‘泰薯14’,‘泰薯14’块根产量高于‘烟薯25’,薯干产量低于‘烟薯25’。‘泰薯14’的干物率、淀粉率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烟薯25,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烟薯25’,食味评分低于‘烟薯25’。茎叶较长的功能期使‘泰薯14’具有更大的高产潜力,而‘烟薯25’的品质及食味优于‘泰薯14’。  相似文献   

3.
正甘薯田间杂草种类多,数量大,对甘薯植株光合作用的进行、水肥气热的利用都有一定的影响。杂草防控不及时,对甘薯生长造成一定的危害,地上部生长缓慢,地下部薯块小,从而造成产量下降。为此,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除草剂和地膜覆盖对甘薯田间杂草防  相似文献   

4.
甘薯新品种济徐23的拔苗与剪苗栽培试验表明:拔苗前期生长较快,栽后80d以前,其单株蔓长、叶数、分枝数、叶面积系数、茎叶鲜重和薯块重均增长较快,且比剪苗增加显著;生长80d以后,济徐23茎叶生长趋于平稳,薯块生长加速,且剪苗比拔苗的分枝数、茎叶鲜重和块根重有明显提高;剪苗与拔苗的全生育期叶面积系数均呈单峰变化曲线,且拔苗的叶面积系数略高于剪苗。剪苗比拔苗栽培能有效减轻病害发生,其黑斑病发生率和病指数分别降低50.93%和23.2,相对防治效果达到82.07%;线虫病的发生率和病指数则分别降低7.07%和2.33,相对防治效果达48.54%;剪苗栽培对鲜薯产量和干物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济徐23剪苗比拔苗鲜薯增产22.39%,干物率提高0.9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栽插方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泰紫薯1号’和‘泰薯15’为试验材料,研究直栽、斜栽、平栽3种不同栽插方式对2种类型甘薯品种的茎叶生长、T/R值、块根膨大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商品薯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表现为平栽方式>斜栽方式>直栽方式;在斜栽和平栽方式下2个品种T/R值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直栽方式;2个品种甘薯块根膨大速率均表现为平栽方式>斜栽方式>直栽方式;平栽与斜栽方式2个品种块根商品薯率均高于直栽方式,平栽方式结薯数和薯块均匀度优于斜栽方式。综上所述,平栽和斜栽方式优于直栽方式,能够提高甘薯鲜薯产量及商品性,其中平栽方式较适用于鲜食型甘薯,淀粉型甘薯可根据种植条件选择适宜的栽插方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长度日的甘薯植株发育模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发育阶段生长度日恒定的原理和大田栽培试验,将大田甘薯生长发育阶段划分为发根还苗期、分枝结薯期、薯蔓同长期和薯块盛长期,建立大田甘薯地上部植株发育的动态模拟模型,并确定了发育阶段生长度日的参数,系统的预测甘薯生长发育阶段。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甘薯发育动态模拟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以菜用型甘薯新品种百薯1号为材料,以苏薯8号为对照,对百薯1号的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生长动态研究表明,百薯1号具有以下特征:前期分枝数多,中后期生长平稳;在全生育期茎叶生长较快,叶面积系数大,光合叶面积大;块根膨大平稳、持续时间长;T/R值比例合理,同化物运转速率快;叶片不同采摘次数对茎尖产量和薯块产量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甘薯南薯88高产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徐薯18为对照,对甘薯南薯88不同生长阶段的地上部、地下部生长动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南薯88与对照相比叶片功能强,地上部茎叶前期生长快,后期不早衰;叶面积系数接近最佳值;净同化率高,同化产物由地上部向块根转移较早、较快;薯块膨大早,速度快.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以不覆膜作为对照,调查和分析了可降解膜、不降解膜和黑膜对甘薯地上部生长发育、地下部产量形成以及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能使甘薯地上部充分形成,延缓甘薯生长点过早的向地下部转移;覆膜后,甘薯单株结薯数增加了1.0~1.8个,鲜薯增产9.52%~13.19%,覆盖不降解膜比对照显著增产,覆盖不降解膜和黑膜比对照极显著增产,3种覆膜处理间鲜薯差异不显著。其中以覆盖不降解膜产量最高,达到了52494.30kg/hm2。地膜覆盖是甘薯增产增效有效的栽培措施,其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甘薯中前期地上部生长、提高薯块个数,增加薯块后期干物质积累速率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个体产量由其遗传性所约,并受生长发育过程中所经受的外界环境的影响^[1]。本研究以大西洋X白引4号、威芋3号X白引3号两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混选的单薯系作研究对象,从地上部主要性状与产量、地下结薯状况与产量、地上主茎数与地下块茎的关系等方面的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马铃薯的产量与单株的主茎数、结薯数、薯块大度、分枝数、茎叶重和茎粗等均呈正相关,而与株高的相关性不显著或不稳定。因此,能获得丰收的马铃薯个体的地上部应具备的性状是:植株有较多的主茎(3-5)或适当的分枝;生长健壮、茎粗叶茂、株高适宜的地上形态结构,这样就可达到地下部结薯多、大中薯比例高,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种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王正荣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5):117-122
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以马铃薯品种‘荷兰7号’为材料,采用塑料薄膜和稻草为覆盖物的方法,探讨冬种马铃薯覆盖栽培的生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均能提早马铃薯出苗5天以上,缩短生育期8~22天,促进茎叶生长,提高结薯数,增加薯块大薯重量,提高薯块产量29.04%~67.68%。不同覆盖方式栽培的产量高低依次为:草+白膜,黑膜,草+土,草+黑膜,白膜,盖草,裸地(CK)。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商品薯率等有较大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薯块品质。不同栽培方式各有特点,因此各地应根据生产条件采用相应的栽培方式,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2.
脱毒甘薯北京553的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结果表明,北京553脱毒后,地上,地下部和普通苗各期生长曲线趋向基本一致。但脱毒苗植株健壮,茎叶生长迅速,光合面积大,薯块膨大早,膨大速度快,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相对协调,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13.
正要点一:加强水分管理做好水分管理是保证甘薯茎叶健壮生长、薯块快速膨大的重要措施。甘薯块根膨大前期正值七八月份的梅雨季节,首先要注意排水防涝,田间水分过多,土壤通气不良,易造成秧蔓徒长,妨碍块根膨大。甘薯是怕涝作物,当田间积水超过24小时,减产30%以上;积水超过3天,则可造成烂薯。因此,要提前挖好排水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其次是遇旱浇水,如出现秋旱,会对薯块增重造成障碍,应及时浇水抗旱,保证薯块发育对水分的需求。浇水时水  相似文献   

14.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蒲自国 《作物杂志》2007,23(3):90-93
甘薯是云阳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长期以来不能获得丰产。通过对甘薯育苗方式、栽插时间、栽插深度、栽培方式与发根速度、块根增重动态、叶面积变化、T/R比值变化、块根产量等关系的研究,发现双层膜育苗、早栽、浅插、垄作有利于甘薯生长、薯块形成和膨大,增产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壮苗、早栽、浅插、垄作等甘薯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土壤干旱对甘薯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利贞 《华北农学报》1995,10(2):106-110
利用甘薯品种郑红5号和徐薯18研究了土壤干旱对甘薯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前期(栽后0~60天)叶片数、叶面积、茎长及其相应的干旱胁迫指数均随土壤干旱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减少,薯块的形成和膨大也受到严重影响。当土壤含水率在6%~10%范围内,6~8月各月份进行的干旱处理与对照(全期湿润)相比,其鲜薯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干旱指数为6月>7月>8月>9月。前期干旱比后期干旱对鲜薯产量影响较重。据此,提出了甘薯旱地栽培应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及水浇地栽培经济用水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脱毒甘薯的生长特性和生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推广甘薯脱毒技术,选用没类型甘薯品种脱毒薯进行试验研究和示范。结果表明,脱毒甘薯具有栽后发根返苗快,植株健壮,封垄旱,基部分枝多,茎蔓生长速度快,叶面积指数提高,茎叶产量显著增加,结薯早,膨大快,块整齐而集中中等生长特性;并具有叶绿素分量提高,T/R值减小,经济系数高等生理特点。大面积示范与小区试验结果一致,鲜薯产量达2770kg/667m^2,比CK增505kg,增产22.3%,干率提高5  相似文献   

17.
程义华 《种子》2002,(2):85-85
1 甘薯的发展与利用甘薯在浙江省种植历史悠久 ,通过人们对甘薯生产的实践认识 ,甘薯全身都是宝 ,地下的薯块可作粮食 ,地上的茎叶即可做蔬菜食用又可作饲料。由于时代在发展 ,农业生产随着发展而变化 ,70年代末杂交水稻生产的突破 ,从 80年代以来 ,水稻产量跃进性提高 ,尤其是浙南山区以水稻替代甘薯作粮食 ,以粮食为主的甘薯转向发展畜牧业的饲料粮为主。致使农村种植结构的观念重水稻忽视旱粮 ,甘薯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指引下 ,农业生产责任制得到落实 ,农民种植积极性得到发挥 ,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调整。 90年代以…  相似文献   

18.
甘薯‘漯徐薯9号’高产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漯徐薯9号’的高产生理特性,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对照品种为‘徐薯18’,栽后60天开始每隔20天做一次挖根调查,调查测定项目有:地上部茎叶鲜重和干重、地下部块根鲜重和干重、块根干物率、T/R值、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净同化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甘薯新品种‘漯徐薯9号’的生理特性为:前期地上部茎叶生长较快,中期茎叶生长平缓,中后期以地下部块根积累为主。地下部结薯早,块根膨大速度快且持续时间长,库源关系协调,平均净同化率高于‘徐薯18’,在整个生育期内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都明显高于‘徐薯18’,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漯徐薯9号’结薯早,是一个早熟品种,其净同化率高、消耗低,物质生产属于净同化率型。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浙薯75甘薯作为早收栽培的生长动态,并为高效栽培提供依据,开展了早收栽培下浙薯75的特征特性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浙薯75结薯比较早,单株结薯数多,前期薯块膨大较快,鲜薯蒸煮食用口感比较粉,可作为“迷你”甘薯早收栽培。  相似文献   

20.
北方区试中甘薯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甘薯北方区试中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回归分析发现,单株茎叶重、大中薯率、小薯率和单株结薯数与鲜薯和薯干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单株茎叶重和干率与淀粉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关性分析发现,鲜薯产量与干率、淀粉率和病情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大中薯率显著正相关,与小薯率显著负相关。薯干产量与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与干率呈显著正相关。淀粉产量与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与干率和淀粉率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发现,淀粉率和大中薯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而单株茎叶重、蔓长、分枝数和干率对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的作用大小和作用方向均存在差异。因此,在高产栽培中,应选择茎基部粗、蔓长较短、分枝数较少、薯块大小较均匀、数量适中和大中薯率较高的品种。若进行高干率和高淀粉品种选育,还需注重干率和淀粉率等指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