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紫菜育苗,养殖,加工的主要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菜是世界上养殖面积较大、技术成熟、经济效益较好、食用普遍的一种海藻。它的主产区在亚洲的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的年产量超过100万吨鲜菜。紫菜是紫菜属中各种紫菜加工后的通称,市场销售的“海苔”系列食品是紫菜的二次加工品。紫菜富营养,味道鲜美,有良好的保健作用。通过20余年的实践,全国已形成长江以北的江苏、山东专养条斑紫菜、长江以南的浙江、福建、广东主养坛紫菜兼养条斑紫菜的生产格局。由于条斑紫菜在我国自然分布范围广,浙、闽、粤等省都有发展前景,但有些地区照搬、照抄坛紫菜的一套育苗、养殖、加工技术,结果往…  相似文献   

2.
刘瑞棠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4):18-19,23
本文对近几年以来福建省坛紫菜养殖发生大面积烂苗情况进行调查及原因分析:一是坛紫菜壳孢子采苗后受秋季气候异常、持续高温影响坛紫菜生长发育;二是海区养殖密度过大、养殖筏架人为设置密度过高,导致海水流速不畅,引发烂苗症的加剧;三是壳孢子苗帘附苗密度过高,坛紫菜的种质老化,遭遇不良环境时抗病害能力弱;四是受台风影响,局部海洋生态环境短期内发生变化;五是养殖管理方式陈旧,导致退潮后苗帘污染物多,影响坛紫菜生长。为此作者根据近年发病情况,提出几项防病害技术措施,为今后坛紫菜的生产发展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坛紫菜莱坛养殖在我国福建省沿海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藻农养殖紫菜在附苗之前。利用洒石灰水清除岩石上附着生物的方法进行紫菜生产,已有一套丰富的经验。目前在自然孢子丰富的海区,仍然是一种着有成效的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温下芽孢杆菌对坛紫菜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华田  熊玉琴  杨锐 《水产学报》2018,42(7):1009-1018
坛紫菜是我国东海区栽培的重要经济海藻,其生长适温为20°C,极限高温为29°C。高温和病原菌均会导致坛紫菜生长受抑、藻体病烂。为研究高温下藻际微生物对坛紫菜生长的影响,本文以坛紫菜叶状体和藻际芽孢杆菌(实验证明该菌株在20°C下为紫菜的益生菌)为材料,检测了在28°C下藻际芽孢杆菌对坛紫菜相对生长率(RGR),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藻胆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28°C下,在实验初始阶段,菌藻共培养组坛紫菜比纯培养对照组有较高的RGR,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组的RGR无显著性差异;4 d后两组坛紫菜均出现腐烂,菌藻共培养组的藻体腐烂程度更为剧烈;培养24 h后,菌藻共培养组的SOD、POD活性和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Pro显著低于对照组;共培养组中,坛紫菜的藻胆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研究表明,28°C下,虽然在短期内藻际芽孢杆菌会促进坛紫菜的生长,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反而不利于坛紫菜的生长,且加剧活性氧和渗透压胁迫,表明该菌的生态功能因环境变化而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技情报》1976,(7):14-16
坛紫菜是文化大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海水养殖新品种,它生长快、产量高,颇受社、队养殖场的欢迎。但目前坛紫菜的养殖是一次采苗(秋季壳孢子采苗)一次养成,收剪4~5次后,叶状体即变宽、变厚,质地粗糙,无光泽,鲜味差,产品质量低劣。为了使坛紫菜的养殖达到优质、高产、稳产,我们同普陀县虾峙公社南岙大队紫菜场协作,在舟山水产食品厂的协助下,进行了坛紫菜冷藏网换网生产(见图1)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福鼎敏灶湾2012年坛紫菜烂菜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晓明 《福建水产》2014,(3):227-233
对2012年10月福鼎敏灶湾海区坛紫菜烂菜情况进行采样、调查和原因分析。结果显示坛紫菜烂菜症状主要为叶状体梢部颜色变红,部分藻体颜色变淡、发白,烂化甚至脱落。烂菜原因主要有:(1)高温小潮期,海面风力小、浪静,由波浪形成的海水垂直流动交换弱,藻体与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和营养盐等微交换也随之变弱,从而导致坛紫菜细胞生理机能下降;(2)坛紫菜养殖过密,海水中含氮量偏低,使得坛紫菜生长受限制;(3)南侧近岸海域水流不畅、流速较缓,悬浮物等污染物质积聚于该海域,易粘附于坛紫菜叶状体,影响坛紫菜的生长。为此作者提出防范建议旨在为今后福建省坛紫菜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坛紫菜加工产业化发展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坛紫菜系暖温性海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海水养殖大宗品种,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二省,自然生长期从9月至翌年4月,生长最适宜温度是15℃~20℃。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坛紫菜已经形成苗种培育、海区栽培、加工、贸易配套齐全的产业。福建省坛紫菜栽培面积超过10万亩,一般年份每亩养殖纯收入2000~3000元,产量3万吨,从事坛紫菜的养殖、加工、销售人员达10万人,年产值10亿元以上。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平潭县坛紫菜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华 《水产科技情报》1999,26(6):272-273
坛紫菜( Porphyra haitanensis )是我国东南沿海养殖海藻中的优良品种,1998 年福建省坛紫菜养殖面积达9733 hm 2,产量为2.4万吨,居全国紫菜养殖的首位。平潭县是坛紫菜的原产地,为保持其传统的生产优势,作者分析了目前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引进“杂交重组1号”与HMY2个坛紫菜品系,以本地龙沙种系为对照组,通过苗种培育、壳孢子采苗、海上栽培及采收试验,综合评估藻体生长、采收量、经济性状及柔韧性等因素,认为:HMY坛紫菜品系综合效果较好,可作为西湾滩涂坛紫菜栽培的主推品系之一。  相似文献   

10.
《海洋水产科技》1995,(2):14-19
通过连续三年进行坛紫菜18种氨在酸含量的系统分析和一个生产不同月份叶状体的粗蛋白、粗脂肪、纤维素、灰份、水份等分析,了坛紫营养成份与种采来源,收获方式、季节变化、加工方法等十分有关。此项研究为生产坛紫菜优质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紫菜养殖发展提供气依据。  相似文献   

11.
紫菜     
《海洋与渔业》2008,(5):31-31
【品系来源】自然野生或养殖性状良好的紫菜。上海水产大学利用自然的野生坛紫菜叶状体,通过人工诱变、体细胞克隆和单l生生殖等技术,获得坛紫菜的变异细胞,将变异细胞单个分离并培养成完整叶状体,选育出性状稳定的优良坛紫菜新品系,如“申福1号”、“申福2号”等。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院内的“国家级紫菜种质库”,率先开展紫菜遗传学与育种学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紫菜种质保存与应用技术体系,有效改善了紫菜栽培生产种源混乱、种系品质低下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骆其君  冯婧  严小军  吕彤 《水产科学》2006,25(11):588-590
紫菜(Porphym sp)原是生长在潮间带的岩礁上,尤其是在风浪大、潮流畅通的海区生长良好。经过多年的人工栽培,紫菜已适应于在潮间带和浅海的养殖筏架的栽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作为浙江、福建海区常见的栽培藻类和重要的食用经济海藻,有近40年栽培的历史。但潮间带可以用作栽培坛紫菜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开拓新的栽培空间。在围塘栽培紫菜则是一种新开拓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生长阶段的坛紫菜对琼胶寡糖激发子的抗性响应差异,选择生长期为50、60、80、110和140 d的坛紫菜叶状体以及自由丝状体,检测在琼胶寡糖刺激后各生长阶段坛紫菜的H_2O_2释放,相关防御基因(Phhsp70、Phrboh、Phsod、Phlox)的表达,以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显示,丝状体H_2O_2的释放量显著高于叶状体,100μg/m L琼胶寡糖可诱导不同时期坛紫菜的H_2O_2爆发。丝状体响应琼胶寡糖刺激后,4个防御相关基因出现显著上调,而叶状体各生长阶段的基因上调幅度较小,各基因变化趋势不同。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但C8类物质较多。经寡糖处理后,80 d叶状体和丝状体时期的挥发性物质增加的种类较多。研究表明,不同生长阶段的坛紫菜对琼胶寡糖刺激的响应能力和方式不同,以丝状体的响应最强烈。  相似文献   

14.
坛紫菜苗种室内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菜种类繁多,遍布世界各地。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种类,也是我国南方养殖的主要经济红藻。莆田沿海是福建省坛紫菜的重点生产基地,为了规范育苗工作,提供质优量足的苗种,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作者就坛紫菜苗种室内培育技术作一归纳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锗对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马家海  刘青 《水产学报》1989,13(1):36-41,69
本文研究了二氧化锗(GeO_2)对我国特有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生长发育,及对一些附生性硅藻类和绿藻的影响,论证了二氧化锗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对坛紫菜自由丝状体无叨显毒理影响,而能抑制一些附生性硅藻和绿藻的生长;并探讨了二氧化锗对硅藻、绿藻的毒性机理。由于在培养坛紫菜自由丝状体时很容易附生硅藻 因而研究结果将为坛紫莱自由丝状体及其他藻种的培养和保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坛紫菜新品系“申福1、2号”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坛紫菜新品系"申福1号"、"申福2号"为研究对象,探讨坛紫菜新品系"申福1号"、"申福2号"的规模化养殖技术,本试验开展了坛紫菜新品系养殖方式、生长速度和养殖产量与本地传统品种的对比研究。2007年,福清沙浦、霞浦三沙、莆田秀屿、连江中麻、福鼎元当等五个养殖试验示范点的海上养殖试验数据表明:坛紫菜新品系平均每1/15hm2产量为224.7kg(干品),产值5794元,对照组本地种平均1/15hm2的产量为167.6kg(干品),产值5166元;新品系每1/15hm2的产量比本地现有栽培品种提高34.1%,增加经济效益628元。试验结果显示了坛紫菜申福系列新品系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特性,同时证明了坛紫菜新品系"申福1号"、"申福2号"可应用于大面积的养殖生产。本研究对坛紫菜申福系列新品系的生产性开发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拓展坛紫菜“南菜北养”的范围,2018年和2019年在山东烟台海区进行了坛紫菜“闽丰2号”的养殖试验。2018年9月中旬将购自江苏、幼苗肉眼可见的网帘投放下海,至12月上旬采收五水(第一次采收的紫菜叫头水或一水紫菜,后面的依次叫二水、三水、四水、五水),总产量为2 359.5 kg/hm2(干质量);2019年8月下旬,采用坛紫菜成熟贝壳丝状体在当地进行采苗、下海,9月下旬进行一水紫菜的收获,至11月中上旬共采收五水,总产量为1 574.3 kg/hm2(干质量)。随着收获期的延长,藻体的长度、宽度均呈增加趋势,但2个年度产量分别以三水和四水为最高。海区营养盐测定结果表明:海水中的无机氮浓度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10月份的无机氮浓度明显低于8月份的,晒网同时喷洒施肥后藻体颜色快速好转,且产量有所提高,表明试验海区营养盐条件是影响坛紫菜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避免病害发生,在养殖过程中应及时施肥以促进藻体生长,提高坛紫菜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紫菜养殖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并已成为仅次于海带生产的第二个藻类品种。其中条斑紫菜主销日本,坛紫菜主销东南亚。我省坛紫菜养殖面积占全国紫菜养殖面积的70—80%,由于近年来发生全国性紫菜病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项研究于1989—1993年进行,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技术以提高紫菜的产量和品质,并对其病害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坛紫菜一次加工存在孔洞多、厚薄不均、光泽度差、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在坛紫菜软化、漂洗、清洗、精切、浇饼、烘干等工艺流程上对技术参数和相应设备进行了改进;针对坛紫菜收割批次第1→2→3水菜质逐渐变粗、变厚等不同特点,优化了坛紫菜二次精加工中前烤、调味、后烤、再干几个关键环节的技术参数,并对供菜机进行改进。通过坛紫菜一、二加工工艺及关键设备的改进,生产出符合国际质量标准,规格19cm×21cm,重量2.7~3.3g,厚度0.3~0.5mm的紫菜片张,片张平整,光泽度亮,孔洞极少,外形美观,益于调味均匀;在此基础上,二次精加工生产出香、酥、脆、色泽深绿色的1.5~7.5g原味、辣味系列海苔产品,生产出的海苔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其中蛋白质含量37.0g/100g,二十五碳五烯酸(EPA)含量7.0g/kg,维生素C含量49mg/100g。  相似文献   

20.
全浮流式紫菜二荐养殖,是全浮流式紫菜养殖基础上大胆改革精心试验而获得成功的一种养殖新技术。全浮流式紫菜养殖,是指紫菜养殖区域从原来的潮间带养殖外移到浅海区养殖。养殖的紫菜不受海水涨落潮的影响,始终浮在海水中生长,不会自然干露,即称为全浮流式紫菜养殖。它比潮间带海区水位深,所以又称深水养殖。而紫菜二茬养殖,是指利用坛紫菜和条斑紫菜的适宜温度差,在同一海区同一棚架上,秋季海区水温较高时养殖坛紫菜,冬季水温下降时,原养殖的坛紫菜已经老化,进入条斑紫菜的最适生长温度期,适时换养条斑紫菜,进行第二茬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