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富硒强化技术是提升小麦功能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研究富硒植物营养素对冬小麦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2018-2019年在陕西关中灌区,选用小麦新品种‘西农511’在开花期叶面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分析籽粒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使籽粒硒含量显著提高0.15~1.44 mg·kg~(-1)。籽粒硒含量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喷施次数以1次为最佳。喷硒处理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对品质影响主要表现为稳定时间的增加,增幅为14.5%~351.46%。土壤硒含量对于叶面喷施硒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不同地区间喷硒后籽粒硒含量差异显著。因此,喷硒可以改善小麦营养品质。在关中灌区,推荐富硒植物营养素施用量不少于2.7kg·hm~(-2),施用量为6 g·kg~(-1)。  相似文献   

2.
叶面喷硒提高粮食中的硒含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87~1989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低硒土壤上(土壤水溶性硒平均含量为20ugkg-1)对作物进行叶面喷硒,可使小麦、玉米和大豆籽粒的硒含量从50ugkg-1提高到200ugkg-1以上,提高幅度一般与喷硒量呈正相关,在一定条件下,施用磷肥可促进作物对硒的吸收,喷硒对作物产量影响不明显。叶面喷硒30gkg-1可使小麦、玉米和大豆籽粒中的硒含量达到人们正常营养需要量,且在安全范围内,为防治缺硒疾病提供一条安全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Cd Cu Zn在小麦中富集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6个不同浓度Cd、Cu、Zn复合污染下小麦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小麦生长时间推移,各试验区小麦根中Cu的含量增加,Cd的含量是一个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过程,而Zn的含量基本上都是随小麦的生长而降低;茎叶中Cd的含量总体而言随小麦的生长而降低,在成熟期有所回升,Cu的含量随小麦生长而升高,到了成熟期小麦茎叶中的含量有较大程度的降低:Zn的含量与生长时间成反比;成熟期的小麦植株中Cd在小麦植株不同部位的含量为根〉叶片〉茎〉颖壳〉果实,Cu的分布规律为根〉籽实〉茎〉叶片〉颖壳,Zn的分布规律为根〉籽实〉颖壳〉叶片〉茎,且向地面部分迁移的Zn的量较多。与无公害食品标准相比.成熟期小麦籽实中Cd的含量均超过标准,而Cu和Zn的含量都未超过标准。  相似文献   

4.
三十烷醇和亚硫酸氢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十烷醇能提高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幼穗干重及灌浆速度,亚硫酸氢钠也有同样的效应,两者对小麦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三十烷醇和亚硫酸氢钠混喷能提高小麦千粒重,尤以0.1;KH2PO4+200 mg/lNaHSO3+0.5 mg/lTRIA的混喷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5.
旱地小麦叶面喷肥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在蒲城县对旱地小麦进行了叶面喷肥试验。结果表明,所用6种叶面肥均具有增产效应,增产幅度为3.0%~19.5%。增产效果依次为农一清〉多元液体复合肥〉丰产素〉叶面宝〉植保素〉磷肥二氢钾,经济收益以农一清、多元液体复合肥和丰产素为最佳。增产主要原因是稳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喷肥次数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法,以清水为对照,设置18.90、37.80 g/hm2和56.70 g/hm2亚硒酸钠浓度处理,选择在小麦灌浆第2天和第9天进行叶面喷施,研究灌浆后不同喷施时间点、不同硒水平对植株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灌浆第9天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喷后7天旗叶、叶鞘、穗轴、节和节间硒含量显著低于灌浆第2天喷施处理7天对应部位的硒含量,而高于灌浆第2天喷后14天的植株硒含量,成熟期均呈现灌浆第9天喷施植株硒含量显著高于灌浆第2天喷施植株对应部位硒含量。然而,无论在喷硒后7天还是成熟期,灌浆第9天喷施的籽粒硒含量均显著高于灌浆第2天喷施处理。因此,小麦灌浆第9天喷施亚硒酸钠更有利于提高籽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叶面喷锌(Zn)是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进而解决人体缺锌问题的有效农艺措施。探明不同施氮(N)量下叶面喷锌后小麦全粒及面粉中的富锌效果及对蛋白组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基于长期定位试验,于2018—2020年连续进行了两年裂区田间试验。以基施不同用量氮肥(N0、N120、N240,施N量分别为0、120、240 kg∙hm-2)为主区,副区为灌浆前期喷施锌肥处理(Zn0、Zn1,分别为喷H2O、喷0.4% ZnSO4·7H2O),测定了灌浆前期和成熟期各部位锌含量、叶片等营养器官中锌向籽粒的转移量及分配、籽粒和面粉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结果】与N0相比,N120和N240处理籽粒产量显著提高,增幅达88%—114%,但N120和N240处理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叶面喷锌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和面粉锌含量且籽粒达富锌标准,而不受施氮量的影响,其中,N120、N240处理小麦籽粒锌含量分别比N0处理提高0.95和1.12倍。与N0相比,施用氮肥均提高了小麦灌浆前期叶片等营养器官中氮、锌向籽粒的转移量,但降低了二者的转移比例,其中氮转移比例由60.2%下降至48.6%,锌由55.4%下降至42.3%。无论喷锌与否,氮、锌向籽粒的转移量及成熟期籽粒中氮、锌含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且喷锌时氮、锌协同效应更为显著。与灌浆前期相比,成熟期小麦籽粒和面粉中储藏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约占蛋白含量的80%—84%。施氮对籽粒和面粉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提升幅度高于清蛋白和球蛋白,且以谷蛋白最大,而喷锌不影响籽粒和面粉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但在Zn1条件下,施氮对籽粒和面粉中谷蛋白含量的提高幅度高于Zn0条件下,分别提升37.5%和38.1%。【结论】叶面喷锌能够实现籽粒富锌,但不影响籽粒和面粉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表明籽粒和面粉中存在足够的用于锌储存的蛋白质库。因此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通过合理施用氮肥结合小麦灌浆前期叶面喷锌,能在保证小麦高产稳产的同时提高籽粒氮、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8.
束林华 《农家致富》2007,(19):30-31
三、强筋小麦品质调优栽培技术规范 强筋小麦粉要求籽粒硬质。角质率〉70%,容重≥770克/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4.0%,降落值(s)≥300。面粉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32%.沉降值40~45毫升,面团形成时问≥4.0分钟,面团稳定时间≥7.0分钟左右.评价值t〉80,因而在栽培过程中应以提高籽粒蛋白质和面筋含量为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施氮肥对强筋小麦品种龙麦2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不同生态区的小区试验,分析了叶面喷施氮肥对强筋小麦品种龙麦2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面喷肥的时期和次数对龙麦26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同,三叶期与开花期两次喷肥效果最好,三叶期一次喷肥不利于产量和品质提高。同一施氮肥处理对不同品质指标影响也不相同。最佳的叶面喷施氮肥处理对沉降值、最大抗延阻力、延伸性及面包体积有正向影响趋势,对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和面包评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花后喷施外源物质对小麦激素含量及源库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粒型小麦品种花后叶面喷施GA3,6-BA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N-P-K营养液(以下称外源物质),对小麦激素含量及源库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喷施GA3,6-BA,N-P-K营养液后,旗叶和子粒中内源GA3的含量增加,ABA的含量降低;大粒品系兰考8679花前物质转运率提高,花后物质积累量增加.温麦4号花前转运率降低,花后物质积累量增加;处理后大粒品系兰考8679子粒灌浆即表现出差异,中粒品种温麦4号处理后差异不明显,到灌浆盛期差异才表现出来;喷GA3和N-P-K营养液后兰考8679产量增幅最大,GA3和N-P-K之间差异不明显,喷6-BA次之,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温麦4号喷GA3产量最高,N-P-K营养液次之,喷6-BA和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喷施硒肥对小麦生理特性、子粒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小麦灌浆初期、中期以叶面喷施的方式研究了硒肥对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子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硒肥后,小麦旗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子粒中硒含量高于对照;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小麦蛋白质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小麦蛋白质对小麦营养品质和加工特性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是小麦国际贸易和品质评价中的基本指标。本文就小麦蛋白质品质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质量、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面筋含量和质量、沉淀值等有关蛋白质品质的几个主要方面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和讨论,以期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叶面喷锌时期(不喷锌、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大口期喷锌,喷锌量均为ZnSO4·7H2O 4.5 kg/hm2)对10个夏玉米品种植株中铜、锰、铁、锌含量及分配的影响,探讨产量和微量元素含量间的关系,为叶面锌肥在夏玉米生产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不喷锌处理相比,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籽粒中铜和锌含量,提高了籽粒中铜、铁、锌累积量,显著提高了铜的收获指数,但降低了锌的收获指数,对锰、铁含量及其收获指数均无显著影响。品种间比较,发现迪卡653籽粒中铜含量最高,谷神玉66籽粒中锰和锌含量最高,隆平638和伟科702籽粒中铁含量最高,平均值分别为9.71、9.56、50.74、51.83 mg/kg;铜、锰、铁、锌的收获指数分别以迪卡653、秋乐618、伟科702、德单5号最高。与不喷锌处理相比,喷锌处理产量均显著提高,以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处理、大口期喷锌处理较高,两者差异不显著,分别提高3.2%、4.7%。产量与籽粒锌含量及其他组织铜、锰含量呈显...  相似文献   

14.
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营养因素:营养元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氮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十分明显,氮肥种类和施肥方法也有一定作用。一般施氮量增加,蛋白质含量增加,而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筋含量关系密切,因而施氮也影响着面粉的加工品质。如果整个生育期供氮都很充足,小麦既高产,蛋白质含量也高。如果前期供氮充足,抽穗至成熟期间不足,则产量较高但蛋白质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鸡不同组织中铜,锌,铁,锰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迪卡公鸡10种组织铜,锌,铁,锰的含量,并对其进行了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公鸡不同组织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大多数组织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大小为:铁〉锌〉铜〉锰;同一类组织的不同部位,其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叶片是果树营养成分的制造器官,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因此,叶片形成的早晚、叶片的色泽、叶绿素的含量与果树的生长发育、产量和果实品质有直接关系.本试验在桃树幼芽萌动期、幼果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各喷一次1000倍苹果增产菌液的效果明显好于只在萌芽期喷一次和幼芽萌动期、幼果期各喷一次(共二次)的.叶片鲜重提高12.26%~49.60%;单叶面积增加8.26%~45.50%;叶绿素含量提高 4.53%~15.94%,从而增强桃树树势,对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荧光、极谱、原子吸收法检测出西洋参种子中的均含有16种无机元素,它们的含量各异,且因产地,参龄不同而异,其中11种人体必需宏,微量元素含量之和,集安三年〉国产均值〉原产美国〉左家四年〉集安四年,与所测元素加和量顺序完全一致;2种有害微量元素含量之和;集安三年〉原产美国〉集安四年〉国产均值〉左家四年,但都低于致毒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植被恢复技术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沙化土壤养分含量的改良效果,采用团粒喷播技术,对空港新区风积沙地的3个样区进行基质覆盖和植物引入,研究3年内上层喷播基质、底层沙土和原生境沙土的有机质含量和速效氮磷钾的养分含量变化,以期改善原生境的立地环境,促进当地沙漠化土地次生演替的进程。结果表明,经过植被恢复的样区,底层沙土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均高于样区外的原生沙土,这得益于喷播基质的有效成分供应植物生长的同时,向底层沙土输送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9.
以温州蜜柑为研究对象,从柑橘幼果期开始,每隔10 d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20、40、80、100、200 mg·kg-1),年生长周期内喷施3次,研究叶面喷硒对柑橘叶片和果实硒含量、硒的有机化程度的影响,并对柑橘果实的硒含量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均可提高柑橘叶片和果实的硒含量,喷硒浓度与叶片和果实硒含量的关系均呈二次方程模型,说明随着喷硒浓度的增加,叶片和果实的硒含量逐渐增加;叶片和果实吸收的硒在果实成熟期几乎全部转化为有机硒,有机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99%以上,硒在叶片和果实内主要以有机硒形式存在。当喷硒浓度为200 mg·kg-1时,果实的硒含量在食品标准范围之内,但果实内有少量无机硒存在。叶面喷硒是富硒柑橘的重要调控技术,叶面喷硒浓度低于200 mg·kg-1时,成熟期硒在果实内主要以有机硒形式存在,生产的含硒柑橘食用安全。因此,柑橘叶面喷硒的推荐浓度为200 mg·kg-1以下。  相似文献   

20.
黄土旱塬小麦长期施肥的产量效应及土壤肥力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 a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研究了丰水年施肥对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肥料单施或配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顺序为NPM〉NM〉NP〉PM〉M〉N〉P〉CK,肥料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并维持相对稳产;NP、NM、PM、NPM的交互作用明显,连应值均为正;氮磷配施能显著提高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和水分利用率,氮磷有机肥配施效果最佳,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为64.9%,水分利用率提高了103.5%,氮磷单施不如肥料配施;氮磷配施不利于土壤速效钾的积累,化肥和有机肥长期配施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