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对虾养殖的清塘与肥水,是养虾各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但往往被人忽略,不少养殖认为这很简单,不用哕嗦,当遇到了水质环境变化了,都埋怨天气不好,问题是技术不到位,按老办法养殖,结果天气反常了束手无策,今年为何大部分在早造失败了,就是没有真正掌握好养水这个关键点。养好水必须清塘要彻底,也是对虾健康养殖生产最基本的程序,这里再谈一下为什么要彻底清塘,如果清塘不彻底,就会容易给养虾带来致病的不良环境,直接影响整造虾水体的水质稳定。养虾早期肥水搞不好,虾苗的基础饵料贫乏,成活率低、生长慢、养虾中、后期水色调节不过关,水质易受底质等因素影响造成水质不稳定,难以给对虾造就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当然虾就会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2.
正"养虾先养水,水好虾更好",实践证明,肥水养虾成功率更高。放虾苗之前,首先培藻做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养殖过程中维持藻相,控制水质,提高虾的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是养虾能否成功的关键。进入7月份后,气温逐日升高,虾塘水质管理和疾病防控成为养殖关注重点。一、水质调控虾塘养殖到中后期,水质调控是重中之重,多种原因可引起水质恶化和水色转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异常水色出现的原因,对症下药,重新培育优良水色。举例  相似文献   

3.
罗氏沼虾因其生长速度快 ,养殖周期短 ,深受养殖户的欢迎。但近几年 ,部分罗氏沼虾发生褐壳病 ,严重影响外观和商品价值。笔者经过连续两年的跟踪调查发现 ,池底老化 ,池水藻相不良 ,以蓝藻为主的藻相代替了池中有益藻相 ,是罗氏沼虾褐壳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蓝藻死亡后粘附在虾外壳上而导致褐壳现象。1 褐壳病的发生过程东港区罗氏沼虾养殖池面积大多为 0 2~ 0 3hm2 ,进排水方便 ,每年约 5月 2 0日纳水肥水 ,约 6月 1日水温稳定在 1 8℃以上时放苗 ,放苗量控制在 2 7~ 3 8万尾 /hm2 。养殖前期没有发现褐壳现象。 8月上旬 ,个别池塘…  相似文献   

4.
张坤 《河南水产》2009,(2):17-18
近年来,随着我省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的提高,虾池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南美白对虾在我省的推广和发展.我省南美白对虾养殖周期短,从5月20日后水温上升到23℃并稳定在20℃时开始放苗,到9月底成虾出池,养殖周期只有约130天左右.养殖中出现的水质恶化,不仅影响成虾的规格和商品价值,严重的可引起虾病发生而引起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内陆水产》2014,(7):48-49
今年与往年一样,6~7月是我们海南早造虾养殖成功户出虾高峰,而在此时白虾价格环比下跌,但顺利养成的利润也相当可观。总结今年早造虾的情况,有人欢喜有人愁,养殖不顺利的水产人,期待第2造虾的收获,忙于第2造虾放苗前准备,养殖成功者则享受着收获带来的喜悦。瞧!湛江澳华虾安康的海南省临高县标杆客户全老板就是丰收队伍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随着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现在养虾不能下太多的肥,这是林子皓养殖成功的关键,要做到多调水少肥水,水质稳定,pH适宜,养虾其实越简单越好。  相似文献   

7.
<正>小龙虾病害较多,尤其是池塘精养病害易发,会给养殖生产带来影响。水质的恶化是引起小龙虾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小龙虾的养殖上必须转变养殖理念,要从过去的"小龙虾发病-药物治疗"过渡到"管控好水质和底质-预防小龙虾发病"上来。养殖理念的转变有助于减少虾病的发生,减少成本的投入及风险的发生,提高养殖虾的品质。一、水质调控绿科生物提出了生态防控方法:(1)维持水体藻菌相的平衡:定期补肥补菌,每7~10天使用1次"特效肥水膏+EM原液""新硅藻生物肥+菌泡腾";(2)以菌  相似文献   

8.
肥水又称培水或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它是放虾苗前的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对虾养殖的成败.肥水具有饵料生物繁殖快、培养方法简单、节约成本和效果显著等优点.但有不少虾农对肥水作用认识不足、使用材料不当、肥水方法不对等现象,给对虾养殖带来许多麻烦和不应有的损失,为此谈谈对虾养殖中肥水的作用、时间、使用材料、方法和注意事项,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很多时候就是“经验”害了我们!已有的养殖“经验”束缚了我们的思维,难以接受新观念。虾很多人都会养,近几年各地探索了多种养殖模式,很多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前些年倡导的对虾高健康养殖系统推动了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迅猛发展,使得对虾养殖总产量节节攀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生产实践中,许多养殖户为了追求高产量而导致虾病越来越多、虾生长越来越慢,2000年前后养到规格30尾/500g左右一次性卖虾只需养殖七、八十天左右,而近两年绝大多数都得养一百多天,虽说与虾苗的质量退化有关,但也不能否认养殖方法上存在一些缺陷,如一直困扰广大养殖户的“偷死”、“耗底”问题,往往造成死大虾、饵料系数高、养殖成本高;同时该系统推崇放苗前水体的彻底消毒处理,导致养殖过程中水质难以稳定,养殖期间的消毒又导致虾的应激问题。近些年所倡导的生态养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养殖”,只不过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少用消毒剂,少用或不用抗生素,也同样追求高产高效,但这一方式经常导致虾病严重、成功率较低。八十年代大水面养虾确曾出现过真正的生态养殖,每亩放苗三、四千尾左右,基本不投料,只是肥水培养饵料生物,虾生长快、发病少,对环境基本没什么污染,但因为产量低且土地资源有限,不可能全面推广,养殖户也总是想追求最大效益而高密度放苗。据笔者多年从事养虾技术服务的实践观察,许多人在养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错误的养殖观念,现提出,希望与广大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家港市青虾养殖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秋季青虾商品率过低,一般仅为30%左右,大量不能上市的小规格幼虾只能作为虾苗出售,售价仅为成虾的1/3~1/4,严重地影响到青虾的养殖效益.对此我们通过采取培植肥水、适时合理放苗、加强水草水质管理、投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控制秋繁苗、做好病害防治等一整套措施,使该市的池塘养殖青虾在保持原有产量的前题下,秋季商品率上升到70%左右,使青虾养殖效益增加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养虾先养水,这是养虾业中众所周知的道理。在冬季温棚养虾中,养水尤为重要。但是由于越冬棚里面的温度、大气压、光照度等与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平衡稳定冬棚池塘里面的水环境,如稳定pH值,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多年的养殖的生产实践证明,在池塘里面施放有益微生物制剂,是一个重要的措施。施用微生物制剂时,最好是选择技术力量雄厚,有产品质量保证的厂家产品(如南海水产研究所研制的“加强型利生素”等),是保证温棚调水效果好与坏的关键。一、放苗前的肥水放苗前的肥水,主要是把单细胞浮游藻类培养起来。由于冬棚的透光度较差,会影响藻类的生长,所以必须提前一个星期肥水,施放培养单细胞藻类生长的水产养殖专用肥“单细胞藻类生长素”,打开增氧机,同时施用“加强型利生素”、“普乐健—光合细菌”、“EM—活水素”等,让有益微生物在池塘中形成优势种群,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给虾苗一个安全、稳定的水环境,有助于提高虾的成活率。二、养成期间的水质管理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对虾排泄物、残存饵料、浮游动植物残体等的不断增多,池底逐渐沉积大量的有机物。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就会大量繁殖,产生有毒因子,使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2.
<正>虾池水环境是凡纳滨对虾赖以生存的唯一空间,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虾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养虾须先养好水,要保证放苗前水质良好、放苗量合理、饲料质量优质、投喂适量、换水量勿多、水质理化因子稳定等各个环节。现将凡纳滨对虾兑淡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控介绍如下。1放苗前期的水质准备凡纳滨对虾兑淡养殖水环境要避开自然海水  相似文献   

13.
侯和菊 《内陆水产》2006,31(7):10-10
对虾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和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但近年来的病害严重,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虾病已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1对虾病害的主要原因对虾的致病因素很多,包括环境理化因素、营养因素、管理因素和生物性因素等。环境因素主要是水质。水质恶化,许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养殖对虾越来越感到难养,尤其是早造排塘率高,成功率低,有些养殖高手,也感到束手无策.谈虾色变,有些养殖者失去信心,放弃或改变其他种类.会发生这些养殖难题,主要是当前水质环境与虾苗质量较差引起的、在养殖中没有采取应变有效的对策?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和经验,应该从净化养殖环境入手,按照对虾生长规律,采取科学的养殖技术措施,便能提高养成的成功率. 一、为何对虾养成成功率低的原因 1、沿岸水质富营养化 长期以来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海区,使近海有机物的淤积越来越多,沿岸水域富营养化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5.
进入夏季以来,池塘水温升高,气候不稳定,雨水偏多,极易引起对虾养殖池塘的水质突变,进而诱发大规模的暴发性虾病,给养殖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必须仔细观测水质的变化,做好预防工作,严防养殖池塘水质突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经过近几年的养殖实践,证实利用发酵饲料养殖南美白对虾,对提高对虾养殖成功率能起到重要作用。这种养殖方法已在防城港市光坡镇的浙江籍养殖户中口口相传,并应用推广。据统计,光坡镇浙江籍养殖户2019年早造南美白对虾成功率高达90%以上;相比之下,不采用发酵饲料养殖的本地及其他外来养殖户,养殖成功率只有约20%。本文通过利用发酵饲料和蛋鸭料的组合发酵饲料,结合虾料、以虾料为主,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技术试验,讲述了一种全新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1993年唐海县对虾养殖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不能因此一蹶不振,而必须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千方百计地重振唐海养虾雄风。1 立足三个调整1.1 调整养殖模式将目前的开放式养殖模式改为内循环封闭式养殖模式,因地制宜,适量放苗,一池水养一池虾,走低成本、大规格、好效益之路。一是继续推广生态养殖。针对目前池底老化,水质恶化、虾病复杂化、早化等现实,采取生态养殖模式,前期以肥  相似文献   

18.
<正>罗氏沼虾是目前世界上养殖面积最大的三大虾种之一。全国养殖面积曾高达40 000 hm~2,里下河地区养殖面积近20 000 hm~2,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养殖品种。江苏地区养殖罗氏沼虾主要采用在五月中下旬水温稳定在20℃以上后放苗,也有采用在池塘中修建小温棚,在3—4月放苗,5月水温稳定后撤去温棚,提升水位大塘养殖。罗氏沼虾环境适应能力强,投喂大量饲料后,水质变差,水色变得很浓,养殖后期常常爆发蓝藻。10月以后虾全部上市后,池塘常常闲置较长时间,而且在饲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一、常见病毒病及预防(一)常见病毒病1、白斑综合症由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引起的,发病前期虾须、尾扇发红,身体消瘦,摄食尚可,体表无其他异常。病虾漫游于水面,不久便下沉死亡,这时用显微镜检测病虾头胸甲中央部位,发现有雪花形、放射状白色斑纹。到了发病后期,大多数病虾残胃或空胃,头胸甲向外张开(鳃丝肿胀所致)且极易剥离,肝胰脏肿胀,外观模糊,手捻易碎,有红色组织液流出,甲壳与附肢上出现明显的白色斑纹,游泳缓慢无力,不久便死亡。2、挑拉病毒综合症(红体病)由桃拉病毒(TSV)感染引起,症状是虾体虚弱,甲壳变软,不摄食,空胃,体色素扩散,附肢呈红色,尤其是在尾扇、尾节和腹肢更明显,有时整个虾体变成红色,全身暗红的症状,尤以尾扇与游泳足明显,病虾肝胰脏肿大变白。一般集中在池边和下风处缓慢无力游动或漂浮于水面,反应迟钝。患病的虾大部分死于蜕皮期,幼虾急性死亡,成虾呈慢性死亡,感染后的幸存者一旦表皮蜕落,甲壳角质层出现黑斑化现象。(二)常见病毒病的预防措施1、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1)在放苗时,使用“加强型利生素”和“肥水师傅”“、单细胞生长素“培好水色,营造良好养殖生态环境。(2)养殖全过程,每隔7~10天使用“加...  相似文献   

20.
<正> 笔者根据近两年来养殖罗氏沼虾的实践体会,认为要提高沼虾的成活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购苗 所购罗沼虾苗必须经过淡化处理,一般体长在1cm以上。 2 清野消毒 2.1 为防止野杂鱼进入池内,注水时,进水口要用密网罩好。在养殖过程中随时注意清除蝌蚪、水蛇等敌害。 2.2 虾苗人池前一周彻底消毒,培肥水质。 3 放苗时间 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放苗较适宜,如放苗过早,水温不稳定,容易造成虾苗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